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我院革兰阴性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894份临床标本分离,阳性标本463份,其中244株革兰阴性菌通过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统计处理。结果: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我院分率最的4种革兰阴性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4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低,4种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和阴沟肠杆菌已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产生了很高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27.6%和35.7%。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结论:我院G-菌耐药性的问题已日益严重,临床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替坦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使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 045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627株,占60.0%;非发酵菌402株,占38.5%。分离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7.7%)、铜绿假单胞菌(20.2%)、肺炎克雷伯菌(14.5%)。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替坦耐药率低,53.3%的大肠埃希菌和29.6%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替坦耐药率均低于6.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高于90.0%。结论头孢替坦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经验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迁。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从蚌医附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256株,42个细菌种,肠杆菌科细菌1258株,占55.76%,非发酵菌751株,占33.29%,分离率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除聚团肠杆菌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10.00%,肺炎克雷伯菌6.94%和大肠埃希菌4.8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洛菲不动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66.84%、35.29%、28.00%和25.00%。结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非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重庆大坪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了解本院2008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 303株临床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5.5%(1 173/3 303),革兰阴性杆菌占64.5%(2 130/3 303).非ICU前10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ICU前10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牙窄食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ICU及非ICU的检出率分别为76.9%、54.9%,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7.3%、66.3%,均未检出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在ICU、非ICU的检出率分别为77.5%、49.2%;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在ICU和非ICU的检出率为49.0%、38.4%.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非ICU分离株高.结论 本院2008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较高活性,非发酵糖菌数量呈上升趋势,ICU比非ICU分离株耐药性严重,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我院革兰阴性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894份临床标本分离,阳性标本463份,其中244株革兰阴性菌通过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 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统计处理。结果: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我院分率最的4种革兰阴性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4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低,4种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和阴沟肠杆菌已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产生了很高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27.6%和35.7%。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结论:我院G-菌耐药性的问题已日益严重,临床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玉萍 《中原医刊》2007,34(8):79-80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常见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2005年我院从临床和门诊病人共分离出300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株的检出率分别是51.9%和37.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8.8%,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结论细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何宝明  柏莹  汤进  黄晓霞 《医学综述》2012,(19):3325-3327
目的了解2011年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细菌鉴定与药敏实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手工鉴定系统以及纸片扩散法。实验及判读标准均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进行。结果 2011年细菌培养标本14 701例,分离菌株3643株,革兰阴性菌占71%,革兰阳性菌占29%。前5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耐药菌种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占54.7%,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占50.7%,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36.4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2.2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7.70%。结论常见葡萄球菌、链球菌对红霉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分离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溶血葡萄球菌(5.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都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而阴沟肠杆菌则有1%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常见革兰阴性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AmpCs发生率及表型构成,以及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的发生率及表型构成。方法采用底物协同-拮抗法(MSSAT)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AmpCs情况及表型构成。结果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出率分别40%、56%、100%、100%、100%。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存在AmpC酶的机制,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工作者的重视。AmpC酶的耐药表型与菌株的耐药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晓娜 《中外医疗》2011,30(25):122-123
目的了解公主岭市中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统计2010年一季度我院临床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中国耐药监测网(CHINET)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第一季度我院共分离菌株212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5株。占分离金葡菌41.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占90%,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平均为33.3%和25.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0%和29.2%。结论我院细菌感染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与CHINET大致相同,但我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快速增长趋势,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阿米卡星仍保持较敏感优势。  相似文献   

10.
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利红  施芳 《吉林医学》2011,(9):1667-1668
目的:监测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从临床各类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革兰阴性菌采用K-B法进行抗生素敏感实验。结果:共分离到302株革兰阴性细菌,其中分离第一位的是大肠埃希菌(95株),其次是肺炎克雷伯(40株)、铜绿假单胞菌(35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6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对喹诺酮中的环丙沙星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都在60%以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率分别为64.8%和41.3%。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仍保持在8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药物敏感率低于50%。结论:细菌耐药情况普遍存在,应引起医疗单位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霞 《北京医学》2012,34(6):482-485
目的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住院药房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的DDDs排在前3位,分别为33508.2、32630.5及27135.3。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达30%外,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刘祥琴  喻华  乔宁  黄湘宁 《四川医学》2013,(11):1731-1735
目的 调查本院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2012年我院创伤患者伤口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分离率最高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②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1.5%;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5.9%,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和35.4%,没有检出耐亚胺培南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抗生素耐药率〉50.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的耐药率〈20%.结论 伤口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耐药现象较严重,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应依据本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住院药房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的DDDs排在前3位,分别为33 508.2、32 630.5及27 135.3.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达30%外.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结论 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用的耐药检测方法以及不同药敏检测仪器对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的检测结果差异以及价值。方法选取地方医院微生物室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各200株,以及铜绿假单胞菌400株。通过随机抽样,将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样本配以不同的方法,将40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配以不同的仪器中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纸片法和稀释法测定的3种细菌耐药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耐药检测仪器对同一细菌耐药性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品牌耐药检测仪器的耐药检出率有明显差异,检测分析时应对仪器性能进行评估,在使用数据库时应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临床分离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7年临床分离常见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更加合理用药。方法:应用VITEK-2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7年我院各种临床标本共分离2276株非重复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6%)、铜绿假单胞菌(10%)、金黄色葡萄球菌(7%)、肺炎克雷伯菌(6%)、鲍曼不动杆菌(5.7%)、粪肠球菌(5.7%)分别排前6位。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作用较强,敏感率>94%,发现1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57.6%、26.2%。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7.3%、61.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但有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相对较强.敏感率>80%。结论:由于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增高,应当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8-2010年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分离到的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分离到的6 983株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居分离率首位;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结核科、神经外科等病房。3年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e-lactamases,ESBLs)率为47.88%,肺炎克雷伯菌ESBLs率为38.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未发现耐亚胺培南的肠杆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超过50%。铜绿假单胞菌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相对较低,但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素保持较高的耐药率。出现泛耐药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总发生率为60.2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总发生率为83.4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于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较屎肠球菌低,分离出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结论 2008-2010年我院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的1 938株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主要菌群有铜绿假单胞菌(36.4%),肺炎克雷伯菌(17.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4%)、大肠埃希菌(8.3%)、鲍曼不动杆菌(8.3%)、流感嗜血杆菌(6.7%)为常见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派拉西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是37.2%、30.2%、18.5%和17.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派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是100%、96.3%、86.7%、33.4%、29.3%,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派啦西林、头孢他啶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为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药敏结果表明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应加强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8.
方亚平  沈继录  沈阳  刘周 《安徽医学》2011,(10):1663-1666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1 996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分别占34.3%、15.2%、13.3%、13.1%和6.0%。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64.6%、50.8%、33.3%和17.1%。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不同菌种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呈敏感,耐药率〈5%,其次为2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耐药率大多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均不到30%。鲍曼不动杆菌仅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分别为18%和27%。结论我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较敏感,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国云南地区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云南地区28家医院血流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各医院按统一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结果 共分离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9 042株,其中肠杆菌科占82.4%,非发酵菌占17.6%。肠杆菌科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非发酵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大肠埃希氏菌49.29%、肺炎克雷伯菌13.17%、鲍曼不动杆菌4.04%和铜绿假单胞菌3.85%;肠杆菌科细菌对一代头孢菌素类敏感率低于6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近100%,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大于8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大于70%,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大于7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呈下降趋势.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敏感率明显低于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为妥布霉素85%、环丙沙星71.7%、阿米卡星8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3%、哌拉西林59.6%.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更为严重,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小于3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均小于40%.结论 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大.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肠杆菌科,耐药现状严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变迁情况.方法:使用VITEK-AMS60鉴定菌种,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结果:2006~2008年共分离到1018株革兰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位于年分离率的前两位,非发酵菌分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较高.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升高.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升高,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下降.产酶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株.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为非发酵菌及肠杆菌科细菌,细菌耐药性呈现多重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