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目的 评价湛江市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扫荡”式查漏补服活动的效果。方法 2000年3月20-25日和4月20-25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两轮消灭脊灰“扫荡”式查漏补服活动,凡1996年1月1日至现场接种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包括新生儿)未服足五次脊灰疫苗一律进行两轮脊灰疫苗补服,结果 本次活动共补服儿童239371人,其中外来儿童占总补服儿童的3.47%,零剂次儿童占总补服儿童的10.94%,查漏补服结束后现场随机抽查目标儿童1645人,上卡率83.53%,查漏补服率93.35%。常住儿童上卡率和查漏补服率均高于暂住儿童,农村补服点补服率95.31% ,城区集贸市场补服点补服率89.83%。结论 本次消灭脊灰“扫荡式”查漏补服活动效果显,但仍存在不足,应定期开展对流动儿童的查漏补服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连市乙肝疫苗漏种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开展了大连市2002年7月1日至2006年9月3013出生儿童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于在补种过程中新发现的漏种儿童,按照“随时发现,随时补种”的原则进行补种。[结果]本次“查漏补种”工作共摸底调查263727名儿童,查出漏种儿童2017人,漏种率为0.76%,应补种针次4198针次;实补种1933人,补种率为95.84%。大连市乙肝疫苗近5年平均接种率为99.9%,漏种率较低;流动儿童较本地常住儿童漏种率高(P〈0.05),补种率低(P〈0.05)。[结论]流动儿童中仍存在免疫空白现象。  相似文献   

3.
杨勇 《社区卫生保健》2005,4(2):142-142
我院从1996年7月~2004年8月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480例,其中老年急性阑尾炎1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儿童计划免疫底数,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成果,我们于1999年5月,采取计划免疫帐册与公安部门户籍登记进行核对的方法,对通州城区和通州农村的忠义乡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7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出生的所有儿童。1.2 调查方法 向公安部门索取被查单位1997~1998年出生儿童花名册,再分别与被查单位儿童计划免疫帐册名单核对,其中公安部门已登记而计免帐册上未登记的儿童作为漏登,对漏登儿童逐户上门调查漏登原因。对计免帐册上已登记而公安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2014~2016年东莞市东城区疾控中心对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情况。方法:拉网式排查7个月~10岁的儿童32例,对计划免疫接种证记录和计划免疫接种史情况进行仔细调查研究。针对麻疹疫苗接种程序完成情况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麻疹疫苗接种史不详、查漏补种儿童、麻疹疫苗初种儿童及麻疹疫苗复种儿童人数分别为1例、4例、16例、11例。结论:2014~2016年东莞市东城区疾控中心对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情况较为乐观,因每日进行免疫接种的人数较多,使得查漏补种的儿童较少。  相似文献   

6.
宜昌市自1993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对0~47月龄儿童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七次十四轮强化免疫日活动及查漏补服活动,为了解宜昌市近年来儿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水平,于2010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对1 ~ 13岁3个年龄组共计507人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效果,了解流动儿童接种情况,为今后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强化查漏补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流动儿童997名,强化查漏补种前流动儿童建卡率93.48%,建证率99.60%,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零剂次免疫率为0.40%,漏种率2.61%,麻风减毒活疫苗(MR)、麻风腮减毒活疫苗(MMR)、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和乙型肝炎疫苗(HepB)零剂次免疫率为0.20%~2.71%。强化查漏补种后的建卡、建证及疫苗补种/预约率达到100%。结论流动儿童主要集中在镇中心等繁华地区,居住〈2月儿童所占比例较高,儿童建卡率较低,OPV漏种率和其他疫苗零剂次免疫率随流动儿童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提示在当地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是重点人群,大年龄组儿童易出现免疫空白,结合常规查漏补种工作及时提高流动儿童建卡、建证和各种疫苗接种率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托幼机构、小学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实施情况,结合流脑疫苗强化查漏补种工作,于2008年10~11月对王沟镇新入学儿童进行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执行及查漏补种情况的专项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北京市2007年<7岁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策略实施效果,探索流动儿童常规预防接种管理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07年强化查漏补种的区(县)上报数据和现场质量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7岁流动儿童233 888人,强化查漏补种前流动儿童建卡率为88.6%,建证率为95.6%,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零剂次免疫率为1.8%,漏种率为5.5%,麻疹减毒活疫苗(MV)、风疹减毒活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和乙型肝炎疫苗(HepB)零剂次免疫率为2.1%~8.2%。强化查漏补种后的接种率评价显示,1~2岁流动儿童建证率、建卡率均>99.0%,OPV、DPT、MV、HepB基础免疫(初种)率均>97.6%,MPV初种率为99.2%。结论全市<7岁流动儿童总数继续增长。强化查漏补种后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聚集地区、年龄较大、在当地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仍为重点人群。强化查漏补种新模式的成功运行,为探索流动儿童常规预防接种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超  王馨  赵雪玲  谷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69-2669
目的 调查了解卧龙区城郊结合部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查漏补种情况.方法 对8月龄-6岁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调查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史及接种证记录.结果 共调查适龄儿童4467人,其中本地常住儿童3566人,MV接种率为98.5%;流动儿童612人,MV接种率为90.4%.结论 流动儿童MV接种率明显低于本地常住儿童,存在有免疫空白,给控制与消除麻疹带来严峻的挑战.小年龄组和居住时间短的流动儿童是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人群,适时开展查漏补种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1990~1999年海口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 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对近 10年中 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动态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资料为海口市 1990年~ 1999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资料 ,儿童死亡及活产数的统计对象均为户籍人口及居住 1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儿童死亡资料的收集方法 ;利用妇幼保健网络 ,通过各级例会逐级上报 ;市内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 ;由区、市两级入户调查落实死亡及死因等情况 ;全市每年组织两次查漏补漏调查。2 结 果2 .1 海口市 1990~ 1999年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共 770例 ,其中 ,新生儿死亡 5 49例 ,婴儿死亡共661例。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2005年2~13岁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情况并评价其实施5年后效果,为制定乙
肝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年天津市对2~13岁人群开展了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做
了本底血清学监测,5年后对该人群进行抽样,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
原抗体(Anti 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 HBc)。结果 本次查漏补种共查出符合补种条件的
适龄儿童共451414人,最终完成全程接种儿童427552人,接种率达94.71%。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查
漏补种5年后该人群抗 HBs阳性率为62.90%,比查漏补种前的43.35%显著提高了45.10%。本次查漏补
种预计减少HBsAg携带者4191人,慢性乙肝1048人,肝硬化105人,肝癌11人。结论 乙肝疫苗查漏
补种是巩固和提高乙肝疫苗免疫屏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2~13岁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效果
中图分类号:R512.6+2,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3 0235 03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我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全省的0~14岁儿童情况作抽样调查。调查时间:1987年7月1日~31日调查地点:齐齐哈尔市、鸡西市。平原县(呼兰、肇州)丘陵县(五常、德都)山区县(宁安、尚志)。抽样总人口77023人。其中0~14 岁儿童22789人,参加体检儿童22654人,体检率99.4%。1 营养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我国一九八○年十六个省市小儿贫血调查患病率为52.90%。 1987年黑龙江省0~14岁儿童贫血调查是按全国儿调的方法。全省共查0~14岁儿童22654人患贫血12895人,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兴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兴县2004--2009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兴县2004—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2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89/10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新城镇(113例)、车岗镇(65例)等地区,5_7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42.99%,发病以8~10岁学龄儿童为主,占62.80%。发病人群腮腺炎相关疫苗免疫史空白和免疫史不详者占96.77%(240/248)。结论落实儿童入托入校查验证制度,加强儿童腮腺炎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重点是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15.
为巩固阳东县消灭脊髓灰质炎已取得的成果 ,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的要求 ,于 2 0 0 0年 3月 2 0~ 2 5日和 4月 2 0~ 2 5日在全县范围内对1 996年 1月 1日至现场接种日期间出生的儿童 (包括新生儿 ) ,未服足三次脊灰疫苗者 ,均进行两轮脊灰糖丸补服 ,现将本次“扫荡”式查漏补服活动情况评价如下 ,为我县巩固消灭脊灰成果制定免疫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扫荡”式查漏补服活动时间2 0 0 0年 3月 2 0~ 2 5日和 4月 2 0~ 2 5日。1 2 免疫对象凡 1 996年 1月 1日至现场接种日期间出生的儿童 (包括新生儿 ) ,未服足三次…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肠道寄生虫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且感染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为了解新疆兵团农四师4~14岁儿童部分肠道奇生虫感染状况,我们于1996年9月10日至11月12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在农四师辖属农业、牧业、矿业及师直属4单位的4~14岁儿童中,按年龄段比例各抽取500名儿童为调查对象。1.2统一时间采集调查对象大便1份,用碘液法查原虫(包囊和滋养体),改良加滕法查蛔虫、鞭虫、钓虫及绦虫,同时用胶带法查蛲虫等6种人体寄生虫[1]。2结果2.1共检查4~14岁儿童2243名,查出6种肠道奇生虫感染者657名,总感染率为29.2…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200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天津市2 0 0 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天津市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了17例AFP病例,按照病例分类标准,全部为脊灰排除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 2 7/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10 0 % ,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2 0 0 3年全市常规免疫共接种口服脊灰疫苗(OPV) 2 93714人次,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达99 .2 3% ,对全市2 15 6名儿童调查OPV接种率为98 .5 8%。2 0 0 3年12月5~10日和2 0 0 4年1月5~10日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城乡结合部及常规免疫薄弱地区开展以流动儿童为主的查漏补种活动,共调查流动儿童175 30人,查出≥12月龄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儿童4 36 4人,占调查流动儿童的2 4 . 9% ,两轮共补服OPV 2 4 6 70人份。两轮质量评估共调查3189名儿童,除3人拒服外,未发现漏种儿童。结论 天津市仍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集居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及发生规律 ,可为托幼机构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 ,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作出贡献。现将浙江大学幼教中心 1996~ 1999学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浙江大学幼教中心 2~ 6岁日托幼儿 ,1996~ 1999学年在园人数分别为 86 0、870、896和 916。 4学年累计共调查35 42人次 ,其中男童 1780人次 ,女童 176 2人次。1.2 方法  1996年 9月至 2 0 0 0年 7月 ,以每 1学年为单位 ,统计幼儿意外伤害发生次数 (同一儿童发生伤害 2次即为 2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了解新兴县麻疹流行情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该县1999~2009年麻疹疫情及麻疹病例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兴县1999~2009年麻疹共11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6/10万,4~6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9.49%.发病人群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占90.67%,3~13岁儿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 新兴县的麻疹流行处于低发病水平,但距离消除麻疹的目标仍待观察,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建议落实儿童入学的查证制度与查漏补种,重点是流动儿童,实施8月龄~14岁的人群麻疹强化免疫的策略,必要时对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成年人补种疫苗,提高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近年来海西州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2-2011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2-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和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476例,年均发病率为9.58/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最高上升至21.30/10万,之后发病率逐渐下降,到2010年麻疹发病率反弹升至14.86/10万,2011年麻疹发病率下降至0.46/10万.麻疹发病高峰主要在4~7月.8月龄~14岁儿童病例占74.79%,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16.60%,无免疫史的占19.75%,免疫史不详的占63.66%.结论 易感者、流动人口的聚集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8月龄和18~24月龄儿童两针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继续做好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必要时适当增加免疫次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点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