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接受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108例,以其中完成随访要求的1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年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76)和死亡组(n=2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术后治疗,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肿瘤部位、术后病理(PT)分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及术后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T分期、AJCC分期及分化程度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部位、PT分期、AJCC分期及分化程度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实施CT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受检查的50例食管鳞癌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患者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大小及位置,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与分析,发现2mm层厚CT中右喉返神经旁淋巴以短径6mm为诊断转移最佳工作点,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833、74.1%、76.5%;5mm层厚CT中右喉返神经旁淋巴以短径5mm为诊断转移最佳工作点,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836、89.7%、64.1%;肿瘤长度、位置及其他淋巴结转移与右喉返神经旁淋巴是否有转移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右喉返神经旁淋巴是否有转移与肿瘤T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诊断应用于胸段食管鳞癌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且5mm层厚CT不劣于2mm层厚CT检测价值,二者均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121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121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全组清扫淋巴结30539枚,平均25±11.0(2-78)枚。655例患者发现转移淋巴结共2655枚,中位转移数3(1,5)枚。脉管瘤栓、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淋巴结总数、肿瘤长度和神经累及是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危险因素有选择地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术。中上段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较为适合,胸下段癌可行二野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并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45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55例患者中47例出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0.3%;单因素分析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对新版食管癌TNM分期的影响,探讨该区淋巴结清扫价值。方法筛选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加术中喉返旁淋巴结清扫,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胸段食管鳞癌325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按照第7版TNM分期,逐一将325例患者分期,记作A组。假设未行喉返旁淋巴结清扫,剔除喉返旁淋巴结清扫的因素后重新分期,记作B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A组与B组TNM分期变化及分析其在不同胸段食管癌中的差异。结果剔除喉返旁淋巴结清扫因素,325例食管癌中有45例的N分期发生改变,使42例的TNM分期发生改变,变化率12.92%,主要分布在Ⅲ期患者。中、上段及多灶病变的食管癌的TNM分期变化明显,χ2=13.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通过增加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了食管癌新版TNM分期的准确性。胸中、上段及多灶的食管癌更需进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评分系统精确预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探讨其颈部淋巴结的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食管鳞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模型,权衡临床模型的贝塔系数,建立评分系统。应用评分系统对219例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中、高3个危险组,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合适的治疗策略。 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0.59%(67/21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位置、肿瘤长度(>5.25 cm)、肿瘤分化。建立临床模型,权衡临床模型贝塔系数建立评分系统:胸中段3分(2.66),肿瘤长度>5.25 cm(1.20)和肿瘤低分化2分(1.55),肿瘤中分化1分(0.35)。依患者的得分情况分为3组:低危组(0~2)、中危组(3~4)及高危组(>4),3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03%,26.19%和55.00%(P<0.05)。 结论 建立的评分系统可以在术前精确预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术中淋巴结清扫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低危组推荐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高危组推荐行颈部淋巴清扫或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了解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 21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手术及临床病理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淋巴结总转移率为53.5%(115/215),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性别、族别、体重变化、肿瘤长度、大体病理类型、淋巴管浸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了解上述三个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位置;(2)胸段食管鳞癌可向颈部、胸部、腹部淋巴引流区域转移,最常见淋巴结转移区域是纵隔,其次为腹部及颈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外科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表浅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估计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 P=0.004)、浸润深度( P=0.009)、分化程度( P=0.030)和淋巴管肿瘤浸润(( P=0.00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 P=0.007)、浸润深度( P=0.003)、分化程度( P<0.050)和淋巴管肿瘤侵润( P<0.001)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3 cm的高/中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小,有行内镜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肿瘤直径≥3 cm的高、中、低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大,如行内镜切除术,需关注术后病理及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8月因胸段食管癌接受三野根治术的64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食管癌位于胸上段时,无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类似(P>0.05).食管癌位于胸中段、胸下段时,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时,则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转移数>4个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1%,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