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砂外用治疗小儿夜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啼是婴幼儿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睡前哭啼 ,入睡困难 ,或睡后突然哭喊 ,表情惊恐 ,如此频繁发作 ,多则每晚数次。民间常应用朱砂治疗本病 ,笔者将之验之于临床 ,疗效满意。一般资料本组共 2 5例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8例 ;年龄 3个月~ 3岁 ;病程 2天~ 5个月。均排除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及其它不适所致夜啼。治疗方法朱砂 1 .5~ 3 g( <1岁者 1 .5g,1~ 2岁者 2 g,2~ 3岁3 g)研细末 ,加入适量白酒摇匀。用食指蘸取混合物外涂双手劳宫穴、涌泉穴、百会穴、印堂穴、太阳穴 ;在涂抹的同时按揉上述穴位 2~ 3 min,至局部红润温和。每晚睡前 3 0…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和我的老师试用按摩治疗高血压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首先让患者全身放松,心平气和静坐三分钟,医者然后依次操作。 1、以双手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弓分推至太阳穴并轻揉太阳穴数圈后推向耳后,反复3次。 2、从印堂穴向上推入发际,经头顶至项后风池穴,用指尖揉风池穴数下,转向颈两侧分抹至肩,3次。 3、自上而下抹耳背降压沟50次。 4、依次用食指或中指揉曲池、尺泽、合谷、大陵、委中、涌泉(均双侧)各100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年来手三针配刺太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现状及疗效,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法和刺法。方法:对69例被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采用手三针配刺太阳穴方法进行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30天后随访。结果:治愈41例,显效21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2%。结论:手三针配刺太阳穴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笔者应用搜风止痛汤治疗偏头痛 34例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历选择34例患者均来自于门诊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2 1例 ;年龄在 17岁~ 4 8岁 ,平均年龄为 33 0 4岁 ;典型偏头痛 2 3例 ,普通偏头痛 4例 ,丛集性偏头痛 7例。1 2 诊断标准典型偏头痛为发作性搏动性头痛 ,具有特异的眼前闪光及视野缺损、羞明等前驱症状 ,头痛局限于一侧 ,用麦角胺治疗显效。普通型偏头痛为发作性搏动性偏头痛 ,头痛局限于一侧或从一侧开始 ,伴有恶心呕吐 ,多在 4 0岁以前发病 ,家族中有同样的发病史 ,麦角胺治疗显效。丛集性偏头痛常自一…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且周期性发作的顽固性疾病,以青年女性为多见,表现为发作性的一侧或两侧交替性搏动样剧痛、钻痛、钝痛等,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目前尚未有理想的根治办法,但针刺治疗此病有独特的疗效,现将近5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资料概述如下。1辨证取穴治疗王氏[1]针刺患侧太阳穴及双侧风池并辨证配穴:肝阳上亢型加率谷、合谷、太冲、中渚;痰浊上扰型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瘀血阻络型加合谷、膈俞、血海;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通常为单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头痛发作时伴有视觉、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先兆。孙西庆教授认为湿热是导致偏头痛的主要病因,临床以清热燥湿为法治疗本病,收效甚佳。总结孙西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深度针刺太阳穴预防性治疗缓解期偏头痛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治疗满意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深刺太阳穴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浅刺太阳穴为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头痛VAS评分和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太阳穴与浅刺比较,能够显著减低偏头痛患者在疗程内的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盲俞单穴治疗偏头痛辽宁鞍山市铁东区于敏诊所(114001)于敏余幼时常见家父用单穴育俞穴治疗太阳穴部位头痛屡用屡效,予在临床中使用时亦甚效,故介绍于同道。治疗方法患者均系太阳穴部位血管博动性头痛。单侧痛可单针患侧,双侧痛则针双侧穴,针时先行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9.
正文:偏头痛是一种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发作性的头痛,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症状。夜间发作性偏头痛属于偏头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常见于50 岁以上的人群,除了偏头痛的普遍症状外,其特殊表现为头痛多于睡眠中发生,且具有规律性,多于入睡后3 h,凌晨1~3 点左右发作[1]。梁宜主任医师门诊时接诊一位夜间发作性偏头痛患者,采用温针灸、电针、拔罐、耳穴压贴等方法治疗后,疗效确切,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太阳、风池穴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 ,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疼。偏头痛的患病率为 985 .2 /10万 ,年发病率为79 .7/10万。本病发病率较高 ,且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 ,笔者以太阳穴、风池穴针刺治疗偏头痛 6 8例 ,并与尼莫地平组作对照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0 2例病人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 ,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 ,治疗组 6 8例 ,男 18例 ,女5 0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2 .2岁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2 5年 ,平均 8.2 5± 6 .3…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主要特点是发作性剧烈头痛,多于单侧,常伴有恶心、呕吐,还有视觉方面的先兆。我们采用针刺双侧丘墟穴及患侧太阳穴放血,治疗了100例偏头痛患者,并以脑血流图作为观察指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00例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22~50岁;右侧头痛45例,左侧头痛55例。另选22~50岁的健康人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做为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察中药外敷头痛膏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偏头痛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片0.2g口服,治疗组布洛芬片0.2g口服,外敷头痛膏贴于患者两侧太阳穴及印堂穴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外敷头痛膏具有使用方便、疗效较好、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可作为偏头痛急性期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表现 偏头痛的特征为搏动性、单侧发作性的头痛,亦有呈双侧交替出现的患者,有些病人症状是很严重的。此症如无先兆性症状,称为普通偏头痛,在发作时通常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对声、光或人体、物移动产生过度的敏感反应,治疗如不及时,其发作通常可持续几小时至数日。有上述特征的临床病人即可诊  相似文献   

14.
正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自我按摩特定穴位,可激发身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或减轻感冒的发生。搓大鱼际:大鱼际在大拇指下方,肌肉隆起之处,用两手上下交替搓摩大鱼际50次。按揉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用两手中指分别按摩左右太阳穴50次。揉大椎穴:该穴在颈后正中,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30~50次。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针刺太阳穴后三菱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偏头痛3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穴位割敷治疗面神经炎52例及慢性头痛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7年~ 1 997年 ,笔者用穴位割敷的方法治疗面神经炎 (面肌麻痹 ) 52例及慢性头痛 1 0 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面神经炎患者 52例中男性 31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1~80岁 ,平均 4 4岁 ;临床分型 :单纯麻痹型 2 8例 ,麻痹痉挛型1 1例 ,麻痹萎缩型 8例 ,混合型 5例。慢性头痛患者 1 0 2例中男性 2 7例 ,女性 75例 ;年龄 8~ 68岁 ,平均 38岁 ;临床症状分型 :偏头痛 4例 ,普通头痛 2 8例 ,丛集性头痛 1 2例 ,刺激性头痛 1 3例 ,神经官能性头痛 37例 ,外伤性头痛 8例。治疗方法割敷散 1号 :白花蛇 1 g、乌梢蛇 1 g、冰片 0 .5g;…  相似文献   

17.
胡卫东 《四川中医》2000,18(9):18-19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 ,是一种间断性反复发作的、以一侧头痛为主的搏动性头痛疾患。每次发作历时约 2~ 72小时 ,呈周期性发作 ,可伴有视觉、感觉、运动、情绪紊乱及胃肠道等植物神经症状 ,常有遗传性家族史。偏头痛可见于任何年龄 ,尤以青春期起病较多 ,女性的发生率高。本病常由疲劳、情绪紧张诱发 ,饮酒、吸烟可加重。笔者自 1 993年以来 ,运用自拟蝎蜈四物汤治疗女性偏头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50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来自门诊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 1 7~ 73岁 ,病程最长 2 8年 ,最短 0 …  相似文献   

18.
"治偏汤"治疗偏头痛56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拟“治偏汤”治疗偏头痛 5 6例 ,收效良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 6例中 ,男 18例 ,女 38例 ;年龄 17~ 5 8岁 ;病程 2~ 2 1年 ;发作次数自每周 1~ 2次至每年 3~ 5次不等 ,发作持续时间自 1 5小时~ 3天不等。具有 :(1)发作性偏头痛 ;(2 )多有家族史 ;(3)青春期发病 ;(4)头痛并有眼部先兆症状 ;(5 )发作时伴有恶心或呕吐等症状。疼痛部位 :单侧颞部者 4 7例 ,双侧额颞部 9例。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 :川芎 2 0g ,柴胡、地龙各 12g ,当归、香附、菊花、蔓荆子、天麻各 10g ,羌活、僵蚕、白芷各9g ,细辛 3g ,蜈蚣 3条 ,钩藤、白芍各 …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本组均系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8月我院中医科门诊病例。诊断标准 :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神经病学》(第二版 )中偏头痛诊断标准。治疗组 31例 ,男 11例 ,女 2 0例 ,年龄 8~ 4 8岁 ,平均 2 9± 4 .82岁。病程半年~ 5.5年 ,平均 2 .8年。发作频率 1~ 6次 /月 ,平均 3.5次 /月。部位多为双侧太阳穴 ,性质为搏动性。伴呕吐 7例 ,面色发白 8例 ,腹痛 6例 ,眼闪光暗点 16例 ,有家族史 14例。脑电图轻度异常 8例 ,脑血流图异常 2 4例 ,其中脑血流速增快 16例 ,脑血流速减慢 8例 ,以大脑中动脉血管收缩、舒张改变为主。血肝肾功能正…  相似文献   

20.
指针刺激颞窝边缘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痛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可以分为血管舒缩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其中,血管舒缩性头痛又可分为偏头痛血管舒缩性头痛,非偏头痛血管舒缩性头痛。前者即为通常所说的偏头痛.偏头痛是指头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以疼痛突然发作,疼痛可自行缓解或用药物缓解,不留后遗症,贯于反复发作,并伴有无痛间歇期临床特点,疼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多汗等状态。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但一般认为情绪的焦虑、紧张、忧郁、饮酒、食用巧克力、红肠等食品,气候寒冷,耀眼的阳光,运动和过劳,及看到某些条纹图案.从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和神经机能障碍所致,并与女性经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