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实施剖宫产术产妇,分为A组、B组、C组。A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B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腰背痛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7天腰背痛发生率分别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B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7天腰背痛发生率分别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d腰背痛发生率分别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下实施剖宫产,产妇术后的腰背痛发生率最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传涛 《吉林医学》2011,32(12):2354-2355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剖宫产孕妇循环的影响。方法:40例剖宫产术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2 ml(0.75%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溶液1 ml混合液)(A组)、0.5%布比卡因2 ml(B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二组间的手术时间及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收缩压A组高于B组(P<0.05);麻醉后10 min收缩压A组高于B组(P<0.05);麻醉后5 min舒张压A组高于B组(P<0.05);其他各时间点收缩压与舒张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等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重比重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较小,低血压发生率低,麻醉效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麻醉穿刺与置管路径预防术后腰背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50例.A组穿刺和置管路径局麻用药为1%盐酸利多卡因;B组为穿刺路径加用地塞米松;C组在置管路径用地塞米松;D组在穿刺路径与置管路径均加用地塞米松.术后7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背痛程度.结果 D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较A、B、C组下降(P<0.05),B、C组亦较A组下降(P<0.05),但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硬膜外麻醉穿刺和置管路径给予地塞米松,能有效降低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探讨罗哌卡因理想剂量。方法:选择120例单胎、足月妊娠,需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40例,选择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药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A组1.1 ml(8.25 mg),B组1.0 ml(7.5 mg),C组0.9 ml(6.75 mg)。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平面达T6~T8的例数,A组高于B组、C组(P<0.05);麻醉效果A组、B组高于C组(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C组(P<0.05)。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1.0 ml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提供满意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比较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5.
黄泽汉  陆荣臻  韦忠良 《重庆医学》2012,41(18):1821-1823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5例。A组:0.75%罗呱卡因15mg(2mL);B组:0.75%罗呱卡因10mg(1.3mL);C组:0.75%罗呱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0.75%罗呱卡因1.0mL+舒芬太尼0.1mL)。B、C两组均加10%葡萄糖溶液至2mL。观察3组给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碱用量。结果麻醉后A、B两组MAP和心率明显下降(P<0.05),且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B组间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A、B组(P<0.05);B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短于A、C组(P<0.05),而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高于A、C组(P<0.05),而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短于A、B组(P<0.05);C组Bromage评分低于A、B组(P<0.05)。C组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麻黄碱用量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患者所产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效果确切、对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不良反应少,是剖宫产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进行上腹部手术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4例,分别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吸入、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三种麻醉方式,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B、C两组的拔管、苏醒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6h三组患者的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d,A组恢复到术前水平,而B、C两组仍与A组有明显差距(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及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剑秋  冯继峰  彭伟 《广西医学》2012,34(12):1604-1606,16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鞘内给药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预防寒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中A组40例含芬太尼25μg、罗哌卡因10 mg,B组40例含舒芬太尼5μg、罗哌卡因10 mg,C组40例只给予罗哌卡因12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2 ml。观察各组麻醉效果,寒战出现的时点、强度和发生率;记录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 3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战发生率和强度比较,A组、B组显著低于C组(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前与胎儿娩出后寒战发生率,C组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等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鞘内给药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均能有效预防寒战发生,而芬太尼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更适用于预防剖宫产手术中寒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组(B组)各35例。记录患者麻醉中低血压、高血压和出血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躁动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低血压发生率和高血压发生率低(P<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苏醒快、躁动少(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维持平稳、术后苏醒快、质量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00例,均接受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0)和B组(n=50),A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B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4.00%,高于B组的84.00%(P<0.05);术后1d、3d,A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行剖宫产术时,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方便,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5%布比卡因腰硬膜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不同剂量的效果,以寻求最佳的脊麻药物剂量。方法:选择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7.5 mg(A组)、9.0 mg(B组)、10.5 mg(C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胎儿娩出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各个时间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测量麻醉阻滞平面和麻醉起效时间,硬膜外追加左旋布比卡因剂量、麻黄碱用量;记录产妇麻醉效果、麻醉后并发症的变化;记录新生儿娩出1、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A、B组麻醉阻滞平面明显低于C组,A组硬膜外追加量多于B、C组(P<0.01),B、C组硬膜外追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麻醉效果最佳,但血压、心率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发生率高,麻黄碱用量大于A、B组(P<0.05)。 C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B组,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5%布比卡因9.0 mg腰硬膜联合麻醉效果好,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去甲肾上腺素泵注速率对蛛网膜麻醉下剖宫产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2月择期行蛛网膜麻醉下剖宫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3组患者麻醉后,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负荷量5 μg,A组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速度0.025 μg/(kg·min),B组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速度0.050 μg/(kg·min),C组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速度0.075 μg/(kg·min)。比较3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新生儿各项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C组高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 < 0.05)。3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在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中,0.050 μg/(kg·min)和0.075 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能够有效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其中0.050 μg/(kg·min)速率最佳。  相似文献   

12.
黄珩  陈俊  李萌  黄金晖  何艺  黄格 《广西医学》2016,(5):656-659
目的 探讨静脉预注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复合麻黄碱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足月妊娠行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麻醉前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B组、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A组、B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开始注射药物的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术中均用乳酸钠林格液维持.监测3组产妇麻醉前(T1)、注射麻醉药物后1 min(T2)、3 min(T3)、5 min(T4)、15 min(T5)、30 min(T6)的收缩压及心率.并监测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pH、PaCO2、PaO2、碱剩余(BE),评估出生后1min、5 min Apgar评分、HR.结果 3组的收缩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收缩压及心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其中A组产妇的收缩压变化幅度小;B组产妇的收缩压在麻醉后前半程较平稳,但是在麻醉15 min(T5)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C组产妇的收缩压在麻醉后即开始出现剧烈下降;3产妇的心率在整个过程的变化幅度均小.A组无在麻醉后及术中发生剧烈血压下降而需要使用麻黄碱的病例,B、C组使用麻黄碱的产妇比例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新生儿脐静脉血pH、PaO2 、BE值及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B、C组(P<0.05).结论 静脉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和麻黄碱对剖宫产术中产妇的低血压有防治作用,且有利于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和提供足够氧供.  相似文献   

13.
张永勤 《吉林医学》2012,33(11):2280-2281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局部麻醉药用于硬膜外麻醉后腰痛影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ASA I~Ⅱ级行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247例,其中普外科手术143例,妇科手术49例,骨科手术55例。结果:术后A组17例、B组17例、C组10例患者发生腰背痛,其中A组、B组腰背痛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及B组、C组腰背痛的发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小剂量地塞米松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发生率,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穿刺针的改进,比较不同穿刺针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7例ASAⅠ~Ⅱ级肛肠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穿刺法组(普通组)和微创穿刺法组(微创组)。观察术后头痛、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微创组脊麻后头痛发生率(3.03%)较普通组(14.75%)低(P<0.05),中重度头痛少见;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微创组(21.21%)低于普通组(39.34%)(P<0.01)。结论:微创穿刺法麻醉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术后头痛及腰痛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对传统蛛网膜下腔穿刺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对比分析连续硬膜外麻醉、静吸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静吸全身麻醉组(B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C组),各4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麻醉效果及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及术毕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同时比较B组和C组术毕停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三组麻醉后10min血压显著下降和心率显著增快且与麻醉前5 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苏醒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C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A、B和C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7.5%、90.0%和100.0%,C组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黑色人种进行剖宫产时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尼日尔国黑色人种 82 7例剖宫产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即蛛网膜下腔麻醉 (2 0 6例 ,A组 ) ,静吸复合麻醉 (4 2 8例 ,B组 )和静脉麻醉 (12 9例 ,C组 ) ,并进行安危调查分析。结果 A组发生呼吸、循环抑制的总发生率为 2 6.2 1% (5 4/ 2 0 6) ,B组、C组无并发症发生 ,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χ2 分别为 13 7.11,43 .2 0 ,P 均 <0 .0 1)。结论 在该地区行剖宫产选择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应该慎重 ,并做好相应急救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食管癌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单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单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效果理想,且较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侯和平 《吉林医学》2012,33(9):1876-187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硬联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8例急诊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A组罗哌卡因12 mg,B组布比卡因12 mg。对术前患者一般情况如切皮、分肌肉、切腹膜、关腹膜、缝肌肉、缝皮肤的表现和疼痛进行观察,以及对患者在上述时间段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进行统计学观察。结果:B组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A组最大Bromege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优于B组,B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Bromage评分时间均长于A组(P<0.05),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快于A组(P<0.05),B组感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在腰-硬联合麻醉中蛛网膜下腔应用罗哌卡因的效果优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少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纳布啡预防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于该院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10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5例。胎儿娩出即刻,A、B、C三组依次静脉注射纳布啡0.10、0.15、0.20 mg/kg,比较三组给药前、给药后10 min、术毕时镇静状况[警觉/镇静观察(OAA/S)]评分,术后2、6、12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中寒战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给药后10 min、术毕时,B、C组OA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B、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寒战分级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寒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86%(1/35),低于C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纳布啡的最适剂量为0.15 mg/kg,有利于预防产妇术中发生寒战,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75 mg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15 ml)2.0 ml(A组)、1.8 ml(B组)和1.6 ml+硬膜外2%盐酸利多卡因3 ml(C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和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情况;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娩婴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情况。结果麻醉后5 min及10 min收缩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娩婴时收缩压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舒张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碱用量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小剂量腰麻1.6 ml(8 mg)复合硬膜外追加2%盐酸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影响最小,副作用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