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 18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实时监视和引导下进行心包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冲冼、心包内注药治疗,观察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18例患者均一次置管引流成功,治愈16例,治愈率88.9%,显效2例,显效率为11.1%,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达到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对45例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的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45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15 d,引流量500~1500 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治疗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引导下,45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方法:用改良的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留置管置入心包腔或胸膜腔内并保留导管进行抽液、引流和注射药物。结果:52例均一次置管引流成功,每例抽液或引流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800~12800ml,留置导管时间3~32天,无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治疗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的优点在于:创伤、痛苦小、简便、用途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留置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安全性、方便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6例伴有填塞症状的病人,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人心包腔内行持续引流和局部用药。结果本组患者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术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积液量减少或消失。平均置管时间9天,无穿刺并发症发生,无继发感染,病人耐受性好。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术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安全、方便、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并心包腔内药物注射在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及恶性肿瘤伴有大量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定位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心包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结核性),顺铂(肿瘤性)治疗。结论: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安全可行。操作简便,置管可靠,可迅速消除心包填塞症状,能及时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及损伤,降低了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32例患者采用30(°)~45(°)半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按Seldinger方法,经剑突旁途径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32例都能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误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1h左右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置管引流时间3~58d,平均12.3±5.8d。其间有17例经多次心包引流液的病理检查而获病因确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一次置管而集急救、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目的,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导管可较长时间保留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宣玲  黄宇理  卢冬雨  徐玮  王本芳  阮吟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21-1521,1580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心包积液患者二维B超定位后均采用Seld 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30例采用剑突下置管,6例采用心尖部置管,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进入心包的深度为10~15 cm,留置导管时间7~14 d,穿刺抽液减压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1例在置管后抽出100 m l液体时出现头晕出汗,停止抽液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穿刺孔渗液,随进一步抽吸而消失。均未出现心室扩张和急性肺水肿、气胸、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创伤小,费用低,值得临床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霖 《海南医学》2006,17(5):11-12
目的探讨经心尖区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置管引流组(30例)和单纯穿刺组(28例)。观察两组病人抽液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置管引流组显效1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0.00%;单纯穿刺组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25.00%。置管引流组明显优于单纯穿刺组(P〈0.001),操作相关并发症少。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心包及胸腔积液置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方法 B超、X线或CT确诊大量恶性心包或胸 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或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恶性积液.结果 50例置管全部一次性成功.无心、肺损伤,无1例出现创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恶性心包及胸腔积液具有安全、可靠且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保持引流管通畅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超声定位,确定进针点和方向,用中心静脉导管在左心前区第5肋间心脏浊音界内2~4cm穿刺。置管深度6~12cm。结果32例均1次穿刺成功,无并发症。置管放液后症状很快缓解,除6例晚期肿瘤患者带管自动出院外,其他置管时间5~47d,平均14d,单例累积引流总量最少1260ml,最多14100ml,平均2760ml。4例肿瘤性心包积液患者通过全身化疗和心包腔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治疗,3例积液消失,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7例结核性心包积液惠者引流加全身抗痨及激素治疗。积液消失。3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迟发型心包积液患者和2例原因不明者,均经引流抗菌消炎后积液消失。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大量心包积液是一项集急救、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畅通、利于给药和导管可留置时间长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留置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安全性、方便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6例伴有填塞症状的病人,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入心包腔内行持续引流和局部用药。结果本组患者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术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积液量减少或消失。平均置管时间9天,无穿刺并发症发生,无继发感染,病人耐受性好。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术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安全、方便、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吕键  郑慧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12-113
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心包积液患者在心尖部、剑突下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反复抽液或注入治疗药物,观察患者液体的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共引流放液132次,留置时间2~25d,14例病人从导管内注入抗结核和抗癌药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多次抽液,不仅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又降低了费用,此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制的柔性软头对心肌、血管无损伤,经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24例患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经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随即明显缓解。经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9例次,经心尖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7例次。心包腔内导管留置4—14d,中位时间7d。导管脱出心包腔和堵塞各1例,重新予以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另外还有1例导管堵塞患因所剩心包积液数量很少,仅予以观察。所有患无1例出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心包腔内感染等并发症。第一个24hh心包积液引流量410-1500mL,平均720mL。治疗效果为CR17例,PR6例,有效率为96%。【结论】肺癌所致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是安全、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例心包积液病人均应用Seldinger法从心尖区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结果 20例均穿刺成功,引流时间3天~30天,平均6.5天,引流积液量350ml~4000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可用于治疗心包积液.可避免损伤心肌,引流彻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利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细引流管,行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血患者18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太和县人民医院2002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7例心包积液患者,其中36例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国产规格为5Fr216cm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患者经CT或超声诊断和定位后,在病房床边心电监护下,患者取半卧位,选择剑突下或胸骨旁或心尖部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心包,置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持续引流及通过置入导管于心包腔内引流或给药或冲洗。结果 36例患者均于病房床边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8d(5~16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是安全、简捷、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较大量心包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引流时间、引流的体位、引流液量的控制.方法:患者取半卧位,超声心动图定位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40例患者均经剑突下进针.采用Seldinger's法,将中心静脉导管送入心包腔内,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40例患者心包穿刺均获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引流导管留置时间1~7天,平均1.5±2天.引流积液量180~2000ml,平均750±600ml.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气促明显改善,颈静脉怒张消失.术后患者心率减慢,有显著性意义(相应为105±30次/min,91±31次/rain,P<0.05).心功能亦获明显改善.结论:seldinger导管法用于心包穿刺安全,可避免损伤心肌,引流彻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谢清军  孙朋  陈健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49-150
目的 探讨心包腔内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闭式引流.结果 6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引流后患者均感到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通过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反复抽液后还可向心包内注入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经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随即明显缓解。经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19例次,经心尖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7例次。心包腔内导管留置4~14d,中位时间7d。导管脱出心包腔和堵塞各1例。重新予以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另外还有1例导管堵塞患者因所剩心包积液数量很少,仅予以观察。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心包腔内感染等并发症。第一个24h心包积液引流量410-1500mL,平均720mL。治疗效果为CR17例。PR6例,有效率为96%。【结论】肺癌所致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是安全、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