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侧卧位和仰卧位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通过“快速诊治通道”行PFNA手术的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采用的体位分为仰卧组17例和侧卧组19例。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侧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仰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快速诊治通道”,对于需要行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采用仰卧位相比,采用侧卧位具有减少创伤、出血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仰卧位组,将采取非牵引床侧卧位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侧卧位组。分析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复位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仰卧位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方式、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干角、尖顶距、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非牵引床侧卧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放射暴露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PFN(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12月采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8例为PFNA组,随机选取同时期病例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2例为PFN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对二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8~24个月,PFNA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全部病例未发生螺旋刀片骨内切割、松动移位,骨折全部愈合。PFN组6例发生髋部加压螺钉松动,其中骨折畸形愈合2例,2例行PFNA翻修治疗,2例行人工关节置换补救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前血红蛋白值、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医源性血运破坏、骨质丢失,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固定骨折,减少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全  曾勇  舒鑫 《医用生物力学》2020,35(5):602-607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PFP治疗组53例和PFNA治疗组53例,于治疗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9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新鲜老年股骨标本10具制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LPFP组各5具,于治疗干预后采用力学试验机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破坏载荷实验和扭转刚度实验,记录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PFP组(P 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LPFP组(P 0.05),平均Harris评分高于LPFP组(P 0.05)。PFNA组、LPF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56%、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折模型治疗干预后,PFNA组平均轴向压缩、破坏载荷、扭转刚度均高于LPFP组(P 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显著减少髋内翻和螺钉松动与切割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2例,其中52例患者采用DHS进行治疗,其余40例患者采用PFNA进行治疗,前者为DHS组,后者为PHNA组。分别以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系统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并通过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DHS组(<0.05)。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DHS组优良率为51.9%,PFNA组优良率为92.5%,PFNA组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2=17.58,<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PFNA组长期随访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为100%,DHS组为63.5%(2=10.61,<0.05)。结论 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面优于DH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合并帕金森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62例合并帕金森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DHS组和PFNA组,每组31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X射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Harri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较DHS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显示,PFNA组优良率高于DH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术后随访6~48个月,DHS组有4例并发症,PFNA组有1例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合并帕金森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PFNA组和DHS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DHS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3月、6月Harris评分上升程度明显优于DHS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3月、6月生活质量评分与同时间段的DH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47%,显著低于DHS组的25.00%(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9月间共48例高龄Evans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其中PFNA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月、12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有45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3月,3例失访。2例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重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固定;建议在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骨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采用PFNA和LC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收集病历70例,分析两种手术方案手术情况、术中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髋关节功能分析对比。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等方面优于LCP组,统计学分析具有差异性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侧卧位与仰卧位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之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使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42例患者资料,根据体位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仰卧位组22例,侧卧位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进针所需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效果、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了至少12个月随访,侧卧位组平均进针所需时间(8.20±2.91) min、透视次数(6.70±2.22)次,显著低于仰卧位组[(12.30±4.03) min、(10.18±4.22)次],P<0.05。手术时间(54.00±17.65) min、出血量(76.00±17.93)mL与仰卧位组(59.09±23.58) min、(73.41±15.18) mL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无髋内翻、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1)相比仰卧位,侧卧位更加利于导针的进针,但是侧卧位与仰卧位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整体疗效相当;(2)对于没有手术牵引床的单位,侧卧位PFNA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3)在有骨科牵引床的单位,对于熟练的医生,两种方式均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11.
股骨偏心距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铭  单涛 《解剖学杂志》2008,31(2):239-241
目的:探讨股骨偏心距测量数据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相关性。方法:对国人100副股骨标本男女各50副,进行股骨偏心距、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测量,对所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股骨偏心距(mm)男性右侧:44·4±4·56,左侧:42·7±4·95;女性右侧:39·9±6·00,左侧:38·9±6·18。股骨扭转角(°)男性右侧:6·02±10·85,左侧:7·08±9·30;女性右侧:10·02±11·69,左侧:6·02±10·85。股骨颈干角(°)男性右侧:131·8±4·36,左侧:134·0±4·78;女性右侧:132·1±5·94,左侧:132·8±4·93。结论:股骨扭转角和股骨颈干角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偏心距性别差异显著;股骨扭转角侧别无差异,而股骨颈干角和股骨偏心距侧别差异显著。由此推导出股骨偏心距、颈干角、扭转角回归方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对第1、2穿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骨膜支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股深动脉在小转子尖下4.5±1.3cm、9.3±2.7cm处分别发出第1、2穿动脉,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穿动脉发出1~3支外径在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后部中上段骨膜。结论:可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设计股骨瓣,可转位重建股骨距或修复股骨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Ⅲ期3个分期,并分别研究对比3个分期疗效及安全性情况。 结果 3个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要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合速度呈明显的延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加深,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不同分期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无明显差异,证明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较为安全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患者恢复时间较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无神经、血管损伤,住院期间无感染等并发症。39例患者中36例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未发生螺钉切割或髋内翻等并发症,骨折术后均I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周。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达91.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愈后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年龄及手术时间等因素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6月~2003年2月采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55个月,平均30个月。本组47例骨折愈合,愈合率90.4%。5例骨折不愈合,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占9.6%,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对预后影响最大因素是骨折的部位及类型,其次是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情况和患者年龄。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应力求早期、解剖复位、牢固固定。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可莸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动力加压作用,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69例患者全部临床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应用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带锁髓内钉的临床应用扩大了普通髓内钉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带监测皮岛腓骨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监测皮岛腓骨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结合AO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1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结果:11例中1例监测皮岛于术后监测过程中准确地提示移植腓骨血管危象,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复通血供。11例监测皮岛全部成活,随访1~3年,股骨颈骨折端骨愈合,股骨头无坏死。结论:带监测皮岛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监测皮岛是腓骨移植术后血供监测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胎儿和婴儿股骨近端的血供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54侧8个月胎儿至1岁儿童股骨近端的血供进行了研究。骨外以前、后、外侧、内侧颈升动脉和股骨头韧带动脉,骨内以前、后、上、下、内骺动脉和前、后、上、下于骺动脉分布于股骨头颈部。对动脉分布特点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在下肢股骨、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讨论治疗体会。方法选用带有远近瞄准器的股骨、胫骨钉,治疗不同类型股骨、胫骨骨折28例,股骨横形骨折、胫骨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穿钉;股骨骨折采用开放复位穿钉;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采用静力固定并同时一期植骨;术后患肢抬高,第2天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主动锻炼有困难者,术后第2天结合CPM机被动锻炼膝、踝关节。结果随访11个月至2年3个月,28例均骨性愈合,未出现骨折、断钉、感染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例胫骨远1/3骨折出现骨折远端5°向后成角畸形,未出现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股深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50侧成人尸体上观察股深动脉类型,测量其长度和外径.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60%)和后外侧(2 6%)发出;可分为4种主要类型深全干型(60%)、深外干型(20%)、深内干型(14%)和深孤独干型(6%).各主要血管长度和外径分别为股深动脉18.0±8 .7mm,5.7±1.6mm;旋股内侧动脉17.6mm±10.7mm,3.6±1 .0mm;旋股外侧动脉14.8±9.6mm,3.7±1.1mm.研究数据为显微外科学和介入放射学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