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闪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1):117-118
阑尾类癌起源于阑尾的嗜银细胞.阑尾类癌约占胃肠道肿瘤的45%.占阑尾肿瘤的90%,阑尾是消化道类癌常见部位.而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本文对阑尾类癌的起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阑尾类癌占阑尾肿瘤的50%~70%,原发类癌38%~40%发生于阑尾,其次为回肠和直肠[1].大多数患者偶然发现.极易误诊为急性或慢性阑尾炎.我院自1990年1月~2010年12月,共行阑尾切除术2445例.术后阑尾常规行病理检查,证实阑尾类癌13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对阑尾类癌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阑尾类癌的诊断及手术适应证,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阑尾类癌 2 4例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2 4例中无 1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类癌 ,均为术中偶然发现或术后病理证实 ,19例仅行阑尾切除术 ,2例行回盲部切除术 ,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对其中 19例进行随访 ,尚未发现有阑尾类癌复发者。结论 :阑尾类癌术前诊断较困难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 ,肿瘤的大小 ,浸润的深度及有无转移等决定手术方法的选择 ,多数阑尾切除术足以治疗 <1cm的阑尾炎癌 ,直径 >2 cm的可行规范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阑尾肿瘤中黏液囊肿、类癌和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手术术式及预后的关系,总结其诊断、治疗的规律性.方法:搜集我院1970~2000年底间5 813例阑尾标本,发现阑尾肿瘤26例,其中类癌14例,平均年龄33.1岁;黏液囊肿8例,平均年龄40.6岁;腺癌4例,平均年龄55.4岁.结果:本组术前误诊24例,其中术前行B超检查16例次,均误诊.结肠钡剂造影11例次,诊断阑尾肿物,未能明确定性诊断.结论:阑尾肿瘤发病率较低,多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此经常被误诊.单纯阑尾切除对大多数阑尾类癌是足够的治疗;恶性黏液囊肿破裂后可在腹膜上种植形成腹膜假黏液瘤,手术后容易复发;阑尾腺癌预后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但总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自1984~2004年收治的26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数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肿癌直径小于1cm16例,1~2cm9例,大于2cm1例,其中1例在首次手术中发现肝脏转移性肿瘤.20例仅行阑尾切除术,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及肝叶部分切除术.随访的26例患者中,25例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较少而且多无症状,小于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即可,术中冰冻切片可指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胃肠类癌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贲门类癌1例、阑尾类癌2例、直肠类癌2例,均手术切除,3例直径肿块小于2cm的类癌患者已存活5年以上。结论:胃肠类癌以阑尾、直肠类癌为多见,没有转移及直径小于2cm的类癌治疗效果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延长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诊治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俊  许林  郑耿阳  邱江锋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7):1909-19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1977年1月至2007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收治的3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阑尾炎和腹部包块,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包括阑尾类癌1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17例,阑尾腺癌8例,其中术前病理确诊仅4例(10.8%),术中经冰冻切片确诊28例(75.7%),术后病理证实5例(13.5%).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7例,回盲部切除术9例,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其他手术方式3例.随访6~193个月,阑尾类癌、阑尾黏液性肿瘤、阑尾腺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91.7%,100.0%、86.7%、71.5%和75.0%、50.0%、50.0%.结论 阑尾肿瘤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切片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阑尾类癌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阑尾类癌占所有阑尾肿瘤的50%~77%,所有类癌有大约19%的病例发生于阑尾[1],阑尾类癌在阑尾切除标本中的最高检出率为0.33%[2].阑尾类癌本身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术前难以确诊,绝大多数病例是以急性或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或因腹腔其他手术附带阑尾切除,经病理检查而得以确诊.本文报道12例阑尾类癌并进行了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9例,均为阑尾粘液囊肿:恶性肿瘤11例,其中阑尾类癌8例,阑尾腺癌1例,粘液囊腺癌2例,1例并发腹膜假粘液瘤。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其中单纯阑尾切除术14例,5例(2例阑尾类癌,1例阑尾腺癌,2例粘液囊腺癌)行二期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阑尾类癌行二期回盲部切除术。结论阑尾肿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对术中可疑者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选择适当术式,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研究近 2 0年来接受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阑尾恶性肿瘤 ,结合有关文献分别讨论了阑尾类癌、腺癌和粘液性囊腺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结果 阑尾类癌 8例 ,腺癌 5例 ,粘液性囊腺癌 2例 ,均经手术治疗 ,除粘液性囊腺癌 2例一期回盲部切除 ,余病例均单纯阑尾切除。术前无 1例获正确诊断。根据病理结果 ,类癌直径 >1.5cm者行二期右半结肠切除 ,腺癌者行右半结肠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论 阑尾肿瘤与阑尾炎关系密切 ,术中仔细探查与病理结果对正确的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阑尾肿瘤12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灿宏  罗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14(6):337-330,F003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2000年3月的12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良性肿瘤6例(阑尾管状腺瘤1例、粘液性囊腺瘤5例),恶性肿瘤6例(阑尾类癌4例、粘液性囊腺癌2例),均行手术切除。1例典型类癌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随访其它患者,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阑尾肿瘤少见且临床诊断困难。大部分原发性阑尾肿瘤行单纯阑尾切除术即可,阑尾腺癌、腺类癌及Φ〉2cm的典型类癌,应考虑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于Φ=1cm~2cm的类癌,其手术方式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2.
在妊娠妇女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比非妊娠妇女困难得多。阑尾类癌是远处器官最常发现的损害。本文报道1例妊娠期少见的未破裂急性阑尾炎,后来证实为巨大类癌。妊娠期间巨大的阑尾类癌@Seremak-Mrozikiewicz A. @DrewsK. @Semczuk A. @王颖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阑尾类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少年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青少年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分析,并进行嗜铬颗粒蛋白(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ME)、突触素(syn)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结果 肿块位于阑尾末端根部1例,肿块大小1.5cm×1.2cm×1cm及2.5cm×2cm×2cm.均行阑尾切除术及盲肠切除术,另1例还行右侧结肠切除术.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成巢状、腺泡状.2例cgA、NSE均为(+),1例syn为(+),2例经随诊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为低度恶性的APUD源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青少年患者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2000年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和31例患者1~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包括阑尾类癌10例,结肠类癌8例,直肠类癌7例,胃类癌4例,小肠类癌2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32例胃肠道类癌中,良性类癌25例,恶性类癌7例.8例患者术前经内镜活检证实,4例出现恶性类癌综合征.在平均29个月的随访中,7例患者死于转移.[结论]胃肠道类癌大小、有无浸润及远处转移是判断胃肠道类癌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胃肠道类癌的良、恶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手术治疗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2例阑尾类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其中位于阑尾顶部17例,体部2例,基底部3例;其中直径〈1cm 17例,1—2em5例。所有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类癌,其中16例类癌仅侵及黏膜下层或肌层,1例侵及阑尾系膜,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未行二期手术治疗。3例患者侵及阑尾浆膜层,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术后3个月再次行回盲部切除术。另2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阑尾类癌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中必须重视对阑尾的仔细检查和快速病理活检。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切除范围主要取决于肿瘤位置、大小和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85年-2005年收治的15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为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确诊.采用阑尾切除术11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肿瘤直径<1 cm 12例,1~2 cm 2例,>2 cm 1例.10例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或肌层,3例侵及浆膜,2例浸润至阑尾系膜,其中1例患者肿瘤直径>2 cm伴局部淋巴结转移.随访15例,13例无复发及转移;2例局部复发,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阑尾类癌少见且症状不典型,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决定术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7.
大肠类癌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495-1496
目的:探讨大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8年大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9例阑尾类癌是以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经病理确诊后,又作了右半结肠切除;有5例分别位于结肠肝曲、横结肠、降结肠的类癌患者作了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或横结肠切除;另3例直肠上端类癌经内镜下局部切除;6例直肠下端类癌经肛门直肠局限部性切除。术后有19例得到随访,2例因肝转移死亡。3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均存活。结论:大肠类癌术前不易诊断。肿瘤部位、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决定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22例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及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原发性恶性肿瘤22例(类癌19例,腺癌3例),类癌表达内分泌标记阳性,腺癌表达上皮性标记而内分泌标记阴性.结论: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少见,临床术前表现为炎症,多由术后病理检查偶尔发现,免疫组化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阑尾类癌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阑尾类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提高首次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阑尾类癌,分别采和单纯性阑尾切除术6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姑息性手术1例。结果:全组无1例术前诊断,均经术后病理确诊。10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该病少见,难以做出术前确诊。宜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浸润深度决定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20.
类癌一般来自消化道的嗜银细胞,故又称嗜银细胞癌.嗜银细胞分布于消化道粘液腺的底部,以阑尾及回肠末段最多,故类癌以阑尾和回肠最常见.胃类癌较少见.本文报告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