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贯穿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史,指导中医的辨证与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与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的方法,中医在治疗肿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着手,阐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不连、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是骨科常见疾病或并发症,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治疗中除了对因对症治疗,还需要个性化的调理干预。中医体质以阴阳、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研究人体整体的身体状况,分析疾病性质与发展趋势,在中医临床诊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体质中的偏颇体质常与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对不同的偏颇体质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病痛;基于“治未病”理念,对于疾病好发体质的患者进行积极预防可以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生命质量。我们分析了骨科疾病的影响因素,并综述中医体质理论在骨科疾病及加速康复外科中的研究现状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9):1222-1224
目的:运用传统的中医阴阳理论来阐述肿瘤微环境与免疫系统的动态关系。方法:运用中医阴阳理论阐释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阐明免疫系统在肿瘤微环境中起到的动态变化作用。结果:运用阴阳理论不仅可以阐述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关系,而且还可以指导应用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试论命门与人体生命调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学角度探究命门之源流 ,提出生命的调控中心不在心而在命门 ,认为人体十二官的功能活动受命门调控 ;五脏乃至全身阴阳受控于命门的阴阳 ;命门之火是人体生命动力系统 ;命门调节理论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究命门对人体生命的发育与遗传的调控 ;命门理论亦指导临床各系统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浅析亚健康与中医的“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将临床亚健康所涉及的症状以个体发病规律进行总结,按中医舌脉之象、症状属性、阴阳变化、脏腑特征等进行整合,则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可以说就是排除疾病状态的中医异常体质状态,即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复杂难治性疾病,具有复杂性科学研究特点。信息熵函数和阴阳状态函数均表达开放系统的生命体通过与外界之间通过能量、物质、信息进行交换,抵消和减缓生命体不可逆转的衰老和死亡,从而维持生命体的有序化。方法:中医阴阳函数U=Ep+Eq表达生命体系不仅与生命能量E密切关系,也与生命系统无序度p和有序度q有着密切关系。由于p和q均与熵密切相关,中医阴阳状态函数与熵函数密切相关。中医阴阳理论的"从"和"逆"、"传"与"不传"与熵理论"有序"和"无序"内涵不谋而合。结果:由艾滋病、生命熵、生命熵变关系可知,从感染HIV到AIDS,具有临界熵H0(HIV转为AIDS)和最大熵HM(AIDS死亡熵值)。当HXH0,HIV感染者生命熵变幅度较小,处于维持中医药干预的稳定时区;当H0HXHM,HIV感染者生命熵变幅度较大,处于强化中医药干预的熵警时区;当HXHM,HIV感染者熵变突增产生陡变,处于中医药临终关怀干预的死亡时区。讨论:中医干预HIV/AIDS的核心目的是减少HIV/AIDS熵积(机会性感染)和抵消HIV熵增(代谢失衡),降低HIV转化为AIDS的不确定性,延长HIV无症状期。熵变理论与中医阴阳整体和传变理论相吻合。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采用信息熵函数计算HIV/AIDS熵变,将为临床评价中医干预HIV/AIDS提供新角度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补肾降浊方治疗阴阳两虚型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老年高血压阴阳两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接受补肾降浊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2周后比较2组患者血压、中医证候、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在血压、认知功能、中医证候、生命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中医证候、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认知功能、心理功能方面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降浊方可改善老年高血压阴阳两虚证临床症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浅析亚健康与中医的"未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将临床亚健康所涉及的症状以个体发病规律进行总结,按中医舌脉之象、症状属性、阴阳变化、脏腑特征等进行整合,则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可以说就是排除疾病状态的中医异常体质状态,即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状态.  相似文献   

9.
对自噬产生的生理病理机制及中医学阴阳理论进行相关理论分析,探讨细胞自噬的阴阳关系,认为细胞自噬的平衡与阴阳平衡相似。浅析左归丸与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相关理论,并将其可能的机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相联系,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细胞层面的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医“守正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针对传统“司外揣内”让中医与现代科技相背离以及无法概括“无症状却隐藏着重大疾病”的现状,中医学者需秉承中医思维为主体,积极吸收总结西医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司内揣内”发展自身。随着中医从“司外揣内”阶段进入“司内揣内”阶段,中医的藏象理论将在宏观层面出现调整并借此扩展到细胞层面;中医的病、症、证概念则将重构为症是整个生命活动中出现的异常表现,既可以出现在疾病中,也可以出现在健康中;证不光是疾病中的某一阶段病理概括,还包括无病时阴阳将失衡之趋势概括;疾病时间节点前移,“阴阳平衡”也可出现疾病,要根据阴阳的状态和各种症状、体征综合判定健康与疾病,且疾病还包括自身阴阳尚处于平衡但将会导致他人阴阳失衡,对他人健康造成危害;中医的治疗体系将从宏观辨证论治和“中病即止”转变为宏观微观结合辨证论治与“中病中症即止”。  相似文献   

11.
阴阳、五行、八纲,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最基本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既有分类的作用,又有介定性质的作用,一方面体现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一方面又体现多种事物的不同称谓即代码性或模块符号。矛盾统一和谐都可以成为阴阳学说的内涵,尤其是和谐规律,阴阳不仅仅代表矛盾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代表事物和谐的多种内涵和不同表达形式。阴阳将不同事物抽象化、数字化、代码化,“对待者数”即体现了阴阳学说的数字和理论性质。中医理论既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又认同生命的精神性,辨论施治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的中医辨证论,同时,也是中医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2.
从人体昼夜阴阳的变化、人体昼夜气机升降、性别差异、四季阴阳变化等四个方面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关系的文献记载,并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探讨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可以看出人体血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中医阴阳学说的论述有着一致性,为从平调阴阳角度探讨中医药改善高血压异常变异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细胞焦亡是一种炎症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gasdermin家族(形成孔隙的效应蛋白家族)的多种成员主要通过激活胱天蛋白酶(Caspase)进行聚合和剪切,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癌症、心肌缺血、肾损伤、骨关节炎等。细胞焦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诱导细胞焦亡的发生可促进病理条件下细胞的清除(如癌症、肿瘤细胞等),但长期诱导的细胞焦亡可导致体内脂质和相关维生素代谢异常。调节焦亡和细胞增殖之间的平衡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靶点。阴阳学说贯穿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指导理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保健。细胞增殖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平衡本质上是阴阳平衡在细胞水平上的体现,阴阳自和理论对阴阳平衡加以主导。中医药对细胞焦亡的干预主要体现在促进细胞焦亡(损其有余)和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上,这与调节阴阳具有相同的意义。基于这一理论,该文通过阴阳学说揭示了中医抑制和促进细胞焦亡的关系,以期为阴阳学说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中药配伍理论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科学实质进行探讨,分析中药配伍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发现中医阴阳学说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中药配伍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与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国内第一个集预防、治疗、养生保健及康复于一体的中医导引“非遗项目”,可帮助现代人强健体魄、增强免疫力。随着社会对中医传统文化及养生健康的重视与发展,针对中医导引学在专病、慢病领域的临床探究和应用也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学习易筋经的动作要领及其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功效作用,整理归纳归纳了近年来易筋经导引法在不同领域的临床应用,明确中医导引养生法对人体生命的认知和防治疾病的疗效与不足,以期为中医导引法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1易筋经导引法概述1.1释名“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即变化之“易”,也即变易阴阳,是探索改变生命规律、追求健康长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覃骊兰 《吉林中医药》2008,28(6):399-400
对中药配伍理论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科学实质进行探讨,分析中药配伍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 发现中医阴阳学说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中药配伍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与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阴阳理论在《黄帝内经》建构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阴阳理论是研究阴阳的概念内涵及其变化规律,用以解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黄帝内经》在构建其医学理论时,运用了阴阳这一哲学概念及相关理论,用于揭示与人体生命相关事物或生命活动本身的奥秘,形成了独特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模式,并渗透于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医学的所有领域和各个层面,为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田芬兰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精通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尤其对于脏腑阴阳表里辨证理论研究颇深,并善于将中医的基本理论观察于临床,进而反证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并且用于治疗,体现了中药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SPA和阴阳学说的生命形式与演化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阴阳学说的角度看,生命是由一定联系的阴阳两个集合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确定性和时效性。借助集对分析(SPA)理论,特别是SPA中的联系度,可以建立一种基于SPA和阴阳系统的生命形式与演化模型,从一个新的角度为生命科学和中医学研究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则是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阳学说与西医免疫学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