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勇 《海南医学》2004,15(7):73-73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近年来发现降钙素原与细菌感染关系密切,特别是在有全身表现的严重感染病例的血中浓度明显升高,认为它是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指标。为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时血中PCT的变化情况,我们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我们初步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治疗、病情评价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发光测量法,对136名住院感染患和128例健康人进行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测定,主要观察细菌及病毒感染患血中PCT的情况。结果: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包括败血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衰竭)患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显升高,而病毒感染(包括严重感染)患血中PCT不升高或仅轻微升高。结论:血PCT可快捷有效地用于严重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同时还可作为评价病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儿患儿108例根据感染程度分为新生儿败血症组65例,新生儿局部细菌感染组43例,并选取健康新生儿9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新生儿进行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全血白细胞(WBC)检测和血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PCT、CRP、WBC三项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新生儿局部细菌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局部细菌感染组三项指标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败血症组四项指标阳性检出率为PCT(92.3%)>CRP(80.0%)>WBC(49.2%)>血培养(47.7%);新生儿局部细菌感染组四项指标阳性检出率为CRP(65.1%)>WBC(32.6%)>PCT(30.2%)>血培养(13.9%);新生儿败血症组PCT、CRP、血培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新生儿局部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53、13.57、13.08,P<0.01);新生儿败血症组和新生儿局部细菌感染组WBC阳性检出率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94,P>0.05)。结论: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聂韵  傅万海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38-139
目的了解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对以新生儿感染为诊断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治疗的90例新生儿进行降钙素原的测定,并与未感染者进行比较,将治疗前后的降钙素原进行比较,对照组与确诊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治疗后的患儿进行比较。结论细菌感染时患儿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水平会升高,特别是患有新生儿败血症等严重细菌感染症时升高尤为明显,可作为早期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测量指标,并且动态观察血清降钙素原可判断感染程度严重与否及抗生素疗效,从而提高新生儿早期感染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热患儿110例根据临床和血细菌培养结果分为脓毒血症、菌血症、细菌局部感染和非细菌感染4个组。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测定患儿血清PCT含量。结果:110例患儿中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为88.1%,非细菌感染组阳性率为5.9%,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脓毒血症、菌血症和细菌局部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分别为100%、89.5和65.5%,阳性率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患儿血清PCT的升高程度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测定患儿血清PCT升高阳性率有助于区分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测定血清PCT阳性率与浓度有助于判断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患者102例及对照组95例进行血PCT及CRP检测.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PCT及CRP的阳性率明显升高,两者相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血PCT及CRP水平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依据,协助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败血症新生儿45例(败血症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35例(严重感染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败血症组和严重感染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72 h后,对照组患儿在入院1 h内检测血清WBC、CRP、MR-proADM、PCT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CRP、MR-proADM、PCT单独检测及MR-proADM+PCT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的效能。结果 3组患儿WBC、CRP、MR-proADM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严重感染组患儿CRP、MR-proADM和PCT水平均高于败血症组(均P<0.05)。败血症组和严重感染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72 h后MR-proADM和P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ROC曲线显示,MR-proADM+PCT联合检测的AUC高于CRP、MR-proADM、PCT单独检...  相似文献   

8.
李晶  何海兰  朱小石 《西部医学》2014,(5):649-650,65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半定量的肢体金免疫结合法,测定64例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细菌感染组)及40例非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非细菌感染组)的PCT,并同期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的CRP.结果 在64例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中,血清PCT,CRP质量浓度升高均有显著性,但PCT特异性更高(P<0.01),PCT>0.5μg/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与CRP无显著性差异,而特异性优于CRP.结论 与CRP相比,PCT是一个较好的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6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CT、hs-CRP和血小板的水平,计算三者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败血症组患儿PCT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水平显著下降(P<0.05);PCT、hs-CRP和血小板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84.8%、69.7%和53.0%,特异性为75.0%、50.0%和22.5%;败血症组患儿恢复期PCT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血小板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初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hs-CRP和血小板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诊断意义,能较好地反应患儿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0):771-77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含量对炎症因子释放、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8例作为败血症组,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清中PCT含量、炎症因子含量,外周血中肝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含量与炎症因子释放、肝肾功能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败血症组新生儿血清中PCT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外周血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含量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及肝肾功能损伤程度均直接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PCT含量异常增高,且具体含量与机体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对患儿病情的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罗慕华  黄仁映  李闻芳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08-1309
目的对新生儿感染与败血症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存在感染的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指标的联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新生儿入院0 h、24 h、48 h、7 d、10 d等时间点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各感染指标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例存在感染因素的新生儿中,最终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为103例。WBC+PCT+CRP三项指标联合诊断敏感度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其他任意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所有患儿WBC水平从0 h开始升高,在7~10 d时又降低;患儿PCT水平从0 h开始升高,至24 h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呈持续衰减状态;患儿CRP水平在0 h开始至48 h迅速升高,之后也呈现持续衰减状态。每项指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WBC、PCT以及CRP水平均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3.221,P=0.018;OR=5.784,P=0.000;OR=4.691,P=0.000)。结论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时,应当联合WBC、PCT和CRP中的两项或三项进行诊断才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4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败血症组)和45例非感染新生儿(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PCT和CRP的含量,并在入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做血培养。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PCT和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5.56%和87.5%,高于其中任何一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CRP能够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PCT含量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结果:败血症患儿中PCT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性高于hsCRP.PCT和hsCRP水平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T联合hsCRP测定可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因感染性疾病入院治疗的新生儿137例,根据是否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依据细菌感染程度分为轻度组、重度组。观察并统计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PCT、CRP表达水平,分别以PCT0.5ng/m L、CRP3 mg/L为阳性,统计PCT、CRP及联合检测的阳性、阴性例数,评估PCT、CRP及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同时,比较轻度组、重度组新生儿血清PCT、CRP表达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新生儿血清PCT、CRP表达水平均较非细菌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PCT、CRP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87.8%,较PCT、CRP单独检测均显著升高(P0.05);重度细菌感染组新生儿血清PCT、CRP表达水平较轻度细菌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CT、CRP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且其表达水平升高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晨  张娟利    静等 《陕西医学杂志》2014,(1):32-34,10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1例新生儿败血症和80例非败血症患儿进行血hsCRP、PCT、WBC检测,并进行不同界值诊断评价。结果:hs-CRP、PCT、WBC异常在败血症和非败血症患儿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hs-CRP>3mg/L、PCT>1.5ng/L、WBC升高(≤3d者>25×109/L;>3d者>20×109/L)时准确性越好,其敏感性分别为45.68%,12.34%,14.81%;特异性分别为80.00%,97.5%,96.25%;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69.81%,83.33%,80.00%;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9.26%,52.35%,52.74%。Youden指数分别为25.68,9.85,11.06。联合两项或两项以上非特异性指标时,特异性均在90%以上。结论:hs-CRP、PCT、WBC异常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诊断意义,联合检测各非特异性指标的诊断价值最高。当hs-CRP>3mg/L、PCT>1.5ng/L、WBC升高时,准确性高,误诊率低,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界值。  相似文献   

16.
降钙素原测定在小儿肺炎鉴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激素活性降钙素(PCT)是降钙素前肽物质,在体内外稳定性较好。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极微(〈0.1μg/L),在细菌感染时明显增高,且与其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时,血PCT不升高或升高不明显。笔者检测了我院儿科住院的126例肺炎患儿急性期时血中的PCT值,同时对照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GR)、CRP检测,以探讨其在肺炎鉴别治疗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贾文婷  丁周志 《安徽医学》2018,39(4):478-47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新生儿感染的51例患儿为感染组,其中新生儿败血症22例,新生儿肺炎29例,另选取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PCT及hs-CRP水平,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PC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的PCT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CT和hs-CRP联合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96.67%.PCT单独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91.67%.hs-CRP单独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敏感度为80.39%,特异度为76.67%.结论 PCT联合hs-CRP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RP、PC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在36~40周、入院日龄在生后3~7天有感染中毒症状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表现及血培养结果分为败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对两组患儿的感染部位、CRP、PCT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感染部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2.败血症组与局部感染组CRP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败血症组与局部感染组PCT阳性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RP升高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CT升高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败血症组中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RP,串联检测CRP、PCT的特异性最高,并联检测CRP、PCT的敏感最高,两者联合检测的一致率较高。结论 PCT、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而两者联合检测均为阳性提高了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的特异性,降低了误诊率,两者联合检测其一阳性提高了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敏感性,降低了漏诊率,且两者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更高。2 PCT可作为评估感染程度的指标,指导感染早期抗生素选用的级别。  相似文献   

19.
吕晓莉  党小军  李博  康华  张华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524-152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收治的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80例及对照组30例,SIRS组按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5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8例。应用半定量胶体金免疫色谱检测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1周患儿血清PCT、CRP、WBC。结果:SIRS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两组间CRP、WBC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检测新生儿SIRS治疗前后血清PCT,CR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因鉴定,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疾病、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9例住院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97例、病毒感染组59例和非感染组23例,比较3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变化。将细菌感染组中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者52例进行危重病例评分(PCIS),观察患儿PCT水平与临床感染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1);以0.5 ng/ml为临界值,PCT对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80.41%,特异度为82.93%;以2.0 ng/ml为临界值,PCT对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30.93%,特异度为98.78%。PCIS评分与PCT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CT可以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同时可以预警全身严重感染,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