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乳手套在医院日常工作使用的较为频繁,胶乳手套是医院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具。无论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回收之后,胶乳手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规范回收胶乳手套的处置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回收胶乳手套的预防感染提出有效地措施,以期能够有助于医院规范回收胶乳手套工作。  相似文献   

2.
急诊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防止急诊护士职业危害性感染.方法 针对导致感染的危害因素,制定并实行防范措施;由于戴手套简单易行,特别强调急诊护士要戴手套操作.结果 急诊护士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意识增强,戴手套操作率由23.85%逐年提高到86.68%、92.75%和95.38%,职业危害性感染发生率由2.14%逐年降低为1.72%,1.23%和0.95%.结论 急诊护士主动戴手套救护操作,对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医用橡胶手套的渗漏性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关系,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针对医务人员普遍认为戴无菌手套后手不被污染及摘手套后手仍是干净的,可以不用洗手或手消毒的问题进行医用橡胶手套渗漏性的研究和目前影响洗手依从性的研究。结果医用橡胶手套具有渗漏性,医务人员戴医用橡胶手套操作时,随着诊疗操作时间的延长和操作种类的不同,渗漏的菌尘致使医务人员双手污染,如果不及时进行手卫生,摘手套后双手将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通过对医用橡胶手套渗漏性的研究,提高医务人员摘手套后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1护士的重要作用 1.1管理者的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今做为护理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护理人员针对人、物、环境控制医院感染。发现感染现象要提前做好宣传,预防,告知尤为重要。对人的管理,是指对其行为能-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个人要敢于制止,批评和纠正。  相似文献   

5.
院内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如何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首先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更主要的是护理人员的消毒意识和无菌操作规程,如果护理工作不能把好关,消毒隔离工作做不到位,一切都是枉然.因此,护理是关键,只要护理人员能够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应该做好的工作,控制院内感染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加强护士意识教育预防医院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群对健康的追求 ,防止医院感染、保护和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已成为当前我院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完成这一重要任务 ,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护士队伍。以人为本 ,是我院的培育方针。只有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进行全面的、规范的、连贯的消毒隔离意识教育 ,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才能真正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1 培 养1.1 全面教育 医院任何一个护理岗位 ,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环节 ,不能疏忽。对分布在各个岗位的护理人员都认真进行培训 ,例如 :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 ,尽量按排人员参加全国性、全省性、全…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预防中护士的角色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涉及护理工作的诸多方面。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检测、效果评价。这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就是护理工怍的基础。欧美各国多数医院管理机构都认为.没有预防感染的护士,就无法推动和贯彻防止医院感染的各种措施。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涉及护理工作的诸多方面.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检测,效果评价.这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欧美各国多数医院管理机构都认为,没有预防感染的护士,就无法推动和贯彻防止医院感染的各种措施.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  相似文献   

9.
检验人员佩戴手套对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感染的防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检验科人员双手污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状况,评价佩戴手套阻止HBV经手感染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对我院检验科人员佩戴的手套及脱手套后的手进行采样,按佩戴1、3h的手套及脱手套后的手分为3组,每组202只,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法(MEIA)检测HBsAg,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BV DNA。结果各检验专业组人员佩戴1、3h的手套及脱手套后的手HBsAg污染率分别为22.77%、34.65%及2.48%;佩戴1、3h的手套及脱手套后的手HBV DNA污染率分别为27.72%、41.58%及2.48%;佩戴3h的手套HBsAg及HBV DNA污染率显著〉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手套后的手HBsAg及HBV DNA污染率显著低于佩戴1、3h的手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检验科人员双手HBV污染严重,佩戴手套能有效阻止HBV经手感染。  相似文献   

10.
双层手套对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防护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双层手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方法在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手术中HBV感染阈值和双层手套防护阈值基础上,评价单、双层手套对HBV感染的防护效果。结果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范围为100~109感染剂量(ID)/mL,阴性者为100~104ID/mL。单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5ID/mL;双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6ID/mL,可杜绝23.33%传染源的传染性。结论双层手套只能杜绝部分手术中HBV传染源的传染性;在外科医师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上再使用双层手套防护,才能在理论上完全防止HBV经手术传播。  相似文献   

11.
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是消毒、灭菌、隔离、卫生宣教、患者管理等,上述环节都离不开护理人员,因此,护士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在医院感染工作中担当着多元角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2009年3月以来重视并加强科室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科室未发生一例医院感染.具体做法如下. 1 增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意识 每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召开医院感染会议,做好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工作的思想动员,增强全体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测、控制、防护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芸 《泰山卫生》2005,29(4):19-20
控制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由于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特定位置,故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防止院内感染的主要手段是消毒、隔离、灭菌,而这些工作主要由护理人员来执行。因此,护士在控制院内感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愿意就此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手套穿孔在外科手术中十分常见。手套穿孔后可能因病原微生物污染而引起手术部位感染和增加手术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本文对国内外报道的手套穿孔事件及相关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加强对术中手套穿孔事件的管控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包括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探视者、陪护家属、医院各类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或疾病 ,都称医院感染。现就我院近半年来护士的医院感染情况作一分析。临床资料1 感染情况  2 0 0 1年下半年我院 15名护士先后有 13人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具体表现为咽痛不适、发烧、咳嗽 ,并伴有大量咳痰。2 干预方法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者 ,予大量饮水、服药、休息等支持治疗 ,对症状严重及反复感染者进行痰培养及咽拭子培养检查 ,根据药敏给予抗生素静脉治疗。3 结果 一般的感染者在对症、支…  相似文献   

16.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多为环境污染(传染源多,消毒隔离不严,方法不科学),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与侵袭性诊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器械、设备结构复杂难于消毒灭菌)等。而施以病人的大部分治疗操作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护士在医院感染中是重要的传播媒体,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有关理论学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术中手套破损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防止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术中感染.方法对2002年6~12月452名手术医生和护士术中手套破损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452人术中手套破损48人(10.6%),其中术者(12.5%)、一助(11.9%)、护士(13.1%)破损率明显高于二助(3.1%)(P<0.05);手术时间>3 h手套破损率(15.3%)明显高于<3 h的手套破损率(7.2%)(P<0.05);发现手套破损时间多为术后检查时确认,因而大部分破损原因不明;破损部位以手掌侧1、2、3指多见;术后检查组的右手手套破损(81.5%)明显多于左手(47.8%)(P<0.05).结论为预防医患双方交叉感染,术中手套一旦破损,应及时再刷手更换手套;手术时间>3 h也应再次刷手更换手套.  相似文献   

18.
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院感染的控制已在医院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WHO提出以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为主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以上各方面均涉及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因此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1 组织落实  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 ,在护理系统中形成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监测网 ,护理部分派一名副主任负责医院感染工作 ,护理系统监测网由护理部与医院感染办专职护士、各病区护士长、病区兼职院感监测护士三级网络管理系统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和手术患者HBV医院感染特点是否相同。方法在HBsAg携带者传染性定量测定的基础上,比较医、患双方HBV医院感染在易感性和感染预后、传播方式和入体血量、免疫能力和防护方法方面的差异。结果 15.7%手术患者HBsAg阳性者,HBV浓度在0-109ID/ml,9.0%的HBsAg阴性者HBV DNA阳性,病毒浓度在0-104ID/ml;乙肝疫苗接种前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6ID/ml。乙肝疫苗接种后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8.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9.5ID/ml;使用单层手套时只有0.6%HBsAg阳性者可成为传染源,使用双层手套可使传染性消失。结论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HBV医院感染特点存在很大差异,防护措施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强化妇产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的具体措施,以降低母婴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妇产科2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各项监测的登记均要规范化,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医院感染查房及工作例会等综合干预,采用观察及考核两种方法收集干预前(2011年5月-2012年5月)、干预后(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相关资料,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干预前优良、合格、不合格率分别为50.0%、28.6%、21.4%,干预后分别为85.7%、14.3%、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8,P<0.05);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干预前较强、一般、差分别占39.3%、42.9%、17.8%,干预后分别占67.9%、32.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5,P<0.05);母婴感染率干预后从1.97%降低至0.57%,干扰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5,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既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又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水平,最终降低了母婴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