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50例。联合组予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单药组予甲氨蝶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疾病改善情况[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斯坦福健康评估量表(HAQ)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单药组的78.00%(χ2=5.316,P=0.021)。治疗3个月后,2组RF、ESR、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均<0.01);2组DSA28、HAQ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均<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单药组的18.00%(χ2=5.005,P=0.025)。结论 相较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疗效,能较大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托法替布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拮抗剂益赛普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RA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枸橼酸托法替布(5 mg)联合甲氨蝶呤(10 mg)治疗,B组单用益赛普(25 mg)治疗,C组采用益赛普(25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的方法,定量地评价托法替布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针对托法替布在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为临床实践、药物遴选和准入决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系统检索2019年5月31日前发表的HTA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药物经济学研究,检索的数据库及网站包括HTA的各官方网站、英文数据库(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结果:研究纳入HTA报告0篇,Meta分析21篇以及经济学研究3篇。结果显示托法替布单药或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以明确地提高RA患者的ACR缓解率、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等疗效的指标,也没有增加严重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托法替布可以更低的成本为患者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结论:托法替布与生物制剂类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似,并且可以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观察不同剂量托法替布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依据托法替布不同给药剂量分为两组,低剂量组(n=45)、高剂量组(n=45)。两组均予以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次·周);低剂量组予以枸橼酸托法替布5mg/(次·天);高剂量组予以枸橼酸托法替布5mg/(2次·天);持续给药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5(IL-35)、干扰素-γ(IFN-γ);比较两组安全性。结果:高剂量组95.56%的疗效有效率,较低剂量组77.78%的疗效有效率高(P<0.05)。治疗3个月后,2组IL-35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RP、IL-6、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高剂量组治疗后血清学指标CRP、IL-6、IL-35、IFN-γ水平改善幅度优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用药3个月出现1例腹泻、1例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1例白细胞减少;高剂量组用药3个月出现1例腹泻、2例恶心呕吐、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托法替布或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抚州市立医院收治的9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托法替布组和艾拉莫德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托法替布组采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艾拉莫德组采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托法替布组和艾拉莫德组的ACR20/50/70缓解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托法替布组和艾拉莫德组的ACR20/50/70缓解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法替布组和艾拉莫德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法替布组和艾拉莫德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基于ESR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ESR)较对照组高(P<0.05),且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但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DAS28评分均>2.8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托法替布治疗,B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C组患者采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DAS28评分评价患者病情活动度,对比3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表达水平,对比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Nuclear factorκB receptor activator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uclear factorκB receptor activating factor,RANK)、Ⅰ-型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单次给药、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空腹、餐后条件下各入组30例受试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5 mg,用HPLC-MS/MS法检测血浆中托法替布的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 7.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空腹组血浆中枸橼酸托法替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69.02±21.25)和(66.64±17.48)ng·mL-1,AUC0-t分别为(167.69±47.42)和(167.34±45.92)ng·mL-1·h, AUC0-∞分别为(168.75±47.50)和(168.40±46.26) ng·mL-1·h。餐后组血浆中枸橼酸托法替布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50.51±18.01)和...  相似文献   

8.
2022年1 月,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信息称,在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托法替布(商品名:Xeljanz/Xeljanz XR)严重心脏相关问题(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心血管病死亡)和癌症(恶性肿瘤)风险升高后,加拿大卫生部审查了使用托法替布所致的上述风险.在审查时,托法替布的加拿大产品专论(CPM)已纳入了癌症的警告和预防措施以及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讨2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在健康人群中的药动学特征,评价其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两周期、自身交叉设计,空腹/餐后各纳入36例受试者,每周期分别服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T或R)5 mg各1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浆中托法替布片的浓度,Phoenix WinNonlin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试者单次口服T和R后,空腹组托法替布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57.54±13.95)、(59.17±12.31)ng·mL-1;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43.83±34.58),(142.13±33.00) ng·h·mL-1;AUC0-∞分别为(147.39±35.27)、(146.15±34.64)ng·h·mL-1;达峰时间(tmax)均为0.50h,餐后组托法替布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托法替布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托法替布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数据提取与分析。结果 收集托法替布ADR个案报道13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5例,年龄多集中在50~59岁。托法替布相关ADR平均发生在用药后1年余,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在停药/减量或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托法替布相关ADR多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尤其应重视皮肤ADR和感染的防治。临床用药时需要加强用药监测,及时识别,准确处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变化,探究托法替布联合甲氨喋呤在RA治疗中的疗效及对骨破坏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门诊及住院初诊为初发的RA患者70例,按照性别、年龄分层,然后平均随机分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组(观察组)及雷公藤联合甲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托法替布相关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托法替布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9月17日。利用VOSviewer(1.6.17)统计分析相关研究的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分布等文献关键特征并制作可视化图谱,运用CiteSpace(5.8.R3)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建库至2022年9月17日,Web of Science共收录托法替布相关论文2 164篇。77个国家/地区发表相关研究,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美国辉瑞公司;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来自以Yoshiya Tanaka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高被引作者是辉瑞公司的Samuel H Zwillich;杂志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是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最高的杂志;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托法替布长期安全性、疗效的评估、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更新相关疾病管理建议、用于其他未批准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探索、不良反应危险因子分析。结论:随着托法替布临床的广泛应用,通过文献计量学...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报道了改进的枸橼酸托法替布精制方法,并对关键有关物质进行了分析和控制。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精制托法替布粗品,产品纯度大于99.0%;以纯化水为结晶溶剂精制枸橼酸托法替布粗品,产品纯度大于99.9%,最大单杂小于0.05%。并合成了有关物质K、U、V、R等,经1H NMR、13C NMR和ESI-MS确证结构,这些有关物质在粗品和原研制剂中均有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挖掘和评价JAK抑制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芦可替尼和乌帕替尼上市后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报告比法(PR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挖掘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托法替布、巴瑞替尼、芦可替尼和乌帕替尼4种JAK抑制剂的不良事件(ADE)信号(2012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分析ADE报告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报告国家、发生年份、转归)和安全警告信号。结果 共收集JAK抑制剂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有131 333份,其中托法替布、巴瑞替尼、芦可替尼、乌帕替尼的ADE报告分别有93 624、2 890、28 695、6 124份;报告患者女性(62.12%)多于男性(17.77%),主要年龄范围为50~74岁;ADE报告的严重结局涉及死亡、危及生命、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残疾。挖掘得到1 333个ADE信号,主要累及53个系统,JAK抑制剂的ADE信号主要集中在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检查、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等。结论 临床使用JAK抑制剂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时应做好相关预防措施,监测是否出现感染及实验室各类检查指标等,减少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YP3A4*4,CYP3A4*18,CYP3A4*1G基因位点多态性对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风湿免疫科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309例作为RA组,予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每日2次,每次5 mg,共治疗6个月;选取同期的健康人群1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CYP3A4*4,CYP3A4*18,CYP3A4*1G基因位点多态性;根据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制订的ACR20标准评价托法替布的临床疗效,以是否符合ACR20标准,将RA患者分为改善组(181例)和未改善组(128例);统计治疗期间RA患者与托法替布相关的ADR,采用Karch和Lasagna评定法判定因果关系,以因果关系是否判定为肯定、很可能和可能,将RA患者分为ADR组(58例)和无ADR组(251例)。结果 RA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YP3A4*4,CYP3A4*18,CYP3A4*1G基因位点多态性均无显著差异(P> 0.05)。改善组和未改善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差异显著(P <0.05),CY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就诊于抚州市立医院的RA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托法替布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7、IL-1β]水平、关节运动功能指标(步行20 m时间、晨僵时间、双手握力)、骨代谢指标[骨钙素、骨特异碱性磷酸酶、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5.76%(χ2=4.632,P=0.031)。治疗3个月后,2组VAS评分及血清CRP、TNF-α、IL-6、IL-17、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步行20 m时间、晨僵时间短于治疗前,双手握力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布替萘芬(butenafine)是新型的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布替萘芬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股癣、手足癣等皮肤感染,是近年研制较好的一种抗真菌药。我们合成了布替萘芬并研制成乳膏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布替萘芬乳膏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得三批样品的标示量均在(90—110)%之间,本法简便、专属性强,重视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用1%布替萘芬霜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取得良好疗效,未观察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1%布替萘芬霜用药简便,疗效良好,安全性好,价格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葛庆华  丁存刚  周臻  支晓瑾 《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1):666-669,673
目的探索家兔外用复方布替萘芬乳膏的体内药动学评价方法。方法 6只家兔给予3 g复方布替萘芬乳膏,采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家兔血浆中的布替萘芬和糠酸莫米松浓度。结果以LC-MS/MS法监测外用复方布替萘芬乳膏主要成分布替萘芬和糠酸莫米松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的药动学参数,布替萘芬Cmax为(16.16±7.15)ng/mL、Tmax为(10.5±7.3)h、AUC(0 T)为(131.1±51.07)ng h mL-1;糠酸莫米松Cmax为(0.707±0.439)ng/mL,Tmax为(6.7±8.7)h,AUC(0 T)为(2.891±1.368)ng h mL-1。结论外用乳膏同样可以药动学参数评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试验建立的LC-MS/MS同时测定血浆中布替萘芬和糠酸莫米松的方法,灵敏度高,符合透皮给药药动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接受托法替布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呼吸道疾病的风险。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索关于托法替布在RA患者中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来评估纳入试验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方法进行相对风险比较以评估结果。结果 共纳入14项双盲RCT,合计6 372例R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托法替布组下呼吸道感染风险显著升高(RR=2.32,95%CI:1.27~4.24,P=0.006),肺栓塞风险显著降低(RR=0.16,95%CI:0.03~0.94,P=0.04)。托法替布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炎、机会性呼吸道感染和其他非感染性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托法替布治疗RA会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但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合成枸橼酸托法替布制备工艺中产生的5种有关物质,为其质量研究提供对照品。方法 以N-甲基-N-[(3R,4R)-4-甲基哌啶-3-基]-7H-吡咯并[2,3-d]嘧啶-4-胺(7)为原料,与甲醛经甲基化反应得到有关物质A;以化合物7为原料,与不同的羧基底物经酰胺缩合反应得到有关物质B和C;以化合物7为原料,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有关物质D;以托法替布(9)为原料,经过氧化反应得到有关物质E。结果与结论有关物质A~E的结构均经1H-NMR、ESI-MS谱确证,其纯度均大于95%(HPLC法),可用于枸橼酸托法替布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