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本文针对传统中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对比教学、启发教学、案例教学、形象教学、讨论教学五个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讨,以拓宽学术视野,开阔教学思路,并希望能为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6年底上海开办了"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开创性地将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相结合,改革和创新了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师承教育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3年的培养,继承人在结业的同时获得博士学位。文章从教学理念、教学形式、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傅杰英 《中医教育》2003,22(1):52-53
中医美容的教学在我校已开展了7年的时间。从最初的讲座、选修课,到面向社会的针推美容班、中医美容专业(大专、高职)和本科中医美容方向,到2002年招收全国唯一的中医经络美容方向硕士生,其中既有经验教训,也有成功喜悦。经过两届中医美容专业的教学,我们有许多体会,在此加以总结:一是为本科中医美容方向或专业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二是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以期抛砖引玉。1教学思想美容分为生活美容服务与医疗美容服务两大类。医疗美容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医学教育背景,应经过系统的医学美容教育。2002年起卫生部门要求从事医疗美…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中医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入学知识背景与中医特殊的学科特点,学生学习中医难以很快入门,从而导致兴趣缺乏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体会,提出从树立中医科学性认识、凸显中医特色和优势、体现理论应用价值和启发思考中医发展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中医兴趣,为中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精一 《中医教育》2009,28(3):78-79
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中医诊断学属于基础和临床间的桥梁课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诊和辨证2个部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关四诊教学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料,如望诊的多媒体教材、教具和大量影像资料,闻诊的录音,问诊的模拟练习,切诊的形象化、直观化表达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但是在有关辨证教学方面,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医感染病学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全生 《新中医》2005,37(1):3-5
探讨在中医外感病基础上构建中医感染病学的思路和设想。从外感病辨治理论的建立与感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密切相关、外感病病因说与感染病的微生物入侵病源说类似、感染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外感病相似、外感病学的发展对中医防治感染病的重要贡献等方面论述了感染病与中医外感病密切相关;从感染病的病因不囿于邪气的外感、脏腑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在感染病防治中广泛应用等方面指出感染病防治又不局限于传统中医外感病辨治体系。由此,提出了以外感病为基础,构建中医感染病的思路,阐释其内涵、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从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推动中医感染病学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梁建庆  何建成 《中医药学刊》2014,(10):2354-2356
中医问诊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过对历代医家及学术流派问诊文献的系统整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等方面,从而使中医问诊这一璀璨的医学明珠发出应有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台湾中医护理临床训练之教学医院明显不足,护理人员若缺乏良好的中医知识及护理实习训练场所,将影响中医护理师培育的品质。为了提升我校中医护理学生的临床教学质量,我院自2004年7月起,在中医实习护生临床训练规划、训练内容及教材、师资安排等方面做了变革。为了落实教学评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中医师承教育注重对培养对象的严格考察,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证思维。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在中医人才的培养方式、人才个体和群体培养目标以及中医思维的构成和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师承教育与现代中医教育的各有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改革是时代前进的需要,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中医教学改革更是势在必行。笔者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教学已有20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着力对如何在西医院校中搞好中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现着重从4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求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