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9,(8):1274-1279
依据《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参考大纲》,查阅与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有关的药典、诊疗指南、药品说明书、临床研究文献及官方数据,对两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体内药学特性、药品质量、顺应性及药物经济学等8个方面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抗PD-1的抗体药物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安全性、有效性、体内药学特性、药品质量、顺应性及药物经济学等8个方面对药品进行综合评价,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这5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进行Mini卫生技术评估,以期为药品遴选、药品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从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国家医保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一致性评价、贮藏条件、有效期、全球使用情况和企业信誉度共11个方面对5种PD1抑制剂进行Mini卫生技术评估。结果:基于上述评估标准,5种PD1抑制剂的评分在58~75分之间。安全性上,PD1抑制剂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尤其是心肌炎与神经系统症状在临床应用中应密切关注。结论:Mini卫生技术评估在多维度评估药品,能为医院药品遴选、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肺炎的药学监护,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患者使用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后出现的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治疗过程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在对该例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时,通过学习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尼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现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107例应用尼妥珠单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药品说明书适应证的相符性,评价其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与药品说明书适应证范围的相符率为69.2%,符合国内、外文献资料提供的参考适应证为12.2%,有18.7%用于"说明书适应证、国内外指南及文献推荐"之外的用法。结论:尼妥珠单抗总体不良反应较轻,与放疗合用可使临床获益。该药超说明书适应证范围应用现象较普遍,符合循证药学、伦理学精神,但违背法学规范,应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5.
<正>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布于人体具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膜表面,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结合后,可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而诱导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并导致T细胞抵抗,在肿瘤病理状态下实现免疫逃逸、免疫抑制等[1]。PD-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活化、上调T细胞,激活内源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4种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应用PD-1/PD-L1抑制剂与贝伐珠单抗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验指标、影像学检查、疗效及不良反应(至患者随访截止或失访或死亡)。使用改良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临床疗效,Kaplan-Meier方法绘制总生存期(OS)生存曲线,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分析。结果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我科收治的37例联合应用PD-1/PD-L1抑制剂与贝伐珠单抗患者,其中进口PD-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14例,三种国产PD-1/PD-L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9例,特瑞普利单抗+贝伐珠单抗7例,卡瑞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7例。阿替利珠单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35.7%,疾病控制率(DCR)为71.4%;信迪利单抗组ORR为22.2%,DCR为66.7%;特瑞普利单抗组ORR为28.6%,DCR为71.4%;卡瑞利珠单抗组ORR为28.6%,DCR为57.1%。三组国产PD-1单抗组中位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抑制剂由于其独特的疗效,已成为当今广泛关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1]。PD-1与肿瘤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上的配体PD-L1或PD-L2结合后,引起信号级联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从而达到免疫耐受的效果。而PD-1/PD-L1抑制剂就是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使T细胞恢复活性,增强细胞免疫,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其中作用于PD-1受体的单抗主要有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等,目前可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PD-1抑制剂为肺鳞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但其特殊的药物作用机制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亦有别于传统化疗药物。本文报道1例61岁肺鳞癌男性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和顺铂治疗4周期后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6周后好转,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占美  郑寒蕊  卢静 《医药导报》2022,(12):1864-1870
目的 建立程序性死亡(PD)-1抑制剂用于食管癌的药学路径。方法 检索中国、美国和欧洲肿瘤学会收集食管癌治疗指南,整理指南推荐可以用于食管癌的PD-1抑制剂的内容。如果指南同时推荐了多种PD-1抑制剂用于同一类患者的治疗,则采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的价值框架对PD-1抑制剂进行价值评价,并通过文献检索法收集药物经济学研究,综合指南推荐,价值评价结果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基于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初步建立药学路径。结果 中国和美国指南同时推荐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用于晚期食管鳞癌的二线治疗。价值评分最高的是卡瑞利珠单抗,药物经济学研究显示对比化疗,只有卡瑞利单抗二线治疗食管癌有经济性。结论 PD-1抑制剂用于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指南推荐强度最大,证据最充分,卡瑞利珠单抗最具性价比,故作为药学路径中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替雷利珠单抗是新型人源化IgG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2021年6月23日获批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药物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阴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至少经过1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此前获批适应证还包括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局部晚期或转...  相似文献   

11.
12.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作为中国传统补气名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调节免疫、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PD-1/PD-L1抑制剂及抗CTLA-4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功,免疫治疗真正成为临床抗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本文针对肿瘤免疫逃逸和肿瘤微环境改变的特性,挖掘APS作为抗肿瘤辅助用药的临床潜力,归纳了APS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调节肿瘤微环境、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总结分析APS对各种肿瘤的免疫调控作用,以期为APS用作抗肿瘤辅助性药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崔语恒  赵少荣  刘晶晶  张瑾 《天津医药》2020,48(12):1230-1235
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全身转移率高、对常规治疗不敏感以及容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随着对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机制及TNBC免疫特点的不断探究,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但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具有不同机制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TNBC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雷小梅  瞿家权  谭潭 《天津医药》2022,50(2):220-224
鼻咽癌是一种EB病毒(EBV)感染率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通 路的激活可能是EBV相关鼻咽癌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与化疗相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不良反应小、生存获益更 长和耐受性更好等优势,但存在仅有少部分患者能受益的缺点。目前,至少有4种针对该通路的PD-1抑制剂单抗已 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就近年来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鼻咽 癌PD-1抑制剂的治疗策略、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药学学报(英文版)》2021,11(12):3908-3924
Encoded by PTPN11, the SHP2 (Src homology-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2)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carcinogenic phosphatase. As a promising anti-cancer drug target, SHP2 regulates many signaling pathways such as RAS-RAF-ERK, PI3K-AKT and JAK-STAT. Meanwhile, SHP2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immune cell funct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Heretofore, five SHP2 allosteric inhibitors have been recruited in clinical stud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Most recently, studies have proved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HP2 inhibitor in overcoming drug resistance of kinase inhibitors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 blockade. Herein, we review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small molecular inhibitors of SHP2, and highlight recent progress in overcoming drug resistance using SHP2 inhibitor. We hope this review would facilitate the future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SHP2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作用及尚存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其协同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政策评估法,分别对目前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直接协同与间接协同作用进行阐述,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我国医保支付制度在技术层面的付费方式、效果层面的绩效评估、管理层面的过程管控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其间接协同作用包括: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可促使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作出调整以适应医保支付改革;可调整医药市场,影响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足之处为:中选药品品种少,采购范围与医保降费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医保对于非中选药品"一刀切"的支付标准可能会削弱药企对仿制药研发的积极性等。因此,下一步还需大幅扩大药品采购品种和范围,对于本身品种就较少的药品,可以适当放开医保支付限制;协调医保报销政策和采购方案,提升医保支付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引导医疗机构从"价格医疗"到"价值医疗"理念的转变,兼顾市场多方利益,形成全方位的药品价格与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7.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主要靶点.为加强药学监护,降低ICIs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药师对3例肿瘤患者在应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后出现免疫相关性肾损伤的治疗过程及用药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3个病例经过激素治疗后,肾功能均...  相似文献   

18.
胸腺上皮肿瘤(TET)是一种罕见的纵隔恶性肿瘤,因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国内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早期TETs首选手术切除,对于手术难以切除、复发或转移的晚期TETs主要采取内科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推荐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但疗效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对TETs生物学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在TETs中的应用,但由于TETs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免疫治疗会带来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国内外ICIs治疗晚期TETs的临床研究及个案报道,重点关注ICIs在TETs中的疗效及irAEs,以期为晚期TETs的治疗提供更多策略。  相似文献   

19.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是食管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 占全球病例的90%。尽管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治疗, 但其预后仍较差。近年来, 抑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的单抗在包含食管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 由于耐药性, 只有少数患者得到了临床获益。因此, 在临床中, 应明确能够精确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以便进行个体化免疫治疗。由于肿瘤免疫微环境可能会影响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 因此, 肿瘤免疫(如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髓系来源的肿瘤抑制细胞)在ESCC中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ESCC中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张婷  卢岩  陈娟  欧阳昭连 《中国药事》2020,34(10):1171-1179
目的:通过对PD-1/PD-L1抑制剂的专利分析来揭示其技术创新态势及科学基础来源。方法:采用专利计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对PD-1/PD-L1抑制剂的专利从时间趋势、区域分布、技术开发热点及其网络分析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PD-1/PD-L1抑制剂领域共有专利申请5502项,专利申请逐年增长;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技术开发热点以活性和抗体研究为主,且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强;科学基础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即肿瘤免疫联合治疗、PD-1/PD-L1 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机制研究、PD-1/PD-L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通过对PD-1/ PD-L1抑制剂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揭示其技术创新态势及其科学基础来源,从情报学角度为肿瘤免疫治疗研发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