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谢伟  刘岚  景春梅  赵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310-1310,1312
目的梅毒非特异性血清反应素试验,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梅毒筛查和监测梅毒患者进程和疗效。因此,对本院临检中心使用的检测梅毒患儿血清中反应素两种试剂比较,以选择较好的实验方法,给临床提供更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门诊544例患儿血清标本进行两种试剂: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RPR)和梅毒甲笨胺红不加热血清试剂(TRUST)诊断试剂同时检测,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试剂对544例标本定性试验结果相一致:456例均为阴性,88例均为阳性。88例阳性标本半定量试验:两种试剂85例试验结果相一致,3例标本TRUST试剂抗体滴度比RPR试剂高1个稀释度。结论两种试剂检测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一致性,对阳性标本滴度的检测TRUST试剂较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常规梅毒血清学检查在临床应用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方法 36例梅毒确诊患者和372例非梅毒患者来自于皮肤科、妇科和男科,血清同时用RPR法、TPPA法、TRUST法和ELISA法进行检测;另取质控血清和1份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用上述方法同时检测。结果 对确诊梅毒样本和对照样本TPPA、ELISA1、ELISA2、TRUST和RPR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97.2%、91.7%、86.1%、72.2%和66.7%,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99.2%、93.5%和93.0%。倍比稀释后的质控血清和阳性血清最低含量检出能力依次为:TPPA〉ELISA1〉ELISA2〉TRUST=RPR。结论 病例组成和试剂质量的差异是造成各种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文献报道不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延长反应时间,提高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初筛阳性检出率,结合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试验(TP-ELISA)确认,以减少梅毒的漏检。方法采用TRUST进行非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654例阳性结果中延长反应时间后的56例弱阳性标本再经TP-ELISA做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结果 TRUST试验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再延长反应时间30min和不延长反应时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TRUST试验的反应时间,提高梅毒初筛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合口岸出入境人群检测梅毒的方法。方法采用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血清学方法比较,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梅毒患者生殖道皮损渗出液进行检测,分析其传染性。结果国产ELISA试剂与TPPA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为96%(263/273),2种方法对273例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RUST和TPPA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LISA检测结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CR检测29例梅毒患者生殖道皮损渗出液和100例初筛阳性血清标本,生殖道皮损渗出液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ELISA可替代TRUST和TPPA作为梅毒感染的筛查方法。PCR不能作为出入境人员梅毒传染性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临床常见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临床常用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制订结合实际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案。方法对152例疑诊梅毒患者血清标本先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步检测,TPPA单独阳性16例,RPR单独阳性6例,二者均阳性130例。再将130例二者均阳性标本原始血清、TPPA单独阳性16例及RPR单独阳性6例的倍比稀释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进行复检。结果 130例二者均阳性原始血清检测后TRUST与SYP阳性例数下降最为明显,ELISA及TPHA与TPPA初检结果比较一致。TPPA单独阳性的16例血清倍比稀释至1∶16后,RPR和TRUST出现1例阳性。16例TPPA单独阳性的样本经ELISA和TPHA复检后均为阳性,经TRUST复检后均为阴性,经SYP复检后阳性例数也有所下降。6例RPR单独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RPR和TRUST的阳性例数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结论临床检测梅毒时应选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6.
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口岸出入境人群检测梅毒的方法。方法采用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血清学方法比较,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梅毒患者生殖道皮损渗出液进行检测,分析其传染性。结果国产ELISA试剂与TPPA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为96%(263/273),2种方法对273例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RUST和TPPA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LISA检测结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CR检测29例梅毒患者生殖道皮损渗出液和100例初筛阳性血清标本,生殖道皮损渗出液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ELISA可替代TRUST和TPPA作为梅毒感染的筛查方法。PCR不能作为出入境人员梅毒传染性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住院肿瘤患者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而优化梅毒检测流程,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用TP-ELISA和TRUST同时对住院肿瘤患者血清中梅毒抗体进行初筛,任一方法初筛阳性者均用TPPA确认;同时对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 026例住院肿瘤患者中,TP-ELISA阳性3 618例,TRUST阳性453例,TPPA确认阳性1 684例;阳性率分别为4.41%、0.55%、2.05%;随着TP-ELISA阳性结果S/CO值的升高、TRUST阳性效价的上升,TP-ELISA、TRUST与TPPA的阳性符合率及阳性滴度也相应增加。结论 TP-ELISA检测梅毒抗体反应阳性结果S/CO与TPPA和TRUST的阳性符合率及阳性滴度呈正相关,采用TP-ELISA联合TRSUT初筛,阳性结果进行TPPA确认的检测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梅毒诊断效能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梅毒初筛试验临床运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本地区梅毒发病情况和快速正确的诊断方法,我们用三种初筛试验对梅毒血清标本进行了比较测定。一、试剂初筛试剂:TRUST(上海荣盛生物试剂厂),RPR和USR(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确诊试剂: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Syphilis-IgG)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TriconLaboratoryINC,Canada).均按说明书操作.二、结果见附表。三、讨论1.结果表明,凡确诊试验为梅毒的阳性血清,除一期梅毒阳性率略低外,其它较接近.三种初筛试验对比,如TRUST-USR,TRUST-RPR,RPR-USR,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使用效…  相似文献   

9.
梅毒螺旋体感染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目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验(ELISA)方法替代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方法确定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必要性。方法:使用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RPR和TRUST试剂及ELISA试剂检测阴阳性献血员标本,同时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剂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各种试剂的检测假阴性和假阳性率。结果:在对30份阳性和20份阴性标本的检测中,所用一种RPR试剂和两种TRUST试剂的假阳性率,分别为15.0%(3/20)、10.0%(2/20)和10.0%(2/20),假阴性率分别为30.0%(9/30)、23.3%(7/30)和43.3%(13/30);而两种ELISA试剂均无假阳性,有一家试剂出现1例假阴性。ELISA试剂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明显低于RPR和TRUST试剂(P<0.01)。结论:在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检测中,有必要使用ELISA方法替代RPR和TRUST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PR、Trust、免疫印迹法(WB法)、血凝TPPA法、ELLSA法的敏感性。方法RPR、Trust、WB法、血凝TPPA法、ELLSA法。结果非特异性抗体检测:(1)RPR试验结果,进口RPR试剂检测86份梅毒血清,阳性80份,阴性6份。阳性率94.2%。国产RPR检测86份梅毒血清,阳性78份,阳性率为90.1%。114份对照血清中进口RPR10份阳性,国产试剂2份阳性。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rust试验结果:试剂(1)、(2)检测86份梅毒血清,均为80份阳性,6份阴性,阳性率为94.2%。对照组中,两种试剂均有2份阳性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抗体检测:3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TPPA法测定86份梅毒血清,72份阳性,14份阴性,阳性率为83.7%。ELISA法测定86份梅毒血清,75份阳性,11份阴性,阳性率为87.2%。WB法测定86份梅毒血清,86例均为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0%。3种特异性抗体检测法检测114份对照血清无一份阳性。结论比较3种方法检测抗体发现,WB法最先检测到血清中的47000蛋白抗体,47000蛋白抗体可作为梅毒的早期诊断指标,45000、15500、17000蛋白抗体和心磷脂抗体在治疗后变化明显,可考虑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WB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梅毒的确诊,尤其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杭州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浙江省杭州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和流行因素。方法2002-2007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总计754 293人次,经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确诊试验和甲苯胺不加热血清试验确认,梅毒螺旋体IgM阳性为新近感染者。结果杭州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总感染率为0.13%。在1007例感染者中,889例为新近感染,118例为既往感染。结论杭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总感染率高于欧洲国家,新近感染率逐年上升,需加强对献血者的持续监测和献血前咨询。  相似文献   

12.
罗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694-2695
目的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两种方法同时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采用TRUST和TPPA同时检测1 994例临床输血者、手术患者及皮肤科患者的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再进行滴度检查。结果 TRUST阳性22例,阳性率1.1%,TPPA阳性40例,阳性率为2.0%,两种方法同时阳性18例,阳性率为0.9%。结论为尽早查出病原体,防止梅毒进一步传播,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对输血前筛查及疑似梅毒患者宜采用TPPA,阳性者再做TRUST检测,既提高阳性检出率,又降低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的水平。  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性病中心就诊的二期梅毒患者26例, 其中男20例, 女6例, 年龄16~76岁, 平均(40±13)岁, 所有病例均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确诊;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6例二期梅毒患者和14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IL-2的水平。  结果  二期梅毒患者血清IL-2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分别为(2.510±0.529) pg/ml和(2.225±0.157) pg/ml, P=0.016];而二期梅毒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接受治疗、IgM是否阳性及RPR滴度对IL-2水平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  梅毒螺旋体入侵可能引起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IL-2水平升高, 增强宿主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反应, 有利于梅毒螺旋体的清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在更换为两步法后的灰区结果。探讨适宜的梅毒检测操作规程以减少误诊。方法随机选取50288例血清标本进行TP-ELISA法筛查;对处于灰区的样本,再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 PPA )进行验证。按疾病及年龄段分组,统计各组抗梅毒抗体灰区率。结果50288例血清样本,经过TP-ELISA法初筛灰区结果为61例。不同年龄段造成的灰区率61岁以上年龄段最高。结论 TP-ELISA 检测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设定合理的灰区范围,对灰区内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危人群中梅毒螺旋体抗体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初筛和确认的必要性。方法对34933例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进行梅毒螺旋体的初筛,初筛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的检测。结果559例标本初筛结果为可疑阳性,其中,TPPA阳性423例,TRUST阳性210例。结论3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各有其价值,将3种方法的结果均报告给临床医生有助于临床医生的综合诊断,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法检测抗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TPHA检测血清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标本,同时用另外3种方法进行检测,以探讨阳性结果是否存在方法学导致的假阳性。方法 3957例无梅毒症状的普通病人为实验组,344例性病门诊病人为对照组。用TPHA进行抗梅毒抗体筛查,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用酶免疫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测。以免疫印迹法为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检出TPHA阳性60例,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确认阳性57例,临界2例,1例为假阳性,酶免疫法阳性53例,TRUST阳性23例。对照组中TPHA阳性40例,免疫印迹法确认阳性40例,酶免疫法阳性40例,TRUST阳性32例。结论 TPHA、EIA测定抗梅毒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2种方法检测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几乎全部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对TRUST的结果则应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状况,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的现实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再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做进一步检测。结果5998例住院患者ELISA法共检测出阳性86例,TPPA法检测出阳性78例,TRUST法检测出阳性22例。高龄(〉70岁)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住院患者常规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可有效检测出隐性梅毒患者,不仅可以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也可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 IA )联合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 PPA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TP-Ab),探讨CMIA在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MIA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行TP-Ab筛查,阳性标本再进行TPPA和TRUST 的检测,对比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检验结果的符合率。结果25030例血清标本经CM IA筛查共检出T P-Ab阳性732例,检出率为2.9%。以TPPA和TRUST对阳性标本进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7%、37.2%。以 TPPA为标准参考方法, CM IA S/CO在1~<9的阳性符合率为29.7%~90.1%,S/CO≥9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结论 CM IA可取代传统的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于高通量梅毒抗体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