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其核细胞DNA体外复制模型的建立及蛋白纯化技术的提高,D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真核细胞DNA聚合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迄今为止,已发现α、β、γ、δ、ε、ζ等6类真核细胞DNA聚合酶,分别在DNA复制和修复等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DNA研究历程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应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DNA及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和调控,基因组与生命形式和生物形态进化的关系,使人类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学”时代。本文论述了DNA的探索历程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并对DNA的研究技术基因工程、DNA测序、DNA指纹、PCR和DNA芯片等不同检测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前景加以评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通过外周血对血液中循环细胞游离DNA(cf DNA)的检测日益便捷和低廉,为淋巴瘤患者疾病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后评估和疾病监测提供了新的选择.特别在靶向治疗时代,淋巴瘤分型和诊断越来越趋向于基于基因特征的分型,外周血cf DNA检测的优势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电子基因微芯片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基因芯片(DNAmicrochip)也称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是把大量基因探针或基因片段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芯片载体上,形成致密有序的DNA分子点阵,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样品DNA杂交,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解读和分析获取大量信息,实现对生物样品高效、平行地检测或医学诊断。由于具有高通量、快捷、便宜等优点,基因芯片在各个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芯片可以根据探针的性质、固体表面的支撑物、探针寻址或目标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原位合成寡核苷酸微阵列(situ-synthesized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高密度微珠阵列(high-densitybead arrays)、电子微芯片(electronic microarrays)等。近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胚鼠腭裂形成过程中腭胚组织全基因组DNA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及基因组差异甲基化水平。方法:使用高效低成本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技术——甲基化修饰依赖性内切酶测序法(MethylRAD-Seq法)对妊娠第13.5天(GD13.5)、GD14.5和GD16.5(n=18)的胚鼠腭裂模型组和对照组腭胚组织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比较基因组不同功能元件(3’端非翻译区、5’端非翻译区、TSS2000、内含子、外显子和基因间区)中甲基化位点的差异分布及甲基化水平差异基因,并对相关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1)DNA不同元件的甲基化位点的峰值个数和峰值,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甲基化整体水平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2)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甲基化位点的基因及甲基化水平有差异的相关基因,其中与腭裂形成相关的基因为Fgf16、Jarid2、Kdm6a、Nr3c1、Tbx22和Trp53;(3)与腭裂形成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有MAPK、Wnt和TGF-β信号通路。结论:DNA甲基化在腭裂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DNA甲基化的研究方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胚胎学和肿瘤学基础研究的迅速发展,DNA甲基化作为基因表遗传学(epigenetics)的重要机制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DNA甲基化的研究,目前有很多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角度,另一类是从DNA甲基化水平的角度进行研究,后者又分为总体DNA甲基化水平和特异基因序列DNA甲基化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或称体外基因倍增,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的技术。这项技术是由美国Cetus公司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于1985年联合创建的。自1985年Saiki等人首次报道PCR方法以来,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PCR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表达与损伤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动物线粒体 DNA(m t DNA)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共 37个基因 ;非编码区控制 m t DNA的复制和转录。m t DNA比核 DNA突变率高。m t DNA以 D-环形式进行复制 ,转录兼有细菌、噬菌体和真核基因转录的很多典型特征。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系统和细胞质系统对专一的抑制剂的敏感性不一样。 mt DNA中碱基切除修复 (BER)最为普遍 ,并辅以其他方式修复多种损伤。线粒体缺乏核苷切除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包含丙型肝炎病毒(HCV)保守区基因的新型DNA疫苗,并在小鼠模型中使用电转技术优化其免疫原性.方法 首先,我们构建了包含HCV非结构蛋白NS3和核心蛋白Core部分基因序列的DNA疫苗,并证实了其表达;然后采用不同的体内电转方式于第0、4周分别免疫BALB/c小鼠,比较分析不同免疫方案的体液免疫(特异性IgG与抗体亚类)与细胞免疫应答(IFN-γ ELISPOT)的效果.结果 使用电转技术可显著增强新型DNA疫苗免疫原性,采用皮内注射加卡钳电极电转的方式产生最强NS3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结论 包含HCV保守区基因的新型DNA疫苗可通过优化电转技术增强免疫应答效果.这为我们下一步优化HCV DNA疫苗的免疫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甘露糖结合蛋白(MBP)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及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2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例肝硬化患者和88名正常对照者的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多态性和血清HBV DNA载量进行检测.结果 CHB轻、中度组患者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重度组、代偿性LC组、失代偿性LC组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失代偿性LC组突变率最高,为36.5%.慢性HBV感染者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不随HBV DNA载量而变化(P>0.05).结论 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突变与HBV DNA载量无明显关系,而与慢性HBV感染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黄象艳  克丙申 《免疫学杂志》2001,17(Z1):157-159
DNA芯片技术的出现使基因鉴定变得快速、高效,为基因图谱研究、变异分析、基因定型及基因表达水平监测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阐述了DNA芯片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其广泛应用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基因扩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因扩增的主要形式包括双微体(double minutes chromosomes,DMs)和均质染色区(homogeneous staining regions,HSRs).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s break,DSBs)是最为严重的DNA损伤之一,近年来有关其与基因扩增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综述了基因扩增的始动,并重点关注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与基因扩增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不依赖于胎儿性别和父本DNA、可适用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和单基因遗传病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降落PCR和二次PCR扩增技术,联合检测41例正常孕妇(其中孕龄7 w 1例,14~20 w 39例,32 w 1例)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的SRY基因和D17S1293、D21S11、DXS8377等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SRY基因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STR位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银染显色.结果 41例孕妇血浆DNA中均检出非母源性等位基因条带;联合SRY基因和X-STR位点鉴定胎儿性别,38例判断明确,3例不能明确判断性别.结论 检测孕妇血浆中的游离胎儿DNA,可快捷地获得男性胎儿和女性胎儿的父源性DNA信息,不仅适用于性连锁遗传疾病,而且适用于常染色体遗传疾病等的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4.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24(5):508-508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4/7/14)报道,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斯的DNA检测技术,将可以让科学家更加了解基因活化的倾向,这套新工具将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和作为诊断疾病之用。  相似文献   

15.
DNA文库技术最初是由构建基因组文库而发展的,现为了满足不同研究需要,已经发展了各种特异的DNA文库,如染色体文库、pERT文库、跳跃文库、YAC文库等。这些DNA文库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人类遗传学研究:第一、用于人体一般基因的克隆及结构分析;第二、用于RFLP探针的筛选;第三、用于人类基因组的限制性酶谱的绘制;第四、用于各种人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滑膜肉瘤t(X;18)易位断裂点基因组DNA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i Y  Sun M  Wang J  Hou Y  Zhu X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5):411-415
目的 分析滑膜肉瘤t(X;18)染色体易位断裂点基因组DNA序列特征,探讨其与滑膜肉瘤t(X;18)染色体易位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技术,对2例滑膜肉瘤新鲜标本t(X;18)染色体易位断裂点基因组DNA序列进行了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 2例滑膜肉瘤标本均存在t(X;18)染色体易位,分别导致SYT-SSX1和SYT-SSX2融合基因形成,DNA序列分析显示,SYT基因第10内含子分别与SSX1和SSX2基因的第4内含子发生融合。在3种基因的断裂点附近均存在与共有易位素(translin)识别序列高度同源的序列,还发现3种基因的断裂点靠近,甚至位于呈回文结构的寡核革酸序列中,SSX1和SSX2基因第4内含子断裂点位于Alu重复序列附近,而SYT基因第10内含子断裂点上游和下游各500碱基内均未发现Alu或其他重复序列。在SYT两断裂点之间的DNA序列中存在一处拓扑异构酶Ⅱ的识别序列,但与两断裂点距离较远。结论 滑膜肉瘤染色体易位所涉及的3种基因的基因组断裂点区域存在特征性的序列,可能与滑膜肉瘤染色体易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述DNA改组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药学领域的应用,为生物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分析近几年来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结果及结论DNA改组是一种有效的在体外利用重组技术加速基因进化的定向分子进化过程,它可以使单一基因和多基因靶序列进行多次重组和筛选而使其快速进化。DNA改组技术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酶的改良、药物蛋白优化、疫苗改进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N2a)细胞中脑啡肽酶(NEP)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机制,探讨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2a细胞,以3μmol/L、5μmol/L DNA甲基化酶抑制5-氮杂脱氧胞苷(5-Aza-dc)及(300、500、700)nmol/L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分别处理N2a细胞48 h和24 h。采用逆转录PCR(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EP的mRNA、蛋白表达;亚硫酸氢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法检测NEP基因启动子区DNA的甲基化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检测NEP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结果 5-Aza-dc和TSA均能剂量依赖地提高NEP基因的表达(P0.01);5-Aza-dc可诱导NEP基因去甲基化(P0.01);TSA可增高NEP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P0.05),但不能明显改变NEP基因DNA的甲基化水平(P0.05)。结论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中NEP基因的表达受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不影响DNA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DM)是RNA沉默机制之一,主要引起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RdDM主要通过dsRNA介导相同DNA序列发生重新甲基化(dc novo methylation)而实现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RdDM需要多种相关因子、代谢酶等参与。RdDM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有广阔应用的前景,并可为后基因组时代规模性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壳聚糖与质粒DNA可以层层组装形成多层膜,可用于金属表面载基因涂层.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实时检测金属表面与壳聚糖、壳聚糖与质粒DNA(pDNA)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壳聚糖携载质粒DNA的能力以及壳聚糖-质粒DNA多层膜在液流作用下的稳定性.方法 在11-巯基十一羧酸处理过的裸金芯片上自组装不同浓度、不同相对分子量的壳聚糖(50~400 ku)和质粒DNA分子.结果 层层组装方法中壳聚糖对质粒的携载量与相对分子量和浓度密切相关,即高浓度、高分子量的壳聚糖可以形成更加厚实的多层膜,并可以携载更多的质粒DNA,自组装形成的多层膜还具有耐液流冲刷性,物理性质稳定.结论 采用壳聚糖与治疗基因的多层自组装可以在血管支架上携载质粒DNA,为探索载基因血管支架涂层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