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磷酸腺苷(ATP)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有效率高达90%。目前已列为转复PSVT 首选药物。但其转复时产生的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率颇高,并有潜在危险性。我们用阿托品对抗 ATP 转复 PSVT 时产生的瞬间心律失常,特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0例,女22例;除用 ATP 及阿托品外,未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用 ATP 组20例  相似文献   

2.
三磷酸腺苷(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SVT)50年代已有报道[1,2]。近年来已成为治疗PSVT主要药物之一。ATP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的特点,但实际应用时常引起心脏停搏和其它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3]。ATP与阿托品合用,可以减少或避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的发生[4]。本文扼要介绍ATP的药理作用,终  相似文献   

3.
三磷酸腺苷(ATP)已广泛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具有疗效高、作用快、在短时间内可以重复使用等优点,但亦可引起多种瞬间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心脏性副反应。ATP加用阿托品对终止PSVT有良好疗效,本旨在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3次给药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成功率、心脏停搏及其他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74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直到每组入选病例使用20mg或25mg ATP成功终止PSVT达6例为止。A组为对照组,直接快速静脉注射25mg ATP,B组与C组均为ATP 3次给药法组,首次剂量均为1.5mg,无效则予以第2次剂量6.0mg,如仍未终止,再给予第3次剂量,B组与C组分别为25mg与20mg。观察3组患者转复成功例数,记录转律成功时及其后30s内心电图,测量最长RR间歇,观察各类心律失常发生例数。结果在PSVT被20mg或25mg ATP终止的患者中,B组与C组的平均心脏停搏时间显著地短于A组(P<0.05)。ATP 3次给药法治疗的B组和C组患者PSVT转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在两组中,3次给药法PSVT转复成功率明显地高于2次给药法,而且第3次ATP终止PSVT时心脏停搏时间显著长于第2次给药患者。ATP终止PSVT时发生的心律失常主要为窦性停搏。结论 3次给药法可简化操作,减少ATP使用的单剂量与总剂量,进一步提高PSVT转复成功率,有效地减少终止PSVT时出现的心脏停搏,显著地缩短心脏停搏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ATP转复PSV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黄慧贤  王琨 《当代医学》2008,(9):143-14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和维拉帕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三磷酸腺苷(ATP)的超短半衰期特性,在同一病例1次电生理检查时,比较了ATP和维拉帕米对2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终止作用.结果 两者对SVT的有效率均为92.6%(25/27),ATP起效快,但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阿托品可提高ATP的有效率,减少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对维拉帕米无效及重复诱发SVT者,用ATP安全有效.结论 在ATP和维拉帕米之间,不应首选ATP复律,当维拉帕米无效或者复发者,有使用维拉帕米等药物禁忌症者以及需快速转复者,ATP可作为转复SVT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和维拉帕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三磷酸腺苷(ATP)的超短半衰期特性,在同一病例1次电生理检查时,比较了ATP和维拉帕米对2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终止作用.结果 两者对SVT的有效率均为92.6%(25/27),ATP起效快,但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阿托品可提高ATP的有效率,减少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对维拉帕米无效及重复诱发SVT者,用ATP安全有效.结论 在ATP和维拉帕米之间,不应首选ATP复律,当维拉帕米无效或者复发者,有使用维拉帕米等药物禁忌症者以及需快速转复者,ATP可作为转复SVT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三磷酸腺苷和异搏定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ATP的超短半衷期特性,在同一病例一次电生理检查时,比较了ATP和异搏定对27例SVT的终止作用.结果ATP和异搏定对SVT的疗效均为92.6%(25/27),ATP起效快,但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均显著高于异搏定;阿托品可提高ATP的有效率,减少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对异搏定无效及重复诱发SVT者,用AT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三磷酸腺者(ATP)快速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可取得较好疗效。它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和短期内可重复等特点,但由于ATP的负性变时和负性变导作用,常导致心脏停搏和严重的瞬间心律失常。为探讨ATP治疗PSVT时的临床护理,本文对用ATP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和维拉帕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条件的PSVT患者44例随机分为ATP组(21例)和维拉帕米组(23例),分别经静脉给予ATP和维拉帕米,观察两组的疗效、从用药到PSVT终止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ATP组转复成功率为85.7%,与维拉帕米组(8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的时间为(41.2±17.9)s,显著短于维拉帕米组(921.6±603.4)s(P<0.01).ATP组和维拉帕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8%和2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窦性停搏等严重心律失常.结论:ATP治疗PSVT有效、安全,与维拉帕米转复成功率相似,但起效快.  相似文献   

10.
王永东 《右江医学》1992,20(3):102-103
将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遠(PSVT)分为两组,Ⅰ组用ATP加阿托品转复,Ⅱ组单用ATP转复。结果表明,Ⅰ组成功率为95.5%(42/44),Ⅱ组成功率为95.2%(40/4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在转复过程中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1.4%(5/44),Ⅱ组为90.5%(38/4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还证实了阿托品可对抗ATP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多次诱发心动过速,以自身对照的方式,分别采取剂量递增的方法予以腺苷及ATP,观察腺苷及ATP终止PSVT的最小剂量及终止时间,记录ECG分析心律失常的种类,以及其他的临床主诉。结果:腺苷和ATP终止心动过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22s和11.92s;平均有效剂量腺苷为4.0mg,ATP为6.2mg;发生的心律失常及主诉两者相似,未出现需临时起搏及电复律的严重并发症。提示腺苷与ATP同样是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其疗效及副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2.
ATP加阿托品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ATP(32例)与ATP加阿托品(30例)纠治PSVT的对比观察发现:ATP复律疗效高,作用快,但可引起多种瞬间不良反映,有一定的潜在危险;ATP的强拟迷走神经作用在其复律中占有重要地位;静注ATP有助于诊断隐匿性WPW;加用阿托品可减少ATP的给药次数,削弱ATP的负性变导和负性变时作用,减轻复律时的不良反应,避免发生严重的心脏性副反应,并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发放超短阵猝发脉冲刺激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操作简便,快捷有效,但终止PSVT后可出现新的心律失常。笔采用该法终止PSVT19例,其中6例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不同首次剂量二次给药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心脏停搏、心律失常发生率、转复成功率以及首次注射ATP的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直接快速静脉注射6 mg ATP,B组、C组及D组为二次给药法组,首次ATP剂量分别为0.7 mg、1.5 mg与3.0 mg,第二次ATP剂量均为6 mg.观察两组患者的转复成功例数,测量转律成功时及其后30 s内心电图中最长RR间歇,记录其他心律失常发生例数以及ATP二次给药法首次注射ATP后不适症状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在转复成功的PSVT患者中,C组或D组的平均最长RR间歇显著地短于A组或B组.PSVT转复成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采用二次给药法的3组患者中,首次剂量均未引起明显不适症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二次给药法(首次1.5 mg,第二次6 mg)在不增加其他心律失常与明显不适症状的前提下,能有效预防其终止PSVT时出现心脏停搏,提高了ATP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87-1688
目的 探讨三磷腺苷(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剂量.方法 采用个体化给药原则,自肘静脉快速静脉推注ATP,以0.050 mg/kg为初始剂量,0.025 mg/kg为递增量,直至终止PSVT或因副作用较严重而不能忍受,每次用药至少间隔3 min.结果 120例PSVT患者应用ATP治疗后PSVT全部终止,ATP终止PSVT最小有效剂量是0.05 mg/kg,最大剂量0.20 mg/kg,应用ATP的剂量与PSVT终止率间有正相关关系(rs=0.89,P<0.01),所有患者均无晕厥,阿斯综合征等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 采用个体给药原则,与传统应用ATP终止PSVT的方法 比较剂量最小、最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可有效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1)(SVT)。但ATP具有强烈的迷走神经兴奋作用及窦房结自律性及房室结传导性的抑制作用。SVT终止后即刻常出现瞬间心律失常,且发生率较高,为引起对该副作用的警惕,现总结我院用ATP转复的30例SVT在转复过程中所发生的瞬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三磷酸腺苷(ATP)纠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评价早在1947年Somlo E就已报道静注三磷酸腺苷可以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955年Somlo E报道静注ATP20mg终止PSVT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肌注ATP时无效。Komor K与Galas ZS报道肌注ATP10—70mg治疗52例PSVT全部有效,未发现有长远副作用。此后30年来,这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患者通过食道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与药物复律的效果。方法 45例老年PSV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分别应用TEAP和药物终止PSVT发作,观察心动过速的终止方式、终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TEAP终止PSVT发作采用超速刺激,药物复律采用ATP、心律平及可达龙。结果 TEAP组患者心动过速终止时间(2~30 s)少于药物组(5 s~10h)。TEAP组PSVT终止率(100%)高于药物组终止率(94.7%),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患者窦性停搏、低血压并发症高于TEAP组(P<0.05)。复律后早搏及胸痛等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PSVT患者特别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选TEAP术终止心动过速发作。通过TEAP电生理检查能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及快速终止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三磷酸腺苷(ATP)快速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疗效。方法:对30例PSVT快速静脉注射小剂量ATP,并观察疗效。结果:30例病人中27例效果良好,有效率为90%。结论:小剂量ATP快速静脉注射终止PSVT,作用快,转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侯有良 《中原医刊》2005,32(12):46-46
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elia,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的PSVT可导致心力衰竭、休克,立即终止其发作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我院急诊科1998年6月-2005年1月应用心律平合用三磷酸腺苷注射液治疗PSVT6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