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其导致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现代医学逐步规范高血压诊断治疗,也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供了研究方法。随着降压中草药研究的长足进展,中医药在预防高血压发生、改善症状、保护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运用中医药(TCM)防治高血压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医家的重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虽有各异,但在显著改善证候,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常运用单药提取物、单味药、复方、中成药对血压调控,具有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总结后,中药防治高血压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IR)、对靶器官的保护、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6大机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血管重构、预防靶器官损害、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中医药在调节机体整体平衡、控制血压水平稳定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其防治高血压病作用的多效性、增效减副性、多靶点性、前瞻性、稳定持久性均体现出了中医药特色。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中医证型关系及其中医药治疗两个方面,对近10年来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中医药研究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EH),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病变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多系统、多脏器靶器官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损害,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药物疗效可靠,但多有明显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不单纯着眼于降低血压,而是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机体阴阳平衡,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促进心、脑、肾、血管病理改变的恢复而保护靶器官,并且具有药性温和,副作用小等特点.笔者就近年中医药对EH靶器官损害保护作用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索近10年来针刺治疗对高血压造成靶器官损害影响的文献,整理针刺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研究现状,发现针刺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主要体现在心、脑、肾、血管系统4个方面: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促进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保护肾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分别从基础、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资料显示,针刺治疗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疗效明确,降压的同时,可减轻高血压对靶器官造成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但仍存在如运用单一针刺治疗时,基础研究较临床研究多、针刺治疗时药物应用未能体现等许多问题。因此,今后需开展大量临床研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已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绝对的负担,西药能够有效降压,但血压达标后仍可能会出现临床不适症状和靶器官损害.中医药在改善症状和保护靶器官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整体观念相合,可以作为阐述其机制的一种手段,即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测定生物标记物来解释中医药作用的潜在机制.基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近5年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中医药有效降压、改善症状以及保护靶器官的潜在机制,同时探索出客观标记物以辅助中医药精准辨证,发现中医证型间确实存在特异的代谢物,中医手段能够有效干预高血压,主要涉及一氧化氮、糖脂代谢、炎症调节、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肠道微生态等机制,体现了中医药干预疾病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综合干预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常伴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是导致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肾功能衰竭等临床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涉及复杂的调控机制。自噬是指细胞在饥饿、缺氧、营养缺乏、药物诱导情况下,利用溶酶体清除衰老、受损、错误折叠的蛋白及代谢废物,产生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等代谢燃料,以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自噬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调整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内皮损伤等过程。目前已知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病引起的靶器官损害中作用突出,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干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本文通过对自噬在高血压心、脑、肾、血管等靶器损害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总结了祖国医学通过自噬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调控作用,拟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多,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之一。临床上将高血压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肾损害,主要表现为小动脉肾硬化。积极稳妥地控制高血压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关键。中医药在配合降压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方面有一定优势。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取得一定成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冯向荣  邱丽 《中医研究》2014,(11):78-78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且在降压的同时还兼顾高血压的其他病理环节,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在靶器官保护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已在治法、方药、中医药降压机制、病因、病机与症候等方面取得进展.对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治法、方药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是我国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病情发展可引起严重的脑、心、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长期平稳降压,减轻靶器官损伤是高血压的治疗目标。针刺治疗在降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保护脑神经功能、改善心功能、减轻肾脏损害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细胞代谢、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基因表达等。现查阅相关机制研究报告,综述如下,旨在探索针刺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韦祎 《山西中医》2006,22(5):55-56
中医药降压作用是多靶点的,在降压同时还兼顾其他病理环节,其降压效果较为稳定持续,在靶器官保护方面也有独特优势。笔者温习相关文献,兹就中医药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1中医药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的影响心脏是高血压主要的靶器官之一,周围血管阻力长期升高,必将使左心室肥厚扩大。心脏肥厚扩大,称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致心力衰竭。胡乃珂等[1]用天麻水蛭汤(天麻、水蛭、地龙、当归、菊花、钩藤)治疗50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重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复方降压…  相似文献   

13.
谭元生  雍苏南 《中医药导报》2008,14(1):69-71,85
文章从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专方专法、证候实质、发病机制、中药药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研究显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逆转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与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近年来逐渐认为它也是一种代谢病.胰岛素抵抗(IR)是高血压病常伴有的代谢异常,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和(或)加重高血压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此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不仅是要控制血压水平,而且是要改善IR等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整体观点、辨证施治、异病同治)及许多中药同时具有的降压、降糖、调脂等多途径、多靶点综合调节作用为中医系统诊治高血压IR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选择200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填写Morisky问卷以评价治疗依从性,并区分为依从性好组(80例)和依从性差组(120例),分析Morisky评分对心靶器官损害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组的心靶器官损害与依从性差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防治高血压心靶器官损害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彭志林  卢健棋  周宇桢 《光明中医》2016,(23):3524-3526
高血压已成为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中国人群来说,心血管病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危险因素。而血压变异性(BPV)成为心血管病的一项新指标,且与靶器官损害关联性很大。血压晨峰作为BPV较为突出的部分引起广泛关注。中医药在高血压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清晨高血压方面的研究目前比较缺乏,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主要从中医药治疗清晨高血压来进行综述,总结中医药在清晨高血压方面的治疗方法,丰富中医药治疗清晨高血压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肾脏是高血压最重要、最常见的损害靶器官之一,该文从单味中药、复方中药、中药注射液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干预高血压肾损害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的探讨作了综述。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特点,在防治高血压肾损害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具有改善微循环、降脂抗氧化、保护内皮、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作用,可明显改善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在靶器官保护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药在平稳控制高血压,改善高血压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靶器官,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专方治疗、足浴治疗、耳穴治疗等方面综述近5年内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并对治疗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疗效机理等方面,综述了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研究近况,说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能标本兼治,且毒副作用较小,疗效持久,在改善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稳定疗效、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重要靶器官,高血压肾损害成为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运用中医药防治老年性高血压肾病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肾病多从"肝"论治,远方另辟蹊径,运用血脉理论按脉胀病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临床注重扶助正气、驱除邪实,使血脉平和流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