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康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期为此类病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依据术后营养治疗的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观察组(术后早期EN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腹腔引流量和引流液炎症介质水平等指标。结果:共计纳入81例病人,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3.806;P <0.001)、恢复饮食日(t=5.510;P <0.001)以及术后住院日(t=2.401;P=0.019)均短于对照组病人。观察组病人术后5 d外周血白蛋白(t=14.040;P <0.001)和前白蛋白(t=9.832;P <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未见显著差异(t=1.477;P=0.144)。观察组病人术后5 d外周血CRP水平(t=7.758;P <0.001)和术后SIRS发生率[(12.2%, 5/41) vs (32.5%, 13/40),χ2=4...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不耐受的风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且术后行EEN的75例胃癌病人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EEN实施后病人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的症状,将病人分为EEN耐受组和不耐受组。结果:51例(68%)胃癌病人在术后实施EEN过程中出现了EN不耐受的症状,24例(32%)早期实施EN后耐受良好。不耐受组病人的手术类型、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开始EN的时间和使用营养泵与耐受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病人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4 h和使用EN泵是术后EEN耐受的有利因素(P0.05)。EEN不耐受组病人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耐受组。结论:胃癌病人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不足及未使用EN泵进行匀速输注是EEN出现不耐受的风险因素,可延缓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病人应用三腔喂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胃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0)术后应用全肠外营养(TPN),观察组(n=60)术后早期应用EN,观察病人术后血清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和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ALB、IgA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后应用三腔喂养管行EEN有助于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指标,探讨EEN对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分析98例食管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48)和EN组(n=50).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的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同时观察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临床指标. 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3、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腹泻发生率略高于EEN组.另外,EEN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EN组,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EN组(P<0.05). 结论:围手术期合理、早期使用EN支持能有效地提高食管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于胃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比较102例胃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接受EN(n =48)或全肠外营养(TPN,n=54)的疗效,了解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的差异. 结果:与TPN组病人比,EN组病人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第7天空腹血糖较低(P<0.05),但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较高(P<0.05). 结论:对胃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后EEN仍然适用,但在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更精心地护理,以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胃癌病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共80例,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营养与炎症指标、肠道菌群、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营养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血清营养指标总蛋白、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血清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t=3.924,P<0.001)、白细胞介素6(t=5.269,P< 0.00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3.251,P=0.00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营养治疗后肠道内双歧杆菌(t=4.048,P<0.001)、乳酸杆菌(t=2.362,P=0.021)与肠球菌(t=2.412,P=0.0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5.589,P<0.001),首次排便时间(=3.851,P< 0.001),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4.717,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同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胃癌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贲门或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ES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贲门或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ESEN组55例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47例.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ESEN组的前清蛋白升高较EN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ESEN支持与常规EN相比,可能更适合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科脓毒症病人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的耐受性管理措施.方法:将入住我科ICU诊断为脓毒症并行床旁CBP治疗的危重症病人23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118)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EN治疗;观察组(n=121)病人在入住ICU的24 ~ 48 h即开始给予EEN治疗. 结果:治疗后一周,观察组病人血清清蛋白(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总蛋白(TP)、ALB、前清蛋白(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EEN耐受率达80.12%,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o1). 结论:脓毒症病人CBP联合EEN的同时采取耐受性管理措施,不仅可保障EEN的安全实施,而且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指标,缩短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有利于加速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激性高血糖(SHG)对胃癌术后营养治疗实施的影响,并总结相关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病人术后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以是否发生SHG将病人分为SHG组(32例)和非SHG组(63例)。收集术前一般资料,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效,EN不耐受症状,术前及术后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以及术后C-反应蛋白(CRP)。结果:SHG组病人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t=3.311;P=0.001)和术后住院日(t=3.031;P=0.003)均显著长于非SHG组。SHG组病人术后EN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HG组(χ~2=8.273, P=0.004)。SHG组病人术前GLI(t=7.561;P 0.01)及术后GLI(t=6.977,P 0.0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病人;术前GLI预测术后SHG发生的敏感性为84.38%,特异性为82.54%。SHG组病人术后第3天CRP显著高于非SHG组病人[(45.9±11.3) vs (26.7±9.8) mg/L, t=8.567, P 0.01],且SHG组病人术后GLI与CRP呈现显著正相关(r=0.656, P 0.01)。结论:术后并发SHG影响胃癌术后康复及EN顺利实施,而术前GLI对胃癌术后SHG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60例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肠内营养计划+超声监测GRV组)和B组(常规肠内营养计划+胃液回抽监测GRV组),分别根据GRV调整营养方案,从而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并发症、营养达标时间和住ICU时间的区别。结果:两组病人在Hb、TP、ALB水平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营养状态优于B组;两组在胃潴留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率更低;A、B两组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分别为(3.02±0.78)d、(4.89±0.69)d,A组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少于B组(t=2.278,P=0.019)。A、B两组住ICU时间两组分别为(10.41±1.98)d、(11.39±1.75)d,A组的住ICU时间少于B组(t=2.384,P=0.015)。结论:床旁超声监GRV可以更准确地指导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改善营养状态,更快达到目标喂养量,缩短住ICU住院时间,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保留空肠营养管在胃癌术后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42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常规放置空肠营养管,将所有病例按术后病理分期及肿瘤部位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例,A组保留空肠营养管并在化疗期间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B组不保留空肠营养管在化疗期间按日常进食,分别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营养及免疫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呕吐的发生率.观察长期保留空肠营养管的并发症.结果 化疗后A组营养及免疫指标较B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呕吐发生率为18.3%,显著低于B组发生率(35.7%)(X2=9.75,P<0.01).长期保留空肠营养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保留空肠营养管在胃癌术后化疗期间行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及免疫状况,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进展期胃癌术后行辅助化疗的82例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1例.均于术中放置空肠造口管,A组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至化疗6个疗程结束,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液;B组于化疗前拔除空肠造口管,每个化疗疗程给予普通饮食.比较化疗后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观察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化疗后A组血红蛋白[(106.9±12.0)g/L]、血清白蛋白[(26.2±1.4)g/L]、前白蛋白[(202.9±32.2)mg/L]及IL-2[(11.9±2.1)μg/L]、NK细胞活性[(21.3±5.2)%]、CD:[(62.9±3.3)%]、CD4+[(26.1±4.7)%]、CD4/CD8(1.1±0.2)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化疗期间A组呕吐发生率(4.9%,2/41)显著低于B组(26.8%,11/41),平均每日摄入量[(1312±114)ml]显著多于B组[(765±186)ml](P<0.05).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未发生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及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6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开腹手术组35例,腹腔镜手术组33例,两组术后均实施EEN,观察指标:⑴两组手术及其并发症的情况,⑵EEN的耐受性,⑶术后营养状态,⑷术后化疗开始时间。结果 :⑴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无差异(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⑵EEN的耐受情况:腹腔镜组腹胀、腹泻等不适反应少于开腹组(P0.01),达到TEN的时间少于开腹组(P0.01)。⑶术后营养状态: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较早出现了营养状态改善,两组间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腹腔镜组营养状态改善明显,两组间体质量、右上臂肌周径、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腹腔镜组进展期胃癌病人在术后45 d内接受化疗例数明显多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能更好地耐受EEN,更早地达到TEN,从而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态,为辅助化疗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胃癌术后早期低热量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2 3例可切除胃癌病人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成A、B两组。A组 6 7例术后第 2天开始接受低热量肠内营养。B组 5 6例术后第 2天开始早期接受低热量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结果 与B组相比 ,A组术后血IgA、IgG、IgM下降较少 (P <0 .0 5 ) ,而CD3 和CD4/CD8在A组更易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两组的血清CRP变化在术后第 4天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在术后第 8天 ,A组血清CRP下降明显 (P <0 .0 1)。结论 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口术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伴吞咽困难病人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放疗前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口术肠内营养支持的46例食管癌伴吞咽困难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放疗中心住院经口进食的43例食管癌伴吞咽困难病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每日通过胃造口管摄取所需营养,对照组的营养摄入包括经口进食和静脉输注。两组病人分别于放疗前一天、放疗结束后,由责任护士测量病人身高、体重(BW),计算体质指数(BMI);遵医嘱抽取病人清晨空腹血,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并观察两组病人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治疗计划完成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放疗前BW、BMI、ALB、PA、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4、0.63、-1.07、-0.81、1.48,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病人的BW、BMI、ALB、PA、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0、4.65、6.82、43.56、31.91,P0.01)。而在放疗期间,观察组病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0.05)。此外,观察组病人治疗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811,P0.01)。结论:对食管癌伴吞咽困难病人放疗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口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全胃切除病人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病人52例,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试验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两组病人均从术后第1天起自营养管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制剂.试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Stresson,EN组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共7d.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IgG、IgA、IgM及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两组的IgG、IgM、IgA、CD3、CD4和CD4/CD8均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化疗期间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研究。按NRS 2002营养风险量表筛选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62例不可手术的晚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对照组(n=30)在化疗的同时予营养咨询;治疗组(n=32)在化疗的同时予安素肠内营养治疗,所有病人在化疗前和化疗后行NRS 2002量表评估,观察并记录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化疗结束后评价化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化疗结束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体重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化疗后不良反应和化疗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联合化疗可改善晚期胃癌病人的营养状态,降低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早期三种营养途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1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早期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27例)、肠外营养组(30例)及肠内外营养组(24例),根据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肠内外营养组除了禁食时间[分别为(7.2±9.8)、(7.1±9.3)、(7.4±9.6)d]外,热量摄入、体重变化、体重、不耐受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劣为肠内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肠内外营养组除了C反应蛋白[分别为(7.0±2.4)、(6.4±1.8)、(6.2±1.3) mg/L]外,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其他各项检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劣为肠内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更符合食物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对患者脏器功能和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两组均给予等热量等氨基酸的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天.检测术前、术后脏器功能指标,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总胆红素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减少(P<0.01,P<0.05).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康复,减少手术后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