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116首典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论 张学文教授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以天麻钩藤饮和(或)脑清通汤为基础方加减,多用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药以治标,再加补肾、安神等药以扶正,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97首典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天麻,其次是丹参、磁石、钩藤、地龙、水蛭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前5位分别是"丹参、天麻""磁石、天麻""水蛭、天麻""钩藤、天麻""天麻、地龙";基于系统熵聚类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得出药物核心组合8组(16个)和新处方6个。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多用清肝化瘀、活血通络化痰之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患者病历及处方,采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中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辨证分型、用药频次及其药物组合规律,分析阎洪臣教授用药经验.结果 通过对整理的80例患者的230个处方分析,确定了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的辨证分型、药物频次及其关联规则.结论 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辨证准确,在辨证基础上灵活运用安神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探讨名老中医徐志瑛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徐志瑛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处方,将所得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对其处方用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对筛选出的138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核心组合和4首新处方.[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国医大师治疗眩晕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的处方,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所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筛选出治疗眩晕病的方剂,分析方剂的药物使用情况,总结核心药物、核心药对、组方规律,明确国医大师治疗眩晕病的用药规律。结果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天麻、茯苓、钩藤、菊花、丹参、泽泻、甘草、半夏、白芍、川芎。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对分别为:(1)钩藤-天麻(2)茯苓-天麻(3)白术-茯苓(4)茯苓-泽泻(5)菊花-钩藤(6)半夏-茯苓(7)菊花-天麻(8)甘草-茯苓(9)半夏-天麻(10)泽泻-天麻。通过熵聚类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结论国医大师治疗眩晕病多从肝风、痰湿、脾肾虚、血瘀等方面入手,以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健脾和胃化痰,补气血填肾精,活血化瘀等法为主,注重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据挖掘的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Gout)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旷惠桃教授2015年9月-2016年5月治疗痛风部分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 ,探析旷教授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 对纳入的69名患者,共198首处方、119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0次的高频使用药物有牛膝、土茯苓、车前子、萆薢、地龙、灵芝、威灵仙、黄柏、泽泻、黄芪;药物类别主要包括清热药、利湿药、活血通络药;常用药对包括:土茯苓-牛膝,土茯苓-萆薢,牛膝-萆薢,车前子-牛膝,车前子-土茯苓,车前子-萆薢等;挖掘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的基本方及5首新处方.结论 旷惠桃教授临床善于运用清热、解毒、利湿之方药治疗痛风.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刘红旭教授2009年—2019年门诊医案,筛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案,应用Excel 2016、IBM SPSS statistics 15.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筛选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功效及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713个,中药184味,经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用药以平抑息风药(19.40%)、补益药(16.36%)和清热药(12.74%)为主。药性以寒性药物(39.84%)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肺、脾经,常用的药物有天麻、菊花、怀牛膝、钩藤、石决明、赭石、白术、鸡血藤、甘草、炒酸枣仁等;常用药对组合有"生龙骨-生牡蛎""菊花-枸杞子""当归-柴胡""陈皮-姜半夏"等;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刘红旭教授临床经验归纳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滋生青阳汤、半夏白术天麻汤4首核心处方及9类加减用药。结论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以"三平一化"为主要治则,以平肝清热、平肝潜阳、平肝滋阴、化痰降浊为主要治法,根据寒热虚实不同处方不同。同时结合患者合并症状、证型施以益气生津、滋补肝肾、泄热通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利水渗湿、开窍醒神、宁心安神、行气解郁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唐先平教授治疗成人斯蒂尔病(AOSD)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总结用药配伍、组方特点等,发现新处方,为治疗本病提供有效方药。方法收集196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科就诊的AOSD患者中药处方539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539首处方共210种药物,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发现常用药物有33种。经过分析确定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20个创新组合,10个新处方。结合专家本人校审,确定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所得药物组合及新处方为其治疗AOSD的核心用药。结论唐先平教授治疗AOSD以扶正、驱邪并举,用药准确,分析结果符合专家本人临床辨治心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说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分析法对孟如教授1997-2018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历资料中615首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615首处方中用药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有82味,其中有补益作用药物28味,有清热作用药物26味,有理气消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化痰利湿等作用药物各占一定比例。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3组,其中补益药物组合18组,补泻药物组合34组;常用处方为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生脉散。聚类算法分析得出常用药对26对,以“生地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青蒿,鳖甲”等为临床常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9组,得到可能的新处方9个。结论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具有独到的用药组方规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于传承研究工作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服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和开发新型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中文期刊文献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IBS-D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处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软件,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中自1956年至2015年12月所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集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73个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活血化瘀之品为主,佐以芳香温通、理气化痰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病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1)处方数据库的建立:以Epidata数据库平台为基础,建立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录入模板,将29张处方89诊次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平台,形成病历数据库。2)数据挖掘方法:单味药采用频次统计法,药对之间的关联使用无尺度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结果杨子谦共用中药130味,其中以当归、白芍为核心药物,且配伍频次最高。结论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经验丰富,具有益气、活血、补血、理气的辨证用药特点,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明清痰证医案的用药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以分析和探讨明清医家治疗痰证的用药特点。方法 以第5版《中华医典》中明清医案为来源,选取痰证医案,对医案药物功效、性味进行频数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SPSS 19.0软件分别进行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对明清345则痰证医案的统计分析,共涉及相关疾病60种,使用药物达282味,累计频次3 415次。对排名为前48味的高频药物功效、药性、药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明清医家治疗痰证多选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多选苦、甘、辛等。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得出85条有效规则,药物聚类总结出天麻钩藤饮合涤痰汤、四君子汤、黄连温胆汤、化痰止咳平喘药对等治痰方药。结论 明清医家治疗痰证,注重健脾燥湿、宣肺理气与化痰并用,并详辨痰证病因、病性等,抓病证关键合治之。常用二陈汤、黄连温胆汤、四君子汤、天麻钩藤饮合涤痰汤等方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骨折术后熏洗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2009—2015年期刊公开发表骨折术后运用中药熏洗治疗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101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归经、四气五味、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骨折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肝肾药、解表药等为主,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法、活血化瘀法、祛风除湿法。红花、伸筋草、透骨草、乳香、海桐皮、牛膝、当归、没药、威灵仙、防风、桂枝、川芎、五加皮、木瓜等是临床骨折术后熏洗治疗常用核心药物。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骨折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何泽云教授治疗CKD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何泽云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泽云教授治疗CKD病例336份,处方1110张,采用SPSS 17.0及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 12.0分别对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单味药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白茅根、山药、黄精、熟地黄、黄芪,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别是补益类药物(总频率达49.6%);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较高的药对依次白茅根-山药、白茅根-麦冬、白茅根-黄精、白茅根-熟地黄、白茅根-黄芪、山药-黄精、山药-熟地.结论何泽云教授以培元固本,健脾补肾为基本治疗大法,辅以固精、滋阴、泄浊之法论治CKD,数据挖掘方法对于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为中医治疗CKD用药筛选及中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刘小虹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思路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医治疗COPD提供参考。【方法】将刘小虹教授门诊治疗COPD的有效病案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对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核心药物组合与新方提取。【结果】共纳入处方215首,药物频次居前的药物为甘草、苦杏仁、紫菀、款冬花、浙贝母、紫苏子、半夏、莱菔子、鸡内金、桃仁等,药对组合主要由以上高频药物组成;提取得到核心组合共12个,并衍化出新方6首。【结论】刘小虹教授治疗COPD多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为大法,并根据病症缓急、证型不同等加以调整。遣方用药喜用“三子”(紫苏子、莱菔子、苦杏仁)以降气平喘,多用“三叶”(龙脷叶、枇杷叶、人参叶)以止咳化痰、清宣肺热。  相似文献   

17.
动态血压分析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证)进行为期4周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药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4h,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白天下降更明显;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有效,而且符合昼夜血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近30多年来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进行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筛选并纳入有关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应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ISS)2.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治疗单纯性肥胖方剂57首。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出现频次居前10的药物分别为茯苓、白术、泽泻、大黄、山楂、黄芪、甘草、荷叶、陈皮、决明子。挖掘出高频药对13对,核心组合31个,新处方8个。【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药物之间关联性的定量描述、核心组合提取及治疗肥胖中医新处方的发现,可为研发防治单纯性肥胖的中药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各中医妇科流派对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统计药物归经情况,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核心药物使用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收集处方27个,涉及中药110味。核心药物23味,前5位为白芍、地黄、当归、熟地黄、阿胶,药物主归肝肾脾心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个药物组合,常用的是牡丹皮和地黄。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类组合。结论 各中医妇科流派灵活运用多种止血法,治疗崩漏均不忘顾护阴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