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2005—2009年陕西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2005—2009年4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和流感病原学监测资料,分析流感样病例(ILI)占门诊病例的百分比的变化规律以及流感病毒各亚型的活动规律。结果陕西省2005—2009年各年的ILI%高峰出现在每年的12月份~次年的1月份,ILI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2005—2009年度共检测ILI标本2760份,阳性548份;各年度流感流行的优势株均不相同,2005—2006年度为H1N1、H3N2混合流行,2006—2007年度优势株为B型的Victoria系,2007—2008年度为H3N2、Yamagata系混合流行,2008—2009年优势株为H1N1;流感病毒阳性的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次年的1月;流感病毒阳性主要分布在5~15岁和15~25岁年龄组。结论陕西省流感的活动规律较为明显,存在着一定的季节性,流行高峰为每年冬、春两季。2005—2009年陕西省流感的活动较为平稳,流行优势毒株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976—2017年徐汇区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流感病毒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特征。【方法】分析1976—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监测资料和2005—2017年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1976—2017年的绝大多数年份中,全年有2个峰,即12月至次年1月冬季流行高峰期和7、8月份夏季流行高峰期。2004—2017年,各年发病率居于首位的均为25岁~年龄组;2004—2011年,15岁~年龄组与60岁以上年龄组交替居于第2位;2012—2017年,60岁以上年龄组始终居于第2位。0岁~和5岁~组自2008年以后的构成比明显下降。2005—2017年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A型和B型毒株多为交替出现,多数年份于6月前后毒株类型发生改变,2007年B型毒株曾出现于夏季,2010年之后B型毒株多见于冬季。2009—2017年ILI就诊百分比高峰和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基本吻合。【结论】徐汇区1976—2017年间ILI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流行高峰,且夏季高峰流行强度高于冬季高峰,A型和B型毒株交替呈规律性变化,多于6月前后发生改变。25岁~年龄组占ILI构成比首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9-2012年许昌市流感流行特征,为制订流感防控方案提供依据,及时预警流感变异株。方法按照国家流感监测方案要求,收集监测哨点流感样病例(ILI)相关诊室报告情况并对部分病例采样,开展病原学监测,核酸监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结果 2009-2012年监测哨点相关门诊ILI数占门诊就诊人数百分比平均为4.70%。近两年ILI%分布曲线呈现"剪刀样交叉"。共采检测ILI标本1 547份,PCR阳性419份,阳性率27.08%,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5岁以下儿童ILI就诊数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人群。结论近两年流感季节性高发趋势不明显,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病原学监测结果提示甲型H1N1亚型已不具备优势,要警惕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 2010- 2012年南昌市流感流行趋势及其病毒株变化特点,为本地区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统计南昌市3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数据及网络实验室对哨点医院采集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分别从年度ILI年龄构成、ILI就诊百分比变化曲线、流感病例报告数、流感毒株型别季节分布和病毒分离率等指标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南昌市哨点医院共监测ILI病例2 415 240例,ILI就诊百分比为5.48,共报告流感病例数910例;网络实验室共检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1 347份,阳性率为16.11%,其中B型占40.55%,季节性H3型占44.24%,甲型H1N1占15.21%。结论 2010-2012三个流感监测年度南昌市流感一般在冬、春、夏季流行,病毒株以B型、季节H3型和甲型H1N1型相互交替流行,在不同的监测年度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存在变化,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4-2016年开封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4-2016年开封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报告,对符合采样要求的部分病例采样,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进行检测,确定流感病毒亚型。结果 2014-2016年开封市中心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6 828例,就诊比为1.78%,25~59岁年龄组ILI的比例最高。期间共检测标本2 047份,检出阳性标本245份,阳性率为11.97%,冬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阳性率最高的为5~1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开封市流感样病例发病数相对稳定,流行优势毒株变化较快,病原学监测比病例监测更准确地反映流感流行情况,应加强流感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密切关注流感毒株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湘西州2013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为今后的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及辖区8个县、市的流感聚集性病例进行监测。采集的咽拭子标本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 2013年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212 052例,ILI 3 239例。流感样病例以0~4岁组为主,占70.21%,其次为5~14岁组和25~59岁组,分别占ILI总数的12.07%和11.33%。儿科门诊就诊的ILI数最多(1 856例),占全院ILI总数的57.31%。检测哨点医院咽拭子标本1 01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4株,其中新甲H1流感7株,H3流感3株,乙型流感4株,分离培养阳性率1.38%(14/1 014)。检测18起ILI聚集性疫情咽拭子样本130份,11起流感暴发疫情分离出流感病毒23株,其中新甲H1流感4起,甲型H3流感1起,乙型流感6起,分离培养阳性率17.69%(23/130)。结论湘西州哨点医院就诊的ILI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哨点医院的病原学监测结果与暴发疫情监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心城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动态,为及时预警预测流感活动强度和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北京市医院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和国家流感监测网络,收集2009—2014年中心城区2所三级甲等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流行病学和核酸检测资料,比较5个年度不同年龄组间ILI报告数、核酸检测阳性率有无差异,并分析ILI与核酸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 2009年6月—2014年5月共报告ILI 128 482例,其就诊百分比平均为1.74%。5个年度ILI%分别为2.38%、2.02%、1.28%、1.57%、0.99%。期间共检测ILI标本9 664件,检出阳性标本2 231件,阳性率为23.09%。5个年度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9.70%、23.38%、21.90%、12.99%、17.33%。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0,P0.05);不同季节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10,P0.05)。ILI数与同期ILI就诊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865,P0.05),流感阳性率与ILI数呈正相关关系(r=0.642,P0.05),流感阳性率与ILI就诊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613,P0.05)。结论流感活动存在明显的秋冬季高峰。ILI发病年龄以60岁~年龄组为主,但2009—2011年度5~14岁年龄组发病率也较高。ILI流行特征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基本一致。通过提高ILI报告质量、标本采集质量及监测方案的适时调整,可以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流感监测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成都市一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结果,为成都市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成都市某哨点医院ILI哨点监测数据和病原学检测数据,采用Excel 2007、SPSS 20.0软件进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简写“ILI%”)趋势和病原学结果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8—2022年成都市某哨点医院总共报告89 848例ILI,ILI%为3.79%。2018—2019每年出现冬春季(12月至次年2月)和夏季(5至7月)两个高峰,2020—2022期间未出现冬春和夏季明显高峰,2022年12月快速上升至15.31%,为2018—2022年最高峰,且均显著高于2018—2022年ILI%平均数3.44%(χ2=13 186.70,P<0.001);2018—2021年均以0~<5岁组构成比最高,且构成比均在50%以上,2022年以25~<60岁年龄组构成比大幅度上升且为当年年龄构成比最高(34.24%);2018—2022年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沈阳市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以应对大流行。[方法]对2005-2009年度沈阳市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23 975例,占监测就诊病例的3.1%;疾病主要集中在≤15年龄组(76.6%);共采集标本3 123份,阳性率11.0%(342/3 123)。[结论]沈阳市可能存在冬春季流感流行高峰;采集较大年龄组儿童的样本,可以提高病毒分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邢台市2014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规律,为以后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哨点医院对流感样病例(ILI)进行监测,并按要求采集ILI咽拭子标本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实验室在24 h内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进行核酸检测,并完成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 2014年邢台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120 122例,ILI 2 565例。病例以25岁~年龄组为主(35.32%),60岁~年龄组最少(7.72%),其中0岁~和2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大。2014年共检测ILI标本1 336份,核酸阳性328份,阳性率24.55%。其中B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5份,A型H3N2阳性175份,新A型H1N1阳性77份,B型和新A型H1N1混合阳性1份。5岁~年龄组核酸阳性率最高。结论邢台市2014年流感均为散发,无流感疫情暴发。2014年邢台市流行的流感病毒有新A型H1N1、A型H3N2、B型,其中以A型H3N2流感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2009-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开展的流感样病例(简称ILI病例)监测情况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4年金山区ILI占门诊就诊人数百分比(ILI%)逐年下降,金山区各周ILI%在1.74%-27.38%之间,平均为3.92%。ILI%高峰多出现在每年30周左右。15岁以下儿童少年ILI病例数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人群。ILI病例采样3 620份,阳性1 149份,阳性率为31.47%,各年流行毒株不同。结论 金山区流感监测结果与上海市其他区县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青年为主,病原学显示,每年流行毒株不断变化,提示流感防控应有针对性进行。  相似文献   

12.
孙妍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6,(12):2252-2254
摘要:目的 了解2009 - 2014年西宁市流感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布特征,为今后的流感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西宁市2009 - 2014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监测数据、病原学监测数据及ILI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西宁市流感病例以14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为主;流感全年从10月- 12月出现小高峰,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χ2 = 15.251,P <0.001)。期间,流感暴发疫情共报告27起,均为2009年报告事件。发生地以在中小学校(24起)为主,占总疫情数的72.73%。2009-2014年流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61%、5.94%、6.03%、11.08%、6.17%和8.39%;不同年份、年龄组之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38,P <0.001、χ2 = 5.575,P 0.001)。结论 西宁地区经过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后,流感活动强度逐渐降低,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需要加强病原学监测,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暴发疫情的监测与处置。  相似文献   

13.
流感病毒RT-PCR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对辖区内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RT-PCR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进一步掌握流感的流行规律,为制订有效的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2009年9月~2010年2月,由哨点医院和辖区内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且从不同地区、年龄、性别、时间分布以及流感各亚型等多方面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457份,从时间分布来看,甲型H1N1从2009年9月~2010年1月均有阳性病例,2009年11月和12月阳性率达到了43.6%和42.9%,而乙型流感每个月都有阳性病例,在2009年阳性率均在10%以下,2010年却超过了10%。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型流感的发病人群主要为5~49岁年龄段,其阳性率为42.2%。哨点医院低于疫情采样的甲型H1N1流感检测阳性率,而季节性H1、季节性H3、A未分型以及乙型流感的阳性率与疫情采样均无差别。结论六安市半年来流感疫情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流感病例逐渐降低,而乙型流感病例逐渐上升,流感的流行渐趋缓和。流感的发病人群以5~49岁年龄段为主,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黄浦区2009-2014年间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流感监测方案,收集本区流感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相关诊室就诊情况以及ILI 就诊情况,对部分病例进行采样开展病原学监测,使用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阳性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2009-2014年黄浦区各周ILI%为0.27%~1.54%之间,三级医院周ILI%明显低于二级医院。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8315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2552份,阳性率为30.69%。结论 本区流感发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夏季偶有流行。流感病毒优势亚型交替频繁,2009年本地区优势流行株为甲型H1N1,非流行年份优势流行株为H3和B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合肥市2009~2011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状况及型别分布,并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09年9~12月流感活动达到高峰期,2010~2011年则表现为夏秋和冬季双峰分布。2009年6~8月份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占优势,2009年9~12月转变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优势,2010年1~3月份又转变为乙型流感病毒占优势,2010年8~10月又变为季节性H3N2,至2011年1月份又再次转变成甲型H1N1流感占优势。2009~2011年两个监测周期中,ILI%分别为6.81%和2.16%;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51.34%和10.18%。结论 2009~2011年度合肥市出现流感流行高峰。季节性H3N2、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流行。  相似文献   

16.
上海某哨点医院2007—2009年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2007—2009年流感监测结果,探索流感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ILI)发病动态以及流感病毒分离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2007年ILI 1 656例,患病率为1.20%,2008年ILI 1 606例,患病率为1.12%,2009年ILI5 486例,患病率为3.10%,明显高于2007、2008年水平。流感病毒监测结果:2007年标本采集330份,阳性标本为45份,分离率为13.6%,优势株A(H3N2)占68.9%,2008年标本采集229份,阳性标本为30份,分离率为13.1%,优势株B型占60%,2009年标本采集713份,阳性标本为250份,分离率为35.1%,优势株甲型H1N1占70.8%,其次为A(H3N2)型,占20.4%。2009年8月标本的阳性率明显上升,优势株为季节性A型(H3N2)流感病毒(58.7%),出现新的亚型即甲型H1N1流感(34.7%)病毒,12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为优势株(91.4%)。[结论]上海徐汇区哨点医院附近地区流感流行高峰期为夏季与冬季,2007年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以A(H3N2)亚型为主,2008年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以B型亚型为主,2009年8—10月该地区出现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流行,11—12月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7.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vailable influenza or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surveillance systems is important for season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pandemic preparedness. We compared five influenza or ILI data sources in Victoria: notifications of laboratory-confirmed influenza to the Victorian Department of Human Services; hospital emergency presentations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sentinel general practitioner surveillance; and medical locum service surveillance. Seasonal trends for influenza and ILI activity were similar for all data sources. Community ILI surveillance, operating as sentinel GP, locum service o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surveillance, in conjunction with notification of laboratory-confirmed influenza, would provide adequate inter-pandemic surveillance for influenza in Victoria and, by extension, in any Australian jurisdiction. Other surveillance systems would be needed for early pandemic case or cluster detection, while pandemic monitoring would be better achieved by a more automated system.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s valuable for monitoring trends in influenza-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Using the 2005-2006 influenza seas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omprehensive influenza surveillance program used by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CDPH). METHODS: Data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evaluated for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 in a given week were reported and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week, including (1) electronic hospital pneumonia and influenza admission and antiviral usage records from Kaiser Permanente, (2) sentinel provider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reports, (3) severe pediatric influenza case reports (e.g., children either hospitalized in intensive care or expired), (4) school clinic ILI evaluations, and (5) positive influenza test results from a network of academic, hospital, commercial, and public health laboratories and the state CDPH Viral and Rickettsial Disease Laboratory. RESULTS: Influenza activity in California in the 2005-2006 season was moderate in severity; al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markers rose and fell consistently. Extensive laboratory characterization identified the predominant circulating virus strain as A/California/7/2004(H3N2), which was a component of the 2005-2006 influenza vaccine; 96% of samples tested showed adamantane resistance. CONCLUSIONS: By using multiple, complementary surveillance methods coupled with a strong laboratory component, the CDPH has developed a simple, flexible, stable, and widely accepted influenza surveillance system that can monitor trends in statewide influenza activity, ascerta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strains with vaccine strains, and assist with detection of new strain variants. The methods described can serve as a model for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other stat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塘沽区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流感样病例(ILI)的百分比监测数据,分析ILI占门诊就诊病例的百分比(ILI%),并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9553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1673458例)的1.77%。2009--2012年4个监测年度ILI%分别为7.76%、1.47%、0.82%和0.79%,病例主要集中在≤2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占病例总数的82.6l%;2009年10—12月份呈现1个高峰,2010--2012年流感疫情平稳;发热门诊ILI%最高,为45.14%。结论塘沽区2009--2012年哨点医院ILI%呈下降趋势,流感发病相对稳定,未发生大规模的暴发流行,但老年人ILI%呈上升趋势,提示应重点关注该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