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听神经瘤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结果听神经瘤患者中女性(57.89%)多于男性(42.11%);右侧患者占多数(65.79%);Koos分级中,Ⅱ级29例较多(38.16%),Ⅲ级9例较少(11.84%);有效组(n=51)和无效组(n=25)比较除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听神经瘤大小、Koos分级、左右侧分布、发病首发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伽玛刀放射治疗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高龄患者不建议采用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对36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的病例进行探讨肿瘤的大小、切除程度及显微镜下肿瘤的囊性变等对愈后的影响。结果:术后面神经损伤与术中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总结听神经瘤手术对面神经损伤的因素有助于保护面神经,促进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听神经瘤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6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听神经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出现听力丧失31例,面神经功能障碍18例,后组颅神经损伤4例,脑脊液漏3例,出现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加重2例,颅内感染1例,颅内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听神经瘤术后听力丧失和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大小、囊性变及术者显微手术熟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诊断听神经瘤囊性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进  孙鑫 《中国医药导报》2009,6(7):123-123
现将我院磁共振诊断听神经瘤囊性变1例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女,47岁,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脑炎及外伤等病史.临床表现:右耳听力下降1年,步态不稳半年余.磁共振表现(图1 A~D):右侧桥小脑角区见半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为4.5 cmx3.7 cmx3.5 cm,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清晰.桥脑及右侧小脑半球受压.注入GdDTPA病灶呈多囊性环壁强化,其中心在内听道内口.MRI诊断:右侧听神经瘤.术后病理诊断为听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5.
囊性听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囊性听神经瘤的病因、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 0 .5~ 3年。结果 肿瘤全切 8例 ( 72 .7%) ,面神经保留 7例 ( 63 .6%) ,其功能保留 4例。 1例术后人工辅助呼吸于 19天死于肺炎 ,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听神经瘤的囊变可能与肿瘤生长所致的组织缺血有关 ,其手术效果(面、听神经保留 )较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8岁。因右耳听力下降、头晕,行头颅MRI检查示右侧桥小脑角肿瘤,临床诊断为右侧听神经瘤收住院。入院后在全麻下经右侧幕下枕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术。颅骨咬除时乳突气房被打开,用骨蜡封闭、手术切除一直径约3cm,部分囊变的听神经瘤,并保留面、听神经.间断缝合硬膜。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但第8天时述头痛加重.发热(体温38℃).坐起时右鼻腔流出淡红色液体、留标本送检示:RBC0.04 ×10~12/L.WBC 5.3×10~9/L,N0.68.L0.32.糖3.5mmol/L.确诊为脑脊液鼻漏并颅…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多数病例并发面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我院1998-2004年,切除听神经瘤19例,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33-52岁,左侧13例,右侧6例。全组病例均实施了手术治疗,完全切听神经瘤15例,其中保留面神经8例;大部切除肿瘤4例。术后面部HSV感染16例,其中患侧12侧,双侧面部HSV感染4例,全切肿瘤组中保留面神经的8例中有2例迟发性面瘫合并HSV感染,其中6例中有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左右侧乳腺癌辅助放疗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差别。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105例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前临床特征、放疗分割方案、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及其时间,统计分析左右侧乳腺癌放疗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年龄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显著相关(P〈0.05),〉60岁较〈60岁患者的发病风险增加了3.84倍(P〈0.05)。左侧乳腺癌较右侧辅助放疗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有增加、提前的趋势,虽然发病风险增加了1.57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无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结论左侧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有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趋势。建议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常规应用调强放射治疗减少心脏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鞘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呈现逐渐 上升趋势。听神经瘤复发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听神经瘤全切率高达99%,手术后死亡率小于0.3%,面神经在解剖上保存完整率95%左右,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8.8%.保留听力手术的听力保留率62.1%。现阶段对复发听神经瘤的治疗不仅要求肿瘤的全切除,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预后,这就给我们临床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肿瘤的复发及复发后的进一一步治疗 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听神经瘤-些复发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肿瘤的增殖、肿瘤残留.肿瘤血供情况进行分析,对复发听神经瘤术后的治疗包括观察治疗咖玛刀治疗、二次手术等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左、右侧大肠癌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腹腔镜手术和200例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左、右侧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对大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转移复发率及5 a无瘤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P<0.05)。左、右侧大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大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转移复发率和5 a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大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转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手术5 a无瘤生存率高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大肠癌临床效果优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尤其在提高左侧大肠癌患者的5 a无瘤生存率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与剖腹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伟 《重庆医学》2008,37(15):1659-1660
目的 比较腹腔镜术与剖腹术两种手术方法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76例)和剖腹术组(74例),对两组患者的特征及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体重、剖腹术史、囊肿大小、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术后发热率、对镇痛药的需求、术后住院日及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腹腔镜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优于传统剖腹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1I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3~63岁;左侧4例,右侧7例;术前均经超声、cT和CT增强扫描等检查确诊,均接受后腹腔镜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切除术。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8±12)min,出血量(65±10)ml,术后住院天数(7±1.5)天;肿瘤最大径4~8.5cm,平均5.6cm;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随访6—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经左胸胸腔镜胸腺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5年5月至2013年1月经左胸胸腔镜胸腺切除术5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2.2(18~83)岁。合并左胸其他疾病者3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者7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术期死亡。中转开胸2例。平均手术时间107 (35~370) min,平均出血量48 (5~200) mL,术后胸管平均放置时间2.9 (1~6)天,术后住院时间6.4 (3~27)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 (6/58),医院死亡率为0。术后病理证实胸腺瘤39例、神经鞘膜瘤1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胸腺囊肿10例、胸腺增生4例、胸腺囊肿伴胸腺增生3例。术后平均随访3.7 (0.3~8.2)年,胸腺瘤胸腔播散1例,死亡2例,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4例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经左胸胸腔镜胸腺切除安全可行,适合于肿瘤主要位于左胸的胸腺瘤或者合并有左胸病变需同时处理的情形。只要找到合适的体位与切口,显露效果并不亚于经右胸手术。  相似文献   

14.
张波  王禾  袁建林  杨晓剑  刘贺亮  武国军  邵晨  李欣 《医学争鸣》2003,24(15):1405-1407
目的:探讨腹腔和后腹腔镜在治疗多器官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治疗15(男10,女5)例患有多器官病变的患,年龄31~66(平均41)岁,其中左侧多房性肾囊肿、结石性胆囊炎1例,左肾盂肿瘤、结石性胆囊炎1例,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多囊肾5例,双侧多发性肾囊肿6例.结果:除1例肾囊肿因肾周粘连转开放手术外,其余14例均获成功.术后皮下气肿2例.随访3~15mo,生活质量良好,1例肾囊肿复发.肾盂癌患术后12mo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同时行多脏器手术较开放手术更有显优势,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和良好的切口外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神经调节因子-1(neuregulin-1)及其受体erbB-2在听神经瘤组织标本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生长特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接受听神经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蜡封标本经病理证实均为听神经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病理标本石蜡切片进行PCNA、neuregulin-1、erbB-2染色。结果在27例听神经瘤标本中,PCNA阳性率为92.6%(25/27);neuregulin-1阳性率为81.4%(22/27),erbB-2在全部听神经瘤病理标本中均无表达。PCNA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侧别和大小均无相关性;PCNA增生指数与病程(F=5.011,P=0.015)及肿瘤临床生长速率有关(t=-3.360,P=0.003)。Neuregulin-1阳性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侧别和大小均无相关性,neuregulin-1表达强度在患者病程<1年组比>1年组明显增高,在肿瘤临床年生长速率<10 mm组低于肿瘤临床年生长速率≥10 m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uregulin-1阳性表达强度与PCNA增生指数呈正相关(r=0.425,P=0.027)。结论PCNA与肿瘤生长和细胞增生有关,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参与了听神经瘤生长的生物学行为,作为neuregulin-1功能性受体的erbB-2在听神经瘤中的表达及其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大标本量研究论证。听神经瘤的临床行为与肿瘤增生有关,目前临床上提供的肿瘤部分临床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听神经瘤的增生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女性绝育术后下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2013年9月间住院治疗的38例女性绝育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医治疗组(A组)18例,中西医联合治疗组(B组)20例,比较两组间的疼痛程度、心理状况、白带月经情况的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治愈16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高达84.21%(32/38),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7.53±1.85)分,(2.55±2.37)分;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74.11±12.79)分,(44.92±16.45)分;两者在治疗前后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B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为(1.70±1.98)分、心理状况评分为(39.45±18.90)分明显比A组的疼痛程度评分(3.50±2.41)分,心理状况平分(51.00±10.21)分低,B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比A组的72.22%高,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女性绝育术后下腹痛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中西医联合治疗更能减轻女性绝育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紧张状态,提高患者白带、月经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年月-2013年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患者80例根据挂号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治疗,治疗2周。结果:2组治疗前室早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次数都明显下降,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能有效减少室早次数,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 年2月该院接受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153 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听神经瘤,且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其中80 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按照经颅多普勒对术前及术后1、3、5、7 和9 d的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的监控结果,将其分为血管痉挛组(43例)和血管未痉挛组(37 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其临床相关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质地、与三叉神经或脑干粘连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6,p=0.035),肿瘤最大直径(OR=5.327,p=0.046),肿瘤质地(OR=143.757, p=0.023)为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结论 听神经瘤术前年龄较小、肿瘤直径较大,术中可见肿瘤质地较韧的患者易并发术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