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SCI后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2 例。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 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 2 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 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1.88%(23/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膀胱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合并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给予弥可保肌肉注射,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 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日排尿次数、24 h单次最大排尿量以及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排尿症状评分量表(USS)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1)治疗 1、2、4 周后,2 组患者的日排尿次数、24 h 单次最大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日排尿次数、24 h单次最大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1、2、4周后,2组患者的U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U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0%(97/100),对照组为88.00%(88/1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潴留,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艳丽  于甲锋  郭园丽 《新中医》2020,52(23):141-144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与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2 例。2 组患者均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并接受间歇性导尿术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加予电针与艾灸,2 组均治疗 6 周。每天护理人员和患者一起记录漏尿次数、尿失禁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记录膀胱安全容量、膀胱内压和残余尿量等指标值,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 2 组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每天漏尿次数、尿失禁量、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每天最大排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每天漏尿次数、尿失禁量、排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每天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1)。2 组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残余尿量值及膀胱内压均低于对照组 (P<0.01)。2 组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 (P<0.01),观察组膀胱安全容量多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可明显改善膀胱神经功能,促进膀胱正常容量和可控制性排尿的恢复,减少残余尿量,促进膀胱达到平衡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经典膀胱俞穴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变化。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较针刺经典膀胱俞穴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芒针与毫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34例)和毫针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骨科常规治疗和膀胱功能训练,芒针组采用芒针针刺秩边、水道穴,毫针组采用毫针针刺秩边和水道穴,两组针刺均隔日1次,共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膀胱压力)和安全性指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均P0.01),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膀胱压力明显改善(均P0.01);在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芒针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低于毫针组(均P0.01),芒针组患者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膀胱压力的改善均优于毫针组(均P0.01)。芒针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毫针组的71.9%(23/32,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肾功能损害,无晕针或断针现象出现。结论:芒针在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方面疗效优于毫针针刺,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黄燕 《中医药导报》2013,(10):61-6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及护理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听流水声、下腹部按摩、局部热敷治疗,治疗组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灸治疗及护理脑卒中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林苏进  支英豪  潘录录 《新中医》2022,54(17):220-224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艾灸及电针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 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膀胱功能积分、生活质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5.6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及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膀胱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2 例,感染率为4.88%,对照组发生感染9 例,感染率为21.95%,2 组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泌尿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艾灸及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SCI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深刺组、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浅刺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浅刺八髎穴(25~40mm),深刺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深刺八髎穴(进针60~75mm),两组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患者排尿日记、膀胱残余尿量以及评估临床疗效。结果:8周治疗结束后,三组分别在膀胱残余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最大尿量、单次尿量5个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1);组间两两比较,深刺八髎穴组和浅刺八髎穴组在排尿、漏尿次数上均对照组减少(P 0.01);深刺组和浅刺组在单次尿量和最大尿量上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1);深刺组和浅刺组在膀胱残余尿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深刺八髎穴组在残余尿量上较浅刺八髎穴组减少更显著(P 0.01),在排尿日记4个方面均较浅刺八髎穴组显著改善(P 0.05)。深刺八髎穴组总有效率为92.5%,浅刺八髎穴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深刺八髎组与浅刺八髎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且深刺八髎穴组总有效率优于浅刺八髎穴组(P 0.05)。结论:深刺和浅刺八髎穴均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改善尿潴留症状,且深刺八髎穴疗效优于浅刺八髎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新型熏灸器隔药饼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与单纯膀胱功能训练对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新型熏灸器隔药饼灸治疗,穴取神阙、关元、气海、中极,每天1次,每次30 min。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和尿路感染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30/34),优于对照组的64.7%(22/34,P0.05);观察组膀胱最大容量的增加和膀胱残余尿量的减少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4、6、8周,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同时,采用新型熏灸器隔药饼灸治疗可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头穴温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温针灸疗法,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8周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8 周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76.7%(23/30),对照组为 56.7%(17/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 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穴温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和残余尿量)等水平。结果两组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残余尿量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交叉电针八髎穴结合头针足运感区配合盆底肌训练法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盆底肌训练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交叉电针八髎穴结合头针足运感区配合盆底肌训练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2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叉电针八髎穴结合头针足运感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有效,能改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减少残余尿量,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罗静  杨华  谢巧卫 《新中医》2020,52(23):111-1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择 103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53 例与对照组 50 例。对照组在脊髓损伤恢复期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连续治疗 2 个月。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膀胱功能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0.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8.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2 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 (P<0.05),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2 组残余尿量均减少 (P<0.05),研究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2 组膀胱压力、膀胱容量均增大(P<0.05),研究组膀胱压力、膀胱容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 1.89%,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 14.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膀胱功能,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经阴道分娩后并发产后尿潴留的初产妇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其中治疗组49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新斯的明注射液2 ml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注射液2 ml肌肉注射,两组共治疗2日后,评定两组患者接受治疗起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治疗结束后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在产后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和膀胱残余尿量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5.7%,对照组78.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05)。结论:新斯的明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能够较快改善患者症状,但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经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睡眠倒错患 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口服,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 针刺心包经穴治疗。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10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0、 8、16点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SQI评分方 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AIS、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 在改善AIS、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0、8、16点皮质醇水平 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0、8、16点皮质醇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 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疗效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经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肌注新斯的明,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法针刺治疗,运用B超测定残余尿量,观察治疗后1小时内排尿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4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2组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发军  胡采霞  孔祥翱  胡明哲 《新中医》2021,53(18):139-141
目的:观察红外线灯照射联合食盐外敷脐部治疗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患者63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 例与治疗组31 例。对照组单纯运用常规诱导排尿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红外线灯照射联合食盐外敷脐部治疗。观察2 组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导尿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膀胱剩余尿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4.38%,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膀胱剩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膀胱剩余尿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膀胱剩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导尿率治疗组为6.45%,对照组为15.63%,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红外线灯照射联合食盐外敷脐部治疗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患者,能够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膀胱剩余尿量,加速病情康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 2 组临床疗效,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调查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67%(29/30),对照组为 86.67%(26/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ND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ND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D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督脉铺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 例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八髎穴联合督脉铺灸治疗。连续治疗8 周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排尿功能、尿 流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76.09%(P<0.05)。治疗后,2 组 日均单次排尿量较治疗前增多,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24 h 排尿次数、24 h 尿失禁次 数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残余尿量、充盈期膀胱压力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 组Qualiveen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电针八髎穴联合督脉铺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 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ND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6.67%(26/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 2 组患者的 NDI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 NDI 评分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ND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