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Gitelman综合征SLC12A3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和确定Gitelman综合征相关基因SLC12A3突变位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方法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寻找和确定12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相关基因SLC12A3的突变位点。选取5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评估发现的突变位点。结果共确定SLC12A3基因8个突变位点,其中5个为新突变位点,包括2个错义突变:Cys430Gly和Leu571Pro;2个缺失突变:1384delG和346~353delACTGATGG;1个非移码插入突变: 997insCys。3个已报道过的突变,其中包括2个错义突变:Thr60Met和Asp486Asn;1个缺失突变:2883-2884delAG。12例患者中8例携带Thr60Met纯合或杂合突变,大部分患者为复合杂合突变。结论基因突变分析对诊断Gitelman综合征有重要价值。Thr60Met可能是中国Gitelman综合征患者较常见的突变。Gitelman综合征特异的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联系目前较难确定。  相似文献   

2.
Gitelman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telman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OMIM263800),是肾单位远曲小管重吸收NaCl障碍造成的原发肾性失盐性疾病,临床特征表现为正常或偏低的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以及低氯性碱中毒、低血钾、低血镁和低尿钙,又称低尿钙变异型Bartter综合征。Gitelman综合征常是由位于染色体16q13的SLC12A3基因失活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噻嗪类利尿剂敏感共同Na^+-Cl^-共转运子NCCT。目前已发现100余个SLC12A3基因突变位点可能与Gitelman综合征有关。Gitelman综合征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多样性。爪蟾卵母细胞的功能表达是研究特异SLC12A3突变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Bartter综合征是一组以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肾性失盐、血肾素、醛固酮增高和血压正常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因1962年Bartter等首先报道本征因此而得名。1966年Gitelman等又报道3例临床特征和Bartter综合征相似,但同时伴有低镁血症和低尿钙的病例,因而命名为Gitelman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是一种失盐性肾小管疾病,肾脏远曲小管离子转运蛋白功能障碍为其发病基础.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GS的两个致病基因已经被证实.近年来,获得性GS报道的出现,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该病的非遗传学发病机制.作者从先天及后天两个角度对GS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基因病遗传变异的自动化分析和智能化解读,以满足单基因病相关临床和科研的精准医学需求。方法该研究采用信息学技术,建立单基因病基因变异参考数据库,参考GATK最佳实践对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和识别,参考ACMG单基因病变异临床致病性分级标准对遗传变异进行分级,根据患者疾病表型、遗传变异的变异类型、人群发生频率、预测的变异功能、临床显著性分级、数据库证据等信息对遗传变异进行综合评分和推荐。结果单基因病基因变异参考数据库整合了5 654种单基因病相关的26 109个基因上的648 814个遗传变异。基于云的单基因病遗传变异分析解读系统实现了单基因病遗传变异的自动化分析和智能化解读,并通过www.pgenomics.cn提供免费共享服务。结论单基因病遗传变异分析解读系统可帮助单基因病领域相关的临床医生进行遗传学精准诊断,加快单基因病领域相关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收集的枣庄地区和青岛地区20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进行致病基因SLC12A3的突变基因型及表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高发突变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组选取2013至2016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0例经基因测序确诊的Gitelman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3±12)岁。收集20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症状、体征、血压、血钾、血镁、血HCO-3、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24h尿Ca2+/Cr。查找20例经基因确诊患者的突变基因型。将不同突变基因型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对50例非相关的健康者进行相关的基因测序,查找有无SLCl2A3基因上的突变。结果 20例患者中均存在SLC12A3的突变,共发现了15个相关的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9个(Cys430Gly、Leu571Pro、Thr60Met、Asp486Asn、Glu429Lys、Ala264Gly、Ser283Thr、Thr163Met、Arg913Gln),缺失突变5个(1384delG、346-353delACTGATGG、2883-2884delAG、1740delC、2877-2878delAG),插入突变1个(997insCys);其中杂合突变2例,纯合突变1例,复合杂合突变17例;有8例患者发现了Ala264Gly的突变,发生率约为20. 5%。Ala264GLy携带者的发病年龄、四肢乏力、手足搐搦、多尿等症状的发生与携带其他突变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室检查方面Ala264Gly携带者的血钾、血镁、血HCO-3、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24h尿Ca2+/Cr与携带其他突变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a264Gly突变可能是本研究中两个地区的高频突变,但Ala264Gly导致的临床表型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对2例妊娠合并Gitelman综合征患者,给予补钾、补液、预防感染等治疗,做好病情观察、剖宫产术护理、分娩期护理、补钾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及出院指导等,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加强健康教育。2例患者均顺利剖宫产,各分娩一男活婴,术后第4、5天,血钾、腹部伤口基本正常,Gitelman综合征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8.
Gitelman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itelman综合征(GS)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疾病.由Gitelman于1966年首次报道,白种人发病率约1.2/百万人,无性别差异。曾认为是轻型或变异型的Bamer综合征(BS),现已明确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我国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和分析中国2型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 type 2,BS2)患者的KCNJ1基因变异,观察患者临床表型和药物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1月经青岛市立医院确诊的5例BS2患者及其亲属临床资料和血标本。采用第2代高通量测序法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变异。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分类标准和指南评估变异基因的致病性。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观察患者药物治疗疗效和病情转归。结果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共确定KCNJ1基因10个变异,其中6个为新发现变异,变异类型多为错义变异。5例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多饮多尿(5/5),其中1例尿崩;母体羊水增多和患儿早产(4/5);生长迟缓(3/5)。2例患者初诊表现为低氯性代谢碱中毒合并低血钾(2/5),其余患者均无明显酸碱失衡,1例合并高血钾。1例患者存在明显的甲状旁腺素(PTH)抵抗[低血钙、高血磷和血全段PTH(iPTH)水平升高];3例患者存在明显的PTH反应过度(高血钙、低血磷和血iPTH水平轻度升高);1例患者血iPTH水平为正常值上限,血钙和血磷水平正常。5例患者均存在高尿钙或肾钙质沉积,其中1例患儿伴有肾结石。吲哚美辛对改善患者的多饮多尿、生长迟缓、电解质紊乱、高尿钙和血iPTH升高有明显疗效。结论共发现KCNJ1基因10个变异,其中6个为新变异,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库。BS2患者临床表型表现多样,应注意与其他甲状旁腺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基因变异,探讨突变频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21年5月我院34例PTC病人的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采用70基因检测仪进行外显子测序,分析BRAF突变频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4例PTC病人中共检测到...  相似文献   

11.
Gitelman综合征(GS)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已有报道,但尚未检索到同时并发IgA肾病的报道.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肾小管和囊肿性疾病。其中肾小管间质疾病又包括Gitelman综合征、Bartter综合征、Liddle综合征、胱氨酸尿、遗传性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等。病变可累及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临床对遗传性肾小管间质疾病认识不足,缺乏特异性检测手段,无规范的筛查诊断体系,造成大量漏、误诊。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重视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胸廓畸形是脊柱或肋骨发育异常导致的胸骨凹陷或突出畸形。临床上以鸡胸和漏斗胸最为常见,可伴随其他综合征出现,也可以单独存在。先天性胸廓畸形的遗传因素与单基因突变、多基因变异和染色体畸变有关。临床常见的伴有综合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如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和努南综合征(Noonan syndrome)往往有相对固定且明确的致病基因,而单纯性先天胸廓畸形的遗传发病机制多样,对于综合征性和单纯性先天胸廓畸形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上对综合征性和单纯性先天胸廓畸形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3例OPLL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WES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与OPLL相关的基因变异。结果:在2例OPLL患者中发现了ENPP1基因的2个错义变异,其中患者1携带1个c.T802C(p.Tyr268His)杂合变异,患者2携带1个c.T253C(p.Cys85Arg)杂合变异和1个c.T802C(p.Tyr268His)杂合变异。2个变异位点在不同物种中均具有高度保守性,多种蛋白预测软件均预测变异有害或可能有害,表型分析发现2例患者均发生了颈椎、胸椎OPLL及黄韧带骨化症。患者2血清磷水平在正常低限,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正常值。结论:ENPP1基因变异可能是OPLL患者的致病原因。该研究丰富了ENPP1基因变异谱,也为今后OPLL患者应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分子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个成人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家系CLCNKB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 用PCR方法对先证者CLCNKB基因19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或构建T-A克隆测序检测其基因变异。 结果 先证者CLCNKB基因表现为G433E和cDNA 753delG复合杂合突变。家系分析表明,杂合错义突变G433E来自父亲,杂合缺失突变cDNA 753delG来自母亲。患者弟弟携G433E,其妹妹正常。正常对照100条染色体中未发现同样变异。 结论 在1个成人迟发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家系中发现了CLCNKB基因2个突变位点,经检索文献及人类基因突变库(HGMD),cDNA 753delG为新发现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SRY基因、Y染色体微缺失进行检测分析.并以正常男性及女性作对照.结果:该患者社会性别为男性,身材较正常同龄男性身高均值低.因不育就诊,双侧睾丸体积小、质地中等,精液检查示无精子症.阴茎发育正常.B超检查示前列腺发育正常,未见到子宫、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官.性激素检查正常.染色体核型为46,XX(SRY+),Y染色微缺失检测示AZFa,AZFb,AZFc及AZFd区域均缺失.结论:基因组中存在SRY基因可能与该例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为男性表型密切相关.无精子症表型可能是缺乏位于Y染色体AZF区与精子生成相关基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和分析64个无亲缘关系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家系的基因变异类型, 探讨多种基因分析技术的检测效能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或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的64个ADPKD家系的临床资料, 采集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血样, 应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 对筛选出的可疑变异通过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或长片段PCR结合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抽取高风险家系胎儿绒毛或羊水样本, 排除母源污染后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64个ADPKD家系中有57个家系(89.06%)检测到PKD1/PKD2基因变异, 其中51个家系(79.69%)共检出49种PKD1/PKD2基因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 包含14种(28.57%)无义变异、14种(28.57%)移码变异、11种(22.45%)错义变异、5种(10.20%)剪接变异和5种(10.20%)缺失变异, PKD1和PKD2基因变异分别占87.76%(4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IEM)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12月在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的4 80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筛查结果正常的新生儿和存在IEM相关基因变异新生儿的基本特征(包括初筛日龄、性别、出生孕周及出生体重),并对存在IEM相关基因变异新生儿的具体变异情况和临床诊断加以分析。结果 参与筛查的4 801例新生儿中,56例新生儿经两次串联质谱法筛查后指标异常,进行IEM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提示19例存在基因变异。筛查结果正常的新生儿(n=4 782)与存在基因变异新生儿(n=19)的初筛日龄、性别、出生孕周及出生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9例存在IEM相关基因变异的新生儿中,1例ACAD8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患儿诊断为异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IBDD),2例SLC22A5基因变异携带者诊断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SLC22A5基因变异新生儿(n=6)的游离肉碱(C0)水平显著低于SLC22A5无变异新生儿(n=4 795)(P<0.01);MCC1/MCC2基因变异新生儿(n=4)的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基础上发生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肝肾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病因、诱因、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肝肾功能、病死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肝肾综合征患者平均肝炎病史为14年,大量饮酒史为20.7年,肝硬化失代偿史为4.6年.顽固性大量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是肝肾综合征最常见的诱因,大量腹水多见于Ⅱ型肝肾综合征患者(P<0.05).肝肾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血红蛋白、电解质、尿量及平均动脉压相关,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可能提示病情缓解或加重.84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中69例死亡,死亡率为82%,Ⅰ型肝肾综合征中位生存期为14.3 d,Ⅱ型肝肾综合征中位生存期为25.3d.在治疗后终末尿量≥1 000 ml/d的基础上,随着平均动脉压变化值升高,生存率明显升高.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肝硬化失代偿期为4.6年,临床医生需引起高度重视;患者一旦发生肝肾综合征,死亡率很高,平均生存期短;在治疗后终末尿量≥1 000 ml/d的基础上,平均动脉压较诊断后升高6~30 mmHg(1mmHg=0.133 kPa)的患者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66例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患者进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性分化异常的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扩增Y染色体长臂上AZF基因位点。结果 66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均为46,XX,PCR扩增显示SRY基因阳性、AZFa、b、c、d区全部存在2例,SRY基因阳性、AZFa、b、c、d区全部缺失56例,SRY基因阴性、AZFa、b、c、d区全部缺8例。结论 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患者临床男性表型,在遗传学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SRY基因缺失的患者也能发育成临床男性表型,提示在男性性别的决定和分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关键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