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蝶鞍结节脑膜瘤50例视力和视野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蝶鞍结节脑膜瘤50例视力和视野的改变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蒋志科,蓝平,范忠义蝶鞍结节脑膜瘤早期仅有视力逐渐下降,易误诊为眼病。本文对1985-1994年我院经手术证实的50例鞍结节脑膜瘤的视力和视野改变进行分析。仅供参考。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1例,...  相似文献   

2.
视交叉蛛网膜炎和鞍旁脑膜瘤是引起失明的原因之一。前者是脑膜和脑实质表面弥漫性炎症,主要侵犯大脑基底池、视神经和视交叉的脑膜;后者是良性肿瘤,起源于鞍结节、蝶骨小翼、前床突及视神经管处的蛛网膜。它们的鉴别诊断最为困难,且治疗又完全不同。鞍旁脑膜瘤于视力损害的早期确诊者不超过4%,其余96%在几个月至几年中都误诊为视神经萎  相似文献   

3.
鞍结节脑膜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压迫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临床上常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但误诊为“低压性青光眼”实属罕见,现将我科遇见的1例  相似文献   

4.
鞍区脑膜瘤误诊1例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周华,曾令柏脑膜瘤的发病率居颅内肿瘤第二位,它可以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1]。现将鞍区脑膜瘤误诊1例报告如下。患者普××女38岁已婚住院号181833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伴头痛2年,先后到过5家医院就诊,诊断为“...  相似文献   

5.
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常因先出现眼症状而就诊于眼科,不少病例难于早期确诊,而延误较长时间。最近用广州南方医院之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及时早期诊断了两例,为本病早期诊断展示了一条新的途径,现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一陈××男46岁住院号(一院)354076主诉:1985年6月发现右眼视朦,以后左眼亦视朦,均呈渐进性加重,  相似文献   

6.
蝶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鞍区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主要有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胶质瘤等。而其中以垂体腺瘤最为常见,约占鞍区肿瘤的70%。由于鞍区位于颅底,肿瘤早期常常缺乏颅内高压及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但视神经和视交叉常可遭受肿瘤的压迫;或因肿瘤引起视交叉腹面中央区供血障碍,而出现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故病人多首次就诊于眼科。由于视器症状常能给本症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如果眼科医生缺乏神经眼科知识,就可能发生漏诊和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本文仅从视器症状的变化,对近10年来我院407例鞍区肿瘤进行分析,从而对鞍区肿瘤的眼科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500例鞍区肿瘤的眼部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眼部病变的特点,有利于鞍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回顾必总结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500例鞍区肿瘤患者视力,视野,眼底及眼肌麻痹等症状和体征。结果:鞍区肿瘤患者早期 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眼底改变等眼部症状,在眼科可能引起误诊。结论:鞍区肿瘤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有效改善视功能。对有视力和视野障碍的患者,在除外眼科疾病的基础上,要有全身疾病的概念,及时行头颅CT与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蝶鞍区肿瘤因仅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眼肌和眼睑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常致诊断困难。现将1988年1月—1992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42例鞍区肿瘤住院患者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本组42例住院患者中,行鞍区肿瘤摘除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8—82岁。颅咽管瘤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2—54岁,其中25岁以下5例。鞍结节脑膜瘤4例,男3例,女1例,年龄32—64岁,蛛网膜囊肿2例,男1例32岁,女1例43岁;未手术3例。因视力下降就诊者31例,其中单纯视力下降21例,伴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的早期眼科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诊于眼科,确诊为鞍区肿瘤的45例患者,眼科门诊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瞳孔反射、散瞳眼底检查、眼压、计算机辅助中心视野检查(Humphrey)、鞍区CT平扫和加强,对其临床表现、病程、体征、辅助检查以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视力:无光感5眼;光感~0.1者6眼;0.12~0.4者35眼,0.5~0.8者39眼,≥1.0者5眼。散瞳检查眼底:早期视乳突水肿42眼,视神经乳头色红,边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多在1.00~2.00D以下,视网膜静脉充盈、变粗。病程后期视神经乳头水肿34眼,视神经乳头直径变大,呈菌型隆起,多在3.00D以上,11眼视神经乳头表面有出血,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视神经萎缩14眼。中心视野检查:双眼颞侧偏盲27例,单眼颞侧偏盲15例。鞍区CT扫描和加强:发现垂体瘤30例,颅咽管瘤8例,鞍结节脑膜瘤4例,碟骨嵴脑膜瘤3例。结论:鞍区肿瘤大多首诊于眼科,熟悉鞍区的解剖,加强神经眼科知识的学习,重视临床表现,完善辅助检查特别是重视眼底表现和视野改变可以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鞍区肿瘤的视功能损害5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手术证实的鞍区肿瘤50例(100眼),其中垂体瘤36例(72%),鞍结节脑膜瘤6例(12%),颅咽管瘤5例(10%),颈内动脉瘤、视神经胶质瘤和鞍旁脊索瘤各1例(各2%)。其中视力减退者71眼(71%),视野缺损者78眼(78%),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42眼(42%)。对鞍区肿瘤的性质及其临床表现和视功能损害的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眶脑膜瘤误诊1例南京军区总医院王义,黄振平眼眶脑膜瘤是常见肿瘤之一,如发生于眶尖部,早期多误诊为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直至发生了眼球突出方确诊,结果使患者丧失了视力,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1]。我院曾遇1例左眼眶脑膜瘤误诊11年,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  相似文献   

12.
鞍区肿瘤的视功能损害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手术证实的鞍区肿瘤50例(100眼),其中垂体瘤36例(72%),鞍结节脑膜瘤6例(12%),颅咽管瘤5例(10%),颈内动脉瘤、视神经胶质瘤和鞍旁脊索瘤各1例(各2%)其中视力减退者71眼(71%),视野缺损者78眼(78%),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42眼(42%)时鞍区肿瘤的性质及其临床表现和视功能损害的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视盘参数特征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的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鞍结节脑膜瘤患者40例(80眼)、正常对照40例(80眼)和青光眼患者40例(80眼)。方法 采用眼底照相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盘及不同象限pRNFL厚度,比较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和青光眼组的视盘参数及pRNFL厚度,分析视盘参数改变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视盘形态、视盘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盘沿面积、视杯面积,视杯体积和不同象限pRNFL厚度。结果 鞍结节脑膜瘤组的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视杯面积和视杯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大,而盘沿面积明显减小(P均=0.000);且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盘沿面积和盘沿体积与青光眼组相比均较大,而垂直杯盘比、视杯面积和视杯体积较青光眼组明显减小(P均=0.000)。肿瘤组视盘周围不同象限pRNFL厚度分别为上方颞侧(124.022±26.100)μm,上方鼻侧(105.856±23.410)μm,鼻侧上方(75.784±19.260)μm,鼻侧下方(65.983±15.708)μm,下方鼻侧(105.915±25.526)μm,下方颞侧(133.591±24.429)μm,颞侧下方(76.592±19.679)μm,颞侧上方(77.352±26.100)μ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青光眼组相比上方鼻侧象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1.114),其余象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鞍结节脑膜瘤盘沿体积与肿瘤大小相关(r=0.492,P=0.011)。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视盘形态表现为颞侧变窄、颜色变淡,pRNFL厚度与正常人群比较下方鼻侧变薄最明显,与青光眼组相比除上方鼻侧外其他各象限均变薄,下方颞侧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颅内肿瘤,特别是鞍区肿瘤,压迫了视神经、视交叉而引起的视力下降,长期被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者,绝非少见,其严重后果不仅造成双目失明而且危及生命。故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本文报导一例系将鞍结节脑膜瘤误诊为视神经炎长达8年之久。以期引起注意。患者女性43岁1973年开始双眼视朦曾到某大医院检查,谓球后视神经炎。服药打针无好转。又到专科医院检查,亦认为视交叉部视网膜炎。近五年来,先右眼继而左眼失明,仅存光感。1980年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突然呕吐,昏迷。经当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首诊于眼科的颅脑肿瘤的发病率、病种分类和临床诊断特点,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7年眼科门诊初诊的经CT或MRI检查确诊、部分病理检查证实的颅脑肿瘤患者共128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128例颅脑肿瘤患者中,垂体瘤患者主诉多为视力下降、复视、头痛,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野改变等;脑膜瘤患者主诉多为视力下降、眼前暗点伴头痛,5例肿瘤位于蝶骨嵴,7例位于鞍结节;鼻部肿瘤多以流泪、复视、间歇性头痛转为持续性头痛为主诉,眼部检查可见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等.每种疾病的临床体征和影像检查、视野等有各自的特点.结论 首诊眼科的颅脑肿瘤以垂体瘤最常见,其次为鼻部肿瘤.结合临床体征、影像检查、视野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脑膜瘤所导致的视野改变,给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40例(80眼)不同部位的脑膜瘤进行双眼视野检查(0CTOPUS-101)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脑膜瘤视野主要改变:鞍结节脑膜瘤12例(30%)为双眼颞侧偏盲;顶叶脑膜瘤9例(22.5%)为双眼同侧偏盲;额叶脑膜瘤7例(17.5%)为双眼对称性同向偏盲;枕叶脑膜瘤4例(10%)为双眼同侧偏盲累及对侧下方象限;颞叶脑膜瘤4例(10%)为双眼同向上象限盲;蝶骨嵴脑膜瘤2例(5%)为颞侧视野缩小;嗅沟脑膜瘤1例(2.5%)为中心暗点;桥脑小脑角脑膜瘤1例(2.5%)视野正常。结论 脑膜瘤生长部位、大小不同。侵犯视路的部位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视野改变。  相似文献   

17.
报道一例少见的眼眶异位脑膜瘤,患者男性,18岁。肿块位于内上眶缘,首次手术误诊为骨瘤。3年后方确诊为脑膜瘤。本文还对眼眶异位脑膜瘤的诊断标准和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眶尖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诊治的眶尖部肿瘤29例。病理检查为海绵状血管瘤10例,神经鞘瘤8例(其中复发性神经鞘瘤3例),视神经鞘脑膜瘤7例,继发肿瘤及转移瘤3例。眶尖肿瘤主要表现早期视力障碍,轻度眼球突出,眼底视盘水肿或萎缩,早期易误诊。CT及MRI显示眶尖部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合并症多。本文讨论了几种常见眶尖肿瘤的临床诊断特点、手术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脑肿瘤(主要是鞍区肿瘤)压迫和损害现路时即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视功能,引起视力减退和视野缩小。部分脑肿瘤病人以视功能损害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全身症状,但首诊眼科时这些病人易被误诊或漏诊,从而延误了治疗。本文收集了1990年1月~1993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ZI例眼科误诊的脑肿瘤,分析和讨论了误诊、漏诊的原因以及视野检查等在脑肿瘤诊断中价值,旨在提示眼科医生注意和重视,并为早期诊断脑肿瘤提供参考。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ZI例,均首诊眼科,男7例,女14例,年龄15~64岁,平均425岁。入院…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致视神经萎缩1例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帕丽旦,钱建荣鞍区肿瘤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萎缩患者常首诊于眼科,但由于早期限底正常或轻度视神经萎缩易误诊为屈光不正或球后视神经炎,本文报告1例如下。患者努尔斯曼女23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