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比较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9月间共48例高龄Evans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其中PFNA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月、12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有45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3月,3例失访。2例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重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固定;建议在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两种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13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74~88岁,平均年龄80.3岁;18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1.8岁。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平均随访12.6个月(5~21个月)。PFN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少(P〈0.05),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较PFNA组早(P〈0.05)。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因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5例高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小转子是否重建(复位并固定)分为2组,小转子重建组25例,小转子非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小转子重建组需要的手术时间(99.72±13.41) min较非重建组(88.90±16.53) min更长(t=2.369,P=0.023),二者在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术后3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69.06±5.64)分高于非重建组(63.35±5.93)分(t=2.982,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FHR)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FHR组(n=54)和PFNA组(n=48)。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结果 FHR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卧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少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FHR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个月、3个月,FHR组Harris评分和SF-36量表总评分均高于PF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和SF-36量表总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FH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减少辐射损伤、卧床时间、住院费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PFN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前者将骨折复位固定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者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从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5个月(11~26个月)随访。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术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术式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PFNA术患者35例为A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20例B组,术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5个月及9个月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手术平均时间(96.03±14.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4.29±17.87)ml,平均住院天数(12.97±4.28)d,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61.47±7.02)分,术后下地活动时间(10.49±1.63)d,B组手术平均时间(113.75±12.5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72.50±144.62)ml,平均住院天数(20.90±2.53)d,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74.26±9.31)分,术后下地活动时间(7.65±1.5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个月、9个月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FNA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固定稳定且更符合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性,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周期短,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超过7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DHS治疗,观察组给予FHR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下床负重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可较早负重活动,术后并发症较少,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符合标准的147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FNA治疗的75例,采用InterTan治疗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基础疾病、骨折分型等)、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等)、髋关节并发症(再次骨折、髋内翻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如头钉切割、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3.54±1.68)个月。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开始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髋关节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InterTan组;术后随访1、3、6及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nterTan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结论两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具有比较好的疗效,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生物力学优势及稳定性的优点,但InterTan术后髋关节及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已成为共识,而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仍存在分  歧。 目的:通过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预后,评价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2005-06/2009-06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12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组52例,股骨颈骨折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12~39个月。按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股骨转子间骨折组优22例,良2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1%;股骨颈骨折组优28例,良2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股骨颈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 < 0.05),出血量显著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 < 0.05)。但下地负重时间和疗效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Tronzo-Evans分型:Ⅰ型,为单纯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下内,无移位;Ⅱ型,在Ⅰ型的基础上发生移位,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但股骨距完整;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骨折累及股骨距,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性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爆裂骨折;Ⅴ型,为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距破坏。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现在骨科医师普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两种方案都能很好地保证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期间产生的并发症,但在手术适应证上两种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的:分析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差异性。 方法:纳入200例75岁以上Tronzo-EvansⅡ-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11例,共189例完成随访,其中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9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负重、完全负重)、术前术后凝血功能、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参数;依据Harris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术后12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完全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 < 0.05);②术后1,2,3,6个月Harris评分,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均高于PFNA组(P < 0.05);术后1年2组 Harris评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并发症中2组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发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为20%,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7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对于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短,可早期负重,有助于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ORCID: 0000-0002-1441-8411(张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非牵引床侧卧位与牵引床下仰卧位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应用PFNA治疗的70例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中体位不同将其分为侧卧位组和仰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70例患者均获10~27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侧卧位组:手术时间(75.19±5.75)min、术中出血量(150.33±8.07)mL及切口长度(77.22±5.70)mm;仰卧位组:手术时间(89.76±6.52)min、术中出血量(159.97±7.70)mL及切口长度(100.35±6.26)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骨折愈合时间(12.94±0.92)周、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9.69±6.10)分;仰卧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骨折愈合时间(13.06±1.58)周、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8.76±6.3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体位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侧卧位非牵引床下使得手术更具微创性,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F-LCP与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Ⅲ-Ⅳ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Evans Ⅲ-Ⅳ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共11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分别采用PF-LCP与PFNA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B组患者术后随访Harris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0.05)。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Ⅲ-Ⅳ型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价值优于PF-LCP。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加锁髓内钉(PFNA)与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PFNA组(54例)和Gamma钉组(46例),分别采用PFNA和Gamma钉治疗,观察2组患者不同年龄段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各年龄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Gamma钉组同年龄段患者(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75岁以上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Gamma钉组(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Gamma钉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防旋能力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生少等优点,且适合各年龄段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F-LCP与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III-V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Evans III-V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共11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分别采用PF-LCP与PFNA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随访Harris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III-V型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价值优于PF-LCP。  相似文献   

15.
背景:PFN钉置入内固定用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人工关节置换是否可以运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PFN钉置入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差异 方法:选择青海省藏医院骨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年龄75~87岁,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二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内科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①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组、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率均少于PFN组(P < 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手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量多,但在术后恢复时间、预防术后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方面优于PFN钉内固定组,近期髋关节活动度要优于PFN钉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共47例(均为单侧骨折),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80.83±4.83)岁。AFHR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81.26±4.87)岁,A2.2型17例,A2.3型10例;PFNA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79.56±4.75)岁,A2.2型13例,A2.3型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负重时间等指标,并通过Harris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白蛋白差值和术后VA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可选方法;但手术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长,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医师熟练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  (P手术时间 < 0.001,P术中出血量< 0.000 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 < 0.000 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每组各34例。采用DHS内固定为DHS组,采用PFNA内固定为PFNA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卧床时间、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平均16个月随访,DHS组有5例内固定失败,PFNA组有3例不愈合或延迟愈合。PFNA组较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有优势,但术后隐性失血多(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都可以获得良好效果。PFNA较DHS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适用于各种类型尤其是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9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20.5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但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全  曾勇  舒鑫 《医用生物力学》2020,35(5):602-607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PFP治疗组53例和PFNA治疗组53例,于治疗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9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新鲜老年股骨标本10具制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LPFP组各5具,于治疗干预后采用力学试验机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破坏载荷实验和扭转刚度实验,记录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PFP组(P 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LPFP组(P 0.05),平均Harris评分高于LPFP组(P 0.05)。PFNA组、LPF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56%、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折模型治疗干预后,PFNA组平均轴向压缩、破坏载荷、扭转刚度均高于LPFP组(P 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显著减少髋内翻和螺钉松动与切割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