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中药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且找出中药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方法以2013年至2015年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并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本次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中药使用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其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全身性损害以及皮肤血点等。结论将中药应用在临床治疗中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中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尽可能降低中药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提高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陈菊芬 《当代医学》2008,(7):149-150
目的 加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防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分析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药物说明书、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防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分析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药物说明书、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1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联合用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具有多样性,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结合临床进行一些预防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78例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丽 《中外医疗》2009,28(4):94-95
目的正确评价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年来我院使用中药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统计、归纳。结果总结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及注意问题。结论加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控,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从而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笔者所在地区药检局2008年1月。2009年2月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3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中青年阶段人群中;中药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组织器官损伤,其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伤和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损害所占比例最少。中药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超量使用,其次为药物自身因素、剂型因素、人为因素、个体差异。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应该受到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和中药的管理,合理使用中药,谨慎选择使用静脉注射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经配液后稳定性发生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1]。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临床中中药注射剂使用量较大,因此,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进行指导干预,指导临床医师学习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的文献报道和我院临床药学干预实践案例,对常见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情况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结果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有清热解毒、抗菌类,补益类等8个品种。不良反应表现在发热、过敏、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本身成分、医护人员用药不当、也有患者自身对药物的反应所造成。结论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严格按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和药品说明书使用,既能很好地发挥中药注射剂的药效,又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状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导致的过敏反应是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我省收到的2 063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并归纳总结了中药注射剂导致过敏的原因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丁铮 《中国医学创新》2006,3(2):113-114
目的探讨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为临床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收集到的21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几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上升,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较广,剂型以注射剂居多.结论中药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加,发生原因各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多糖是由多个单糖组成的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各种中药中广泛存在,大量的药理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多糖,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生物活性广泛,双向调节、毒性反应及副作用小的特点。化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着确切的疗效,但其引起的毒性反应及副作用不容忽视。概述在近几年抗肿瘤研究中,化疗药物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外周神经的损害作用,中药多糖联合化疗药物使用,能够通过保护脏器、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增效减毒作用。参考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12.
月经周期已建立,而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根据妇科门诊的不完全统计,继发性闭经的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中医药对于本病的治疗较西药人工周期副作用小,多从肝肾入手,兼及气血痰湿,调整全身脏腑的阴阳平衡,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的相关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从中药复方、单药、理疗、中西医结合以及动物研究等方面,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中医药不仅具有疗效显著、毒性低、副作用少、经济实惠等优点,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减少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癫痫是一种以脑内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的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反复性、不可预测性和无端发作的特点。中药治疗癫痫的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因而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该文就几种中药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癫痫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啟立 《当代医学》2011,17(23):154-155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中医药的应用日趋广泛,客观带动了中药饮片炮制的研究。随着我国现代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很多具有较强毒性的中药饮片被应用于临床中,在合理控制其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基础上,往往可以促使其发挥独特的药效和作用。本文仅就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现代中药炮制工艺和技术,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率高、流行广泛、传播迅速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对于流感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普遍受到重视。现在广泛使用的金刚烷、病毒唑等药物毒副作用明显,中医药及复方研究在防治流感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流感中医学辩证论治、中药剂型、中药药理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治疗肾病常用中药的肝毒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难治性进展性疾病之一,为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一种病症。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列举了肾科常用中药,从其功效、药理及肝毒性等方面作出简要的介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顺铂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耳毒性是其常见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预防与缓解顺铂耳毒性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中医药对顺铂产生的耳毒性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笔者从顺铂致耳毒性的中医认识、作用机制以及治疗策略综述了中医药对顺铂耳毒性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寻找缓解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作为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及其随之带来的严重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美国,糖尿病已被列入十大杀手之一,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加之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背负着极大地糖尿病负担。而现有糖尿病药物多靶点单一,容易耐药,副作用比较大,不甚理想。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多靶点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迫在眉睫,近年来发现中药黄连素有不错的降糖作用,因而很多学者把目光聚集在了黄连素上。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精神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率表现度异常的疾病,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西医治疗多选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长期用药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能持久。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出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优点。本文就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外治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