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培训、沟通、宣传等实施中医护理技术,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中医护理操作技能显著提高,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升.结论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础,中医护理技术要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护理特色.  相似文献   

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央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面向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师生,各级各类医院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央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面向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师生,各级各类医院  相似文献   

4.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央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面向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师生,各级各类医院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央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面向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央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面向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是国家编制的专项规划,是迄今为止中央投入最大的中医专项.作为基地建设单位,在理清基地本身建设宗旨与思路的同时,处理好基地建设与医院发展的关系,对基地长期、稳定发展尤为重要,也关系到每个医院的切身利益.基地建设对于医院整体服务能力、临床科研全面发展、中医药继承工作、人才队伍培养、重点病种学科建设、医疗科研协作网络建设以及中医特色文化建设起到了带动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钢  赵京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218-122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中的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机构内部所有的非中医类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4-07-16至2014-08-16,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中医药培训需求。结果 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政策认知、中医临床知识认知、中医药基础理论认知4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9.09±22.61)、(46.18±35.31)、(95.92±10.80)、(72.95±27.25)分。不同学历、是否参加"北京市全科医师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工作"的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为(50.09±23.07)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3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3.80±33.75)、(44.71±29.98)、(71.22±34.60)分。不同区县性质的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8%(1 060/1 198)的全科医生和78.1%(574/735)的防保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较低,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应加强中医素养指数研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政策等宣传,注重中医药临床知识、中成药应用等方面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央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面向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临床医生,以及有关专业的人员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药法》实施背景下中医药健康服务基本情况。方法:利用2017-201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及2018年5月底《中医药法》调研评估数据,对中医药医疗卫生资源与服务、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2017年末,全国中医类医院、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分别达4566所、0.38人、0.59张;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开办备案制中医诊所2894所;2017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分别达10.2亿人次、0.33亿人次;全国中医类医院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1983万人次;各省均已将中医药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结论:《中医药法》实施后,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提升显著,但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建议优先补充和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围绕中医药健康服务特色,筑牢基层中医服务阵地,强化中医药法配套政策落实监管,建立中医药事业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础医学知识遗忘程度对临床学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忠  薄晓通  林中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75-1176,1199
目的:探讨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对基础医学遗忘的程度及对其掌握临床知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桂林医学院三年级和五年级医学生各100名通过同一套包括20对题目的问卷进行测试。每对题目包括1道基础知识问题和1道临床知识问题,且二者相关联,比较两组成绩。结果:三年级组基础问题成绩优于临床问题成绩(P〈0.05),五年级组临床问题成绩优于基础问题成绩(P〈0.05);两组临床问题成绩与基础问题成绩均呈正相关关系(三年级组r=0.814,五年级组r=0.937);三年级组的基础问题成绩显著优于五年级组(P〈0.05),两组临床问题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呈正相关。②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遗忘的基础医学知识较多。  相似文献   

12.
提出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脾胃病相关古今文献进行整合、存储、分析、加工与处理,形成中医临床文献大数据平台,详细阐述平台设计、资源整合方式、平台功能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态与知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研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知识和能力缺乏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等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焦虑状态-特质问卷量表(STAI)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量表(BID)检测实习前护生的焦虑和抑郁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检测实习前护生知识和能力缺乏状况,对100名即将参加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知识能力缺乏的相关性。结果实习前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分析表明,实习前护生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主要与自测量表一级指标中的职业知识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担心的法律知识不足与病人发生医疗纠纷,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发生差距的问题,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慢等是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实习前护生焦虑、抑郁状态与知识和能力缺乏呈正相关,应加强实习前护生该方面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以语义技术中的本体分子理论为基础,研究如何利用本体分子对不同维度下语义内容产生变化的临床知识进行描述和组织,完成临床数据源的知识抽取、临床本体分子库构建及半自动建库工具开发,建立临床本体分子库综合应用平台,提出多维度临床知识组织与应用方法体系,设计并实现临床病程动态可视化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本体的智能临床路径知识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语义逻辑的优点,构建基于本体的可推理临床路径知识库,进一步优化临床路径电子化,智能化实现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方法:首先结合临床路径的数据源,研究临床路径的知识表达,然后采用Protege本体编辑工具进行本体构建,再利用SWRL规则语言编写相关规则,最后进行实验性推理实现。结论:临床路径知识库建设是临床路径电子化应用的核心,通过构建临床路径知识库可以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和临床数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临床路径仍存在电子化程度不高,适应性差,与医院信息系统知识共享性不足等问题。在深入了解医院临床路径实际运行环境的基础上,抽取关键领域知识,并对其进行规范化表达,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临床路径知识库设计与实现方案;以肺叶切除术为例,建立其临床路径知识库,并实现知识库与电子病历(EMR)的集成;根据患者需求生成个性化诊疗计划方案,灵活处理由于患者病情指标改变或诊疗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变异,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临床路径本体知识库的建立为共享临床路径知识,规范诊疗行为提供了标准机制,为新一代智能化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借鉴本体论及数理逻辑来表示知识模式,开发了知识通用逻辑引擎及专题知识引擎来处理应用逻辑,充分利用医院集成平台的优势,研发设计一种能够覆盖大部分临床应用需要的知识库平台体系结构,辅助医疗决策过程,并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医护人员在制定临床路径过程中,需要面对大量医疗术语和复杂的诊疗流程,因此往往出现制定的临床路径不够完整和规范的现象.提出一个基于本体的临床路径建模方法,利用过程图法解析临床路径流程,并获得其中每一个规范诊疗环节应具备的关键信息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结构化的临床路径模型,为医护人员在制定临床路径时提供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对于模型的评估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描述能力和完备性.通过"肺叶切除术"术后第一天诊疗行为的设定,详细说明了领域模型如何帮助医护人员制定临床路径,并证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刘艳  王雪 《医学信息学杂志》2021,42(6):48-51, 66
介绍智能型临床护理质量检查系统知识库构建方法与应用,提出完善护理质量检查系统知识库的建议,指出该知识库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检查工作便捷化、流程标准化、分析同质化,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临床用血状况,以及临床医生对输血知识的掌握和对输血相关风险的防范意识。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200名临床医生,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医生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掌握、输血风险的防范、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以及输血新技术的了解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有62%的医生认为输血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非常重要;有60%的医生对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基本了解;81%的医生基本了解血液成分的种类和适应证;98%的医生了解输血可能带来的常见传染性疾病,但只有28%的医生全面了解其他的输血不良反应;27.3%的医生掌握输血相关新技术如去白细胞、病毒灭活、辐照等的临床适应证;97%的医生表示愿意接受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68%的医生希望得到输血相关风险预防的信息。结论上海市临床医生对输血技术规范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成分输血及各种血液成分的种类及各自适应证、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新技术的了解尚存在着一定不足;对于输血相关培训,临床医生态度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