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以及CT检查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位置、与咽旁间隙茎突及颈动脉鞘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28例咽旁间隙肿瘤中,多形性腺瘤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动脉体瘤2例,淋巴瘤8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5例。5例多形性腺瘤表现为咽旁间隙茎突前间隙腮腺区卵圆形或扁块状肿块,4例神经鞘廇均位于茎突后间隙,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其中2例有囊变坏死,2例颈动脉体瘤CT上呈圆形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位于颈动脉分叉的内侧,8例淋巴瘤CT见咽旁前间隙多发结节样软组织肿块影,3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咽旁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结论:茎突前间隙最常见肿瘤是多形性腺瘤和淋巴瘤,茎突后间隙最常见肿瘤是神经源性肿瘤和转移瘤,多排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技术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及临床综合确诊的胸壁肿物133例的CT表现,男72例,女61例,年龄13~76岁,平均45岁,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71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按照病变的性质分为三组:(1)胸壁结核组52例;(2)软组织肿瘤组51例:包括脂肪瘤13例,神经鞘瘤5例,血管瘤3例,纤维瘤2例,表皮样囊肿3例,脂肪疝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软组织转移瘤20例;(3)骨组织肿瘤组30例:骨软骨瘤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软骨肉瘤1例,骨髓瘤2例,骨转移瘤24例。结论 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判断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有无、来源、部位及范围等,对肿物的良恶性、原发或继发以及组织学定性均有重要价值,是目前诊断胸壁肿物最主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骶骨肿瘤的CT表现,包括转移瘤13例,脊索瘤4例,软骨肉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骨巨细胞瘤3例,骨母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2例,囊肿3例(单纯性骨囊肿1例,蛛网膜囊肿2例)。结果骶骨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中心位置及范围,骶椎骨质破坏(恶性者多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良性者多呈膨胀性生长),残留骨嵴,软组织肿块,肿块内钙化,骶管、骶孔扩大等。良性肿瘤边界锐利,并多可见硬化边(除骨巨细胞瘤外),恶性者边界多不清晰,无硬化。增强后除囊肿性病变无强化外,其他均可见程度不等之强化。结论CT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根据病灶不同的CT表现有可能在术前对多数骶骨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小网膜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小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小网膜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14例小网膜病变中转移瘤6例,淋巴结结核3例,淋巴管瘤2例,胃肠道间质瘤2例,神经鞘瘤1例。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10例,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网膜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部神经源性肿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部神经源性肿瘤13例。13例均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神经鞘瘤5例(其中恶性3例),神经纤维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节细胞性神经瘤1例,恶性副节细胞瘤1例。2例起源于骶丛,经由骶孔向盆腔内生长;2例起源于盆腔,其中1例源于膀胱,1例位于膀胱直肠陷窝;直肠腹膜外间隙6例;膀胱腹膜外间隙3例。盆部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体积较大,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或局部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变区和钙化灶;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对盆部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胸骨肿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骨肿瘤CT表现,探讨CT诊断胸骨肿瘤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2000年5月1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胸骨肿瘤CT表现特点。结果:胸骨原发肿瘤6例,软骨肉瘤4例。软骨瘤,骨软骨瘤各1例;转移瘤5例,分别来源于肺癌2例,甲状腺癌,胃癌,恶性胸腺瘤各1例。转移瘤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可突破骨皮质侵犯周围组织;软骨瘤,骨软骨瘤均呈膨胀性生长,并见不同形式钙化或骨化,可压迫推移邻近器官;软骨肉瘤则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亦见各种钙化,可破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胸骨肿瘤CT扫描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其特点,结合临床初步判断肿瘤良恶性,为术前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但准确判断肿瘤良恶性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的CT与MRI的表现特征以及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了33例骶骨肿瘤的CT和MRI表现.20例骶骨原发肿瘤及3例转移瘤均经临床病理证实,10例转移瘤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结果 4例神经鞘瘤均见骶孔扩大,其中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分节征象见于6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和1例淋巴瘤.6例少见原发骶骨肿瘤误诊为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瘤;3例无明确原发肿瘤的转移瘤误诊为脊索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CT和MRI多平面成像对骶骨肿瘤显示清晰,两者结合有利于显示骶骨肿瘤的病变范围,分节现象,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以及骶孔扩大和破坏程度.对骶骨肿瘤特征性、不典型影像表现认识不足以及医师缺乏经验成为误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20例,与病理对照,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恶性肿瘤8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其中骨肉瘤3例,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肿物内均有瘤骨形成;软骨肉瘤3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肿物内有钙化灶者2例,有瘤骨及瘤软骨形成者1例;尤文氏肉瘤1例,内见钙化;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7例,为边缘规则肿物,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成釉细胞瘤5例,为边缘规则的分房状肿物、骨质膨胀性破坏4例,广泛侵犯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均为多骨膨胀性改变,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各类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颌面部骨源性的肿瘤与类肿瘤病变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效果,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其CT图像。结果:本组46例胰腺囊性肿瘤中,浆液性囊腺瘤12例:中心可见星芒状钙化4例,增强后强化分隔;单房囊性病变8例,增强后无病变强化。黏液性囊腺瘤8例:单房囊性病变2例,多房囊性病变6例,增强后囊壁强化。囊腺癌8例:肿瘤均为分隔多房囊性病变,其中伴肝脏转移6例,周围血管入侵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实性4例,囊性32例,实囊混合性2例,其中肿瘤钙化2例,增强后实性部分静脉期强化延时,囊性未强化。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5例:囊性病变同于扩张胰管,病灶显壁结节。胰腺囊性转移瘤2例,胰腺癌伴囊变4例。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鉴别胰腺囊性肿瘤的价值高,可清楚显示胰腺囊性肿瘤结构细节,为临床诊治提高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19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胃7例,小肠9例,食管和小肠系膜及直肠各1例.其中,良性间质瘤2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间质瘤14例.胃肠道间质瘤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软组织肿块,其中腔内3例,腔外11例,腔内腔外混合5例;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3例;混杂密度1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骶骨肿瘤的CT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3 0例经病理证实的骶骨肿瘤影像学特点。结果  3 0例骶骨肿瘤包括转移瘤 10例 ,脊索瘤 5例 ,骨巨细胞瘤 4例 ,神经源性肿瘤 3例 ,软骨肉瘤 3例 ,其它 5例 ,其CT影像学表现各有异同。结论 从发病年龄、骶骨骨质破坏的形式、是否伴有硬化边缘、有否钙化、软组织肿块等方面分析 ,有助于骶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是证实的骶骨肿瘤影像学特点。结果 30例骶骨肿瘤包括转移瘤10例,脊索瘤5例,骨巨细胞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软骨肉瘤3例,其它5例,其CT影像学表现各有异同。结论从发病年龄、骶骨骨质破坏的形式、是否伴有硬化边缘,有否钙化、软组织肿块等方面分析,有助于骶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绵窦肿瘤的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9例经病理证实的海绵窦肿瘤的CT和MRI资料,包括垂体瘤25例、鼻咽鼻窦肿瘤29例、鞍旁脑膜瘤14例、鞍旁胆脂瘤3例、三叉神经鞘瘤6例、海绵窦转移瘤4例、鞍区脊索瘤5例、鞍旁软骨肉瘤2例和鞍旁骨软骨瘤1例.[结果]双侧海绵窦受累26例,单侧受累63例.肿瘤表现为病变侧海绵窦扩大和外缘膨隆(89例)、海绵窦CT密度异常并不同程度强化(62例)、海绵窦MR信号异常并不同程度强化(68例)、颈内动脉受累(76例)和颅底骨质破坏(47例).[结论]海绵窦肿瘤主要表现为海绵窦形态、密度或信号异常、颈内动脉及邻近结构受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颅底软骨肉瘤与脊索瘤CT和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颅底软骨肉瘤和18例脊索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 颅底软骨肉瘤与脊索瘤好发部位相似,以斜坡中线区多见,少数位于前、后颅窝底;其CT和MRI有共性征象:均伴颅底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T2WI以明显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多呈"花瓣样"或"蜂房样"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软骨肉瘤可见明显粗大钙化,密度较高且边缘锐利,4例DWI呈低信号;16例脊索瘤无明显钙化或见细小条状残留骨嵴,仅2例DWI呈低信号。结论 颅底软骨肉瘤与脊索瘤的CT和MRI征象有一定共性,肿瘤内钙化特点及DWI信号强度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对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表现进行影像对照、对比分析。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发生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X线表现为长管状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多薄而完整,其间可见骨间隔,典型者构成皂泡样改变。CT扫描显示大多数骨壳并不完整,肿瘤内看不到真正的骨间隔。溶骨性巨细胞瘤呈溶骨性改变,多无完整的骨壳和骨间隔,肿瘤的边缘残留的骨壳仍保留膨胀的特征,并可看到和骨壳缺损区相一致的软组织肿块。CT还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内有无出血、破坏、钙化等内部结构。肿瘤呈膨胀性破坏,T1WI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强度,T2WI呈混杂信号,有些区域呈高信号,为液化、坏死或出血。结论大多数骨巨细胞瘤有典型的X线表现,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结合CT、MRI可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纤维骨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纤维骨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检查5例,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5例纤维骨性假瘤均发生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其中3例发生于拇指,术前临床x线平片检查均误诊,男1例,女4例,年龄15~36岁。3例X线平片和/或CT表现为指骨旁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骨性肿块,边缘清楚,邻近骨膜新生骨形成,其中1例MRI示骨性肿块信号类似与肌肉信号;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皮质侵蚀破坏、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未见肿块;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破坏,MRI示类似于肌肉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纤维骨性假瘤好发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常表现为骨旁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伴有邻近骨膜新生骨,骨质破坏少见,应注意避免误诊为骨旁骨肉瘤、骨软骨瘤或骨髓炎。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CT表现。结果本组2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发生于胃部13例(59.09%),空肠5例(22.73%),直肠1例(4.54%),肠系膜3例(13.64%)。其中良性间质瘤4例(18.18%),交界性间质瘤3例(13.64),恶性15例(68.18%)。恶性间质瘤(包括交界性间质瘤)中有坏死或溃疡者12例,肝转移者6例,累及胰腺者3例,侵及周围腹膜2例,淋巴结转移者1例。结论MSCT能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提供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提高PPNET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 X线平片、CT、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10例PPNET中,3例位于胫骨,1例位于肱骨,2例位于胸壁,2例位于骨盆,1例位于腹股沟,1例位于腹膜后。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伴有骨质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CT扫描中,表现为不规则的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伴有环状骨质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5例发生于软组织的PPNET表现为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伴坏死、囊变,增强后呈中等程度以上不均匀强化;MRI中,10例发生于骨骼及软组织的PPNET,均表现为T1WI均呈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病例可见分隔样强化。病理形态上Homer-Wright菊形团为其特异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均表达CD99,并不同程度地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S-100、Vimentin(波形蛋白)等。结论: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PPNET诊断的准确性,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脊柱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MRI表现,包括血管瘤11例,骨巨细胞瘤10例(3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骨样骨瘤2例,嗜酸性肉芽肿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骨神经鞘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各1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 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13 例、腰椎11例、骶椎5例,不同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MRI表现各异,具有相对特征性.结论 综合分析脊柱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MRI表现特征,多数病变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