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胎膜早破初产孕妇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00例足月胎膜早破单胎孕妇,破膜2h后未临产,宫颈条件未成熟(宫颈Bishop评分≤4分),孕妇知情同意后欣普贝生组入组50例,催产素组50例。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情况。结果:与催产素组比较,欣普贝生组8h、12h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增加(92.0%vs 64.5%,P0.01;95.9%vs 79.2%,P0.05)。欣普贝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86.0%vs 60.0%,P0.01),且欣普贝生组用药12h、24h内阴道分娩率亦显著提高(42.0%vs 8.0%,P0.001;64.0%vs 34.0%,P0.01)。欣普贝生组用药至临产、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催产素组[(7.4±1.0)h vs(14.2±2.0)h,P0.01;(15.4±1.4)h vs(21.4±1.6)h,P0.01]。欣普贝生组引产失败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降低(2.0%vs 16.0%,P0.05;0 vs 12.0%,P0.05);两组急产、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结论:足月胎膜早破且宫颈条件未成熟的初产孕妇,应用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直接催产素引产,但用药期间应加强母儿监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和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对羊水偏少足月孕妇的引产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羊水偏少[50 mm<羊水指数(AFI)≤80 mm]的足月孕产妇90例,宫颈Bishop评分≤4分。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使用欣普贝生或双球囊引产(欣普贝生组和双球囊组)。记录2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从引产到分娩时间欣普贝生组比双球囊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4,P=0.003)。2组产妇24 h阴道分娩率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欣普贝生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双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7%vs.68.9%,χ~2=4.555,P=0.033)。欣普贝生组产妇出现发热、严重恶心呕吐、子宫过度刺激及胎心率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双球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足月羊水偏少孕妇,欣普贝生和阴道放置双球囊导管均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和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对羊水偏少足月孕妇的引产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羊水偏少[50 mm羊水指数(AFI)≤80 mm]的足月孕产妇90例,宫颈Bishop评分≤4分。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使用欣普贝生或双球囊引产(欣普贝生组和双球囊组)。记录2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从引产到分娩时间欣普贝生组比双球囊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4,P=0.003)。2组产妇24 h阴道分娩率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欣普贝生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双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7%vs.68.9%,χ~2=4.555,P=0.033)。欣普贝生组产妇出现发热、严重恶心呕吐、子宫过度刺激及胎心率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双球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足月羊水偏少孕妇,欣普贝生和阴道放置双球囊导管均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孕40+周无产兆孕妇采用欣普贝生与COOK球囊(促宫颈成熟双球囊)人工引产的优缺点,探讨适宜的引产方法。方法:选取孕40+周、Bishop宫颈评分6分、无妊娠合并症、单胎、头位并要求阴道试产的初孕妇107例,其中56例采用阴道放置欣普贝生,51例采用COOK球囊。分析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变化、产程时间、急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欣普贝生组的促宫颈成熟作用、产后出血、急产率高于COOK球囊组(P0.05),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低于COOK球囊组(P0.05)。两组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宫颈评分较低的孕妇使用欣普贝生诱导宫颈成熟效果较好,但需注意产程过快造成的影响。COOK球囊诱导宫颈成熟作用较温和安全,但对宫颈评分较低的孕妇作用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Cook双球囊和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初产妇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引产指征,促宫颈成熟引产的1 308例足月妊娠初产妇临床资料,包括使用Cook双球囊670例与使用欣普贝生63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间相关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两组促宫颈成熟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Cook双球囊组24 h内的阴道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和欣普贝生组大致相当,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ok双球囊组缩宫素使用率显著高于欣普贝生组(P0.05),但Cook双球囊引产较少引起子宫过度刺激(P0.05)。结论对足月宫颈条件不成熟初产妇采用Cook双球囊和欣普贝生均可有效地促宫颈成熟及引产,Cook双球囊可明显减少子宫过度刺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容量的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观察,为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产后不良影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具有引产指征且宫颈评分<6分的足月单胎孕妇4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球囊注水容量随机分为2组,Foley单球囊注水30 mL促宫颈成熟组(F30组)200例,Foley单球囊注水60 mL促宫颈成熟组(F60组)200例,比较2组患者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转归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0,P=0.201),治疗后2组患者Bishop评分均上升,治疗后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00)。2组初产妇的引产-分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球囊容量是初产妇24 h内成功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OR=1.990,95%CI:1.444~2.742,P=0.000)。研究中20例瘢痕子宫孕妇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其中18例顺利阴道分娩,无相关并发症。2组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足月宫颈条件不成熟的孕妇(包括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安全有效,Foley 60 mL球囊在促宫颈成熟方面效果更好,且适当缩短引产-分娩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和欣普贝生用于宫颈条件不成熟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需终止妊娠的宫颈评分<6分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其中30例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33例给予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收集并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中转剖宫产率,以及产钳率、侧切率、产后出血率、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等。结果:米索前列醇组的宫颈成熟时间和引产时间均长于欣普贝生组[(32.77±20.37)h vs (16.09±16.42)h,P=0.07;(39.15±28.21)h vs (11.57±8.56)h,P=0.019]。米索前列醇组和欣普贝生组24h内阴道分娩者分别是12.00%和84.44%,需联合其他引产方法者分别占43.33%和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的产程、中转剖宫产率、产钳率、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欣普贝生组比较,米索前列醇组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4,RR=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容量的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观察,为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产后不良影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具有引产指征且宫颈评分6分的足月单胎孕妇4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球囊注水容量随机分为2组,Foley单球囊注水30 m L促宫颈成熟组(F30组)200例,Foley单球囊注水60 m L促宫颈成熟组(F60组)200例,比较2组患者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转归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0,P=0.201),治疗后2组患者Bishop评分均上升,治疗后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00)。2组初产妇的引产-分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球囊容量是初产妇24 h内成功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OR=1.990,95%CI:1.444~2.742,P=0.000)。研究中20例瘢痕子宫孕妇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其中18例顺利阴道分娩,无相关并发症。2组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足月宫颈条件不成熟的孕妇(包括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安全有效,Foley 60 m L球囊在促宫颈成熟方面效果更好,且适当缩短引产-分娩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OOK宫颈球囊扩张器对高危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Bishop评分3~4分高危妊娠初产妇12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采用宫颈球囊扩张器促宫颈成熟70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缩宫素5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宫颈Bishop评分、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及胎儿窘迫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Bishop评分≥7分高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和产褥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K宫颈球囊扩张器在高危妊娠中促宫颈成熟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优点,可有效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小水囊与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在孕41周引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市回民医院孕足月引产的孕妇共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宫颈小水囊组(80例)和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组(80例)两组,观察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临产时间、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12h宫颈评分,阴道分娩率,总产程、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小水囊与地诺前列酮栓在孕41周引产中比较,效果相似,但宫颈小水囊更经济,且作用温和,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缩宫素静脉滴注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优劣差异。方法参照区组选择200例足月妊娠引产的产妇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给予分析并归入本次研究中,遵从随机抽样调查法将参与本次研究中的患者,等分分为两个组别,两组各分为100例。参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静脉滴注进行引产,研究组产妇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引产,统计整合参照区组与引产的相关性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参照组宫颈成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引产相关性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促宫颈成熟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可有效提升引产成功率,且可提升产妇宫颈成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心达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9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产科住院的有引产指征的孕妇167例,随机分为球囊组、缩宫素组及米索前列醇组,比较3组的促宫颈成熟情况、引产效果、产程时间、分娩结局、新生儿情况、产后出血等。结果:球囊组的宫颈成熟度评分高、诱发临产时间短、经阴道分娩率高,产后出血量少,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能有效促宫颈成熟,缩短引产时间,增加阴道分娩率,同时无药物不良反应,可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宫颈成熟与否是影响引产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前列腺素E2(PGE2)不仅对促宫颈成熟有效,而且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1],但PGE2释放速率与阴道pH值呈正相关[2]。因此,胎膜早破孕妇引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剂量倾泻,引起子宫过强收缩,影响母婴安全。本文探讨了控释型前列腺素E2栓(欣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探讨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有引产指征的140例足月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阴道后穹窿放置地诺前列酮栓(普贝生)来促宫颈成熟,观察组选择在宫颈阴道内置入双球囊导管(COOK球囊),利用内外侧机械挤压作用促进宫颈成熟,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变化、引产疗效、产程、分娩结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双导管球囊取出后的宫颈Bishop评分(7.8±0.5)明显高于对照组地诺前列酮栓取出后的宫颈Bishop评分(7.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引产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总有效率77.14%,临产时间(10.5±2.5)h及总产程(8.1±0.5)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17.1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良好,改善宫颈条件和缩短产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0.8 mm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其他名称: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孕足月、单胎、头位,宫颈Bishop评分<6分、无严重合并症及引产禁忌证、胎儿情况正常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条件相同、具备引产指征的180例胎膜完整产妇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操作下,将0.8 mm控释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1枚横向置于产妇的阴道后穹隆深部,药物放置后产妇卧床2 h.记录两组产妇药物放置至宫缩开始、临产及分娩的时间;药物平均放置时间;胎心率异常、羊水粪染、子宫过度刺激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共280例产妇中,26例置药后24 h未临产(9.3%,26/280),其中观察组3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24 h内临产率为97.0%(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157/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73例阴道分娩(75.3%,73/97),24例剖宫产分娩(24.7%,24/97);对照组107例阴道分娩(68.2%,107/157),50例剖宫产分娩(31.8%,50/157),两组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放置至宫缩开始时间、药物平均放置时间、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缩过频发生率为11.3%(11/97),对照组为19.1%(30/1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73,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结论 0.8 mm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但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球囊在瘢痕子宫孕妇引产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9年9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引产后分娩的132例足月经产妇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次分娩方式和本次分娩引产方式分为双球囊瘢痕子宫组(42例)、双球囊非瘢痕子宫组(55例)和单球囊瘢痕子宫组(35例)。比较3组的Bishop评分变化、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时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3组的年龄、分娩孕周、孕次、体重指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球囊瘢痕子宫组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单球囊瘢痕子宫组,且引产后Bishop评分更高(P0.05),产时产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双球囊瘢痕子宫组与双球囊非瘢痕子宫组的各项分娩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新生儿出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可安全应用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引产中,能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不增加母儿不良结局,较单球囊有较短的产程,且不增加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患者分娩结局与引产时限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胎膜早破患者的阴道分娩率。方法:选择足月(孕周≥37周)胎膜早破患者共784例,按病案号奇偶随机分为12小时引产组411例和24小时引产组373例,比较两组间阴道分娩率、自然临产率、用药前宫颈成熟度改善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12小时引产组阴道分娩率、自然临产率均低于24小时引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宫颈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小时引产组胎儿窘迫4例,分娩后证实的宫内感染1例,产后出血3例,24小时引产组胎儿窘迫3例,分娩后证实的宫内感染1例,产后出血3例。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具备阴道分娩条件者应期待至24小时后行引产处理,可有效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18.
2023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 SOGC)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及循证证据发布了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指南, 该指南分为引产总则、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三部分, 详述了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指征和方法。本文就该指南中主要的更新点进行重点解读。该指南重点强调了引产的个体化, 更强调了尊重患者选择的人文关怀;建议孕8~12周应用超声核对孕周, 提出40岁及以上孕妇≥39周引产的合理性, 不建议无指征的意愿选择性引产;在促宫颈成熟方面, 球囊和前列腺素制剂同样有效, 球囊可用于瘢痕子宫要求阴道分娩者, 球囊及前列腺素E2栓剂可用于门诊促宫颈成熟;米索前列醇和前列腺素E2制剂既可用于促宫颈成熟又可用于宫缩诱导剂引产。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口服安全有效, 米索前列醇溶液更易于精准给药。若促宫颈成熟时间较长, 在母胎安全的情况下, 促宫颈成熟过程可以中断休息后再开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OK球囊用于足月引产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322例应用COOK球囊引产孕妇资料,同时以200例同期单纯使用缩宫素引产孕妇资料为对照,统计引产指征、引产前及引产12h后宫颈评分、产程进展情况、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产褥感染率、不良反应等,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引产指征包括羊水过多、羊水偏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延期妊娠、瘢痕子宫,研究组及对照组逾期妊娠比例均最高(35.4%和38.0%),其次为妊娠期糖尿病(20.5%和20.5%),除瘢痕子宫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应用球囊12h后,宫颈评分明显提高,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达95.34%。对照组用药12h后,宫颈评分有所提高,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51.50%。两组相比宫颈评分、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有310例给予人工破膜静滴缩宫素或直接静滴缩宫素,从引产到临产平均时间为(14.21±4.83)h,对照组中154例继续静滴缩宫素引产,从引产到临产平均时间为(19.35±6.46)h,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阴道试产者最终有294例阴道分娩,对照组中有124例阴道分娩,两组产程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剖宫产率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38.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时和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产褥感染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子宫过度刺激及羊水污染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无胎盘早剥及强直子宫收缩发生,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OK球囊促宫颈成熟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使用缩宫素,是一种实用价值较高的临床引产工具。  相似文献   

20.
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妊娠羊水偏少病例引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剂(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羊水偏少病例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9例足月妊娠羊水偏少病例分为两组,分别用普贝生和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的宫颈评分、临产和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普贝生引产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高(95.74%vs 65.63%),进入产程快(10.54±5.72h vs 28.69±9.77h),产程短(5.29±2.37h vs 11.46±4.08h),阴道分娩率高(89.36%vs 46.88%),剖宫产率低(10.64%vs 53.12%),引产至出院天数缩短(4.62±1.29d vs 6.63±2.88d),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羊水偏少病例引产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