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17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压缩骨折5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骨折3例,爆裂骨折伴脱位2例。完全瘫痪10例,不完全瘫痪7例。根据上胸椎骨折的类型以及脊髓受压的程度,采用前路和后路手术方法。T1,2骨折6例,采用前路手术经胸锁关节或切除锁骨段。切除骨折椎体后采用自体骨块或钛质网笼与自体骨植入,自锁钢板固定。其余11例行后路手术。完成减压复位后采用椎弓根钉或钩棒系统进行固定。结果 随访2—7年。完全瘫痪的10例中有2例改善,不完全瘫痪的7例中有6例改善。结论 上胸椎骨折脱位损伤重,预后差,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脊髓受压的程度及时减压和固定。  相似文献   

2.
中上胸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中上胸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方法 对一组35例手术治疗的中上胸椎骨折(T1-10)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25例,不完全性损伤10例。比较不同手术时间的出血量、手术前后ASIA分级及感觉运动评分变化。结果 骨折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10例,随访ASIA分级提高1~2级;骨折合并脊髓完全性损伤,不能改善ASIA分级,但能提高运动感觉评分平均20分。结论 中上胸椎骨折具有损伤累及节段多、脊髓损伤严重、功能恢复差的特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应尽早手术,完全性损伤宜在伤后2周手术。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中上胸椎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复习一组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行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及理论依据。方法自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共手术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32例,其中23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9例行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4%恢复到术后平均90.3%;脊髓不完全损伤的患者ASIA分级提高1-2级,脊髓完全损伤的患者感觉运动评分有不同程度上升,平均上升21.7分。结论对于不伴有脱位的T1-3骨折,无论新鲜或陈旧骨折,低位下颈椎及经胸骨柄入路有明显的优势;对于T4-9骨折脱位患者前路损伤大,倾向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用GSS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15例:T43例,T52例,T63例,T75例,T82例;压缩性骨折8例,骨折脱位3例,爆裂型骨折4例。结果15例随访10~39个月,平均21.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螺钉位置不良6枚,术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结论对于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行后路GSS内固定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丽明  顾锐  林野  朱庆三 《中国骨伤》2008,21(8):603-605
目的:回顾分析一组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及理论依据。方法:胸椎骨折脱位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33.5岁。以累及椎体统计,23例共31椎体:T22椎,T32椎,T45椎,T56椎,T610椎,T74椎,T82椎。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7例,骨折脱位9例,爆裂脱位4例。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4%,恢复到术后平均90.3%;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ASIA分级提高1~2级,脊髓完全损伤的患者感觉运动评分有不同程度上升,平均上升21.7分。结论: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治疗方面,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损伤节段可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而且有效地预防远期伤椎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治疗。方法中上胸椎骨折脱位15例(骨折累及前方椎体共28个),均伴有不同程度脱位。AO分型:B型10例,C型5例。完全性瘫痪7例,不完全性瘫痪8例。手术均采用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固定节段为5~10节,根据脊髓受压情况进行后路椎管内减压。结果经X线复查,有1例复位欠佳,经6~24个月的随访,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路植骨已融合。FrankelA级7例中有2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FrankelB~D级8例中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骨折累及节段多,脱位发生率高,脊髓损伤严重。对于此类患者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胸椎骨折伴胸骨骨折9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胸椎骨折伴发胸骨骨折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6年l0月,共收治胸椎骨折伴胸骨骨折患者9例,全部病例行X线、CT及MRI检查。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胸骨骨折部位、胸椎损伤节段及类型、脊髓损伤程度及其他合并伤等资料均作为相关信息列入分析。结果损伤原因以交通伤和坠落伤为主,3例为多节段骨折,9例合并多发创伤或多发骨折。脊髓损伤发生率高,损伤程度严重。结论胸椎骨折伴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为致伤暴力强大,脊柱骨折、脊髓损伤严重,合并多发伤发生率高。胸骨是胸廓环的重要组成结构,并在维持胸椎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胸椎骨折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组77例胸椎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压缩骨折37例,骨折脱位34例,爆裂骨折3例,爆裂脱位3例。完全性瘫痪26例,不完全性瘫痪14例,无神经损害37例。非手术治疗53例,手术治疗24例。结果:随2-15年。26例完全性瘫痪病例无一改善,37例无神经损害患者无病性加重,但其中13例仍有局部疼痛。14例不完全性瘫痪病例中有2例恢复正常,7例有改善,5例无变化。结论:由于胸椎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殊性,以往主要用于胸腰椎骨折的分类方法显然不适于胸椎骨折。对于不稳定骨折应行融合及内固定手术,合并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还应同时行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9.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8例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陈旧骨折12例,新鲜骨折16例。21例合并多发创伤或多发骨折,24例为多节段骨折。根据A0骨折分类:B型12例,C型16例。手术治疗包括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13例(新鲜),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2例(陈旧10例,新鲜2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陈旧2例,新鲜1例)。结果 20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5个月。其中12例术前Frankel A级者无1例改善,非A级者4例有一级改善,4例无变化,无内固定失败。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为损伤外力强大,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多发伤合并率高。对不稳定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应尽量考虑早期手术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内固定后亚急性上行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方法]通过观察本院1例T5骨折内固定术后亚急性上行性脊髓损伤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最新文献,分析胸椎骨折后亚急性上行性脊髓损伤的可能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该例患者在术后第9d出现截瘫平面上升症状,上升达12个节段,术后第22d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亚急性上行性脊髓损伤为胸椎骨折后一种罕见而预后极差的并发症,全脊髓MR检查有助于评价脊髓变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