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4(PF_4)、血栓素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 F_1α(6-酮-PGF_1α)含量的变化。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TG、PF_4及 TXB_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6-酮-PGF_1α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中药川芎治疗能明显地抑制血浆中β-TG、PF_4及 TXB_2含量的变化(P<0.01),并使血浆中6-酮-PGF_1α的含量有所升高(P<0.05)。提示川芎能够有效地抑制脑缺血时体内血小板的激活,纠正循环血中 TXA_2-PGI_2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2.
不同川芎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不同品种 ,不同产地的川芎进行药效学对比试验研究 ,以探讨川芎药材因品种、产地差异对药效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法、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法研究药效学差异。结果 :不同川芎均能显著的抑制小鼠体内血栓形成 ,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四川灌县产川芎作用明显大于其他川芎 ,九江产川芎和市场劣质川芎的作用较差。当年与去年川芎比较 ,各组均有一定的差异 ,但统计处理P >0 .0 5。结论 :川芎药材因品种、产地差异会对其药效学作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物汤及其拆方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四物汤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法,利用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作为诱导剂,观察了四物汤及其拆方对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结果:四物汤全方、地黄、当归、川芎均能抑制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其中当归作用最强.结论:四物汤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当归、川芎是其作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川芎赤芍提取物不同配比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川芎和赤芍有效部位提取物的配伍对大鼠活血化瘀的作用,探讨其活血化瘀的最佳比例关系.方法用肾上腺素建立血瘀动物模型,观察川芎和赤芍的有效部位提取物不同比例组成的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黏附、红细胞聚集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血管明显收缩,血小板聚集性显著增高,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增强且变形性发生改变,大鼠血液黏度升高,川芎和赤芍的有效部位提取物不同比例组成的药对皆有一定程度降低大鼠血液黏度、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的作用,其中川芎和赤芍提取物0.45 g:0.45 g组和0.21 g:0.45 g组作用较强.结论川芎和赤芍提取物组成的药对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川芎和赤芍提取物0.45 g:0.45 g组和0.21 g:0.45 g组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冠心病血瘀证患者65例,采用体外血栓形成方法观察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较健康人明显增加,活血化瘀药川芎治疗后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并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复方川芎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兰顺  叶冬梅 《中成药》2004,26(10):i018-i020
复方川芎胶囊为国家级新药,由当归、川芎2味中药组成,临床上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心血瘀阻症者.阿魏酸为当归和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研究表明,阿魏酸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拮抗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可缓解心绞痛,降低血脂,取得较好的疗效[1-3].临床应用中,患者反映复方川芎胶囊疗效不稳定.鉴于阿魏酸为主要有效成分,参考有关文献[4,5],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川芎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为控制该药品质量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当归-川芎不同配比(1∶0,2∶1,1.5∶1,1∶1,1∶1.5,1∶2,0∶1)分别经3种制备方法(水提、醇提、先水提后醇提)提取后所得药液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探讨当归-川芎(归芎)药对因配比组方的不同而产生功效的差异性。方法:家兔颈动脉取血,比浊法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PT,TT,并比较归芎药对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结果:归芎药对各组均显示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P0.01或P0.05)。归芎不同配比药对中1.5∶1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弱于其他配比样品,对PT,TT的影响则是随着当归在药对中比例的增大而增强;3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中,水提液对血小板聚集作用较弱,醇提液对PT影响较强而对TT影响较弱。结论:当归-川芎不同配比与不同制法所产生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不同,并可能与其功效差异相关,其内在的物质基础与相关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川芎与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川芎与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8例,随机分川芎组111例,阿斯匹林组47例,随访观察1~2年。结果川芎组有效率89.8%,阿斯匹林组有效率61.7%,两组比较川芎疗效高于阿斯匹林(P<0.01),实验发现川芎有增加脑血流量、流速,扩张血管和降低外周动脉阻力作用,且其抑制血小板活性作用较阿斯匹林明显(P<0.05)。  相似文献   

9.
川芎总生物碱 (下称川芎总碱)和川芎嗪(四甲基吡嗪、川芎Ⅰ号碱),在防治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中,和冠心Ⅱ号复方一样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实验证明这些方药具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和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观察气血并治方及其方中配伍药对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率的影响,比较它们作用强度和作用环节的差异。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和应激(肾上腺素)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血瘀模型,灌胃给药,观察全方及方中活血药药对、理气药药对对高脂血症血瘀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全方组、川芎-赤芍组、柴胡-赤芍组及柴胡-枳壳组对大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P<0.01);全方组对甘油三酯(TG)和脂蛋白(α)也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柴胡-赤芍组及柴胡-枳壳组对脂蛋白(α)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全方组、川芎-赤芍组对血小板聚集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柴胡-赤芍组、柴胡-枳壳组对血小板活表达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气血并治方及方中活血药药对和理气药药对可作用于动物高脂血症模型的不同环节,二者配伍后的疗效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10-1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川芎对动物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川芎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检测阿魏酸、水分、微量元素含量,并计算挥发油的含量;制备不同产地彭州、都江堰、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川芎水提物对ADP诱导的兔体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比浊法),并计算聚集抑制率;测定不同产地川芎水提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毛细血管法)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测定不同产地川芎水提物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各产地川芎阿魏酸和水分含量差异不大,微量元素、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彭州、都江堰、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对ADP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聚集率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都江堰、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对小鼠凝血时间延长作用、PT延长作用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都江堰、彭州、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对APTT延长作用与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彭州、都江堰、彭山川芎均能降低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全血表观黏度没有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且各产地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彭州、都江堰、彭山均为川芎道地产区,这三个不同产地川芎均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延长凝血时间及APTT、PT时间,降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性,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结合化学成分、水分、微量元素、挥发油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该药效指标可作为川芎活血化瘀作用的生物学质量评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川芎的研究始于30年代,其化学成分相当复杂。文献报道:川芎的总生物碱和酚性成分有较明显的扩张冠脉,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的凝集、对已凝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等药理作用。川芎中具有较强生理活性的成分川芎嗪的含堵为0.01%-0.02%,阿魏酸的含量约为0.1%。  相似文献   

13.
迈诺康-注射用阿魏酸钠(150mg冻干粉针),川芎是其中主要有效活性物质之一。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拮抗内皮素,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活性、抗炎及免疫调节,促进造血机能等作用。川芎含川芎嗪,川芎嗪似为“钙离子拮抗剂”。川芎嗪的直接作用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胞膜表面的黏附性,抑制血栓形成,改善高凝状态,降低血黏度,疏通微循环。间接作用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使各脏器得到恢复。从而血浆黏度和细胞压积降低,起到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急性实验性脑缺血大白兔脑缺血前后血浆中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4(PF_4)、血栓素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 F_1α(6-酮-PGF_1α)含量的变化。发现脑缺血后血浆中β-TG、PF_4及 TXB_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6-酮-PGF_1α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中药川芎治疗能明显地抑制血浆中β-TG、PF_4及 TXB_2含量的变化(P<0.01),并使血浆中6-酮-PGF_1α的含量有所升高(P<0.05)。提示川芎能够有效地抑制脑缺血时体内血小板的激活,纠正循环血中 TXA_2-PGI_2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5.
川芎别名芎,为伞形科藁木属植物川芎 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 的干燥根茎。川芎为常用中药之一,其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70年代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从川芎中分离和鉴定出有效成分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即川芎嗪。鉴于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故在临床上广泛用以治疗冠心病、脑血栓等。含有川芎的活血化瘀方剂可用于治疗烧伤瘢痕、硬皮病、肺水肿及提高放射治疗癌肿的效果。薛全福等人通过微循环实验证实川芎嗪可改善微循环,使其口径,流速、流量、流态、毛细血管数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尤以微动脉最明显。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电镜观察证实,川芎嗪还可提高血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药材川芎进行鉴定,并分析中药材川芎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性状、不同采收日期的川芎根据其产地、性状和采收日期进行分类,并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川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从川芎的鉴定来看,根据产地、性状和采收日期的不同,可以将川芎分为川芎、抚芎、云芎和东芎。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本次对月经不调患者进行治疗,其中采用产地四川的川芎治疗的50例研究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6%,采用口服维生素治疗的50例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2%,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鉴定结果来看,川芎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且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日期和不同性状的川芎具有不同的效果;从治疗效果上来看,将川芎应用到月经不调的临床治疗当中,能够取得相当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永凤  张军生  张建涛  彭力亚 《河北中医》2010,32(11):1623-1624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天麻、当归、川芎治疗小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小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天麻4 g,当归6 g,川芎2.6 g,每日2次,早晚饭后冲服。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天麻、当归、川芎能降低血也流变学指标,治疗急性小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医案,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治疗闭经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15位医家共235诊闭经医案,涉及250味中药。治疗闭经最常用的药物分别为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最常用二联药物分别为赤芍-当归、鸡血藤-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及熟地黄-当归;最常用三联药物分别为川芎-牛膝-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当归及白芍-牛膝-当归。最常用四联药物为白芍-川芎-熟地黄-当归及白芍-川芎-牛膝-当归。结论:当代妇科名家治疗闭经喜用养血活血药物,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则为核心药味。  相似文献   

19.
川芎本名为芎 ,因四川产量多 ,质量佳 ,故临床处方多用川芎。对于将川芎用于治疗头痛 ,历代医家见仁见智 ,各有不同。笔者于临床运用川芎治疗多例头痛 ,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血虚肝郁头痛李某 ,女性 ,40岁 ,1 999年 5月 2 0日初诊。患者头痛年余 ,近 3日来加重 ,发作时呈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拟对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验案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分析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用药经验。方法:选取weka软件中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最小支持度 0. 15,最小置信度 0. 6)对所收集的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验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研究共选出15位名家302诊痛经医案216味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出现频数前5位的中药为赤芍、川芎、香附、白芍及当归;置信度前5位的二联药物分别是当归-肉桂、当归-香附、当归-吴茱萸、当归-熟地黄及当归-川芎;置信度前5位的三联药物是当归-川芎-赤芍、当归-川芎-延胡索、当归-川芎-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及当归-川芎-香附。置信度前5位的四联药物是当归-川芎-白芍-甘草、当归-川芎-香附-白芍及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结论:痛经最主要的病机是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其最重要的治法是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