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症患者采用高频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体会。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疑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的24例患者分别采用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典型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为胆囊壁厚、毛糙,囊腔缩小,囊壁内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罗-阿氏窦,多为局限型。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灶定位率、罗-阿氏窦显示率、诊断符合率和分型符合率等相关指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应以高频探头检测为主,辅以低频探头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二维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二维灰阶超声检查10例、超声造影检查17例发现罗—阿氏窦(胆囊黏膜及肌层过度增生,胆囊壁增厚,腺体样增生的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多数小囊状突出);术前诊断率分别为55.6%、94.4%;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6%、94.4%;P均〈0.05。结论胆囊造影更有助于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胆囊腺肌增生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在1046例胆囊切除术中,对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行超声、CT或MRI检查。结果2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类似。病变大体形态:局限型13例(均位于胆囊底部)、节段型7例和弥漫型3例。23例均行胆囊切除,合并胆囊结石6例,合并胆囊炎14例。结论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好发于成年人的胆囊壁增生性病变,此病常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存,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联合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度。目前手术是治疗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低频超声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然后联合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对比分析常规低频超声检查和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0例患者中,常规低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有83例;联合高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有102例,其中胆囊息肉样病变70例(68.63%),胆囊腺肌增生症32例(31.37%),另有8例误诊,误诊率为7.3%;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92.73%)明显高于低频超声检查(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6,P=0.001)。结论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有利于提高胆囊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联合经支气管内超声及引导鞘管引导的肺活检术(EBUS-GS-TBLB)在肺外周病变(PPLs)中的应用价值,初步探讨快速现场细胞学(ROS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BUS-GS-TBLB诊断的PPLs患者88例,按有无虚拟导航分为VBN组46例和非VBN(NVBN)组42例,比较两组诊断率、操作时间,分析影响EBUS-GS-TBLB诊断率的因素。分析现场细胞学与刷检细胞学/组织病理诊断一致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灶性质及肺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794);两组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9,P=0.000)。两组均应用EBUS-GS-TBLB,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6,P=0.026);病灶直径20 mm和≤20 mm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1,P=0.000);EBUS图像显示病灶完全包绕探头者诊断率与靠近或远离探头者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6,P=0.000),病灶上叶、中叶或舌叶及下叶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953)。ROSE诊断敏感性为65.9%(58/88),刷检细胞学或组织病理诊断敏感性为71.6%(63/88),两者一致性Kappa值为0.84,一致性较好(P=0.063)。结论 VBN联合EBUS-GS-TBLB对于PPLs有较高的诊断率,病灶性质、病灶大小、探头显示病灶情况等因素是影响诊断率的重要因素。结合VBN可以显著缩短操作时间,安全有效。ROSE与疾病最终诊断一致性好,可实时现场指导进一步操作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方法 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胆囊腺肌症患者113例和胆囊癌患者78例,均接受MSCT和超声检查,外科手术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49)显著高于超声检查(Kappa=0.577);MSCT诊断胆囊腺肌症的准确度为88.0%,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79.6%(P<0.05);MSCT对局限型胆囊腺肌症的检出率为97.1%,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82.9%(P<0.05);在CT检查上,胆囊腺肌症表现为胆囊壁光滑、RAS窦和肝胆交界清楚显示率分别为36.3%、36.3%和69.0%,显著高于胆囊癌组的9.0%、6.4%和38.5%(P<0.05)。结论 MSCT检查诊断胆囊腺肌症有较高的正确率,其特征有助于与胆囊癌鉴别。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与螺旋CT对甲状腺癌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HFUS)与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探讨HFUS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7-2009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或细胞学穿刺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病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从中筛选出均进行HFUS和螺旋CT检查的病例,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共筛选出均进行HFUS和螺旋CT检查的病人35例,其中应用HFUS诊断甲状腺癌为27例,诊断率为77.1%(27/35);应用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25例,诊断率为71.4%(25/35);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P>0.05).应用HFUS与螺旋CT共诊断甲状腺癌33例,诊断率为94.3%(33/35),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HFUS或单独使用螺旋CT(与HFUS比较,x2=4.2,P<0.05;与螺旋CT比较,x2=6.4,P<0.05).结论 同时应用HFUS和螺旋CT,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心电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χ2=15.23,P0.01;χ2=5.42,P0.05)。不同病变部位正确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左前降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3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其中左前降支病变正确检出率最高为96.43%,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正确检出率最低为40.0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可提高单一诊断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变部位及并发症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简称“CT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超声检查”)辅助诊断骨与关节结核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经手术病理(9例)、细菌学检查(10例)及临床(4例)诊断为骨与关节结核的患者,共计23例。其中,单纯性骨结核12例,单纯性滑膜结核9例,全关节结核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检查与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技术对各型骨与关节结核的辅助诊断情况。 结果 CT检查诊断为骨与关节结核的正确诊断率为65.2%(15/23),超声检查诊断为骨与关节结核的正确诊断率为56.5%(13/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546)。对于单纯性骨结核患者的诊断,CT检查的正确诊断率(83.3%,10/12)明显高于超声检查(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13);对于9例单纯性滑膜结核患者的诊断,超声检查正确诊断出8例,CT检查正确诊断出3例;对于2例全关节结核患者的诊断,CT检查均做出了正确诊断,超声检查正确诊断出1例。 结论 对于单纯性骨结核,CT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优于超声检查;但对于单纯性滑膜结核,超声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和CT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用超声和CT对20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并根据引产或胎儿出生后的随访结果评价其诊断率.结果 200例中晚期孕妇共娩出322个胎儿,经超声发现先心病为32例,CT诊断发现23例,该组经临床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共32例,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0.7%,显著高于CT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P<0.05).结论 超声可提高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形态折叠与形成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013-01/2014-12大连市友谊医院肝胆外科169例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石组),观察胆囊形态的变化,有无胆囊折叠,并与同期健康体检无胆囊结石人群200名(对照组随机)对比.胆囊折叠诊断标准:(1)对照组术前胆囊超声检查评估,可见胆囊内有分隔;结石组术前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结合术中腹腔镜检查:胆囊折叠部分纵轴与胆囊纵轴交角≥60°;(2)病变处除外胆囊腺肌症(结合术后病理).根据病变占胆囊的体积分折叠1/4,1/3,1/2,2/3.并对其结石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结石组发现有胆囊折叠54例,占32%,与对照组(14例,7%)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7.94,P0.05).折叠占胆囊1/4者6例,1/3者18例,1/2者13例,2/3者17例.向左折叠2例,余为向右折叠.结石类型:折叠病例中胆色素及胆色素为主的结石32例(n=54,占59.3%),而非折叠胆囊结石患者胆色素及胆色素为主的结石46例(n=115,占40.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结论:胆囊形态折叠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占较高的比例,是形成胆囊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胆色素结石比例高于胆固醇结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细支气管镜联合带引导鞘的支气管内超声(EBUS-GS)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唐都医院呼吸科的高度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208例(0.8 cm直径4 cm),超细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活检,进行良恶性病变诊断率的比较,不同影响因素下诊断率的比较及诊断效能的评价。结果 208例患者中确诊肺癌180例,EBUS-GS对肺周围型恶性病变诊断率高于良性病变,有统计学差异(χ2=3.884,P=0.049);病变距肺门距离≤4 cm、≤5 cm和≤6 cm的诊断率分别为88.158%、74.545%、55.102%,三组间卡方检验(χ2=17.371,P=0.000),有统计学差异;有支气管充气征组与无支气管充气征组诊断率分别为84.906%、70.866%,两组间卡方检验(χ2=3.931,P=0.047),有统计学差异;超细支气管镜联合EBUS-GS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敏感性75.000%,特异性92.857%,约登指数0.679。结论超细支气管镜联合EBUS-GS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能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对肺不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9例超声诊断为肺不张的病人进行调查 ,将超声诊断率分别与胸部 CT诊断率、X线胸片诊断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分别为 X1 =1.0 1,X2 =3 .12 ,P>0 .0 5。超声诊断率和胸部 CT诊断率及 X线胸片诊断率差异无显著性。超声诊断假阳性率 2 .6%。结论 超声对靠近胸壁的肺不张的诊断与胸部 CT、X线胸片一样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使用细支气管镜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诊断肺周围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经支气管活检的肺周围性病变11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50例,年龄(62.2±10.9)岁,病灶直径(22.9 ±9.5)mm.支气管内超声检查使用外径4 mm细支气管镜和外径1.4 mm超声小探头.测量技术是指超声发现病灶后测量病灶与目标支气管开口或者病灶与支气管镜活检通道入口的距离,根据所测距离在活检钳相应部位做标记,从而指导活检钳进入深度的方法.结果 支气管内超声小探头病灶发现率77.8% (91/117),超声引导经支气管活检总诊断率65.0% (76/117),恶性肿瘤诊断率75.0%(66/88),良性病变诊断率34.5%(10/29).直径>2 cm的病灶诊断率(78.7%,48/61)高于直径≤2 cm者(50.0%,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6,P=0.001).不同部位病灶诊断率分别为右上叶61.8% (21/34),右中叶91.7%(11/12),右下叶59.1% (13/22),左上固有支57.1%(12/21),左舌叶80% (4/5),左下叶65.2%(1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1,P=0.38).贴近胸膜的病灶且直径≤2 cm者诊断率18.2%(2/11).超声探头能穿过的病灶诊断阳性率(63.0%,17/27)低于探头不能穿过者(92.2%,5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01).不良反应为出血和胸痛,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细支气管镜下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经支气管活检可明确大部分肺周围病变的诊断,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病灶大小、是否贴近胸膜以及超声探头能否穿过病灶影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左心功能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治的患者中随机纳入55例,均接受心电图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种检查方式ST段水平延长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64,P=0.0008),缺血T波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42,P=0.0009),ST段下降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3,P=0.0055),V4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1,P=0.0221),V5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08,P=0.0004),V6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02,P=0.0102)。超声心动图左房增大检出率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190,P=0.0448)、左室增厚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043,P=0.0246),2种检查方式左室增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1.2821,P=0.0008)。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和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7,(6)
目的分析比较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与胆道闭锁(BA)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来我院就诊BA患儿50例和NICCD患儿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出生体质量、入院时的血清生化指标、胆囊超声情况。结果 BA组患儿TBil、DBil、TP、AST、GGT水平明显高于NICCD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7、6.455、9.059、4.060、5.718,P0.001);BA组患儿ALT水平明显高于NICCD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9,P=0.004)。BA组患儿TBA水平明显低于NIC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P=0.042)、BA组患儿AMMO水平明显低于NIC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P=0.046)、BA组患儿LAC水平明显低于NIC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5,P=0.002);BA组患儿GLU水平明显低于NIC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0,P=0.049)。BA组患儿平均出生体质量(3.2±0.4)kg,明显高于NICCD患儿(2.7±0.5)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2,P0.001)。BA组患儿中23例小胆囊,14例大胆囊,13例未见胆囊。NICCD组患儿超声显示基本正常。结论如患儿有胆汁淤积,出生体质量偏低,胆囊超声正常,TP、GLU水平低于正常值,倾向于NICCD诊断,依据SLC25A13基因分析进行进一步筛查。如患儿有胆汁淤积,但出生体质量正常,胆囊超声显示胆囊功能形态均异常,TP、GLU水平正常,倾向于BA诊断,行胆道造影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螺旋CT在诊断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间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分院影像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35例,给予两组患者C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结核的好发部位的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形成空洞、干酪样病变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8.529、6.284,P=0.011、0.035);对照组患者出现纤维性增生病变的发生显著高于观察组(χ~2=10.15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浸润性的情况差别不显著(χ~2=2.931,P=0.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核病变部位与对照组患者结核的发生部位比较(χ~2=3.063、2.859,P=0.077、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检查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其具有较高的空洞形成以及干酪样病变的阳性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 PM 和 DM 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整理114例 PM/DM合并 ILD 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 PM-ILD 和 DM-ILD 2组,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高分辨率 CT(HRCT)、肺功能、血气分析、治疗及转归有无差异,率之间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和 Fisher 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 PM/DM-ILD 发病率为35.8%(114/318),DM 较 PM 更易合并 ILD (χ2=5.019,P=0.025)。 PM-ILD 组和 DM-ILD 组在性别构成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0.026);DM-ILD 组患者更易出现关节痛/关节炎(χ2=7.756,P=0.005);PM 患者 ILD 更易出现于肌炎之前(χ2=15.555,P<0.01),而 DM 患者 ILD 更易出现于肌炎或皮肤表现之后(χ2=7.002,P=0.008), PM-ILD 组患者更易出现抗 Jo-1抗体阳性(χ2=11.395,P=0.001)。 HRCT 表现上, PM-ILD 组更易出现磨玻璃影(χ2=7.940, P=0.005)和心包积液(χ2=6.322,P=0.012),DM-ILD 组更易出现斑片影(χ2=5.105,P=0.024);2组患者在肺功能及血气分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DM-ILD 组患者的转归明显差于PM-ILD 组(χ2=7.595,P=0.006)。结论 PM-ILD 和 DM-ILD 患者在性别构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转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测 PM 和 DM 不同的免疫病理机制导致 PM-ILD 和 DM-ILD 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螺旋CT、MRI在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估的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在PLC介入治疗术后复查方式选择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PLC行TACE治疗患者45例,术后复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造影、螺旋CT和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三种影像学检查对TACE治疗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检出的灵敏度Se)和特异度(Sp)。结果 在小于5 cm病灶的诊断中,MRI(Se=92.3%,Sp=88.5%)和超声造影(Se=89.4%,Sp=84.6%)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螺旋CT(Se=88.7%,Sp=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于5 cm的病灶诊断中,三种影像学检查的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诊断病灶供血动脉来源方面,三种影像学检查的效能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诊断门静脉癌栓方面,螺旋CT的准确性(92.2%)显著高于MRI(90.8%)或超声造影(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病灶强化预示复发方面,超声造影(95%)、MRI(96.4%)的特异度显著优于螺旋CT(93.7%),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可作为螺旋CT和MRI之外评估PLC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检出的另一有效影像学检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苏州市老年人群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特征,探讨肌少症的保护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市3个地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饮食及运动情况。应用DBA-2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不同部位肌肉质量,用JAMAR握力计测定握力,采用4 m步行测试评估受试者的躯体功能,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综合诊断肌少症。对肌少症的相关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肌少症检出率为28. 8%,其中男性为30. 4%,女性为27. 9%,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同一年龄段肌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肢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四肢骨骼肌量、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握力、步速均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肉类(χ2=17. 99,P 0. 01)、鱼类(χ2=8. 13,P0. 05)、蛋类(χ2=13. 56,P0. 01)、奶类(χ2=11. 95,P0. 01)的摄取频率不同,肌少症发生率不等。每周进行有氧运动(χ2=16. 28,P0. 01)、抗阻运动(χ2=15. 86,P0. 01)的不同时长段的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肌少症呈正相关(r=0. 307),而BMI (r=-0. 253)、上臂围(r=-0. 192)、小腿围(r=-0. 280)与肌少症呈负相关,肉类(r=-0. 229)、鱼类(r=-0. 159)、蛋类(r=-0. 201)、奶类(r=-0. 193)摄入频率增加与肌少症呈负相关,有氧运动(r=-0. 226)、抗阻训练(r=-0. 221)时长与肌少症呈负相关(P均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而BMI、膳食中进食肉类、蛋类、奶类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发人群,对其进行运动干预、营养指导有利于延缓进展、改善不良预后。老年人要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充足供应,保持适宜的体质量指数,同时在保证能量摄入充足情况下,可加大富含优质蛋白的动物性膳食的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