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整理古往今来麻黄"去节、先煎去沫"理论的记载,总结各家对该理论机理的认识;同时收集有关含麻黄"先煎去沫"的方剂,并对其处方用量、煎煮方法、产地加工、功效应用作了详细的综述;最后针对"先煎去沫"对各类方剂的特点进行了归类总结,以分析该理论形成的可能机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中药净选作用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选是中药炮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药材的去毛、去芦、去心、去核、去壳、去节去根等非药用部位。本文通过对古代医药文献的考查,并结合实际工作,对药材的净选提出以下几点看法;⑴净选是古代用药的宝贵实验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⑵在不断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古代的医药学家也不拘泥于前人之说,对一些药材的净选也提出不同看法,有所创新。⑶对药材净选方法的深入探讨或提出改革,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工作,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小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思菡 《光明中医》2006,21(6):9-10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历代伤寒注家有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本人认为该条文"去桂"应理解为去桂枝之量,即当"减桂"解,而真正要去的是芍药.  相似文献   

4.
麻黄     
中药饮片鉴别专用术语政瑰心麻黄的髓部近玫瑰红色,为麻黄类生物碱主要分布部位。关于麻黄去节之说古人用麻黄需去节。现代药理学研究,麻黄节生物碱含量很低,去节后提高了入药部位的有效成分,即保证了麻黄的发汗作用。古人认为麻黄节止汗是有道理的,但麻黄节占比量很小,故现代中医用药无必要去节。临床注意事项1麻黄从古至今,均用于以发汗、解表、镇咳、止喘、利水、消肿。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肿,支气管哮喘等病。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第28条是张仲景著作中存在争议的条文之一,历代医家对该条所用方剂中桂枝和芍药的去留,主要有4种不同意见:①认为原文当是"桂枝去桂".②认为原文应该"桂枝去芍".③认为原文应"桂枝减量".④认为"既不去桂亦不去芍".参照《伤寒论》第28条前后条文,并从病机角度解析,认为原文应为"桂枝去桂",因该条方证病机为水饮内停致太阳经气不利,而无表证存在,表证表现实为水饮郁遏太阳经气所致,证治宜攻其所得,不需再用桂枝解表,故该条所用方剂应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相似文献   

6.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文中"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合称治水三大法,对水肿病的认识和治疗颇多影响.临床上"开鬼门"指发汗法,"洁净府"指利水法,至于"去菀陈莝",王冰、张介宾等多注释为去其水气之陈积、祛除积聚水液,还有人认为是指水肿病的总治则.笔者每读到"去菀陈莝"一句,总觉得其义未尽,难以令人诚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厚朴七物汤与原母方间在功效上是否有相加、协同或拮抗作用的探讨,揭示"合方"中方与方间在主要功效方面可能存在的"增效"或"拮抗"关系。方法采用药理学方法,结合中药方剂的配合理论原则对厚朴七物汤及其母方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进行分析。结果桂枝去芍药汤与厚朴三物汤合方后,在保护胃黏膜方面,桂枝去芍药汤对厚朴三物汤产生了"增效"作用;桂枝去芍药汤与厚朴三物汤相合组成的厚朴七物汤,"先合后煎"的效果要优于"先煎后合"。结论桂枝去芍药汤减轻了厚朴三物汤对大鼠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即桂枝去芍药汤对厚朴三物汤的毒副作用是"相杀"关系,仲景合方中有"七情合和"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并分析了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几种主要争论意见,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合于医理。并通过方证分析,认为本证属脾失健运的水饮阻滞心下之证;之所以"去桂",是因为本证有阳郁发热这一兼证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历代注家对《伤寒论》第28条的因机证治分歧较多,主要围绕该证有无表证和方中究竟是去桂还是去芍两个问题进行争论。认为该证无表证;且应当是去桂。而去桂的原因正是因为原文开首"服桂枝汤,或下之"七字所提示的误治过程损耗了人体阴液,体现了仲景重视顾护人体津液的思想,而与"无表证"无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只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就可"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长寿的关键就是"饮食有节"。  相似文献   

11.
"去宛陈莝"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治则。探讨"去宛陈莝"的理论内涵,结合慢性肾衰竭"水湿""浊毒""瘀血"内盛的病机特点,活用"去宛陈莝"理论治疗,以利水渗湿、降浊排毒、活血逐瘀为大法,辅以清热、通腑、益气、温阳,以祛除体内淤积的瘀血、水湿、湿热、浊毒等邪气,使气血津液畅通,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振埃刺法见于<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篇>.书中描述"刺节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经,去阳病"."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嗔肩息,大气上逆,喘喝坐伏,病恶埃烟,噎不得息,尚疾于振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唐代以前三种传本的文字比较和对经文句法、内容的分析,推断<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去宛陈(艹/坐)"一词当作"去宛陈(艹/坐)草茎".  相似文献   

14.
梁琳  李浩 《中医杂志》2011,52(6):538-539
《伤寒论》方中有7首方后注"去滓再煎",分析"去滓再煎"的理论依据,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病因病机与证治方药争议颇多。通过推演张仲景的诊疗过程,分析本条文病因病机与桂枝、芍药去留之争,认为本条文之病因为汗不得法后又经误下,病机为水停中焦,三焦气化与水液代谢不利,方药应遵循《伤寒论》原文"去桂"而"留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功能开结利水,宣通表里,临床上治疗水停中焦,三焦气化不利的病证。  相似文献   

16.
从方证、类方、用药角度探讨桂枝去芍药汤理论内涵,认为当方证出现"胸满""间歇脉"并见时,方为仲景桂枝去芍药汤之指征。  相似文献   

17.
传统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创伤大、恢复慢,肾囊肿穿刺法复发率高。腹腔镜经腹膜后肾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优点。本院2003年11月-2006年12月采用腹膜后腹腔镜实施肾囊肿去顶术5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上。  相似文献   

18.
牛黄中游离胆汁酸的薄层色谱定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牛黄中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的含量。样品用甲醇提取,在国产高效硅胶板上用异辛烷-乙酸丁酯-冰乙酸(4:2:1)为展开剂展开,可同时测定样品中已知的所有游离胆汁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从关于命门位置问题(目为命门说、左肾右命门说、两肾皆为命门说、两肾之间命门、命门动气说)产生众多分歧的原因分析、命门功能问题(功能的相对一致性、功能一致性分析)阐述去形存用论"命门"学说。  相似文献   

20.
双解注射液中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含量的薄层扫描测定杜守颖,吴清,曹春林(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双解注射液由熊去氧胆酸粉、山羊角、黄苹、连翘、青蒿5味中药组成。临床上拟用于治疗风湿肺热为主。经主要药效学研究认为具有抗炎、解热、镇静、法痰、抗菌和免疫增强作用。其主药为熊去氧胆酸粉(含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具有解痉、利胆、清热、解毒、抑菌、祛痰等作用。故确定熊去氧胆酸(UDCA)和鹅去氧胆酸(Coc,A)含量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