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3D DCE MRA和DSA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3D DCE MRA和DSA检查的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经DSA证实至少有一支肝静脉或入右心房段及肝后段下腔静脉存在病变且无肿瘤、血栓等基础疾病.对所有患者的3D DCE MR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4分,依次为优、良、中和差),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3D DCE MRA诊断BCS的能力,包括检出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显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病变各自的敏感度以及发现副肝静脉的敏感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这两种检查方法对BCS分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46例中44例的3D DCE MRA图像质量评分为3~4分,仅2例图像质量为2分.3D DCE MRA正确诊断BCS 45例.46例患者共184支血管段中DSA共检出151支静脉病变,3D DCE MRA正确诊断141支、误诊2支,MRA发现静脉痛变的总敏感度为93.4%(141/151),特异度为94.0%(31/33);发现下腔静脉病变的敏感度为94.9%(37/39),发现肝右、肝中及肝左静脉的敏感度分别为94.1%(32/34)、92.3%(36/39)和92.3%(36/39);显示副肝静脉的敏感度为83.3%(25/30).3D DCE MRA对所有患者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86.7%(39/45),且与DSA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0.667,P<0.05).结论:3D DCE MRA可较准确地对原发性BCS进行诊断和分型,能够对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导管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BCS患者的CT图像资料。观察肝脏形态、密度、强化方式,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影情况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显示情况。结果 31例中,肝静脉阻塞28例(90.3%)、下腔静脉阻塞14例(45.1%),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11例(35.5%)。31例患者均出现肝内或肝外侧枝循环,其中肝外侧枝循环出现共29例(93.5%),肝内侧枝循环出现9例(29.0%)。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好的显示布-加综合征阻塞的部位及肝内外侧支循环静脉,对BC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宏  钟心  董玉茹  董悦 《武警医学》2005,16(10):748-751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三期扫描技术,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拟进行肝移植的183例患者进行术前3D DCE MRA成像扫描,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MRI扫描机,圆形极化相控阵体线圈,3D DCE MRA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技术,即对所得图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血管成像图像,肝动脉可显示2~3级分支,门静脉可显示2~5级分支,肝静脉可显示1~2级分支.183例肝移植患者,5例显示肝动脉变异,其中2例起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直接起自腹腔干,1例起自胃左动脉.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103例,其中,冠状静脉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3例、脐周静脉曲张5例、肠系膜静脉曲张2例、脾门周围静脉曲张30例,门静脉玻璃样变性1例;原发性肝癌79例,5例肝动脉包埋、僵直、推移,2例肝内动-静脉瘘,门静脉右支癌栓23例,门静脉左支癌栓7例,门静脉主干癌栓3例,同时发生门静脉左右支癌栓的2例,MRA表现为门静脉呈半月形或杯口形缺损或不显影.7例肝静脉出现栓塞,5例下腔静脉受压推移,1例下腔静脉瘤栓.结论 3D DCE MRA三期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系统病变,肝移植术前应用3D DCE MRA,基本达到临床要求,是术前血管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3D CE-MRA在评价腹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8(6):365-366,382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在腹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具有完整资料的16例病例,先行常规MRI检查,随后经静脉注射Gd—DTPA20—30mL后连续三次行3DCE—MRA采集数据,对静脉系统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主要观察指标为下腔静脉、脾静脉、肝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形态变化。结果16例患者中,门腔静脉正常者9例,3DCE—MRA清晰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结构;门静脉高压3例,示脾静脉增宽迂曲,门静脉主干增宽及明显侧支循环形成;2例布加氏综合征;1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门静脉海绵样改变。结论3DCE—MRA是一种安全、敏感性高的血管造影技术,可提高腹部静脉系统疾病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3.0T磁共振对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对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HVBCS)的诊断价值。方法:57例HVBCS患者均行3.0T磁共振平扫及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 MRA)检查,观察肝静脉(HV)改变、侧枝循环的建立及肝实质改变情况。全部患者均行HV造影证实,分析磁共振结果。结果:HV:共显示126支,其中HV广泛阻塞21支;开口阻塞93支;以上HV阻塞病例中有血栓形成6支;正常HV12支。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磁共振显示HV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100%。副肝静脉(AHV):显示38支,其中17支开口狭窄。侧枝循环:肝内侧枝循环形成53例,4例无肝内侧枝循环;全部病例均有肝实质改变。结论:3.0T磁共振能准确显示HV病变,肝内侧枝循环,肝实质改变,在诊断HVBCS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Budd-Chiari综合征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DSA证实的28例BCS患者,在DSA检查前1周内行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血管重建。分析BCS患者的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并以DSA结果为对照,评价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A技术在判断血管梗阻平面及显示肝内、外侧支循环中的价值。结果与DSA对照,28例BCS中多层CT扫描准确判断梗阻平面者26例,未能诊断者2例,为膈肌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膜性阻塞。22例肝静脉梗阻的患者中,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肝脏典型斑片状强化者19例,不典型强化者3例,8例出现肝内良性结节,同时还显示门脉分支狭窄、僵直20例,肝动脉增粗14例,肝内侧支静脉开放20例。6例单纯性下腔静脉梗阻患者未出现肝脏异常表现。结论肝内、外侧支静脉的出现与梗阻部位有关。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CS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法下腔静脉CT成像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结果 7例BCS患者中,下腔静脉型1例,肝静脉2例,混合型4例,其中1例混合型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7例BCS患者中均出现奇/半奇静脉、膈下静脉、腰升静脉、腰静脉、肋间静脉扩张。结论直接法下腔静脉CT成像图像质量较高,能较准确地反映BCS阻塞的部位、范围、下肢静脉血回流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8.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与超声、静脉造影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CT、超声、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超声、静脉造影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显示肝脏的形态、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外的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显示肝尾叶增大42例(95%),肝脏密度不均或呈低密度表现,19例(43%)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2例(95%)见有肝外侧枝血管,其中奇静脉扩张35例(80%),半奇静脉扩张39例(89%),下腔静脉钙化7例(16%)。超声显示38例(86%)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16例(36%)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37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16例(36%)显示有肝外侧枝血管。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23例(53%),肝静脉狭窄或阻塞5例(11%),其余16例(36%)同时累及下腔静脉和肝静脉,38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4例(100%)见有肝外侧枝血管。结论:CT对显示肝脏形态、下腔静脉钙化、肝外侧枝血管尤其是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扩张有优势,超声则对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狭窄或阻塞、肝内侧枝血管有优势,CT、超声和静脉造影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杜振刚  郑琼  侯斌 《放射学实践》2020,(9):1138-1142
【摘要】目的:探讨3.0 T MRI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技术在评估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侧支循环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40例BC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 LAVA 影像资料,计算LAVA对BCS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分析LAVA对常见肝内外侧支循环的检出率及侧支循环与BCS分型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评估 LAVA与DSA对直径≥3.0mm副肝静脉的检出一致性。结果:LAVA诊断下腔静脉阻塞型18例,肝静脉阻塞型13例,混合型 9例;DSA证实下腔静脉阻塞型18例,肝静脉阻塞型15例,混合型7例;MRI LAVA对BCS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为95.0%(38/40)。LAVA显示奇/半奇静脉扩张33例(82.5%),副肝静脉扩张22例(55.0%),腹壁浅静脉扩张19例(47.5%),肝内交通支静脉扩张17例(42.5%),膈下静脉扩张9例(22.5%)。奇/半奇静脉侧支主要存在于下腔静脉梗阻型和混合型BCS(P<0.01,相关程度为0.595),而副肝静脉侧支主要存在于混合型BCS(P<0.01,相关程度为0.426)。LAVA检出副肝静脉31支,平均管径为(7.1±3.4)mm,LAVA与DSA对副肝静脉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7)。结论:MRI LAVA扫描技术在BCS分型诊断、侧支循环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BCS的诊疗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DCE MRA和DSA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3DDCE MRA和DSA检查的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经DSA证实至少有一支肝静脉或入右心房段及肝后段下腔静脉存在病变且无肿瘤、血栓等基础疾病。对所有患者的3DDCE MR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4分,依次为优、良、中和差),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3DDCE MRA诊断BCS的能力,包括检出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显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病变各自的敏感度以及发现副肝静脉的敏感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这两种检查方法对BCS分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46例中44例的3DDCE MRA图像质量评分为3~4分,仅2例图像质量为2分。3DDCE MRA正确诊断BCS 45例。46例患者共184支血管段中DSA共检出151支静脉病变,3DDCE MRA正确诊断141支、误诊2支,MRA发现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为93.4%(141/151),特异度为94.0%(31/33);发现下腔静脉病变的敏感度为94.9%(37/39),发现肝右、肝中及肝左静脉的敏感度分别为94.1%(32/34)、92.3%(36/39)和92.3%(36/39);显示副肝静脉的敏感度为83.3%(25/30)。3DDCE MRA对所有患者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86.7%(39/45),且与DSA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0.667,P<0.05)。结论:3DDCE MRA可较准确地对原发性BCS进行诊断和分型,能够对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导管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穿刺套针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刺套针在布 加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例血管造影诊断BCS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为主及 9例下腔静脉完全性阻塞患者使用穿刺套针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破膜并行球囊扩张术或 (和 )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4例穿刺套针均成功越过阻塞部位 ,16例PTA或内支架置入后造影证实阻塞段已开通 ,肝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85kPa ,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2 1kPa。结论 穿刺套针的应用显著提高了BCS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38例肝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 并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结果:肝静脉隔膜型阻塞83 例(60.1 %),节段性闭塞45 例(32.6 %),单纯狭窄10例(7.3 %).表现为肝静脉流出道有狭窄、闭锁、栓子或隔膜梗阻图像,肝静脉间可见交通支形成,肝短静脉代偿性扩张,第三肝门开放等.同时存在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者35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者11例,肝静脉血栓7例.超声诊断假阳性2例,假阴性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地判定肝静脉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和类型,并明确血管梗阻的程度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布加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上布加综合征(BCS)的各种表现,并初步评价该项新技术的价值。方法33例BCS患者行3DCEMRA检查。23例为继发性BCS,分别继发于肝细胞癌(21例)、右肾上腺癌(1例)或血栓性静脉炎(1例)。10例为原发性BCS。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IVC)和门静脉的开放性,观察有无肝内外侧支、肝实质病变和门静脉一体静脉间曲张静脉。1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造影术,2例行肝右静脉穿刺造影术,把3DCEMRA所获的诊断结果与造影相对照。结果3DCEMRA可显示BCS的各种表现。肝静脉表现包括:癌栓形成(19例)、肿瘤压迫(2例)、肝静脉未显示(4例)和局限性狭窄(4例)。IVC表现为严重狭窄或闭塞(10例)、肿瘤直接侵犯(2例)、癌栓形成(3例)、血栓性静脉炎(1例)和隔膜形成(3例)。9例显示肝内侧支形成,其中2例显示“蜘蛛网”征象。所见的肝外侧支包括扩张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13例),以及左肾一膈下一心包膈静脉侧支(2例)形成。2例患者发现门静脉左支闭塞,10例患者发生门静脉.体静脉间静脉曲张。3DCEMRA发现的肝实质病变有:尾叶增大(7例)、不均匀强化(18例)和并发肿瘤(18例)。12例3DCEMRA诊断结果均与造影结果一致。结论3DCEMRA能显示BCS的各种征象,并能帮助提供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快速和慢速注射造影剂法3DDCEMRA显示PV,HV和IVC的差别;评价3DDCEMRA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中的使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首先行肝脏横断面动态扫描,测定快速法和慢速法注射造影剂PV、HV和IVC达信号峰值的时间,以确定第二部份快速法和慢速法3DDCEMRA的最佳延迟时间。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40次快速法和80次慢速法3DDCEMRA成像。对两种增强方式显示血管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各种病变的3DDCEMRA的表现做分析。结果:快速法和慢速法均能较好显示PV,显示效果相仿(p>0.05)。慢速法显示HV和IVC效果较好,优于快速法(分别为p<0.01,p<0.05);3DDCEMRA能较好显示多种疾病。结论:快速法和慢速法3DDCEMRA显示PV均较满意,但后者显示HV和IVC优于前者,对于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多种疾病的显示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MRI和超声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 MRI和超声在 Budd- chiari综合征 ( 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1 2例 BCS病人 MRI和超声表现 ,比较这两种方法显示肝静脉 ( HV)、下腔静脉 ( IVC)和肝内、肝外侧支血管的情况。结果 :( 1 ) HV:1 2例 BCS中 ,MRI均显示出HV阻塞 ,其中三支阻塞 3例 ,两支 6例 ,单支 3例。超声显示 1 0例阻塞 ,其中三支、两支和单支阻塞分别为 3例、4例和 3例。 ( 2 )IVC:MRI显示 9例肝段 IVC狭窄和阻塞 ,其中先天性膜或分隔形成 2例 ,先天性狭窄或畸形 2例 ,血栓形成 1例 ,瘤栓形成 2例 ,外压性狭窄 2例。超声 IVC检查结果与 MR相同。 ( 3)侧支血管 :MR显示 1 1例病人有肝内侧支血管 ,肝外侧支循环形成 8例。超声显示 9例肝内侧支血管存在 ,而肝外的侧支血管仅见 2例。结论 :MR较超声能更清楚地显示 HV和 IVC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在判定栓子性质、显示肝内外侧支血管和显示邻近器官病变上均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6.
布-加综合征合并近端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近端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螺旋CT增强表现、形成机制,评价螺旋CT在诊断近端APS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27例BCS患者进行了肝脏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经血管造影证实下腔静脉型6例,肝静脉型9例,混合型12例;根据血管阻塞程度将其进一步分为狭窄型和完全闭塞型. 结果 27例螺旋CT扫描17例表现为合并近端APS,其密度与主动脉密度一致或略低于主动脉密度,下腔静脉型6例中APS 5例,门静脉主干2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3例;肝静脉型9例中APS 7例,门静脉主干1例,门静脉主干及右支早显3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早显3例;混合型12例出现5例,门静脉右支早显2例,主干及左右支早显3例.21例肝脏呈弥漫性花斑样强化,出现动脉期3例,门静脉期16例,双期2例,21例中合并近端PAS 16例. 结论螺旋CT显示近端APS直观、准确,肝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肝窦压力增高是形成近端APS的主要机制,螺旋CT诊断近端APS对临床解除肝静脉阻塞的治疗可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术前MRI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术前MRI检查的价值。方法:有MRI资料的Budd-Chiari综合征病例14例(其中12例行介入诊疗),观察下腔静脉、肝静脉、副肝静脉和侧支循环的表现,结合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讨论MRI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RI正确地诊断了下腔静脉膜性和节段性病变,但未能进一步区分重度膜性狭窄和闭塞。MRI较好地判断了肝静脉和副肝静脉的通畅情况。MRI对肝内、外侧支血管的显示较为全面。结论:术前MRI能正确评估Budd-Chiari综合征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