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壁皮下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壁皮下保存自体骨瓣修补颅骨缺损159例中发生的52例并发症。结果:并发症52例包括术后头皮下感染4例、颅内血肿5例、癫痫4例、头皮下积液1例、头皮坏死1例、术后外观明显缺陷26例、腹壁皮下血肿2例、腹壁皮下炎性渗出1例、腹壁皮下软组织骨化8例。除术后外观明显缺陷及7例腹壁皮下软组织骨化未进一步处理外均治愈。结论:埋植骨瓣去骨膜、严格无菌操作、术前抗痫治疗、手术轻柔细致、固定可靠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而开颅术尽量保持骨瓣完整、及时修补才能获得理想塑形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5年8月对26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病人的颅骨瓣自体保存,将其保存于腹壁下或大腿内侧皮下,选择合适时机再行自体颅骨瓣原位再植修补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9例,女性7例,其中儿童3例,21例为颅损伤病人,5例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骨缺损大小为6cm×8cm~10cm×12cm,颅骨再植术后时间为1~6个月。1.2骨瓣保存方法需开颅去骨瓣减压病人,根据病情需要设计好足够大的骨瓣。颅骨钻孔4~6个,锯开骨瓣后不再扩大骨窗,避免遗弃骨瓣,骨瓣外表面骨膜肌丝不去除。去骨瓣时,骨瓣呈斜面,完整锯少,…  相似文献   

3.
王思明  王旭阳 《四川医学》2002,23(11):1165-1166
目的:探索成人广泛性陈旧性凹陷性骨折自体凹陷颅骨再成形修复的新途径。方法:2例患者均整块取下凹陷的带骨膜的骨瓣,在保持与骨膜不分离的状态下,将凹陷的骨瓣成形为多块不规则3-4cm大小的互不连接的“玛赛克”式小骨块,再复位缝合附着小骨块的骨膜。结果:术后随访4-5年头颅平片显示骨瓣位置正常,无死骨,临床症状消失,肌力V级,肢体功能正常。结论:对于成人广泛性陈旧性凹陷性骨折用自身凹陷颅骨再成形,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成人广泛性陈旧性凹陷性骨折自体凹陷颅骨再成形修复的新途径。方法:2例患均整块取下凹陷的带骨膜的骨瓣,在保持与骨膜不分离的状态下,将凹陷的骨瓣成形为多块不规则3-4CM大小的互不连接的“码赛克”式小骨块,再复位缝合附着小骨块的骨膜。结果:术后随访4-5年头颅平片显示骨瓣位置正常,无死骨,临床症状消失,肌力V级,肢体功能正常。结论:对于成人广泛性陈旧性凹陷性骨折用自身凹陷颅骨再成形,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应用自体骨修补继发性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总结2006-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8例因继发性颅骨缺损行自体骨修补术患儿的随访资料,评价骨瓣的存活和生长情况.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岁2个月至10岁4个月,骨窗直径6.3 ~ 9.7 cm,原发病包括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4例、自发性颅内出血2例、血管畸形1例、颅骨良性占位1例,所有病例均局限于颅盖骨范围.随访期限1个月至8年,患儿术后分别于1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接受头颅CT等检查,随访观察骨瓣成活及改建塑性等情况,分别从骨瓣成活情况和外观改善两方面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8例患儿颅骨修补术后骨瓣均成活良好,随患儿颅骨发育同步生长、改建,修补区外观较健侧无明显差别,术后均未出现骨瓣感染、皮下血肿、伤口裂开、骨瓣吸收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颅骨修补术应首选自体颅骨瓣.-80℃深低温保存6个月以内的自体颅骨瓣仍有生物活性.去骨瓣减压术中应注意保护骨膜及缝合关闭硬脑膜.骨瓣的无菌保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胡世华  周金良  江勇 《海南医学》2012,23(14):56-57
目的探讨普通低温碘伏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普通低温碘伏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塑形良好,并发皮下积液8例,无感染病例。术后6个月~1年颅脑CT复查颅骨瓣固定良好,均见骨缘大部分增生愈合。结论普通低温碘伏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保存方法简单易行,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经济实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7.
自体颅骨皮下埋藏治疗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颅骨皮下埋藏治疗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去颅骨瓣手术时 ,将骨瓣埋植于腹壁皮下或大腿前皮下 ,3~ 6个月后取出复原位。结果  4 3例均恢复良好 ,切口无感染。随访 1~ 4年 ,33例骨性愈合 ,7例骨瓣与颅骨间隙变小 ,3例无变化。 36例原有颅骨缺损综合征表现消失。结论 自体颅骨原位修补是治疗颅骨缺损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应用普通低温无菌保存自体骨瓣、二期行颅骨修补的方法。方法:一期手术取得的自体骨瓣修整后行普通低温无菌保存,二期手术前煮沸消毒后行颅骨修补术,术后常规抗炎、对症治疗等。共计16例。结果:所有病例塑形、切口愈合良好,1例并发皮下积液,行穿刺加压包扎后治愈;无继发出血、脑脊液漏、感染、皮瓣缺血坏死、骨瓣外露、癫痫发作等并发症。术后半年复查X线片,2例患者的骨窗与骨瓣间隙模糊,提示有骨性愈合。无精神心理障碍。结论:普通低温无菌保存自体骨瓣、原位二期颅骨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颅骨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时为缓解颅内高压,需行去骨瓣减压,而额颞部去骨瓣减压则最为有效占绝大多数,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的颅骨瓣采取腹壁皮下保存,待脑水肿、脑肿胀消退,骨窗张力正常.符合颅骨修补指征后再行自体颅骨再植修补术,我们将24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骨膜与不带骨膜的颅骨瓣自体腹壁下保存后的变化。方法将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患者的骨瓣随机分成三组A组保留成片骨膜(25%以上),B组常规游离骨瓣,C组对照组无骨膜骨瓣(彻底清除游离骨瓣上的散在骨膜,骨膜少于1%)。骨瓣埋藏保存于腹壁下,择期取出自体颅骨瓣,用丝线测量骨瓣保存前后的周长,观察保存后骨瓣的骨膜覆盖率。结果所有骨瓣周长均不同程度缩小,三组骨瓣周长缩小程度无显著性差异。A组骨膜覆盖率78.78±10.34%,B组81.44±10.08%,对照组6.44±6.02%。A组和B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组和B组两组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常规游离骨瓣或保留成片骨膜在腹壁下保存后均有较完整的骨膜再生,有利于回植时骨瓣与骨窗更好地骨性连接。腹壁下保存骨瓣虽有不同程度骨瓣缩小,但采用钛颅骨锁固定骨瓣,修补颅骨缺损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伟  李同庆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669-670
目的:探讨上胸部形成的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经扩张术后用以修复面颊部瘢痕畸形。方法:设计胸部皮瓣包括两部分,蒂段为轴型皮瓣包含颈横动脉前皮支与(或)胸廓内动脉穿支的分支,该段从胸肌筋膜浅面剥离,扩张术后主要用以携带薄皮瓣血运;远段从皮下脂肪剥离,远段为傍轴型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扩张后用以完成畸形修复。结果:22例面颊部烧伤畸形经修复后外形与功能获改善与恢复。结论:依畸形情况选择上胸部纵向和横向薄皮瓣扩张术后修复面颊部瘢痕畸形,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原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改进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式Keuy问号形切口,沿前额发际内正中旁3era,向后呈弧形在顶骨结节前转向颞部到达乳突上缘,从耳后发际边缘拐向前缘止于颧弓上。从颞骨鳞部开窗,颅骨钻孔取下扩大骨瓣,切开硬脑膜,清除血肿及挫碎脑组织。同时去骨瓣减压,将骨瓣浸泡在55%酒精瓶内密封低温冷藏。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存活36例,良好28例,中度残废6例,重度残废2例;死亡10例。结论 46例患者采用改进手术方法扩大入路硬脑膜成形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存活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特重型颅脑损伤84例救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明其 《海南医学》2008,19(2):37-38,127
目的 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我科自1996年8月~2005年7月救治的84例特重型颅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存活55例(65.48%).随访并经ADL统计,恢复良好30例(54.55%),中、重残21例(38.18%),植物生存4例(7.27%).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开颅清除血肿、去大骨瓣充分减压是救治特重型颅脑伤的关键;颞肌敷贴、早期使用亚低温及钙离子阻滞剂等对脑的保护、损伤可逆脑细胞的修复和脑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脱水,止血,抗感染、营养脑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亦是提高特重型颅脑伤患者的生存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李爱国  何俊 《中外医疗》2009,28(27):175-17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行YL一1型一次性粉碎穿刺针碎吸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以及术后疗效。结果微创血肿碎吸术组致残率缓和死亡率低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血肿碎吸术术后疗效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根据临床指征合理的选择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奶头锤在人体颅骨形成损伤的形态及机理,分析推断本例命案的致伤物。方法根据本例命案死者头部损伤及颅骨骨折形态特征,推断奶头锤与人体接触面的形状及大小,并通过奶头锤在尸体标本头部模拟打击实验,进一步确认奶头锤两端形成损伤的特征及区别。结果奶头锤半球形锤背垂直打击颅骨可形成成孔状骨折,以颞部为易,另一端圆形平坦锤击面垂直打击未能形成孔状骨折,而偏击顶部则可致颅骨形成半月形阶梯状凹陷骨折,骨折的弧边内陷较深,骨面呈斜坡状。结论推断2.0磅奶头锤为本例命案致伤物,案件侦破后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标准大骨瓣减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亮  钟敏  易国伟  兰林 《四川医学》2009,30(12):1913-191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减压意义,加深临床对标准大骨瓣减压作用的理解。方法结合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4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全部放置颅内压监测探头,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1周,联用人血清蛋白或血浆、甘露醇、速尿脱水,颅内压一般在15-30 mmHg范围内。术后3d、1周、2周、1个月复查CT。2例发生右额叶脑梗死,1例发生右顶枕叶脑梗死。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效果良好26例,中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入路可多途径的达到减压作用,在重型颅脑损仍的救治中有着重要的内、外减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额筛窦肿瘤累及前颅底时的切口选择及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9例额筛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患者施行倒U形切口,正反S形切口,额瓣开颅 Weber-Fergusson切口,鼻内镜下径路,暴露肿瘤切除,切除后根据前颅底骨质、硬脑膜、脑组织的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鼻中隔黏膜一软骨瓣、额骨骨瓣、骨水泥修补骨缺损;额部骨膜瓣、鼻中隔黏软骨膜瓣、鼻甲黏膜瓣修补硬脑膜;手术后对恶性肿瘤予以放疗和化疗。结果:术后颅面部切口愈合良好,脑脊液鼻漏1例,局部处理后愈合。良性肿瘤经随访未见复发,恶性肿瘤总5年生存率为54.55%(6/11)。结论:根据额筛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切口,选择合适的组织瓣修补前颅底,恶性肿瘤采用放疗和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邱鹏远  黎文  朱文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4-287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输卵管积水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经阴道彩超检查及经腹部彩超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例中,32例为双侧输卵管积水,24例为单侧输卵管积水,经阴道彩超诊断率为92.9%(52/56),经腹部彩超诊断率为73.4%(41/56)。结论:经阴道彩超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子宫、卵巢及附件区包块,且能较准确提示包块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内部回声情况,诊断准确率高于经腹部彩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受区骨膜对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骨结合强度的作用,为临床在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提供依据。方法:在狗的双侧下颌骨下缘制备非血管化骨移植模型,将钛芯羟基磷灰石涂层(Ti—HA)圆柱形种植体植入移植骨块中,左侧去除骨膜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抗拉力测试。结果:在各个时间点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愈合情况及植入种植体与骨结合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骨膜的存在与否对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骨结合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标准化大骨瓣减压治疗的应用,临床中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大面积颅骨缺损的病例,自体骨瓣具有其他颅骨修补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有关自体骨瓣保存后活性及术后远期活性的组织学及影像学的研究较为少见.骨瓣埋藏于腹壁下,病理检查发现为骨髓腔细胞的死亡;扫描电镜可见骨板及骨小梁均存在,但是陷窝内骨细胞逐渐死亡.深低温保存的颅骨瓣的骨细胞仅出现皱缩,骨胶质纤维稍紊乱,结构较稳定.组织学发现新鲜骨91.5%的骨陷窝内有骨细胞,冷冻骨73.3%的骨陷窝内有骨细胞,皮下保存骨45.8%的骨陷窝内有骨细胞.自体骨瓣皮下保存与深低温保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尚不完备,缺乏与临床治疗时间节点相一致的实验资料,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