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俯卧位手术中应用脊柱手术架摆放体位时,头部、躯干、下肢均能妥善摆放,唯独无上肢摆放装置,而上肢又是开放静脉通道及监测血压的唯一部分,如果不能正确摆放,直接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给护理工作增加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科自2003年10月自行设计了俯卧位蝶型托手架,完成205例手术,得到了患者及术者的充分肯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脊柱后路手术2400例体位摆放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安置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 40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进行俯卧位体位安置及护理,对卧位架垫进行改进,设计出四种合适的俯卧位摆放方法,并设计出颈椎后路手术俯卧位架。结果:2 400例患者俯卧位脊柱手术体位均达到施术者的要求。结论:四种俯卧位摆放方法能够适应所有脊柱后路手术,便于观察术中体位变化,有效避免体位不当引发的损伤,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安置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 40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进行俯卧位体位安置及护理,对卧位架垫进行改进,设计出四种合适的俯卧位摆放方法,并设计出颈椎后路手术俯卧位架.结果:2 400例患者俯卧位脊柱手术体位均达到施术者的要求.结论:四种俯卧位摆放方法能够适应所有脊柱后路手术,便于观察术中体位变化,有效避免体位不当引发的损伤,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型海绵面罩在脊柱俯卧位手术中减少面部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马蹄形头架,观察组采用Allen spine system脊柱体位安置系统“T”型海绵面罩,手术结束,及时改变患者体位为仰卧位后,将两组患者面部皮肤受压情况于手术后即刻、术后30min、术后3d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面部皮肤反应发生率为90%。而观察组面部皮肤反应发生率为4%。两组预防面部皮肤压疮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脊柱俯卧位手术中,应用Allen spine system脊柱体位安置系统“T”型海绵面罩对面部皮肤的保护优于传统的马蹄形头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种体位垫在脊柱手术俯卧位患者术中预防压疮的效果,为减少脊柱手术高危压疮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形成提供依据。方法筛选180例临床脊柱手术俯卧位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A,使用传统自制海绵俯卧位U型垫;观察组B,使用新型凝胶垫组件;观察组C,联合使用自制海绵俯卧位U型垫加方形凝胶垫,各6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皮肤症状、压痕及红斑、水泡、破损情况中,B组、C组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凝胶垫组件和自制海绵俯卧位U型垫加方形凝胶垫都可减少患者皮肤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体位垫对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YTJ-C型脊柱手术托架摆放俯卧位,实验组采用自制体位垫摆放俯卧位。比较两组足背动脉、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动态气道阻力(RAW)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体位改变后患者足背动脉、MAP、CVP以及RAW数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体位垫对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杨琼  林雪梅  崔雯  聂晶 《当代护士》2018,(2):115-117
目的探讨O型高分子凝胶头圈在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头面部皮肤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行俯卧位脊柱手术的患者16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头颈部取中立位,采用与手术床匹配的C型头架支撑头部;观察组患者头颈偏转30°,用O型高分子凝胶头圈支撑头部。比较两组患者受压部位皮肤的损伤程度,头面部并发症及安置头面部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颜面部皮肤受压损伤人数和并发症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摆放中头部安置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 O型高分子凝胶头圈用于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头面部的支撑,能有效保护患者颜面部受压部位的皮肤,减少压疮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易于操作,省时节力。  相似文献   

8.
俯卧位脊柱手术对下肢外周静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了解俯卧位脊柱手术对下肢外周静脉压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下肢外周静脉测压装置手工测量,分别于术前、俯卧位后及手术过程中测量患下肢外周静脉压力,观察其变化。结果在将手术患摆放为俯卧位后,发生下肢外周静脉压升高的患占92%.其中需要重新调整摆放体位的患占20%。结论采用下肢外周静脉压监测,随时观察俯卧位手术患的静脉压变化情况,较为客观、精确地提供监测指标,协助手术医生正确摆放患的手术体位,及时提醒医生调整体位架的支点,防止因体位改变而压迫患腹部大血管,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体位垫在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YTJ-C型脊柱手术托架摆放俯卧位,实验组采用自制体位垫摆放俯卧位。分别于俯卧位前(T0)、俯卧位后(T1)、术中2 h(T2)、术毕仰卧位前(T3)、仰卧位后(T4),观察记录足背动脉、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气道阻力(RAW);T4时观察患者皮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患者的影响较小,俯卧位后足背动脉、CVP、MAP数值明显下降。俯卧位后,各时间点气道压力均上升,与仰卧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时间点气道压力上升均较小(P<0.05)。仰卧位后,实验组患者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体位垫对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且具有较好的皮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2010年至今,将手术难度大、时间长、体位复杂的颅脑手术患者,用三钉头架替代传统马蹄形头托,有效的杜绝了患者头、面部压疮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12月在我科做颅脑手术的患者188例,其中摆放侧卧位的手术为132例,俯卧位的为56例,这些患者摆放体位时头部都使用的马蹄形头托,此组为对照组;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我科做颅脑手术的患者188例,其中摆放侧卧位的手术为132例,俯卧位的为56例,这些患者摆放体位时头部使用的三钉头架,此组为实验组.  相似文献   

11.
正手术中的体位安置是手术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手术体位既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维持手术中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1])。俯卧位是脊柱外科后路手术经常采用的手术体位之一,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出血少等特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易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等并发症,应用何种体位垫摆放合适的体位使患者在术中所受的影响最小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多采用弓形体位架、悬空俯卧位支架等,为四框固  相似文献   

12.
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俯卧位是脊柱后路手术最常用的体位[1].2006年6月-2008年3月,我科对俯卧位摆放用具进行了改进,对126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冼日凤  文铁峰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35-1236
行脊椎腰背部手术时,患者的体位一般为俯卧位。固定体位的用具要求既能充分暴露术野,保持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正常,避免肢体神经受压,又利于手术中x射线透视或拍片。针对目前市场提供的脊柱手术俯卧位垫架病人体位调节困难,进行X光透视拍片效果不佳、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我院联合广西玉林好邦医疗有限公司研发了脊柱手术俯卧位垫架,解决了传统脊柱手术架笨重、不能进行x光透视拍片、操作不灵活的问题。经临床368例脊柱手术病人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俯卧位手术患者能否保持正确的俯卧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目前临床上手术需采取俯卧位时常规在头面下颌部垫一软枕 ,此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此 ,我们设计了一种俯卧位下颌托垫 ,经临床应用 2 2 2 0例 ,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制作选长 30 0mm、宽 30 0mm、厚 10 0mm的硬泡沫板一块 ,海绵和人造革各一块 ,用泡沫板制成如图形状 (图 1) ,再取海绵粘贴于泡沫形体上 ,外封人造革 ,这样一个俯卧位下颌托垫就做成了。并且可根据患者的脸型大小制成大、中、小托垫备用。图 1 俯卧位下颌托垫结构示意图 (单位 :mm)2 使用方法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5.
胸椎、腰椎等胸背部手术,往往需要在俯卧位下进行.取俯卧位后,由于手术床狭窄病人双上肢无法固定,临床上常常由于固定不当使病人上肢下垂,易造成意外.为了病人的安全,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俯卧位上肢支持架,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鲁琳 《护士进修杂志》2014,(22):2099-210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摆放俯卧位在脊柱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推床上麻醉后,采用180°翻转法进行轴线翻身,来完成俯卧位的摆放;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台上麻醉,采用传统的方法将患者摆放为俯卧位。比较两组患者安置体位耗时,摆放体位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各种导管脱落情况,术后皮肤受压情况,操作者体力消耗情况,手术医生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改良后的方法摆放俯卧位,可以明显缩短安置时间,避免了循环系统的并发症,有效地防止了导管的脱落,术后皮肤受压情况明显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的摆放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俯卧位垫,通过调节床面与肢体角度,避免压力集中分布及身体与支撑面呈点状接触,并恰当固定。结果:本组256例俯卧位安置,手术野显露充分、便于操作,维护了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体位稳定,患者舒适度高。254例无软组织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脊柱畸形矫正患者面部压红,术后2h恢复。结论:恰当的体位安置,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俯卧位是脊柱后路手术最常用的体位。2006年6月-2008年3月,我科对俯卧位摆放用具进行了改进,对126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在后路脊柱手术时,为减少俯卧位患者体位摆放时头、面、颈部的不适,加强对眼部、嘴角、耳朵的保护,我们用木板和废弃的体位垫残片制作了一种方便、实用、经济的俯卧位可调式头托.通过对3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防压疮体位垫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俯卧位下行脊柱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圈和软垫.实验组术中采用防压疮的高分子凝胶体位垫;比较2组患者体位安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皮肤受压状态和对手术耐受性.结果 5项临床指标显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2组数据差异明显.结论 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应用高分子防压疮体位垫,可有效缩短患者摆放体位时间,减少体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保护患者安全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