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分析kir3dl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模式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kir3dl1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K562细胞中kir3dl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胞苷处理K562细胞以诱导CpG岛去甲基化,观察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kir3dl1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K562细胞中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CpG二核苷酸甲基化频率在20%-100%之间;K562细胞中kir3dl1基因启动子序列在转录因子E2F可能的结合位点上存在1个碱基的突变,并形成1个新的被甲基化的CpG二核苷酸;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胞苷可以诱导不表达kir3dl1基因的K562细胞重新表达该基因。结论:K562细胞中kir3dl1基因表达受启动子甲基化调控,对转录因子E2F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在kir3dl1基因表达调控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LRP15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关系,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AL患者LR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用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这些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LRP15基因在缓解与非缓解状态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分别为47.6%和16.7%,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比例分别为38.1%和72.2%。LRP15基因的表达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之间无相关(P=0.0087)。结论:AL患者LRP1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不完全是导致LRP15基因表达沉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去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增殖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系与5-杂氮脱氧胞嘧啶(DAC)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一曲古抑菌素(trichostatin,TSA)共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指数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利用Atlas7742—1基因芯片筛查给药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DAC和TSA的联合应用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使大多数细胞阻滞在G0期,并促进多个基因的表达上调及少数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去甲基化药物及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具有抗白血病作用,与基因芯片联合应用可以用来筛查白血病抑癌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急性B淋巴白血病细胞表面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表达是否受表观遗传学调控。利用重硫酸盐PCR测序方法比较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胞苷作用前后,急性B淋巴白血病细胞系RS4:11和SUP-B15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CpG百分比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比较该基因表达的变化;比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用前后,该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B淋巴白血病细胞系RS4:11和SUP-B15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异常高甲基化的CpG岛,经去甲基化药物作用后甲基化CpG含量减低,而且该基因在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也相应增加。经过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作用后,该基因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也相应增加。上述两种药物合用与单药作用相比,并未进一步提高该基因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提示异常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这2种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在抑制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表达方面没有协同作用。结论:急性B淋巴白血病细胞系表面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表达受表观遗传学调控,药物处理后能部分逆转异常的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使得该基因的表达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5.
去甲基化处理对NK-92MI细胞系抑制性受体KI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NK细胞系NK-92MI细胞中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cellimmnoglobulin-likere—ceptor,KIR)的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模式及去甲基化处理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基因kir可能的表达调控机制,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NK-92MI细胞kir2DL1和kir2DL2/2DL3基因启动予区的甲基化水平,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胞苷处理NK-92MI细胞以诱导CpG岛去甲基化,RT—PCR方法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显示:kir2DL1和kir2DL2/2DL3基因启动子区CpG二核苷酸甲基化频率依次在25%-88%、5%-80%之间;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胞苷可以诱导NK-92MI细胞重新表达kir2DL1基因,并使kir2DL1、kir2DL2和kir2DL3基因表达量增加。结论:启动子甲基化参与调控NK-92MI细胞基因kir表达。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抑癌基因T1G1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RT—QT—PCR)的方法,检测53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nom—alcontrols,NC)的TIG1表达情况,并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epecificPCR,MS—PCR)检测TIGl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应用去甲基化试剂处理KG-1a、U937和I(562细胞株,观察其基因转录水平和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IG1mRNA在NC中高表达,而在AL患者中低表达;AL患者中TIG1的异常甲基化率高达75%(40/53例),而在正常标本中不发生甲基化;在初治AL中,发生甲基化的患者TIGj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甲基化的患者;Kg-1a、U937和K562细胞株TIG1基因启动子CpG岛均存在过甲基化,应用去甲基化试剂处理后,TIG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程度降低,T1G1的表达都得到了恢复,并且TIG1的表达随着5-Aza—CdR浓度增加而增高。结论:TIG1基因表达的减少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有关,而甲基化是导致TIG1基因转录沉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基因IEX-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及其与恶性血液病发生的相关性.应用MSP的方法检测9种恶性血液病细胞系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并把经M.sssI酶处理过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EX-1 CpG岛甲基化状态作为阳性对照,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EX-1 CpG岛甲基化状态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在NB4、Molt4.、Raji细胞系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高甲基化状态;在CA46、CEM、U937、K562、HL-60、Jurkat细胞系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部分甲基化状态;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非甲基化状态;经M.sssI酶处理过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EX-1基因启动子CpG岛呈高甲基化状态.结论: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与恶性血液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对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及p15基因的去甲基化的调控作用及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HI作用后Molt-4细胞的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状态及P15蛋白的表达的变化;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PHI作用前后Molt-4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olt-4细胞经过PHI处理后p15基因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HI作用于Molt-4细胞可增强组蛋白H3K4甲基化表达,抑制组蛋白H3K9甲基化表达,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HI作用于Molt-4细胞5天后,p15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减弱,p15基因的异常高甲基化现象被逆转,沉默的p15基因重新表达;p15 mRNA、P15蛋白表达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PHI可能通过特异性调节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引起染色体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p15基因的CPG岛去甲基化,从而诱导p15基因重新表达。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白血病细胞系WT1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表达的关系.用甲基化抑制剂和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成功诱导WTI表达.用地西他滨、曲古抑菌素处理白血病U937、HL-60、K562细胞系,用RT-PCR、改良的硫化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mRNA表达.结果表明,U937细胞不表达WT1基因,而HL-60、K562和KG1细胞高表达WT1基因;HL-60细胞WT1基因没有甲基化,而K562和U937细胞发生了甲基化.地西他滨、曲古抑菌素单药处理U937细胞不能诱导WT1基因表达,而二药联合作用可以诱导U937细胞系WT1基因重新表达.结论:单纯DNA甲基化不能抑制白血病细胞WT1基因表达;DNA甲基化与组蛋白脱乙酰基共同抑制了WT1基因表达;地西他滨、曲古抑菌素联合作用可以重新诱导WT1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在体外对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系的作用,观察PHI对Molt-4细胞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调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克隆抑制实验观察PHI对Molt-4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HI诱导细胞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观察PHI作用后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酶、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状态的变化。结果 PHI可上调Molt-4细胞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CBP水平,显著提高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H3K4甲基化水平,抑制组蛋白甲基化H3K9表达,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PHI可能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同时能调控组蛋白甲基化,影响其表观遗传学,可能作为新的抗白血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4种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系以及非肿瘤细胞系和正常人骨髓Id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差异。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HL-60、淋巴瘤细胞系Ramous和CA46以及良性细胞系Hek937和正常人骨髓细胞进行Id4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结果表明:Id4基因在正常人骨髓细胞和Hek937细胞系中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在4个血液肿瘤细胞系K562、HL-60、Ramous和CA46中均呈甲基化状态。结论:所检测的4种血液肿瘤细胞系中,Id4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正常人骨髓细胞和非肿瘤细胞系完全不同,Id4基因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与造血细胞恶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血病细胞WT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硫化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U937细胞不表达WT1基因,而HL-60、K562和KG1细胞高表达WT1基因,HL-60细胞WT1基因无甲基化。结论:WT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不能抑制其表达,尚存在其他调节WT1基因表达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K562和K562/DNR细胞中mdr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K5 6 2和K5 6 2 /DNR细胞中mdr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及其与P gp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和RT PCR方法检测两个细胞系中mdr1基因的表达 ,用亚硫酸氢钠脱氨基 DNA测序的方法分析mdr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结果 K5 6 2细胞不表达P gp ,mdr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K5 6 2 /DNR细胞P gp表达阳性 ,mdr1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 结论 K5 6 2和K5 6 2 /DNR细胞mdr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不同 ,前者有甲基化修饰 ,后者无甲基化修饰 ,mdr1基因沉默与其启动子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意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CHRF、U937、K562细胞系及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并用RT—PCR方法检测各系runx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健康人及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而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甲基化检测阳性率35%(14/40),明显高于正常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L30.43%(7/23),ALL41.18%(7/17),P〉0.25,两者无明显差异。甲基化检测阳性患者均未检测到runx3基因的表达。存在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患者化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数均高于runx3启动子区域未甲基化患者(P〈0.01),而且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未甲基化者(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检测对估计白血病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红变细胞系K562细胞生物学活性和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基因表达的影响,探寻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K562细胞中ID4基因甲基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Aza-CdR处理K562细胞后ID4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5-Aza-CdR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K562细胞中存在ID4基因的甲基化;5-Aza-CdR处理后K562细胞ID4 mRNA表达增加,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Aza-CdR可使K562细胞凋亡率增加,并且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细胞凋亡率与ID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呈高度相关(r=0.95)。5-Aza-CdR处理K562细胞48小时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G2/M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能促使CML急红变细胞系K562细胞中沉默的ID4基因重新表达,可能进而参与K56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超表达LRP16基因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法扩增人LRP16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片段,将其连接到pGEM—T质粒以构建LRP16基因ORF—pGEM—T重组载体。再将测序鉴定过的LRP16基因ORF插入pcDNA3.1^+质粒以构建LRP16基因ORF—pcDNA3.1^+重组表达质粒,转染K562细胞,建立稳定超表达LRP16基因的K562细胞系。用M1Tr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人LRP16基因ORF片段,并构建LRP16基因ORF—pcDNA3.1^+重组表达质粒;建立稳定超表达LRPl6基因的K562细胞系;超表达LRPl6基因具有促进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且这种促增殖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细胞由G0期进入S期而实现的。结论:超表达LRP16基因可促进K56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