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燕锋  吕雅飞  盛义平 《新中医》2024,56(10):140-144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 患者Lindegaard 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 40例。对照组应用法舒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醒脑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 后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 ]、意识状态[Glasgow昏迷评分(GCS)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 流参数[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Lindegaard指数]、血管内 皮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CSS评分较治 疗前降低(P<0.05),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 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CA-Vm、VICA-Vm、Lindegaard 指数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联合组上述3 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ET-1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NO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 水平高于对照 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10.0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可明显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有 效调节颅内外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辅助西医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72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彩超(TCD)相关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ET-1、NO、NOS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NO、NOS水平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3个月的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辅助西医治疗能够改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血管痉挛状态,降低血流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性因子、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电针方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 例术后尿潴留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A、治疗组B,每组30 例。对照组行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A 行 电针(高频) +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B 行电针(低频) +红外线照射治疗。评价3 组临床疗效,比较3 组 排尿情况和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A、治疗组B 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 总有效率 高于治疗组A(P<0.05)。治疗后,治疗组A、治疗组B 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 尿量、治疗后2 h 排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B 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困难评分低于治疗组A, 首次排尿量、治疗后2 h 排尿量均高于治疗组A(P<0.05)。治疗后,3 组膀胱容量、平均尿流速、逼尿肌压 力、最大尿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A、治疗组B 膀胱容量、平均尿流速、逼尿肌压力、最大 尿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 各项指标均高于治疗组A(P<0.05)。结论: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 治疗术后尿潴留,能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排尿及尿动力学指标改善,且相较于高频电针方案,低频电针方案疗 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元通络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浆)NO、6-keto-PGF1α水平升高(P〈0.05),ET-1、TXB2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升高NO与6-keto-PGF1α含量、降低ET-1、TXB2含量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元通络饮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于伟娜  甘宁  刘思思  田楠  解靖  张宇  苏飞  贾同乐 《陕西中医》2022,(12):1702-1705
目的:探讨活血醒脑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瘀血阻络证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瘀血阻络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联合活血醒脑汤治疗。观察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Lindegaard 指数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m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CGRP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ET-1、VEGF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MCA-Vm、VICA-Vm及Lindegaard 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头晕、皮疹等明显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活血醒脑汤联合尼莫地平能够调节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瘀血阻络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脑血流灌注,且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
杨红涛  毋莹玲  晋秀明 《新中医》2022,54(21):55-58
目的:观察养阴化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3 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 例和对照组5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阴化瘀方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80.77%(P<0.05)。2 组治疗后心率、ST 段下移幅度、QRc 间期较治疗前下降,PR 间期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ST 段下移幅度、QRc间期低于对照组,PR 间期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血栓素-B2 (TXB2)、内皮素-1(ET-1)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一氧化氮(NO) 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TXB2、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化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指标和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降糖益肾方联合西药治疗2 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将100 例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予常规治 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降糖益肾方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 学。结果:治疗前,2 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小时血糖(P2hBG) 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BG、P2hBG、HbA1c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P<0.05)。治疗前,2 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微量蛋白尿(mAlb)、β2-微球蛋白(β2-MG) 及胱抑素C (Cys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24hPRO、mAlb、β2-MG、 CysC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一氧化氮(NO) 及内皮 素-1(ET-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NO 水平升高(P<0.05),ET-1 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NO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 疗前,2 组全血高切黏度(ηbH)、全血中切黏度(ηbM)、全血低切黏度(ηbL)、血浆黏度(ηp)、纤维蛋白 原(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ηbH、ηbM、ηbL、ηp、FIB 水平均降 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降糖方在控制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减 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与该方能有效调节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保护 血管内皮,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高黏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灸温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组分、血清Ox-LDL、ET-1、NO、ET-1/NO的影响,探讨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方法:将4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45℃和38℃组,各21例。两组通过调节艾火和穴位皮肤的距离及弹灰的频率控制温度,并用测温仪精确监测皮肤温度。每次每穴治疗10min,隔日1次,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12周)后,肘静脉采血10mL,检测患者血脂7项及血清Ox-LDL、ET-1、NO等指标。结果:45℃组调脂效应明显,降低TC、TG的作用优于38℃组(P〈0.05),45℃组艾灸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Ox-LDL、ET-1、ET-1/NO均明显降低(P〈0.001),45℃艾灸对Ox-LDL、NO、ET-1/NO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38℃。结论:45℃艾灸刺激调脂通脉的作用优于38℃,温度影响艾灸疗效,适宜的温度刺激是艾灸取效的关键因素,TRPV1可能介导艾灸以"温"促"通"效应机制,灼与痛之间的灸感是取效最佳灸感。  相似文献   

9.
张静  舒荣华  李华文 《新中医》2023,55(4):46-50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初发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120 例冠心病初发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 例。对照组给予单硝 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片治疗,突发心绞痛时服用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冠心丹参滴丸 治疗,2 组均治疗8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P 选择素(Ps) 和内皮 素-1 (ET-1) 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及心脏指数(CI)] 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5.00% (P< 0.05)。2 组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胸痛、胸闷、胸胁胀 满、心悸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Ps、ET-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 血清Ps、ET-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CO、LVEF 及CI 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 CO、LVEF 及CI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LVEDD 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治疗组LVEDD 小于 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初发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雷丽倩  王枭亚 《新中医》2022,54(22):38-4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 例UA 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心绞痛发作情况、临床疗效、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2 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3.72%,高于对照组65.12% (P<0.05)。治疗后,2 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内皮素-1(ET-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一氧化氮(NO) 水平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 值)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 水平及FMD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UA 伴高血压患者,可以稳定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经强腰合剂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方法:选取130 例腰椎间盘 突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65 例。试验组采用温经强腰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风湿骨 痛胶囊治疗。观察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 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 下腰疼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环氧化物酶-2(COX-2)、内皮素-1(ET-1)、前列 腺素E2 (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临床 总有效率为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10 d、20 d,2 组VAS 评分均低于 治疗前,JO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10 d、20 d,试验组VAS 评分 低于对照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腰部重痛、受寒加重、活动 痛甚、活动受限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上述4 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NO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SOD 水平均较治疗前 上升(P<0.05),试验组IL-6、NO、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血清疼痛介质因子COX-2、ET-1、PGE2、IL-1β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 组上述4 项血清疼痛介质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 经强腰合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优,可有效降低患者腰部疼痛感,改善腰部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卢薇  林丹  陈旭 《新中医》2023,55(20):40-4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的临床疗效及对脑部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 的影响。方法:选取82 例CCCI 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1 个月后比较 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左大脑中动 脉(LMCA)、右大脑中动脉(RMCA) 的平均血流速度(Vm) 及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 评分,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 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 照组为80.4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症状评分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BA、LVA、 RVA、LMCA、RMCA 的Vm 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MoCA、MMSE、HD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 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浆ET-1 及血清hs-CRP、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浆NO 水 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ET-1、hs-CRP、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 水平高于对 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CCCI 可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血 流动力学状态,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妙珍 《新中医》2022,54(16):171-17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男性血管性痴呆(VD) 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抗氧化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 例男性VD 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 例。2 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2 组均治疗1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2 组GSH-Px、SOD、VEGF、NO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MDA、ET-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GSH-Px、SOD、VEGF、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DA、ET-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MSE、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MMSE、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男性VD 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抗氧化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痰醒神汤联合针刺辅助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HCH)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2 例急性期HCH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对照组予以急诊微创血肿清除 手术、常规降颅压、降血压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化痰醒神汤治疗,均治疗2 周。评价2 组 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改良Rankin 量 表(mRS) 评分、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内皮 素-1 (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水平,并统计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9.13%,高于对照组71.74%(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及mR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及m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Vm、 PI 高于治疗前,RI 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m、PI 高于对照组,RI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后,2 组NGF 高于治疗前,ET-1 及VEGF 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GF 高于对照组,ET-1 及 VEGF 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醒神汤 联合针刺辅助治疗急性期HCH 风痰阻络证患者疗效确切,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畅尔舒方联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70 例脾肾阳虚型便秘患 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 例。治疗组给予畅尔舒方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 服溶液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标 准(PAC-QOL)、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P 物质(SP)、血管活性肽(VIP)、一氧化氮(NO)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便秘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上述2 项积 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SP、GAS、MTL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O、VIP 水 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血清SP、GAS、MTL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O、VIP 水平均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PAC-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PAC-QOL 评分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68.5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畅尔舒方联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合剂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一氧分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近冠脉造影阳性且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基础治疗加冠心合剂治疗,治疗一周后,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NO、ET-1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O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与术前相比,NO和ET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合剂能够升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NO,并降低ET-1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赵大奎  陈红艳 《新中医》2021,53(18):72-7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3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41 例。对照组在规律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予透析时低血压预防措施、低血压紧急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比较2 组透析前动脉压基础值与透析期间监测的平均动脉压最低值之间的差值,统计2 组治疗后透析时低血压平均发生例数;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未完成超滤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压最大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未完成超滤量和Kt/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未完成超滤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Kt/V 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2 组ET-1、VEGF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ET-1、VEGF 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ET-1、VEGF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减少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次数,维持透析时的血压稳定,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 EA)和药物治疗慢性痒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IL-6(Interleukin-6)、IP-10(IFN-γ-inducible protein-10)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将37例慢性痒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高频电针组14例、低频电针组12例、药物(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11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三组患者进行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瘙痒严重程度量表评分(The Itch Severity Scale,ISS),同时测定患者血清IL-6、IP-10的水平。结果:1.高频电针组总有效率100%,优于低频电针组(70%)及药物治疗组(60%);2.三组患者治疗后NRS、IS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电针组治疗后NRS、ISS评分较低频电针组、药物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3.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频电针组血清IL-6含量均明显低于低频电针组、药物治疗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P-10含量均升高(P<0.05),高频电针组血清IP-10含量均明显高于低频电针组、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慢性痒临床疗效好,能缓解瘙痒程度,降低抓挠频率,改善生活质量,IL-6、IP-10可能参与了不同频率电针及药物治疗慢性痒的机制,其中高频电针效果最佳,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荷芪散治疗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 平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痰瘀互结证T2DM合并C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降压、调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荷芪散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炎症因子、内皮素1(ET-1)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TMAO 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为70.0%(14/2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糖代谢相关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 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对 FPG、2hPG、HbAlc、FINS、HOMA-IR 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或 P<0.01)。(4)脂代谢相关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对TC、TG和LDL-C 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因子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ET-1和TMA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且观察组对血清 IL-6、hs-CRP、ET-1 和 TMAO 水平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超声心动图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对LVEF、E/A 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治疗过程中,2 组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荷芪散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痰瘀互结证T2DM合并CHD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提高左心室功能,降低炎症因子以及ET-1的表达,并降低血清TMAO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用利拉鲁肽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继发性动脉瘤性SAH后CVS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口服解痉汤。vWF定量分析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 内皮素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采用Fisher分级法判断患者脑出血情况及TCD检查衡量CVS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Fisher分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和Lindegaard指数均显著改善,vWF和内皮素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治疗后比较发现,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WF浓度和内皮素含量与于脑血管痉挛程度相关性分析提示,二者水平与脑血管痉挛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药解痉汤可改善动脉瘤性SAH后CVS的临床症状、缓解颅内出血及血管痉挛、并降低vWF和内皮素水平进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