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颈部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超声组(25例)与传统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拔管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12.90、9.98、13.84、13.42、5.37、5.27,P 均<0.05)。超声组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传统组3例(14.29%)术后创面感染,1例(4.76%)术后创面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部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疼痛感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慢性泪囊炎为临床常见疾病。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3月采用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2例(42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10年英国医师Noon(1877~1913)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来到英国伦敦St.Mary医院,第2年就完成了一项历史性工作。1911年6月11日他在《柳叶刀》上撰文介绍采用皮下注射逐渐增加剂量的禾本科梯牧草(Timothy)花粉浸出液的方式,治疗花粉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AR),标志着AR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1,2]。  相似文献   

4.
1910年英国医师Noon(1877~1913)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来到英国伦敦St.Mary医院,第2年就完成了一项历史性工作。1911年6月11日他在《柳叶刀》上撰文介绍采用皮下注射逐渐增加剂量的禾本科梯牧草(Timothy)花粉浸出液的方式,治疗花粉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A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外耳道真菌病发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2016年6月~2017年12月,局部硝酸咪康唑乳膏外用加口服抗生素治疗21例(2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外耳道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干耳。治疗后外耳道及鼓膜表面取样本进行涂片镜检,未见孢子体或菌丝,证明外耳道真菌病痊愈。纯音听力测试治疗前平均气导听阈(53.35±1.54)dB,治疗后平均气导听阈(52.87±1.49)dB,治疗前后听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硝酸咪康唑乳膏对中、内耳无明显影响。结论 采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加抗生素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外耳道真菌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本病也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常见方法有药物治疗、咽鼓管通气、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及鼓膜置管等。上述方法的主要弊端是需要反复鼓膜穿刺、通气管脱落、置管时间长所致感染及对日常生活造成不便、穿孔不愈合、鼓膜硬化和胆脂瘤形成等并发症。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耳内镜钬激光鼓膜造孔治疗SOM,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支撑喉镜下声带黏膜瓣法治疗声带良性病变术后声带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声带良性病变术后声带粘连患者,使用支撑喉镜下声带黏膜瓣法治疗声带粘连,随访1~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术后1、3、6个月嗓音嘶哑评估GRBAS评分各指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术后评分较术前升高,标准化噪声能量、振幅微扰和基频微扰评分术后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3例合并呼吸困难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完全缓解。结论 支撑喉镜下声带黏膜瓣法治疗声带粘连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虽然上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治疗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首选方式,并且口内器(oral appliance)不具侵袭性,但两者长期配戴的顺从性一直是临床上要面对的难题。针对拒绝使用保守疗法或保守疗法失败的OSAHS患者,以上呼吸道手术来维持睡眠时呼吸道的稳定度和通畅度有其临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术后"伤口疼痛"和"可能的并发症"一直是传统上呼吸道外科手术最常被提及的缺点,也常是OSAHS患者考虑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时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分泌性中耳炎(OME)鼓膜置管术后通气管阻塞的发生情况及影响术后通气管阻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52例因OME行双侧鼓膜置管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通气管阻塞,将所选患者分为阻塞组(31例)和未阻塞组(121例)。分析不同特征人群术后通气管阻塞发生情况,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通气管阻塞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2例OME患儿均顺利完成双侧鼓膜置管术,术后共31例(20.4%)出现通气管阻塞,其中14例管腔内干痂阻塞,6例血痂阻塞或覆盖通气管,6例耵聍阻塞,5例脓性分泌物,另有8例患儿出现通气管脱出。单因素分析初次筛选出4个(年龄、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术后耳溢液、通气管留置时间)与术后通气管阻塞有关的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术后耳溢液、通气管留置<10个月为最终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结论 OME行鼓膜置管术后影响患儿通气管阻塞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未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术后耳溢液、通气管留置<10个月等,需尽早干预处理,做好相关预防工作,防止发生通气管阻塞,影响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药物注射部位与突发性聋患者安全性及听力改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18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根据药物注射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2)与对照组(n=56)。对照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膜穿刺给药,研究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 注射液耳后骨膜下注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听力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91.9%,对照组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低频区听阈(t 研究组=12.385)、高频区听阈(t 研究组=8.940)及平均纯音听阈(t 研究组=17.720)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低频区听阈(t 对照组=10.207)、高频区听阈(t 对照组=7.428)及平均纯音听阈(t 对照组=13.643)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听力比较,两组间治疗后听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研究组患者发生鼓膜穿孔、耳痛、眩晕、中耳感染、烧灼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P =0.007)。结论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耳后骨膜下注药与鼓膜穿刺给药,均有效改善突发性聋患者听力,疗效显著。耳后骨膜下注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廓瘢痕肿物手术切除美容缝合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2014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耳廓瘢痕肿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手术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和对照组(单纯手术切除)。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00,P <0.05)。结论 耳廓瘢痕肿物手术切除美容缝合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切口美观,耳廓基本正常,疗效高,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耳力学是生物力学在听觉医学的一个分支,包括中耳力学和内耳力学,主要探索机械力的作用对中内耳传音的影响,其研究热潮的兴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一些公开发表的研究报道,如基底膜调谐的灵敏性、非线性、耳蜗主动特性、耳声发射(OAE)现象等,这些研究内容后来逐渐被我们熟知。1980年"主动"耳蜗概念的问世,促使科学家们认为对听觉中的一些新发现、新理论有必要进行一次国际性的研讨,1983年国际性高端会议——“听觉力学”(mechanics of hearing, MOH)研讨会应运而生,十多年后集中反映中耳研究进展的“中耳力学研究与耳科学”(Middle-Ear Mechanics in Research and Otology, MEMRO)会议也随之诞生。目前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很少,因此有必要向国内学界介绍这些国际会议概况与进展。  相似文献   

13.
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是指因变应性或非变应性鼻腔、鼻窦炎性分泌物倒流入咽,引起的慢性咳嗽、咽异物感等一系列症状。PNDs并非独立性疾病,其病因多样,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1],若不能明确诊断,针对病因和症状治疗,则效果不佳。我科2013年6月~2014年3月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1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继发于会厌囊肿感染的急性会厌炎的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继发于会厌囊肿感染的急性会厌炎的患者62例,其中经保守治疗3~7 d后会厌脓肿局限,感染控制平稳后再行支撑喉镜下显微镜下CO2激光会厌囊肿切除术的32例患者为实验组,术中完整切除会厌囊肿,同期单纯行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无术后出血及感染、急性会厌炎复发等并发症。实验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治愈率为40%,实验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1.23、27.055,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6,P<0.05)。结论  会厌囊肿感染继发急性会厌炎的综合治疗,先保守治疗控制感染局限,再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变组织,这种综合治疗方案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ontgomery-T型管(简称T管)在喉气管狭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28例喉气管狭窄患者,术前通过电子喉镜、喉气管薄层CT+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喉气管狭窄的位置和范围,其中声门区狭窄8例,声门上区合并声门区狭窄1例,声门区合并声门下区狭窄3例,颈段气管狭窄16例。根据狭窄部位,对16例颈段气管狭窄患者采用颈前入路切开气管内瘢痕及肉芽+T管置入术,12例患者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喉气管内瘢痕及肉芽+T管置入术。内镜下T管的放置是在支撑喉镜下利用喉钳夹持布带穿过T管侧支和其上支端协助进行。结果 24例患者首次术后6~12个月顺利拔除T管,1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取出T管,经2次置管半年后拔除,3例随访未满半年,仍在观察期。结论 喉气管狭窄的患者,T管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耐受性好、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确诊的83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电动切割器组(A组)38例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组(B组)4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鼻通气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术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动切割器组术中出血量为(39.51±6.20)ml,显著高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组(10.35±3.2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动切割器组术后鼻通气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51±1.31)天,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组为(6.01±2.0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能保证术中止血充分,电动切割器术后患儿通气恢复时间更短。在鼻内镜辅助下,两种术式治疗腺样体肥大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占所有眩晕疾病的17.0%~52.2%。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部达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并伴有眼震。病因尚无定论,普遍认为是由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到半规管或黏附于壶腹嵴并随体位改变而引起。目前对BPPV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治疗,即耳石复位法。我科于2010年1月~2014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80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52例喉狭窄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报告52例喉及声门下疤痕狭窄病例。病因中以喉外伤居首位,共36例(69.2%);气管切开和插管者5例;特异性感染2例;化学烧伤2例;无明显原因者7例。我们运用喉裂开喉模扩张术和用移植材料行喉气管重建成形术等多种手术进行治疗。45例随访1.5~10年病人中,35例(77.8%)拔管(12例用带蒂舌骨行喉气管成形术者全部拔管);10例失败者均为病情复杂,病变范围广,其中有5例伴有咽部粘连。本文讨论了喉外伤早期正确处理防止喉狭窄的重要性。喉裂开置喉模扩张虽为治疗喉狭窄的有效方法,但在严重喉狭窄或伴有软骨缺失,气管塌陷者,效果不理想,我们建议行喉气管成形术,带蒂舌骨为一理想的移植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2009年3月我院经鼻内镜行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92例,其中48例对手术切口加以改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0.
颈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1987年3月至1994年6月间行施的472例颈淋巴结清除术,其中19例发生乳糜瘘(4.0%)。右侧颈清术259例,瘘4例(1.5%);左侧颈清术213例,瘘15例(7.0%);前上纵隔清除术11例,瘘8例(42.1%)。保守治疗16例(84.2%);再手术治疗(结扎)3例,占15.8%。并对锁骨上淋巴管和胸导管的处理方法、避免乳糜瘘的措施及疹发生后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