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间型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相关血液,生化变化。方法 应用反向点杂交法检测16种β地贫点突变基因,常规进行血细胞分析及其他地贫筛查试验。结果 27例中重型β地贫患者中10例为纯合子,17例为双重杂合子,10例纯合子中5例CD41-42纯合子,占50%,3例TATAnt-28纯合子,占30%;CD17纯合子和IVS-nt654纯合子各1例,各占10%,17例双重杂合子中5例为IVS-nt654/CD41-42占29.4%,3例为CD17/CD41-42,占17.6%;3例为TATAnt-28/CD41-42,占17.6%;2例为βE/IVS-nt654,占11.6%;CD17/TATAnt-28,IVS-nt654/CD17,IVS-nt654/CD1-1,1CD71-72/IVS-nt654各1例,各占5.9%。27例患者血红蛋白均低于90.0g/L。平均为58.8g/L;平均MCV为65.0fl。脆性均少于60%。结论 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多样,组合类型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呈中重度贫血,血液,生化均有明显改变,多需输血维持生命,故应做好产前诊断,预防其出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粤北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 红细胞休克-管定量法对所有受检人进行地贫筛查,对地贫筛查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采用PCR法进行α地贫1基因检测,用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法(RDB),进行β地贫的基因检测。结果 在1010例受检者中,地贫筛查阳性的有118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1.6%。地贫筛查阳性的所有标本均进行了α地贫1基因检测,诊断为α地贫1杂合子的有69例,占受检总数的6.83%,32例进行了β地贫基因检测,其中21例为β地贫杂合子,占受检总数的2.1%,其基因突变类型分别是:CD41—42(-TTCT)突变12例,IVS-2—654(C→T)突变2例,-28(A→G)突变2例,CD17(A→T)突变2例,71-72( A)突变2例,27—28( C)突变1例。结论 粤北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做好婚前及产前地贫筛查及产前基因诊断等工作,对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技术检测中国南方常见的5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RM法检测已知基因型的5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28、CD17、CD41-42、CD26及IVS-2-654),评价该技术的准确性;然后对100例未知样本进行HRM分析,通过DNA测序进行验证,评价该技术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HRM法检测已知基因型的5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100%。100例未知样本中,共检出5种常见β地贫杂合突变21例,包括3例-28、5例CD17、7例CD41-42、3例CD26及3例IVS-2-654突变,未发现相关位点的纯合型突变和双重杂合突变,上述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HRM技术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敏感的基因检测技术,能准确检测广东省5种常见β地贫基因突变,有望成为β地贫大规模人群筛查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四川泸州地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地中海贫血基因,寻找其主要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1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液,首先进行血常规、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等血液学检查,然后再提取外周血DNA,采用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1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共检测出4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以CD17(A→T)、CD41/42(-TTCT)和IVS-Ⅱ-654(C→T)最多见。18例重型患儿中,CD41/42(-TTCT)突变纯合子5例,CD17(A→T)突变纯合子3例,IVS-Ⅱ-654(C→T)和CD17(A→T)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4例,CD41/42(-TTCT)和IVS-Ⅱ-654(C→T)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3例,IVS-Ⅱ-654(C→T)和-28M(A→G)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2例,CD41/42(-TTCT)和-28M(A→G)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1例,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有高度的异质性;患儿基因型为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其发病年龄早,输血间隔时间短,输血量大。  相似文献   

5.
梧州地区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布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梧州地区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分布状况,制定相应的地贫筛查策略。方法355名受检者均首先同时进行血液学表型分析及gap-PCR检测3种常见的缺失型α-地贫基因,血红蛋白电泳发现HbA2≥3.5%和/或HbF≥2.0%者,再采用反向点杂交法进行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355名受检者中发现α-地贫携带者121例,占34.1%,--SEA、-α3.7、-α4.2这3种等位基因的构成比分别为78.1%、16.4%、5.5%。发现β-地贫杂合子74例,占20.8%,共检出8种β-地贫突变基因,最常见的5种基因-CD41-42、-28、IVS-II-654、CD17、CD71-72占所有突变基因的90.6%;检出β-地贫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共13例,占β-地贫携带者的17.6%。结论梧州地区为地中海贫血高发区,β-地贫杂合子复合α-地贫的发生率亦较高。应将gap-PCR作为临床上地贫筛查的一线技术,以有效检出静止型α-地贫,并减少β-地贫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漏检的可能,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孕妇与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4月对疑似地中海贫血的孕妇和儿童采用PCR结合导流杂交方法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 426例孕妇中检出地贫343例(80.52%),其中β-地贫173例(50.44%),α-地贫152例(44.31%),α复合β-地贫18例(5.25%)。检出6种α-地贫基因、7种β-地贫基因共24种基因类型,主要为--~(SEA)/αα,其次为β~(CP41-42)/β~N和β~(CP17)/β~N,共占76.68%。314例儿童中检出地贫163例(51.91%),其中β-地贫95例(58.28%),包括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12例(12.63%),α-地贫68例(41.72%),包括中间型14例(20.59%);检出5种α-地贫基因、8种β-地贫基因,共22种基因类型,主要为β~(CP41-42)/β~N,其次为--~(SEA)/αα和β~(CP17)/β~N,共占70.56%。结论黔东南州孕妇与儿童均以β-地贫为主,孕妇中主要基因类型为--~(SEA)/αα,α复合β-地贫检出率较高,儿童中主要基因类型为β~(CD41-42)/β~N,儿童中重型β-地贫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控制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在孕17~38w取脐带血1088例进行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602例脐带血进行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检出Hb Bart′s症180例、Hb H病21例和基因携带者268例;479例脐带血进行β地中海贫血检测,检出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124例和杂合子237例;7例脐带血进行α和β地中海贫血检测,均检出地中海贫血,包括CD41-42/CD26合并α地中海贫血携带2例。所有Hb Bart′s症和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和双重杂合子胎儿均终止妊娠。结论采用脐带血进行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能有效地减少该类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湖南地区育龄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基因的突变类型及其构成比。方法采集血液学筛查阳性个体及其配偶样本,应用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β地贫基因分析。结果在2610例检测对象中,1540例为β地贫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共检测到12种突变,其中以IVS-2-654(C-T)、CD41-42(-CTTT)和CD17(A-T)为最常见突变,上述3种突变类型占所有检出突变的84.73%。结论湖南地区β地贫基因突变构成比具有区域性特征,需在地贫的预防干预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1620例就诊者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探讨海南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和频率。方法采用跨跃断裂点PCR(GAP—PCR)技术检测α-地中海贫血(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基因变异。PCR-膜反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B-地中海贫血的17个位点基因变异(41—42M、654M、IVS—I-5M、IntM、-28M、71—72M、17M、BEM、IVS—I—IM、27/28M、43M、-29M、31M、-32M、-30M、14-15M、CAPM)。结果1620例就诊者中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总检出率达到23.46%(380/1620)。其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7.35%(281/1620),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为6.11%(99/1620),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0.95%(16/1620)。结论海南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中α-地贫(17.35%)高于β-地贫(6.11%),且要重视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检测,做好婚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和孕检的产前诊断工作,以防重症地贫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10.
广东中山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方法并统计分析本地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 dot blot),检测中国人8个常见及9个罕见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结果1025例受检标本中,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209例,涉及11个基因突变位点.CD41-42(-TTCT)、IVS-Ⅱ-654(C→D)、nt-28(A→G)、CD17(A→G)、CD71-72、βE为本地区最常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各占40.1%、22.9%、13.3%、12.4%、2.8%、2.4%,上述6种突变类型占所有检出突变位点的93.9%.结论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是地β-地贫检测的有效方法.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分布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广东广西交界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两广交界地区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及其基因分布,预防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减少出生缺陷。方法采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脆性试验及血红蛋白电泳三项联合测定对2503例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用单管多重PCR(gap—PCR)及DNA芯片反向点杂交(RDB/PCR)检测技术,分别对初筛阳性者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2503例受检者中筛查阳性502例,初筛阳性率为20.06%。502例接受地贫基因诊断,411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81.87%。总检出地贫基因携带率(包括仅和B地贫)为16.42%,其中α地贫基因检出率为9.44%,基因型-SEA/αα、--SEA/αα^cs、SEA/α^3.7这三种类型的比例最高,共占72.38%;B地贫基因检出率为8.15%,共检出8种B地贫基因类型,其中CD41—42(-TTCT)、TATAbox一28(A→G)、CD17(A→T)、IVS-Ⅱ654(c→T)及CD71—72(+A)5种突变类型占98.04%。检出α和β地贫双重杂舍子32例。结论两广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应加强对人群进行地贫的血液学筛查和基因诊断,本研究同时进行仅地贫的缺失型与非缺失型及β地贫的基因诊断,有效地提高地贫的检出率,对优生优育、干预重症地贫儿出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东莞市育龄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为地贫干预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参加东莞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待孕夫妇75 000名,首先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f1和红细胞脆性(一管法)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进行β-地贫基因型分析检测,对携带同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优生咨询指导,跟踪随访。结果育龄人群中β-地贫基因携带率为3.51%;共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11种,基因频率排在前6位的突变依次为CD41-42(-TTCT)(43.33%)、IVS-Ⅱ-654(C→T)(23.78%)、-28(A→G)(14.326%)、CD17(A→T)(9.01%)、βE(GAG→AAG)(2.78%),CD71-72(-TTCT)(2.38%)占突变基因的95.6%;β-地贫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的检出率为12.10%。结论本研究对东莞户籍新婚待孕夫妇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发生率和基因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东莞市β地贫基因型分布的特点符合中国南方地区的基本特点,并对携带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遗传咨询,对高风险夫妇免费进行产前诊断,能有效的降低东莞地区重型地贫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西柳州地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检出率。方法采用膜反向杂交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用gap-PCR法检测三种常见α地贫缺失基因型:东南亚型缺失(--SEA)、右侧缺失(-α^3.7)、左侧缺失(-α^4.2)。结果153例β地贫中检测出30名α地贫,检出率为19.61%。均为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其中β地贫杂合子复合--SEA/αα占90.00%,β地贫杂合子复合-α^3.7/αα占3.33%,β地贫杂合子复合-α^4.2/αα占6.67%。结论广西柳州地区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高。--SEA/αα是本地区β地贫杂合子检出的主要复合α地贫基因型。准确诊断β地贫合并α地贫双重杂合子对正确进行遗传咨询,搞好优生优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对高风险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10ml,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85例受检病例中,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46例,其中杂合子37例,双重杂合子5例,纯合子4例.结论 PCR-RDB法是β-地贫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儿童β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的经血细胞分析筛选出的疑似β地中海贫血患儿274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96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2.83岁。采集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EDTA)抗凝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采用PCR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基因突变位点和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274例β地中海贫血初筛患儿中确诊152例,检出率为55.47%(152/274)。共检出9种等位基因突变,分别为IVS-2-654、CD41-42、CD17、CD43、CD71-72、CD27-28、-28、-29、CD26;3种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VS-2-654、CD41-42、CD17分别占到全部等位基因突变的43.81%(85/194)、23.20%(45/194)、12.89%(25/194)。共检出26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9种单纯杂合子110例(占72.37%,110/152),13种双重杂合子36例(占23.68%,36/152),4种纯合子6例(占3.95%,6/152)。结论β地中海贫血是武汉地区贫血患儿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汉地区β地中海贫血患儿以IVS-2-654位点的突变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β地中海贫血 (简称 β地贫 )杂合子基因突变类型和 G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 - 15 8位点 (Gγ- 15 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胎儿血红蛋白 (fetal hemoglobin,Hb F)水平的关系。方法 抗碱 -比色法测定 Hb F水平 ;PCR-寡核苷酸斑点杂交法检测β地贫基因型 ;限制性内切酶 Xmn 消化经 PCR扩增的Gγ基因启动子 DNA片段 ,分析Gγ- 15 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6 3例受检的轻型β地贫中 15例 Hb F≥ 2 % (2 .0 6 %~ 10 .4 4 % )。共检出 6种β地贫基因突变 ,分别是 :CD4 1/42 (- TTCT)、CD17(A→T)、nt- 2 8(A→ G)、CD71/72 ( A)、IVS- II- 6 5 4 (C→ T)、IVS- I- 1(G→ T)。 CD4 1/42、CD17、CD71/72、IVS- II-6 5 4的杂合子在 15例 Hb F升高组和 4 8例 Hb F正常组各自所占比例相同。 6 3例个体中有 10例为Gγ-15 8(C→T)突变的杂合子 ,总检出率为 15 .9% ;其中 15例高 Hb F个体中检出 8例 (检出率 5 3.33% ) ,HbF正常的 4 8例检出 2例 (检出率 4 .17% ) ,两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结论  β地贫基因突变CD4 1/42、CD17、CD71/72、IVS- II- 6 5 4与 β地贫杂合子的 Hb F水平无关 ;而 Gγ- 15 8(C→ T)突变与广西地区 β地贫杂合子 Hb F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人群β-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检验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分布,以及讨论血常规参数、血红蛋白电泳在β-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来院的门诊人群为研究对象,表型分析运用血常规参数和血红蛋白电泳结果,阳性者通过基因分型分析确认。结果在4982例门诊人群中随机挑选的521例患者经血红蛋白电泳检出β-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者15例,4982例中检出小细胞低色素(MCV82fl且MCH27pg)患者83例(3.33%),95例初筛阳性病人经基因诊断确诊为β-地贫42例。6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构成比:CD17(23.8%),CD41/42(16.7%),CD71/72(14.3%),IVS-Ⅱ654(23.8%),TATAbox-28(16.7%),EM位点杂合突变(4.7%)。结论本次调查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温州地区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和其基因突变的分布特点,为我区开展β-地中海贫血人群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预防计划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十堰市新生儿人群中α、β地中海贫血检出率及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送检对象来自十堰市共计38 626例样本,采用Sebia公司生产的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仪对新生儿足跟血片进行初筛,筛查阳性的新生儿召回采静脉血2ml标本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 38 626例样本初筛出可疑阳性患儿1398例(筛查阳性率3.62%),对1398例疑似患儿做基因确诊试验,共检出α、β地贫501例(筛查确诊率为35.84%,人群阳性率1.29%)。α地贫318例,占63.47%,其中居前三位α地贫基因缺失型为--SEA/αα(195例),-α3.7/αα(70例),-α4.2/αα(23例),以--SEA/αα基因型最为常见;其次,检出3种α地贫基因突变型:αQS20例、αCS5例、αWS2例,--SEA/-α3.7双重缺失1例,-α3.7/αQSα缺失合并突变1例。检出β地贫基因型7种共165例,占32.93%,分别为IVS-2-654(C→T)60例、CD41-42(-TCTT)40例、CD17(A→T)23例、CD26(G→A)20例、CD27-28(+C)10例、CD71-72(+A)10例、-28(A→G)2例、其中以IVS-2-654(C→T)位点突变所占比例最高。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共检出18例,占3.59%,均为轻型。结论十堰市新生儿地中海贫血阳性检出率为1.29%,α地中海贫血以--SEA/αα基因型最为常见,β地中海贫血则以IVS-2-654(C→T)位点的突变最为常见,只检出1例中间型α地贫,未检出重型。通过开展地贫筛查,地中海贫血预防缺陷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地贫)CD41-42(-TCTT)杂合子(β41-42杂合子)复合缺失型α地贫双重杂合子在本地区β41-42杂合子个体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临床血液学表现.方法分别采用单管多重PCR与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缺失型α地贫与β地贫基因,常规进行血细胞分析及其它地贫筛查试验.结果 144例β41-42杂合子有8例同时复合缺失型α地贫杂合子,其中7例(4.9%)携带有α地贫1基因(αα/--SEA),1例(0.69%)携带有缺失型HbH基因(-α3.7/--SEA).7例复合α地贫1患者的MCV均都高于另外136例单纯的β41-42杂合子的MCV平均值(63.53fl); 而对携带有HbH基因的样本进行pH8.6与6.5的血红蛋白电泳时都无法找到HbH区带.结论诊断β41-42杂合子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的患者时,如只依赖其临床表现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筛查诊断的指标,容易会出现有病患的α或β地贫基因漏诊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异常血红蛋白[Hb J-Bangkok(βCD56 GGC>GAC)]杂合子及其合并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突变的双重杂合子的血液学指标,分析携带该异常血红蛋白突变的表型特征及其对β地中海贫血表型的修饰作用.方法 收集1个携带有Hb J-Bangkok/β-地贫突变的家系以及3例散发的Hb J-Bangkok携带者样本,对其进行血常规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并测定α和β珠蛋白基因型.结果 家系中的父亲和3例散发样本均为Hb J-Bangkok杂合子,红细胞参数均正常,但血红蛋白电泳显示有Hb J异常带,无其他临床表型.先证者为Hb J-Bangkok合并β地贫IVS-Ⅱ-654突变的双重杂合子,其血液学表型与单纯β地贫杂合子类似,具有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特征,血红蛋白电泳结果Hb A2上升,并有高含量HbJ异常带.结论 单纯Hb J-Bangkok杂合子无临床表型.Hb J-Bangkok合并β地贫突变不会加重其临床症状.因此携带Hb J-Bangkok突变不会对个体的临床表型产生影响.当Hb J-Bangkok突变携带者与β-地贫携带者婚配时无需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