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持续血滤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持续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治疗组22例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患者深静脉置入单针双腔管进行持续血液超滤术,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肝功、肾功、血电解质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酐、尿素氮比对照组下降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电解质等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绞股蓝总皂甙预防和延缓家兔休克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甙(GPS)对注射内毒素的家兔休克的作用。方法:动物静脉麻醉后,取血测量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和NO水平。通过二道生理记录仪测量血压。动物处死后,取血现次测量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和NO水平。结果: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指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内毒素(LPS)组平均动脉血压(MAP),在实验后4,6h明显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实验后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实验前(P<0.01),NO明显高于实验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GPS组实验后的NO浓度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5),但低于LPS组实验后的NO浓度(P<0.05);实验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但高于实验后LPS组(P<0.05);实验后纤维蛋白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5),但高于实验后的LPS组(P<0.05);实验后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5),但短于实验后的LPS组(P<0.05)。结论:绞股蓝总皂甙有预防和延缓家兔休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索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综合疗法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重型肝炎好转率为72%(31/43),显著高于对照组(46.8%,22/47)(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可显著提高重症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用掺食法建立苯巴比妥成瘾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掺食法造模,苯巴比妥起始剂量75 mg/kg ,逐日递增剂量,经45 d ,模型分别采用文献报道的催促戒断法及自然戒断法加以检验,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结果掺食法催促戒断组的惊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掺食法自然戒断组的戒断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个戒断组的体质量减轻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造模组脑切片显示明显的细胞凋亡改变。结论掺食法建立苯巴比妥成瘾大鼠模型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5.
周颖玲 《广东医学》1998,19(6):407-409
目的:研究高钾饮食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成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n=20)、对照组(n=20)、治疗组(n=20,添加钾剂饲入:3%KCl100ml/天)。每组动物分两批于本后7天、30天处死,取腹主动脉下端作实验数据测定。结果:高钾饮食可有效升高血钾水平,治疗组服钾7天至术后30天血K+水平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血管条3H-TdR掺入量对照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管平滑肌钙含量术后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尤以对照组为甚,30天后治疗组降到空白组水平,但对照组水平仍较高(P<0.05)。新生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P<0.05,术后30天P<0.05)。结论:高钾饮食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高钾饮食对于防治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藏小型猪发情周期内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方法6头母猪从发情0d到下一次发情为止,每天前腔静脉采血,测定Ca、Mg、P、Glu、AST、ALT、ALP、LDH、Cre、BUN、CHO、TP、Alb、TO等指标。结果在发情周期内,西藏小型猪Ca、Mg、P、Glu,AST、ALT、ALP、LDH、Cre、BUN、CHO、TP、Alb和TG等血液生化指标均有变动,其中AST水平在发情9与20d间差异显著(P〈0.05),CHO水平在发情10与12d,13与19d闻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的变动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在西藏小型猪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Ca、Mg、ALP、Cre、CHO、TP和Alb动态变化规律明显。结论在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西藏小型猪许多血液生化指标有明显动态变化,在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其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血液过滤联合治疗前后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的实验变化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0月在实验室中的小型猪32只,随机将这些小型猪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9只。对照组13只,按照两组小型猪的重量分别为其提供1.2g的D-氨基半乳糖,治疗组在48h后为小型猪提供血浆置换与血液过滤联合治疗,对照组中的小型猪没有使用任何手术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小型猪在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人工肝治疗后,治疗组中小型猪的生存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间段,治疗组小型猪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8(IL-8)、白介素细胞-6(IL-6)有短暂性减少,和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工肝进行1次治疗,可以暂时使炎性因子减少,控制急性肝衰竭发展,但不能阻止病情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藏小型猪发情周期血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藏小型猪发情周期内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方法6头母猪从发情0d到下一次发情为止,每天前腔静脉采血,测定Ca、Mg、P、Glu、AST、ALT、ALP、LDH、Cre、BUN、CHO、TP、Alb、TO等指标。结果在发情周期内,西藏小型猪Ca、Mg、P、Glu,AST、ALT、ALP、LDH、Cre、BUN、CHO、TP、Alb和TG等血液生化指标均有变动,其中AST水平在发情9与20d间差异显著(P〈0.05),CHO水平在发情10与12d,13与19d闻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的变动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在西藏小型猪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Ca、Mg、ALP、Cre、CHO、TP和Alb动态变化规律明显。结论在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西藏小型猪许多血液生化指标有明显动态变化,在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其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长白仔猪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正常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3月龄长白仔猪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值,为长白仔猪用于实验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室评价方法对40头长白仔猪的主要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巴马小型猪的参考值进行对比。结果长白仔猪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无性别差异(P〉0.05),长白仔猪的WBC、ALT、Ca^2+的平均值与巴马小型猪相似,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RBC、HGB、HCT、PLT、TP、Alb、BUN、AMY的平均值均低于巴马小型猪的相应值,而AST、TBIL、DBIL、Crea、CK-MB明显高于巴马小型猪,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白仔猪有其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痹痛灵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痹痛灵治疗活动期类风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痹痛灵胶囊(BTL)治疗(治疗组)及氨甲喋呤(MTX)(对照组)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组患者其晨僵、关节疼痛、及关节障碍等主要症状与体征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或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3个月,上述主要症状与体征,2组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ESR,RF,IgA,IgG等炎性与免疫指标治后2组较治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痹痛灵胶囊改善类风湿患者症状与体征,控制急性炎性反应优于对照组;并有与MTX相似的免疫作用而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CH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为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肝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中肌酐、尿素、尿酸及电解质中血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和肾功能指标中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肝功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和电解质中血钙、钠和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但2组肝肾功能指标和电解质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HF疗效确切,对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有一定影响,但均不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脑智复多靶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方法雌性小鼠去势后30 d ,海马内注射Aβ1‐42和鹅膏蕈氨酸(IBO )以复制AD模型,次日将造模小鼠分为模型组、脑智复低剂量组、脑智复中剂量组、脑智复高剂量组及吡拉西坦组并相应给药,每天灌胃1次,连续4周,另设假手术组(对照组)进行跳台、Morris水迷宫及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跳台试验中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错误次数增加(P<0.05),在水迷宫中寻找逃逸平台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进入逃逸平台的次数减少(P<0.05),在逃逸平台周围游泳的路程、在有效区域内的游泳时间及路程减少(P<0.05);脑组织的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乙酰胆碱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下降(均 P<0.05)。脑智复高、中剂量组中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脑智复具有体内多靶点防治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常规透析治疗的总有效率70.0%(P<0.01)。2组患者透析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素(PTH)均较各自透析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透析后的BUN、β2-MG和PTH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Scr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透析后体质量增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骨关节痛、疲乏、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对血液中的大、中、小分子毒素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能改善透析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动物模型,以中药复方剂“降浊颗粒”治疗,观察并评价其对CRF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造模后分为降浊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降浊颗粒4.05、8.10、16.20g·kg -1·d-1及贝那普利1.2mg·kg -1·d-1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mL·kg -1·d-1灌胃,疗程60 d。观察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变化,同时测定血清及肠道SIgA水平,以及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贝那普利组、降浊颗粒各剂量组血清BUN、Scr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ELISA、蛋白表达与RT‐PCR结果比较,贝那普利组、降浊颗粒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肠道IgA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降浊颗粒高、中剂量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降浊颗粒有独立于具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此外对CRF肠道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蔡佳  章述军  秦波 《重庆医学》2015,(3):306-308,311
目的:通过研究大黄素对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模型相关的生化指标及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以期发现胆管ICC在肝内胆汁淤积中的作用及大黄素对ICC及肝内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采用简单随机法均分为3组,即对照组、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组及大黄素干预组(n=5)。建立大鼠淤胆型肝炎及大黄素干预的模型。使用反转录PCR(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模型组、大黄素组及对照组间肝功能生化指标、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大黄素组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升高,但较模型组低,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模型组及大黄素组位于548bp处的条带均有表达。模型组c‐kit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干预组及对照组(P<0.05)。大黄素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kit模型组中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大黄素组(P<0.05)。结论胆管ICC与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形成过程可能存在密切关系,肝内胆汁淤积的形成与胆管ICC减少有关,而大黄素对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所致的胆管ICC数量相对增多或对胆管ICC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蒲永莉  李彦  罗春梅  王雪  谢家鑫 《重庆医学》2015,(16):2228-2230
目的:通过脂肪肝指数(FLI)的变化来评价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脂肪肝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确诊的T2DM合并NAFLD患者102例,分为艾塞那肽单独治疗的艾塞那肽组和口服降糖药组,对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BMI、血脂、HbA1c、肝功能、FLI等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评估艾塞那肽对 T2DM 合并NAFLD患者肝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艾塞那肽组接受艾塞那肽治疗24周后,反应代谢的各项指标BMI、腰围、血脂及HbA1c等、反应肝脏病变程度的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及脂肪肝指数(FLI)等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而口服降糖药组治疗24周后仅BMI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中使用艾塞那肽对NAFLD产生积极的治疗效应,尤其是对肝脏内脂肪蓄积的情况有着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对照组行常规HD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和疗效。结果:随访期间两组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相关生化指标,有效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适型放疗(3D‐CRT )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回输治疗高原地区复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复发性SCLC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单纯3D‐CRT治疗,3D‐CRT联合DC‐CIK细胞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VEGF及N S E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65.9%)及疾病控制率(79.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周后,血清VEGF、NSE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VEGF、NSE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项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联合DC‐CIK细胞生物治疗高原地区复发性 SCLC的疗效更明显,且对放(化)疗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瘦素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普通血液透析组(普通HD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普通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HD+HP组),检测患者血标本中瘦素、β2‐MG、Hb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其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透析前比较,首次透析及透析6个月后,3组患者血标本中瘦素、β2‐MG水平均降低,且HD+HP组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HD组比较,HDF组、HD+HP组首次透析及透析6个月后血标本Hb、EPO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HD+H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普通HD组与H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HD+HP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普通HD组,且HD+HP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HP法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血液中瘦素、β2‐MG水平,不影响Hb水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钙化性纳米微粒(CNPs)致大鼠肾结石模型。方法利用临床手术所得肾结石标本分离和培养出CNPs。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CNPs诱石组(A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CNPs+肾石通组(B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肾石通溶液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NPs+硝酸镓组(C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硝酸镓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D组,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每组10只。8周后处死大鼠,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晶体分布并计数。结果 A、B、C组大鼠肾脏肾小管内产生钙盐结晶,Von kossa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D组大鼠肾组织内未见钙盐结晶,4组间成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A、B、C组肾组织明显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灶(主要为淋巴细胞),D组肾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各组大鼠尿C a2+、尿肌酐水平实验结束前1 d (T2)高于注射CNPs后4周(T1)(P<0.01);与D组T2尿Ca2+和血肌酐水平相比,A、B、C组均增高(P<0.05),与A组 T2尿Ca2+相比,B、C组有降低趋势(P<0.05);各组之间T2血Ca2+水平、T2尿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s能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促使肾小管内钙盐晶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