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骨代谢的改变。方法:测定妊娠妇女227例和正常未孕妇女50例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结果:妊娠期妇女IC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ICP稍有降低,PICP/ICT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骨代谢改变特点为骨吸收增加而形成相对不足,随着妊娠期延长骨吸收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对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对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4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血清 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 (PICP)、I型胶原羧基吡啶并啉交联肽 (ICTP)、骨钙素(BGP)、钙 (Ca)、磷 (P)等骨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ICT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1) ,PICP/ ICTP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1) ,血清 PICP、BGP较对照组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血清 Ca、P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 ICTP与病程呈正相关 (r=0 .474,P<0 .0 1) ,血清 PICP与 BGP呈正相关(r=0 .5 89,P<0 .0 1)。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吸收过程增加较为明显 ,造成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Ⅲ型胶原代谢与POP的发病关系。方法:收集本院POP患者和因子宫良性病变行手术治疗的非POP患者各13例,术中取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Ⅲ型胶原含量,ELISA法测定Ⅲ型胶原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含量?结果:POP组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的Ⅲ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ⅢN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OP患者韧带和盆底筋膜组织Ⅲ型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胶原降解的增加,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导致POP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不同程度左室肥厚患者的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含量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左室重复指数(LVMI)将41例高血压病人分成3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PⅢNP、PⅠCP含量。结果 3组之间PⅢNP、PⅠCP含量均有差别;只有组Ⅰ与对照组无差异,其余两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均有差别;PⅢNP、PⅠCP含量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PⅢNP、PⅠCP含量可以反映高血压肥厚心肌间质胶原的合成与代谢,并可能受循环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骨代谢指标,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骨折修复过程和骨代谢状况。方法 用放免法和ELISA法测定乙肝患者骨折后血液中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IP)、I型前胶原羧基肽(PIC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并与正常对照组骨折后骨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患者破骨细胞功能指标ICTP和反映骨形成增殖期的成骨细胞功能指标PICP与对照组间无差异;反映成骨细胞细胞外基质成熟期和基质矿化期活性的指标BAIP和BGP低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骨折修复过程骨代谢正常,但由于肝功能受损营养代谢不良,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收异常,导致骨折修复迟缓,成熟障碍和基质矿化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去势手术,常规饲养2个月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5mL/(kg.d)的生理盐水灌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按10、40mg/(kg.d)枸杞多糖灌胃,已烯雌酚组按0.1mg/(kg.3d)的已烯雌酚腹腔注射。3个月后取血清行PICP、ICTP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5组大鼠血清PICP、ICTP、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092、21.018、11.901、4.180、15.022和3.850,P均<0.05)。血清PICP和ICT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下降;与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比较,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下降。血清钙和镁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下降更显著。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剂量组下降更显著。结论:枸杞多糖可以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高骨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7.
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骼病理性改变的报道日见增多,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时糖皮质激素的疗程为8~12周,临床上常可见到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是否导致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代谢异常呢?我们以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尿脱氧吡啶啉(DPD)为检测指标,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并辅以维生素D和钙剂干预,观察维生素D和钙剂是否可改善骨骼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Ⅲ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LN)和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测量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ICP、ColⅢ、LN和AFP的水平。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ColⅢ、LN和AF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病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r=0.997,P<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PICP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肝癌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余燕  宋岩峰 《广东医学》2007,28(12):1947-1948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Ⅰ和Ⅲ型胶原含量变化.方法 将58例绝经前后妇女根据是否存在POP及SUI分为POP组(21例)、POP SUI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妇女尿道周围结缔组织中Ⅰ和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①绝经前后POP伴或不伴SUI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胶原含量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Ⅰ/Ⅲ均明显下降;②POP组与POP SUI组Ⅰ型胶原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OP伴SUI组Ⅲ型胶原单纯POP组下降更显著,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①盆底结缔组织Ⅰ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减少,胶原比例下降,使胶原直径变细,支持力量减弱,弹性差,从而引起POP和(或)SUI发生;②Ⅲ型胶原过度减少,使尿道弹性减弱,僵硬,出现尿失禁.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胶原前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炎患者心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83例心肌炎患者与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心肌炎患者予黄芪注射液治疗2周,治疗前、后以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健康志愿者不予用药,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心肌炎患者血清胶原前肽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增高.经连续2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肌炎患者ICTP和PⅢNP血清浓度均下降,其中ICTP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肌炎疗效可靠,黄芪注射液改善患者预后可能与其抑制心脏胶原过度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ⅠCT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为诊断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前列腺癌患者(无骨转移19例。骨转移29例)和4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ⅠCTP水平,34例前列腺癌患者(无骨转移16例,骨转移18例)经综合治疗后复查血清ⅠCTP。结果:骨转移患者血清ⅠCT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骨转移组(P〈0.001),在骨显像分级组间(M2与M3),血清ⅠCT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转移患者治疗后血清ICTP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结论:血清ⅠCTP可用于早期诊断前列隙痛骨转移,并反映骨转移的程度以及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6,(4):365-369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患者血尿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变化水平与结核杆菌骨关节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人群、肺结核患者和骨关节结核患者各60例,测定三组人群血尿CTX、NTX的含量及血清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C-末端前肽(PICP)、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变化水平。对比观察三组人群血尿CTX、NTX的含量,血清BALP、PICP、PINP水平,血CTX、NTX和尿CTX、NTX与抗结核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骨关节结核组的血CTX、NTX和尿NTX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尿CTX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中PICP、PINP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CTX、NTX和尿NTX、CTX与抗结核治疗效果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骨关节结核组患者血CTX、NTX和尿NTX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排除骨质疏松症和骨肿瘤等破坏性骨相关疾病的肺结核患者早期检测血尿CTX、NTX含量可作为预测骨关节结核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ICTP)是新近发现的血清骨代谢检测指标 ,可全面准确地反映体内骨代谢状态[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关于该病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的报道还较少见。为探讨SLE患者骨代谢的改变 ,我们对 39例SLE患者ICT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SLE组为SLE活动期患者 39例 (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2 ] ) ,女 37例 ,男 2例 ,年龄 19~ 5 1岁 ,平均2 9岁。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ⅠCT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为诊断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前列腺癌患者(无骨转移19例,骨转移29例)和4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ⅠCTP水平,34例前列腺癌患者(无骨转移16例,骨转移18例)经综合治疗后复查血清ⅠCTP。结果:骨转移患者血清ⅠCT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骨转移组(P<0.001),在骨显像分级组间(M2与M3),血清ⅠCT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转移患者治疗后血清ⅠCTP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结论:血清ⅠCTP可用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并反映骨转移的程度以及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中Ⅰ型胶原代谢标志物与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选择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A组) 4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B组) 40例,并选择30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C组).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基质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胶原蛋白代谢产物羧基末端肽(ICTP)和氨基末端肽(PIN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1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24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2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ICTP、PINP水平,对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CTP、PI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血清ICTP、PI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病变组(P<0.05),而对照组及肺良性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CTP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较Ⅰ、Ⅱ期明显增高(P<0.05);PINP水平各期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但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化疗不敏感组血清ICTP、PINP水平较化疗敏感组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CTP、PINP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起辅助诊断作用,同时可评估患者对化疗的敏感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推测病变范围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中成骨细胞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RIA方法分别测定 3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0例正常对照的空腹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结果  2型糖尿病组平均PICP为 ( 93 48± 2 8 46) μg/L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的 ( 14 1 3 7± 5 8 2 7) μg/L(P <0 0 1) ,各年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但均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正常对照。患者血清PICP与C肽呈正相关r=0 40 4(P <0 0 5 ) ,与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I型胶原合成速率、成骨细胞功能较正常人降低 ,骨形成减少 ,可能与患者胰岛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固定矫治初期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I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水平,从微观角度研究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齿和牙槽骨的改变.方法 选择固定矫治患者11例,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  相似文献   

19.
血清中几种胶原浓度对肾组织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对肾组织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接受肾活检的25例肾脏病患者,分为3组:无纤维化组8例,肾小球硬化组6例,肾间质纤维化组11例。此外,末接受肾活捡的慢性肾衰组患者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Ⅲ型胶原、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用放免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结果:肾小球硬化组、肾间质纤维化组和慢性肾衰组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明显高于无纤维化组(P<0.05),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与肾组织中相应物质及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肾小球硬化比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排除肾外脏器纤维化的前提下,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可作为判断慢性肾脏病人肾组织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查指标,尤其适用于有肾活检禁忌证的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随访中应用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 β 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49例为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组),58例为无骨转移患者(对照组),根据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患者分为3个亚组,A组22例(转移灶<6个),B组20例(转移灶6~20个),C组7例(转移灶>20个或超级显像).测定患者PICP和 β-CTx水平.结果:骨转移组患者PICP和 β-CTx水平分别为(110.27±30.81)ng/mL和(0.67±0.0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级别骨转移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ICP和 β-CTx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患者PICP和 β-CTx水平最高,分别为(132.09±20.25)ng/mL和(0.83±0.11)ng/mL;对照组随访期间有5例无症状患者出现骨代谢指标异常升高,进一步诊断有3例出现骨转移.结论:PICP和 β-CTx在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随访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