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自从 1977年第 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成功实施以来 ,PTCA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PTCA术后有 30 %~5 0 %的病例发生再狭窄[1,2 ] ,尤其是在PTCA术后 6个月内。因此 ,如何有效地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已经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课题。至今尚无药物治疗确切有效的报道。而支架植入术被认为是目前唯一对PTCA术后再狭窄有效的治疗方法[3] ,但是支架植入术后仍有 2 0 %的病例发生再狭窄[4 ] ,而且支架的植入可能增加血管壁损伤和血栓形成的危险。近年来 ,随着对PTC…  相似文献   

2.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是近 2 0年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理想的非手术血运重建技术 ,其成功率高 (>90 % ) ,并发症发生率低 (<5 % )。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 5 %~ 30 % ,阻碍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PTCA后支架置入能扩张管腔 ,防止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和痉挛 ,封闭撕裂的内膜和夹层 ,防止血管重构 ,可以降低PTCA后再狭窄率的10 % [1] ,成为目前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最主要的干预手段 ,但支架术同样可能发生再狭窄。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 ,PTCA术后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机制和防治措施不尽相同。本文就此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3.
药物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处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实验观察刘利,方唯一,林治湖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是影响其疗效的最主要问题,我们通过动物试验观察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成形术(PTA)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情况及药物对其...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与PTCA术后再狭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 naryangioplasty,PTCA)的发展 ,将冠心病的治疗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但术后 30 %~ 50 %血管再狭窄 (restenosis,RS)的发生率极大地限制了其远期疗效。即使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in tracoronarystentimplantation ,ISI)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 ,但其发生率仍达 2 0 %~ 30 %。研究表明 ,PTCA术后血管对损伤反应而发生新生内膜增生 ,包括平滑肌细胞 (smoothmuscle…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血管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的发生率高 ,分别为 5 %和 33 % [1 ]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PTCA后的急性闭塞 ,并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但金属支架的应用也存在一些致命的不足 ,如亚急性血栓形成、抗凝带来的出血并发症、并发冠状动脉瘤、屈曲性不匹配以及植入支架的血管亦可发生再狭窄等。为改善支架的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 ,提高PTCA的疗效 ,1 988年Stack等[2 ] 率先研制开发了生物可降解支架 (biodegradablestents,BDS)。近年来 ,BDS的发展及应用较…  相似文献   

6.
生长因子与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陈伯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RS)发生率为30%~40%(1)。动物实验、临床尸检及动物粥样斑块旋切组织标本研究已表明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增生是RS病变的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7.
因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对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急性血管内闭塞、内膜严重撕裂、术后显著残留狭窄及短期内再狭窄等情况下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I)。结果 31例患者CASI均获成功,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内膜撕裂征象消失,残留狭窄及再狭窄解除,未出现出血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CASI后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16  相似文献   

8.
龙明智  黄峻 《医学综述》2001,7(5):274-276
近年来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PTCA)已在我国许多医院开展起来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PTCA后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影响了PTCA的远期疗效 ,这也是目前开展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主要障碍。现就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及其防治综述如下。1 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的机制Grentzig等[1 ] 于 1977年首次将PTCA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以后随着PTCA的广泛应用及技术提高 ,PTCA成功率>90 % ,而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为 4 %~ 5 % ,然…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PTCA后再狭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但其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高(30%~35%),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远期疗效。中医认为,PTCA后再狭窄的形成基本上可归属于“血瘀、心脉瘀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急性血管闭塞性和再狭窄性的发生机理及相关因素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510515)朱智明综述,刘伊丽审校自1977年Gruentzig首次临床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在设备和术者技术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但PTCA术后...  相似文献   

11.
郑立文  张黎 《吉林医学》1996,17(6):325-326
本文采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的方法,对2例冠心病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简称PTCA)后发生血管弹性回缩的病人,放置冠状动脉内膜支架均获成功,故认为冠脉内膜支架可有效地防止PTCA的急性血管并发症,对预防再狭窄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脉内支架术 (Stenting)为主体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较高影响了其远期疗效。因而 ,防止再狭窄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冠脉介入术均有一共同的病理变化过程 :术中对血管内膜甚至中膜造成一定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在此基础上术后出现内膜增生是再狭窄形成的重要环节。关于内膜增生的机制 ,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 ,特别是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成果 ,为今后如何在分子水平防治再狭窄提供了理论基础。下面就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抗凝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是建立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在球囊扩张后的原狭窄部位植入金属支架起到支撑血管壁和防止PTCA术后血管急性闭塞、夹层形成和慢性再狭窄的作用,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的有效手段。因支架植入部位易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因此在术前、术中、术后均需用抗凝剂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抗凝剂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引起出血,因此我们在抗凝治疗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4年9月至2000年8月共行PTCA及支架术78例,男…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静萱  牛杰 《中国医刊》2001,36(11):16-18
自从 1977年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 CA)用于临床以来 ,其适应不断扩大 ,不仅用于治疗稳定性心绞痛 ,还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近年来 ,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断增加 ,已超过PTCA总数的 5 0 %。PTCA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成功率很高 ,但其主要缺陷是 ,急性缺血并发症和再狭窄率比稳定性心绞痛要高。PTCA可有效地扩大狭窄的冠脉管腔。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心肌缺血并预防冠脉完全闭塞。然而 ,冠脉成形术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可能加速血栓的形成。冠脉成形术可导致血管损伤部位内皮剥…  相似文献   

15.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术中急性闭塞发生率达2.2%,术后再狭窄率高达30%~50%。以往一旦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则需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不仅可治疗PTCA术中发生的急性...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术后血管再狭窄(RS)发生率为30~40%。目前有关研究预防RS的结果令人满意。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基因治疗RS正日益受到介入工作者重视,并在动物实验与临床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1 再狭窄形成的主要机制在RS发生机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过度增殖和大量合成细胞外基质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的主要原因。Edward等[1,2]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在PTCA术后24小时开始增殖,中膜SMC快速增生,48小时达高峰,于4天内停止,并在3~4天中,中膜处于增殖状态的…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因及防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吴迅汪家瑞全世界每年约有80万人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率达90%以上。但术后3~6个月约有25%~35%的患者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的定义是:PTCA后在原位直径减少≥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4例为前降支(LAD)近端狭窄,4例为右冠状动脉(RCA)中段或近端狭窄。先对狭窄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3例因内膜撕裂,1例因动脉夹层形成,2例因血管弹性回缩及2例为预防再狭窄而在扩张处植入了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中Gianturco-Robin支架2个,NIR支架6个)。结果8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1例患者仍有较轻的心绞痛发作,药物能够控制,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以治疗PTCA时因血管损伤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及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9.
PTCA术后再狭窄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经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再狭窄问题,我们选用家兔,复制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行PTCA术,成功地复制了PTCA术后再狭窄模型,并证明了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管发生再狭窄仍是目前临床一大难题。肥大细胞存在于血管组织中,它分泌的酶、细胞因子及化学介质参与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代谢,血管间质胶原代谢,炎性浸润、细胞粘附及细胞外基质代谢,影响再狭窄过程的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