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已有用Ⅱ型胶原作为载体的软骨细胞移植的实验动物模型,Ⅱ型胶原是否引起实验性的关节炎或发生由Ⅱ型胶原介导的细胞毒的反应尚未明确.目的:检测用猪Ⅱ型胶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的细胞免疫状态.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的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1999-08/2000-02在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新西兰大白兔6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3.0kg.方法:用Ⅱ型胶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60 d,定期抽取血浆检测抗Ⅱ型胶原抗体;第60天取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取兔脾细胞、淋巴结分离淋巴细胞,进行体外2次Ⅱ型胶原刺激,检测由此引起的反应性的细胞增殖规律.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加入不同浓度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作阳性对照,并测定非特异性免疫;第2组加入不同浓度Ⅱ型胶原,检测特异性免疫.主要观察指标:①兔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检测.②正常兔与免疫兔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比较.③正常兔和免疫兔淋巴结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比较.④正常兔和免疫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比较.结果:第21天抗体效价出现第1次高峰,再次注射抗原40 d后出现第2次高峰,维持20 d后逐渐下降,正常兔的淋巴细胞在PHA刺激下发生增殖,但对Ⅱ型胶原的第1次刺激不发生增殖,而免疫兔对PHA和Ⅱ型胶原的刺激均能发生显的增殖,Ⅱ型胶原浓度为25 mg/L已有发生,在50mg/L出现高峰.结论:异种Ⅱ型胶原在一定浓度下,可以引起免疫兔的抗Ⅱ型胶原抗体的升高,并可引起兔脾、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内引起细胞免疫反应,且可引起移植免疫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透明质酸钠可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变化,从而抑制炎症,对治疗早期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疗效.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预防膝骨关节炎过程中对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动物及免疫室完成.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方法取12只成年新西兰兔制备Hulth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等分为两组,透明质酸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术后当时及每2周关节内注射10g/L透明质酸钠1 mL至12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为对照.各组术前及术后每隔2周收集血清,建立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预防兔膝骨关节炎血清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两组组内各时期Ⅱ型胶原水平与术前的比较.结果所有实验数据均来自12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结果统计数据.透明质酸钠组术后第6,10,12周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第10周显著高于术前(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期比较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关节炎使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引起自身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增加.透明质酸钠能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导致抗体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时,应考虑其免疫调节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透明质酸钠为糖胺多糖本身不具备产生特异性Ⅱ型胶原抗体的免疫原性,它究竟通过何种途径调节体液免疫应答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复苏因子E(RpfE)-DNA疫苗的小鼠免疫效果.方法:利用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构建PCDNA3.1-RpfE重组质粒.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质粒组、RpfE质粒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于0、3、6周先后3次免疫小鼠,在第3次免疫后3周,心脏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RpfE IgG抗体效价、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行脾淋巴细胞培养,以RpfE蛋白刺激淋巴细胞,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ELISA方法检测上清诱导IFNγ和白介素12(IL-12)产生水平,乳酸脱氢酶试验检测小鼠脾细胞毒性T淋巴(CTL)杀伤效应.结果:(1)RpfE质粒组小鼠血清中RpfE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RpfE质粒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空质粒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和BCG组(P<0101或P<0.05).(2)RpfE质粒组具有较强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CCK-8实验表明其增殖指数高于其他各组(P<0.05);上清ELISA检测表明IFNγ和IL-12产生水平也高于其他各组(P<0.05).(3)RpfE质粒组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性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fE-DNA疫苗可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透明质酸钠可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变化,从而抑制炎症,对治疗早期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疗效。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预防膝骨关节炎过程中对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动物及免疫室完成。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方法:取12只成年新西兰免制备Hulth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等分为两组,透明质酸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术后当时及每2周关节内注射10gL透明质酸钠lmL至12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lmL为对照。各组术前及术后每隔2周收集血清,建立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预防兔膝骨关节炎血清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两组组内各时期Ⅱ型胶原水平与术前的比较。结果:所有实验数据均来自12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结果统计数据。透明质酸钠组术后第6,10,12周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第10周显著高于术前(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期比较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关节炎使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引起自身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增加。透明质酸钠能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导致抗体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时,应考虑其免疫调节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透明质酸钠为糖胺多糖本身不具备产生特异性Ⅱ型胶原抗体的免疫原性,它究竟通过何种途径调节体液免疫应答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5.
枸杞多糖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植物凝集素(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LBPs,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LBP对γ-干扰素(INF-γ)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LBPs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变化.结果:50~100 μg/mL LBPs能明显增强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80、100 μg/mL的LBPs能使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BPs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和TNF-α,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LBPs能增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肌腱细胞是一种高分化的细胞,其增殖相对缓慢,在体外经多次传代后甚至丧失增殖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肌腱细胞良好的体外分离、培养模式。目的:探讨兔肌腱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新西兰乳兔趾屈肌腱,显微镜下剥离腱外膜,采用Henderson分步酶消化法分离肌腱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液进行培养、传代。结果与结论:通过不同的酶消化分离可获得较纯肌腱细胞,体外培养细胞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增殖能力和传代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分离培养的第2代腱细胞Ⅰ型胶原抗体染色呈阳性,而Ⅲ型胶原抗体染色呈阴性,证明所获细胞为肌腱细胞。提示肌腱细胞能够在体外分离、扩增和传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法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该方法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从随机采集的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其悬浮于核黄素终浓度为100μM的自体血浆中,注入PVC袋,在波长为420 nm的可见光下照射,总照射剂量为40 J/cm2;对照组:使用相同来源的淋巴细胞,悬浮于不含核黄素的自体血浆中,不进行光照处理。用植物凝集素(PHA)同步刺激两组淋巴细胞,用Br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计算核黄素光化学法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使用Annexin V-PE细胞凋亡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过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的实验组淋巴细胞对PHA刺激的增殖抑制率为(94.69±7.61)%;实验组淋巴细胞接受PHA刺激后,细胞因子IFN-γ、IL-10和IL-12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了(89.54±22.75)%、(77.83±22.3)%和(88.57±15)%,IL-4的分泌量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绝大多数淋巴细胞发生了凋亡,其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或坏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够抑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和一些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该方法有望成为预防TA-GvHD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可以使关节软骨表层基质中的Ⅱ型胶原减少,Ⅰ型胶原增多,但糖皮质激素对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验证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对比观察.材料: 1月龄新西兰白兔用于软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兔关节软骨细胞常规培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不含地塞米松磷酸钠的DMEM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则分别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地塞米松磷酸钠(0.02,0.1,0.5 g/L)的DMEM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①原代及传代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形态学观察.②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及其合成Ⅱ型胶原能力.③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软骨细胞贴壁、增殖较对照组缓慢.各实验组Ⅱ型胶原平均灰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软骨细胞进入S期、G_2+M期的细胞比率较对照组软骨细胞减少、进入G_0/G_1期的细胞比率增加.电镜下见软骨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可能与抑制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的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为无细胞胶原层.含有多种生长因子,主要由Ⅰ、Ⅲ型纤维胶原蛋白构成,与骨膜相似.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构建兔组织工程骨膜对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兔组织工程骨膜的免疫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于2005-09/2007-03在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家猪小肠,出生20 d的新西兰纯种兔4只.方法:采用沉淀法以猪小肠黏膜下层作为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细胞构建兔组织工程骨膜.分离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为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效应细胞.实验分3个刺激组:成骨诱导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14 d)、组织工程骨膜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14 d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支架)、单纯小肠黏膜下层组(单纯小肠黏膜下层支架),分别加入单相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液中.主要观察指标:MTT法体外检测各组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结果:成骨诱导细胞组、组织工程骨膜组、单纯小肠黏膜下层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3)%,(23±5)%,(48±10)%.成骨诱导细胞组和组织工程骨膜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低于单纯小肠黏膜下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成骨诱导细胞组与兔组织工程骨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可抑制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组织工程骨膜与单纯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细胞同样具有调节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方虫草精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复方虫草精华(Lungfit,以冬虫夏草为主、黄芪为辅组成的复方制剂)对正常小鼠及环磷酰胺(CY)处理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Lungfit给小鼠连续灌胃10d之后,采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同时测定小鼠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的重量。结果:Lungfit能促进PH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NK细胞活性,使脾脏增重、胸腺缩小,并拮抗CY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结论:Lungfit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 表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 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PD-L1 表达.以PD-L1 单克隆抗体阻断PD-L1 /PD-1 通路,MTT 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抗-CD3 抗体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HBcAg 和抗PD-L1 加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ELISA 测定培养上清IFN-γ或IL-10 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PD-L1 表达明显上调.未加入单核细胞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加入单核细胞组,而抗PD-L1 抗体阻断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恢复至未加入单核细胞组水平.经HBcAg 刺激,与健康人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培养上清IFN-γ较低而IL-10 水平升高;抗PD-L1 抗体阻断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培养上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而IL-10 水平降低.结论 周单核细胞PD-L1 高表达对HBV 特异性免疫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探讨其对免疫系统调节的作用,为阐明其免疫作用机制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制备淋巴细胞悬液,按临床给药量设置华蟾素注射液不同浓度组给药。MTT法分别检测刀豆蛋白A(Con A)刺激和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用华蟾素注射液预孵育淋巴细胞6 h,分别加入Con A或LPS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利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implex对细胞上清液进行GM-CSF、TNF-α,IFN-γ,IL-1α,IL-2,IL-6,IL-10细胞因子检测,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华蟾素注射液7.82mg/ml、15.63 mg/ml和31.25 mg/ml浓度组与Con A协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1.96 mg/ml和62.50 mg/ml浓度组与LPS协同抑制细胞增殖。华蟾素注射液可促进TNF-α和IL-6分泌,一定程度抑制IFN-γ和GM-CSF分泌,与不同刺激剂作用可不同程度促进或抑制IL-2、IL-1α和IL-10的分泌。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可一定程度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但对体液免疫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和比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的免疫调控能力 ,从人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用Ficoll分离得到脐血单个核细胞 ,分别以不同剂量加入到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和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体系中 ,用MTT还原法测定细胞增殖 ,分别观察MSC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 ,5× 10 4 ,1× 10 4 MSC以及 2× 10 5脐血单个核细胞均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 ,而 <1× 10 4 MSC和 <2× 10 5脐血单个核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 ;5× 10 4 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明显强于 2× 10 5脐血单个核细胞。结论 :大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均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间充质干细胞的抑制能力强于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细胞因子存在半衰期短、价格昂贵等缺点,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假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有一定的影响,为组织学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寻找新的细胞因子.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设计对照实验,于2007-08/2008-02在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完成.材料:健康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为Propetech公司产品.方法:获取兔关节软骨组织,将其剪碎,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待细胞铺满瓶底80%胰酶消化传代,取其第2代,细胞贴壁后随机分组,实验组分别加入30,50,100,150 μ g/L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改变,采用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生长迅速,呈典型的软骨细胞形态,部分细胞聚集成团,形成软骨结节.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质量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均能促软骨细胞增殖,100μg/L为最佳作用质量浓度(P<0.01).③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增多,且始终为阳性.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以刺激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维持软骨表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用来作为组织工程学修复软骨缺损,治疗骨关节炎的新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5.
异常应力条件下关节软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关节软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与其受到的正常应力刺激密切相关,研究应力在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中的作用对临床治疗软骨退行性改变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兔膝关节软骨在异常应力条件下的变化,探讨应力对于关节软骨正常生长代谢以及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将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制动2,4,6周组.采用兔伸膝制动动物模型,对制动2,4,6周及正常兔的膝关节全层软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制动前后软骨组织学、病理积分及Ⅱ型胶原分泌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随着制动时间的延长,关节软骨的退变程度逐渐加深,病理积分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制动时间的延长,软骨细胞分泌的Ⅱ型胶原先增多,后减少.说明异常应力可影响兔关节软骨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及其分泌Ⅱ型胶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地塞米松是细胞增殖的一种常用药物,但能否促进髓核细胞增殖呢?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髓核细胞分泌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兔椎间盘,常规分离消化髓核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培养第2代髓核细胞7d,加入塞米松浓度分别为1,10,100,1000,10000nmol/L,培养1~5d每日MTT常规测一组490nm处的吸光值并制定生长曲线。另选取最佳作用浓度100nmol/L地塞米松加入髓核细胞进行培养,以不加于地塞米松为对照。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对兔髓核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最佳作用浓度为100n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48h;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地塞米松处理的髓核细胞其Ⅱ型胶原表达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地塞米松可以促进兔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增殖,并可使兔髓核细胞内Ⅱ型胶原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7.
刘晶  赵洪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300-1302
目的探讨TLR-2(Toll like receptor-2)信号途径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在淋巴细胞增殖和调节性T细胞(Treg)扩增方面的影响及其与成人免疫系统的差别。方法应用TLR-2的配体。肽聚糖(PPG)和有丝分裂原.植物凝血素(PHA)刺激胎儿脐带血单核淋巴细胞(CBMC)和成人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然后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活化T细胞,Treg细胞扩增情况。结果PPG和PHA刺激后,CBMC淋巴细胞总体明显增殖(P〈0.05),但PPC的刺激不能使活化T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增加(P〉0.05)。PPG和PHA刺激后,PBMC淋巴细胞总体明显增殖(P〈0.05),且活化T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均增加(P〈0.05)。此外,PPG诱导的CBMC淋巴细胞增殖强度弱于PBMC(P〈0.05)。结论TLR-2信号途径可以诱导新生儿淋巴细胞增殖但活化T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不增加,与成人免疫系统的TLR-2信号途径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8.
背景: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估模式来监测移植后受者免疫状态是当前的难点.目的:建立兔体内细胞毒性实验方法,验证体内细胞毒性实验能否检测出受体的免疫排斥状况.方法:建立新西兰白兔雌-雄兔皮肤移植模型,另设未作移植的雌、雄兔为对照组.取雌兔及雄兔脾脏制备脾细胞单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活细胞染料羟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后制备1∶1混合细胞悬液.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分别于1,2,4,8 h 抽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两种荧光细胞的比例变化,计算供体特异性细胞杀伤率.结果与结论:雌-雄兔皮肤移植排斥模型在皮肤移植2周后可建立,混合细胞悬液输注后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的比例变化不同,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1,2,4,8 h的杀伤率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体内细胞毒性实验可用于免疫状态监测,可以直观地反映皮肤移植模型的体内特异性免疫环境及移植物所受的免疫攻击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与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自体血,制备自体血清备用,无菌条件下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膝关节软骨,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并机械吹打的方法,分离关节软骨细胞并应用新西兰大白兔自体血清进行原代、传代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甲苯胺蓝染色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膝关节软骨细胞进行鉴定,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值能力;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原代软骨细胞2 h后开始贴壁,8 h可形成单层,24 h即可传代。第1~5代细胞表型稳定,增殖力良好。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培养的软骨细胞核呈深染色,细胞质呈淡蓝色;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呈黄褐色表达,MTT检测显示前5代软骨细胞增值能力强,无明显差异;结论:结果表明自体血培养的前5代新西兰大白兔节软骨细胞均可用于膝骨关节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柳  罗卓荆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32-1733
目的 研究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去分化现象发生过程及规律。方法 倒置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形态变化;根据每代每日细胞计数结果,绘制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的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软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细胞增殖能力及分泌细胞外基因Ⅱ型胶原的能力逐渐减低。结论 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时第3代开始出现去分化现象,至第5代(8周)时去分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