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 VLS)是外阴、肛周皮肤变薄、色素减退呈白色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外阴慢性损伤性疾病。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中医认为该病外因为虫、风、湿、热之邪,内因之根本为肝脾肾三脏虚损。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外阴硬化苔藓分为肝肾阴虚证、肝经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血虚风燥证及肝郁脾虚证;中医治疗此病方法众多并有明显优势,常用治法有内治法、外治法(中药熏洗、中药涂擦、针灸等)和内外合治法。通过对病因、中医证型和治法的总结,期望为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分型与BMD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妇女T12-L2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结果: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肝肾阴虚型43例占47.25%,肾阴虚型15例占16.48%.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肾阳虚型9例占9.89%,脾胃虚弱型5例占5.49%,其他类型9例占9.89%,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步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证型症侯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其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索分析中医临床文献,找出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79-2017年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涉及干燥综合征的证型和证素规范化整理后,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5篇文献。相关证型56个,证素55个。按频次高低,干燥综合征相关证型分布规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燥证、脾胃阴虚证、血瘀证、肺肾阴虚证、燥邪犯肺证、阴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肺胃阴虚证、脾胃气虚证、肺阴虚证、血虚生燥证、风热犯肺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胃阴虚证、阳气虚证、阴虚热毒证等56个;相关证素分布规律依次为:阴虚、瘀血、肾阴虚、气虚、肝阴虚、内热、内燥、津液亏虚、胃阴虚、肺阴虚、脾气虚、湿热、血虚、脾阴虚、肝郁气滞、痰浊、阳虚、燥邪犯肺等55个。结论:干燥综合征主要以阴虚为关键病因,在此基础上兼见瘀血、气虚、内热、痰浊等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因而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120例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个人信息骨、密度检测、中医症型分布信息等资料作为研究资料。有本院中医医师辨证分型,分类统计脾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百分比,总结该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气滞血瘀证患者百分比(36.67%)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精不足证百分比(28.33%)第二,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百分比(18.33%)第三、肝肾阴虚证百分比(16.67%)为第四。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为主,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相对较少,可为中医骨质疏松症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线索。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诊治并且同意参加本项研究的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拟"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内容包括:舌苔、脉象、年龄、身高、体重、饮食习惯等。参考《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数据,探索出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包括主证、兼证。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例患者中,23例肝肾阴虚,占23%;77例脾肾阳虚,占77%;7例脾肾阳虚兼气虚血瘀,占7%;3例脾肾阳虚兼心阳虚,占3%;1例脾肾阳虚兼气血亏虚,占1%。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年龄、体重、锻炼、日照、营养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有两个主证和一个重要兼证。围绝经期女性以肝肾阴虚为主证,其余绝经时间较长、年龄较大女性以脾肾阳虚为主证,高龄女性合并严重的脆性骨折多以脾肾阳虚兼气虚血瘀。由于3例兼有心阳虚患者合并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1例兼有气血亏虚患者合并有左股骨颈骨折并进行全髋置换,术后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故心阳虚及气血亏虚不作为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兼证。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侯分布规律,以对今后中医诊治绝经后女性PMO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通过本研究设计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和脱落标准后,运用QCT骨密度测量仪[QCT3000 Bone Densitoming(Version2.0R)]进行T12-L2椎体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再由两位中医教授对每一位受试对象进行双盲对比症候观察,所得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证候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统计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全部数据由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并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人群中的大致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91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肝肾阴虚型最多44例占48.35%,肾阴虚型19例占20.88%,肾阳虚型12例占13.19%.脾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胃虚弱型6例占6.59%.但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证候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初步认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不应简单的以骨量降低的多少进行临床分型.对于本病的治疗仍以"肾主骨"理论为主,注重与肝、脾的密切联系.着眼于整体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569-1573
目的:分析比较肾阴虚、肾阳虚证在绝经综合征患者中的分布、病情、症状特点、生存质量等,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绝经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从2001—2006年共收集中国9个城市绝经综合征肾虚证患者769例,按照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肾阴虚、肾阳虚两种证型,调查患者更年期专用KI量表(kupperman index),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related quality of life,MENQOL)等以评价患者症状和生存质量。结果:在769例患者中,绝经综合征患者肾阴虚599例(77.9%),肾阳虚患者170例(22.1%)。按照KI病情分级,肾阴虚证中患者病情轻、中、重比例分别为19%、67.4%、13.5%,肾阳虚中患者病情轻、中、重比例分别为15.3%、65.3%、19.4%,肾阳虚证重度患者相对比例更多,但二者病情构成比及重度患者病人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ENQOL量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肾阴虚患者血管舒缩维度生存质量较肾阳虚差(P0.05),而肾阳虚患者生理维度评分较肾阴虚患者差(P0.05)。具体到单个症状,肾阴虚患者较肾阳虚患者血管舒缩症状重且影响更大(P0.05),而肾阳虚患者的机体机能减退、性行为及泌尿系症状较肾阴虚更为严重(P0.05)。结论:绝经综合征患者临床上以肾阴虚证为多见,绝经综合征重度患者在肾阳虚证中更为多见。血管舒缩症状在肾阴虚证中较肾阳虚患者更明显且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更重。而肾阳虚患者较肾阴虚患者躯体机能减退、性和泌尿系统症状更重,生活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36例,探讨各证型的发生频率、中医治疗效果、性别、病因和疗次的分布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证型的发生频率比较,肾阳虚型92例39%,肾阴虚型66例28%,肾阴阳两虚型78例33.1%;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肾阳虚组总有效率80.43%,肾阴虚78.79%,肾阴阳两虚组56.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患者中医分型作为因变量,以肾阴阳两虚作为参照对象进行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阳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因、疗次,而肾阴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程、病因和疗次。结论:年龄、病因、疗次是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医证候分析及致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卵巢早衰发病原因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22例卵巢早衰患者进行病情、病因调查及中医辨证。结果卵巢早衰中医症状临床呈多样趋势。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肝郁。肾虚证33.61%,肝。肾阴虚证18.03%,脾肾阳虚证15.57%,热盛伤津证15.57%,肾虚血瘀证8.20%。肝郁脾虚证7.38%。在68.03%卵巢早衰患者病史中可找到现代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因情致因素致病者占31.15%。因药物、疾病因素致病者占31.97%;因情志及药物、疾病双重因素致病者占4.92%。因情志因素致病组。以肝郁肾虚证比例最高(P〈0.05);因药物、疾病因素致病组,以热盛伤津证、肝郁肾虚证所占比例较高(P〈0.05);无诱因致病组37例,以肝肾阴虚、肝郁肾虚、脾肾阳虚三证为主,3组比较,P〉0.05。结论肝郁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热盛伤津为卵巢早衰常见证候;除患者个体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冲任气血不充或由遗传因素致卵巢早衰外。现代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对卵巢早衰发病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制定肾细胞癌术后患者症状评估量表,采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145例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利用频数方法观察危险因素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特点;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双腿沉重(87.59%),情志不佳(82.07%),腰痛(33.79%),头晕(27.59%)等。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主。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影响证型分布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BMI≥24 kg/m2是脾肾气虚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是肾癌术后出现肝肾阴虚证的保护性因素;年龄是肾癌术后出现脾肾阳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男性是肾细胞癌患者出现湿热下注证保护性因素,吸烟史、饮酒史是湿热下注证的危险因素。结论:肾细胞癌术后患者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常见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双腿沉重、腰酸腰困腰痛、情志不佳等;肾细胞癌术后的中医证候类型与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饮酒史、超重与脾肾气虚证相关;吸烟史、饮酒史与湿热下注证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虚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570例肾虚老年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发现肾虚证老年性痴呆以精亏、阳虚、阴虚为主要证候要素,同时兼夹瘀、痰、火、血虚、气虚等致病要素,临床表现为肾虚证兼夹瘀血、痰浊、心肝火旺等。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聚类分析发现三类证候分布:第1类以肾精亏虚为主,未发现其他兼夹证候;第2类以肾阴虚为主兼夹心肝火旺证及心脾两虚证;第3类以肾阳虚为主兼夹气滞血瘀证及心脾两虚证,并且肾精亏虚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肾虚老年性痴呆以肾精亏虚、肾阳虚、肾阴虚为主要证候,兼夹瘀、痰、火等致病因素,五脏与心、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与精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肾虚相关证型功血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状况,为规范功血辨证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612例肾虚相关证型功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各证型的频数统计。结果:复合肾虚证型(510,83.33%)较单一证型(102,16.67%)多见。单一证型中,肾阴虚(45,44.12%)、肾气虚(45,41.18%)多见。且肾气虚多兼肝郁(68,11.09%)、血虚(57,9.30%)、血瘀(57,9.30%);肾阴虚证多兼肝郁(113,18.43%)、血瘀(99,16.15%)和血虚证(49,7.99%);肾阳虚证多兼脾气虚证(75,12.23%)。排卵型功血多见肾气虚证(186,57.23%),无排卵型功血多见肾气虚(146,50.69%)、肾阴虚(111,38.54%)。结论:临床肾虚功血多为复合证型,常易相兼的其他证型有肝郁、脾虚、血虚、血瘀。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分析绝经综合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症状分布特点及比较,为中医辨证治疗绝经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按照证候诊断标准收治105例绝经综合征肾阴虚组、肾阳虚组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围绝经期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症状采集表统计分析症状特征。结果在105例患者中,研究组2组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按KI评分进行分度,肾阳虚轻度患者比例为54. 9%、中度患者比例为45. 3%;肾阴虚轻度患者比例为71. 2%,中度患者比例为28. 8%,2组中均未见重度患者。2组证型患者的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肾阳虚组畏寒肢冷、关节冷痛、眩晕、目涩、心悸、气短、四肢不温、胆怯易惊、胸闷发病多于肾阴虚组,肾阴虚组心烦、手足心热、盗汗、发病多于肾阳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绝经综合征患者中肾阴虚和肾阳虚两证与激素水平无关。绝经综合征肾阳虚患较肾阴虚患者病情重。血管舒缩症状在肾阴虚证中较肾阳虚患者更明显,肾阳虚患者较肾阴虚患者全身机能减退症状更重。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与症候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T12一k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nsal osteoporosis)患者,根据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结果: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证型分布规律:肝肾阴虚型43例,占47.25%;肾阴虚型15例,占16.48%;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肾阳虚型9例,占9.89%;脾胃虚弱型5例,占5.49%;气滞血瘀型9例,占9.89%;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症候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结论:初步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其中证型分布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症候分布特点仍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5.
56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集56例CFS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Ex-cel电子表格及SPSS11.3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CFS临床信息。结果:证型分布依次是:气虚56例,占100%;血虚32例,占57.7%;肝郁脾虚12例,占21.4%;湿热壅盛1例,占1.78%;肾阴虚34例,占58.9%:肾阳虚1例,占1.78%;血瘀5例,占8.9%;出现频率最高的前8位症状依次为疲劳、乏力、腰膝酸软、面色淡白萎黄、健忘、头晕眼花、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喜欢叹息。结论:CFS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阴虚为本,肝郁为标,其病位涉及脾肾肝三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量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制订DPN中医证候问卷,调查156例患者,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症状条目依次为四肢麻木、刺痛、皮肤瘙痒、脉涩、烧灼感、周身乏力、口干咽燥、气短懒言、舌底脉络曲张、视物模糊等;中医证型聚类分布为脾气亏虚、瘀血阻络49例(31.4%);脾肾阳虚、瘀血阻络57例(36.5%);肝肾阴虚、瘀血阻络29例(18.6%);热瘀交阻21例(13.5%)。结论 DPN患者中医证型以瘀血阻络为主,分为脾气亏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热瘀交阻证。  相似文献   

17.
于江  肖虹  刘宇 《中国中医急症》2021,(2):227-229,27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病例共46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与非CIN组,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生化、手术、中医四诊、辨证分型等相关信息。观察分析CI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各中医证型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肾功能变化,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CI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阳气虚衰证、心肾阳虚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不同证型CIN患者术后肾功能变化比较显示阳气虚衰证组与心肾阳虚证组血肌酐升高明显;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阳气虚衰证、心肾阳虚证为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证型阳气虚衰证、心肾阳虚证与CIN的发生高度相关,可作为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发生CIN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证型的关系。结果:(1)2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血瘀阻证96例(占36.0%);心气虚弱证65例(占24.3%);痰浊内阻证48例(占18.0%);心肾阴虚证24例(占9.0%);心肾阳虚证23例(占8.6%);寒凝心脉证11例(占4.1%)。(2)心肾阴虚证女性所占比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寒凝心脉证男性所占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气虚弱证、心肾阳虚证、心肾阴虚证、寒凝心脉证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内阻证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心气虚弱证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浊内阻证高脂血症与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肾阴虚证糖尿病与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林静 《河北中医》1989,11(2):39-39
本病主要是外阴局限性或弥散性、萎缩性的白色病变。临床表现为外阴红肿,继则皮肤增厚变白,弹性消失而变干枯,并有裂纹,局部有刺痒疼痛。对此病的认识目前尚不完全一致,但多数认为是肝经湿热、肝肾阴虚、血虚肝旺、脾肾阳虚等。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清肝泻火、滋补肝肾、温肾助阳、祛风止痒等法。通过临床观察,应用上述治法,疗效很不理想。思考此类病例,主证是外阴表皮增生,  相似文献   

20.
阴道炎属中医的“阴痒”、“带下”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肝经郁火,湿热下注,感染病虫或者肝肾不足,精血两亏,血虚化燥引起,正如陈良甫说:“妇人阴痒内热倦怠,饮食少思,此肝脾郁怒,元气亏损所致。”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常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典型病例如下。案1王某,女,30岁,带下量多,伴外阴瘙痒2月。患者近2月发现白带较多,色黄质稠,气味秽臭,或时有灼热疼痛感,坐卧不安,口干欲饮且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妇检:阴道粘膜有散在红色斑点,后穹窿有多量脓性分泌物,小阴唇两侧粘膜及阴道壁上有乳白色片状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