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dometrialstromalsarcoma,ESS) ,是恶性程度高的女性生殖器肿瘤 ,罕见 ,其发病率占子宫恶性肿瘤的 0 2 %。参照Norris的分类标准 ,ESS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ESN)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LGESS)及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HGESS) 3种 ,其中LGESS好发年龄在35~ 39岁 ,病灶生长缓慢 ,10年存活率可达 90 %~ 10 0 %。现将我院诊治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7岁 ,孕 3产 1,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 8个月 ,宫腔镜检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 1d ,于 2 0 0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主要分为低度恶性间质肉瘤 (淋巴管内间质肌病 )及高度恶性间质肉瘤。我们遇有 1例低度恶性间质肉瘤 ,现结合有关资料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4 1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 ,B超考虑子宫肌腺病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病理检查 ,子宫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颇为罕见 ,文献报道也较少 ,此瘤多见于中年妇女 ,常伴有阴道出血 ,其良恶性及恶性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肿瘤生长是否具有浸润性及核分裂象的多少。现就我院 1978年~ 2 0 0 1年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均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患者平均年龄 4 5 .4岁 ,均为已婚。本组症状多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 ,其中 3例B超检查均提示为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详见附表。附表  5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临床资料及大体特点年龄 43岁 46岁 48岁 42岁 48岁临床症…  相似文献   

4.
王新勇  邵长景 《河北医学》2002,8(11):1019-1020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较为罕见 ,我院自 1980年至2 0 0 0年收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例患者年龄为 2 8~ 5 6岁 ,平均 4 5岁。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3例发生在绝经后。术前诊断卵巢肿瘤 1例 ,子宫肌瘤 1例 ,子宫肉瘤 2例。施行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前诊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2例,怀疑子宫恶性肿瘤4例,平滑肌瘤9例。术后病理诊断LGESS 11例,未分化内膜肉瘤(UES)4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性刮宫、术中冰冻切片等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早期子宫肉瘤年轻未育患者采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的采用保留子宫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肉瘤35岁以下未生育患者的病历及病理检查资料,搜集年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术后生育情况、病情转归等信息,探讨早期子宫肉瘤年轻未育患者采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适用范围及安全性。结果符合条件的患者有6例,平均年龄26岁(20~34岁);6例均接受子宫肿瘤切除术。病理类型为子宫平滑肌瘤肉瘤变性的有2例,2例病理检查均提示肉瘤病灶局限在子宫平滑肌瘤内未侵及切缘,其中1例术后自然受孕并足月分娩1健康婴儿;另1例术后28个月未生育,因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应患者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肉瘤病灶。病理类型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有4例,其中3例术后2~6个月复查B超,再次发现子宫肿物并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另1例术后2个月应患者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发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灶。结论子宫平滑肌瘤肉瘤变性的年轻未育患者,若肉瘤组织局限于子宫平滑肌瘤内且未侵及切缘,有可能通过保留子宫的手术治疗保留其生育能力;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采取子宫肿瘤切除术不易一次性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灶切除干净,难以达到生育目的 。  相似文献   

7.
钟莹  魏振华 《中外医疗》2009,28(21):43-43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3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LESS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HE染色见肿瘤细胞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阃质细胞,螺旋小血管多见,免疫组化染色3例肿瘤细胞CD10,Vimentin、PR均呈阳性,肿瘤细胞对EB、Actin也有表达。结论LESS临床少见,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本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由子宫内膜间质来源的肿瘤可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两种。而后者又分为低度恶性的和高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又称淋巴管内间质异位或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核分裂相少,通常少于3/10HPFs。高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核分裂相多,通常超过10/10HPFs,平均25/10HPFs,最多可达78/10HPFs。两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核分裂相、DNA倍体数及临床行为等方面。如前者远处转移发生较少,10年生存率近100%;而后者恶性程度较高,多数患者于3年内死亡。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治疗:手术治疗是…  相似文献   

9.
代继政 《吉林医学》2015,(6):1184-118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对11例ES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等因素。结果:11例ESS中,低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2例,光镜下9例呈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均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构成,细胞密集,核分裂少见,细胞异型不明显,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并伴有较多的螺旋小血管;2例为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HGESS/UES),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浸润性生长,伴坏死,小血管减少/或无。结论:ESS是女性生殖道很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度相差很大,术前常误诊为平滑肌瘤,确诊主要靠临床病理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综合分析,CD10可作为ESS的鉴别诊断的重要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肉瘤是一种发病率低,恶性度高,预后差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本院近13年共收治6例,有一定临床和病理特征,报告如下。 1.临床和病理资料 本组子宫肉瘤6例均经病理确诊,占同期收治子宫恶性肿瘤的4.7%,6例中子宫平滑肌肉瘤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各1例。患者年龄29~50岁,平均40.5岁。除1例只有一次妊娠吏外,余5例均有多次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肉瘤较罕见 ,一般认为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 3%[1] 。该病恶性程度高而且不易早期诊断 ,预后较差。 1973- 1998年我院收治子宫肉瘤 19例 ,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平均年龄 (2 5~ 6 9)岁 ,5 0岁以上者 12例 (6 3.1%) ,未婚 2例 (10 .5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 ,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 9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7例 ,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 3例。按FIGO标准 :Ⅰ期 8例 ,占 4 2 .1%;Ⅱ期 4例 ,占2 1.1%;Ⅲ期 3例 ,占 15 .8%;Ⅳ期 4例 ,占 2 1.1%。1.2 临床症状 子宫肉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大多数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5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误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1例,加大网膜切除1例,单纯行全子宫切除1例、子宫次全切除1例,4例辅以全盆腔放疗,放疗加口服孕激素药物治疗4例,化疗1例。结论:对此类患者,术前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是必要的,疑是恶性应送病理,术中剖示标本冰冻检查,治疗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辅以放疗、化疗加口服孕激素治疗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CDIO均为阳性,h-钙调结合蛋白(h—caldesmon)均为阴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Vim、ER、PR均阳性,性索成分d—inhibin、CD99均阳性;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PR阴性。[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需要与由间质细胞增生引起的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文献报道ESS的发生率占子宫恶性肿瘤的0.2%~0.25%[1].参照Norris[2]的标准进行分类,分为低度恶性间质肉瘤和高度恶性间质肉瘤,其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ESS)约占80%.当肿瘤局限于子宫时,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或腺肌瘤.在病理形态上,该肿瘤也易与其他肿瘤相混淆,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因此,探讨LESS的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ER、CD10和CD44v3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探讨其用于辅助鉴别诊断这两种肿瘤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5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15例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中ER、CD10和CD44v3的表达情况。结果 15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阳性表达率为3/15(20%),而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ER阳性表达率为13/15(87%);15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CD10的阳性表达率为12/15(80%),而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CD10的阳性表达率为5/15(33%);15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CD44v3阳性表达率为3/15(20%),而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CD44v3阳性表达率为6/15(40%),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D10和CD44v3表达的检测,可用于辅助鉴别诊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是一种相当少见的子宫间叶性肿瘤,其可表现为良性(间质结节)或恶性(间质肉瘤),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或肉瘤.本文就1991-2012年在我科做病理诊断的15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991-2012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患者15例,年龄30~70岁、平均43岁,患者多因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或体检时偶然发现子宫及盆腔包块而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1例因肿瘤突入阴道内且呈鱼肉样质地而诊断为子宫肉瘤.  相似文献   

17.
符正豪  郭峻莉 《海南医学》2011,22(13):116-117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LGES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下腹部疼痛。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局部结节状影回声团块。镜下肿瘤由弥漫性增生的内膜间质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平滑肌组织间隙内出现岛屿状及灶性分布瘤组织,可见簇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血管,其中1例见瘤细胞沿着淋巴管生长。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CD10、Vimentin均阳性,而α-inhibin、SMA、CD34均阴性,其中1例ER、PR、bcl-2阳性。结论 LGESS内膜间质细胞具多向分化的特点,镜下瘤细胞形态复杂多样,容易误诊,鉴别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对1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变组织镜下改变基本一致,但5例出现其他成分分化,其中2例伴性索样分化,2例伴平滑肌分化,1例伴腺体分化。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基本组织学形态较为特异,但常伴多种成分分化,其中以性索样分化与平滑肌分化最常见。当送检组织小或病变结构复杂时仍需结合免疫组化等结果,以便与其他多种病变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 2 5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本科共收治子宫肉瘤患者2 5例。年龄 2 3~ 73岁 ,平均 5 1.8岁。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 8例 (占 32 % ) ,子宫内膜间  相似文献   

20.
<正> 子宫肉瘤较少见,其恶性程度及死亡率很高。我院1965—1979年共收治28例,现作一分析。肉眼所见系根据原始标本记录,所有切片均经复查。临床资料一、发病率:28例子宫肉廇中子宫平滑肌肉瘤2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例,宫颈内膜间质肉瘤1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4例(宫体及宫颈各2例)。同期住院子宫恶性肿瘤患者1312例,子宫肉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