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落枕又称“失枕”,是一种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病症。此证皆因卧位不良、头部蜷曲于枕头一旁或风、寒、湿、热之邪气侵袭、或由于颈部突然扭转,致使一侧颈部浅层肌肉痉挛,如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提肩胛肌等。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两季多见,气候潮湿地区居多。好发于成年人,儿童少见。发病轻者2—4日即可自愈,但自愈者复发率较高。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故应及时治疗。我根据落枕的发病机理,运用按摩手法治疗本病38例,疗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落枕的分型与推拿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落枕是对颈部突然发生的疼痛、颈部部分活动障碍、最后自愈的国内常用的通称。笔者近年来治疗落枕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分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筋伤[1].轻者4~5 d自愈,重者数周不愈.多因睡眠姿势,睡枕高度不当,或因过度负重,使颈部脉络受损;或因风寒侵袭项背,寒性收引,使筋络拘急,颈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针刺治疗落枕具有良好的疗效,患者易于接受.现将国内近5年来针刺治疗落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郑昆仑 《河北中医》2013,35(1):83-84
落枕又称失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主要表现为颈项痛,头部旋转困难,不能低头、仰视,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发病较高。落枕一般不需治疗就能自愈,但急性发作、长久不愈者常疼痛难忍,颈部活  相似文献   

5.
落枕又称“颈部伤筋”,突然发病,一般以患者颈项部一侧或两侧胸锁乳突肌痉挛、强硬、疼痛为主要症状,重者可波及斜方肌、提肩胛肌等。患者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向患侧活动功能障碍尤为明显,甚者疼痛牵及头部,上背部。患处有肌紧张明显压痛。笔者从2000至今临床采用针刺配合消炎止痛机治疗落枕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落枕又称“失枕”,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轻者4~5天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中医学认为其多由睡眠姿势不正、枕头高低不适,或因负重颈部过度扭转,导致颈部脉络受损;或风寒外袭,寒性收引,使筋络拘急,颈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甚好,常立即取效.现将针刺跗阳穴即刻治愈落枕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落枕是颈部肌肉或肌群急性损伤的一组临床症状表现的总称,青壮年为好发人群,病因主要是睡眠姿势不当使局部肌肉处于过度牵拉,发生静力性损伤,或颈部当风受凉,风寒外邪致使颈部气血凝滞痹阻经脉,收引而痛,表现为颈部肌肉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笔者采用毫针探刺阿是穴治疗落枕1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落枕,又称"失枕"、"失颈",是急性单纯性颈项部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科病症.多由睡眠姿势不正,枕头高低不适,颈部肌肉牵拉,或因受寒引起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痉挛或筋膜病变而致病.笔者自1989年以来,利用针药合用治疗落枕16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鄢路洲 《中国针灸》2005,25(7):482-482
落枕是颈项疼痛、颈部转动受限的一种疾患,多由于夜间睡眠时姿势不正,枕头过高或过低,使颈项一侧的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伸张状态而发生痉挛,或因颈项部感受风寒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常常独取阳池穴治疗落枕,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飞  刘祥  张力 《河北中医》2011,33(4):575-576
落枕又称失枕,是常见的颈部伤筋,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僵硬、痠胀、疼痛,头颈被动斜向一侧,活动明显受限为主要症状,轻者1周内自愈,重者可延续数周。2009-01—2010-12,我们运用指针疗法治疗落枕3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刺天井穴治疗落枕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枕多是由于体质虚弱,劳累过度,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使一侧颈部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伸展状态,引起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提肌发生痉挛引起;也有部分患者因夜眠时肩部暴露,颈部当风,感受风寒,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不通而发生拘急疼痛,少数患者因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致使颈部部分肌肉扭伤或发生痉挛;亦有颈椎病变所致者,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笔者在临床中通过针刺天井穴治疗落枕35例,总有效率9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概述 落枕又称失枕,多数病人是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头部滑落于枕下,使颈部斜向一侧而得名.也有部分病人因睡眠时或受风寒,造成局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故又有"落枕风"之称.它是由颈项部某些肌肉(以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为主)痉挛、肌张力骤然增高,造成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制的一种急性疾患.轻则一、二天内可自行缓解;重则,可拖延数日、周余不等,妨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临床,本病较为常见,以晨起或颈部猛然地转动后而出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推拿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落枕是临床较多见的一个病证。轻者,不经治疗,几天后即可告愈;较重者,或推拿,或针灸,或理瘳,也可治愈;唯严重落枕者,患者痛苦非凡,颈、项、肩、背肌群高度痉挛拘紧,颈部活动严重受限,任何方向颈部活动均可引起剧烈疼痛。严重落枕患者,一般都担心颈部被自己或他人牵动而疼痛难忍,因而往往要求固定颈部。岂知较长时间的固定会造成更为剧烈的痉挛和疼痛,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睡眠,致使患者情绪焦虑不安。对于严重落枕,解除患者的疼痛乃是当务之急,而单一推拿、针灸或理疗,都一时难于奏效。笔者在二十八载推拿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要解除颈部肌群高度痉挛,唯以推拿、针灸、中药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颈部扭伤俗称“落枕”,多因睡卧时枕头高低不适或颈肩外露感受风寒,或坐卧姿势不良,或颈部突然转向一侧致使颈部一侧肌群痉挛或扭伤而发病。本人试用单穴养老针刺治疗,重症配合局部手法推拿按摩,一年来临床观察治疗38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治疗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1~45岁;病程最短半小时,最长2天;临床表现均有颈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僵硬,活动明显受限,以左右旋转为甚。  相似文献   

15.
落枕又称“失枕”,临床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至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轻者4~5d自愈,重者疼痛严重,并可向头部及上肢放射,延至数周不愈。落枕为单纯的肌肉痉挛,又称颈部伤筋。经常发作,常是颈椎病的前驱症状。笔者在近5年用针罐法治疗落枕50例,均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落枕又称“失枕”、“失颈”。它是指颈部胸锁乳突肌或肩胛肌或肩胛提肌等的痉挛,肌张力的骤然增高,造成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疾患。其常见病因为“寒邪人络”和“卧势不当”。2年来,我们运用推拿配合电疗治疗落枕6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部肌肉牵张运动加手法复位治疗落枕9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采用颈部肌肉牵张运动加手法复位方法治疗落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92例落枕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83例,女9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2h.最长4d:颈部突然扭转伴胸锁乳突肌疼痛18例,睡高枕55例.睡觉时露肩9例,长时间坐在空调或冷风口10例.  相似文献   

18.
独取后溪穴治疗落枕4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剑铧 《河北中医》2006,28(8):623-623
落枕是颈项疼痛,颈部转动受限的一种疾患.多由于夜间睡眠时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使颈项一侧的肌群在较长时间处于过度伸张状态而发生痉挛,或因夜眠时肩部暴露,颈肩部当风感湿寒所致.2000~2004年,笔者在临床上独取后溪穴治疗落枕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落枕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由睡眠时姿势不正而感受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筋脉拘急.为突然发病,多在早晨起床后,一侧或两侧颈部肌肉强直、酸楚.活动时疼痛加剧并牵扯肩背和上背部有扩散痛,检查可见患侧项部肌肉痉挛,有条索状压痛,头向一侧歪斜.本病属中医"颈部伤筋"、"项拘急"、"失枕"等范畴.落枕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在针刺时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灵活选用单穴或2穴配伍治疗,往往可以达到立杆见影、针到病除的显著效果,现将笔者治疗落枕取穴、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平衡三步手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肌平衡三步手法治疗落枕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34岁。65例头部呈强迫体位歪向一侧。病程1~3 d,中位数2 d。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颈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落枕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痊愈69例、好转7例。结论:采用肌平衡三步手法治疗落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颈部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