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曹观新  卢伟  周湘 《疑难病杂志》2008,7(12):708-710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 d、7 d、14 d外周血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 d、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第1 d、7 d、14 d血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第7d、14 d血IL-1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1);第3 d、7 d及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d外周血标本,检测TNF-α、IL-1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丁咯地尔治疗组第1、3、7d血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第3、7d血IL-1水平较常规组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第3、7、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艳玲  张敏  余宏 《重庆医学》2011,40(25):2532-2533,2536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CM)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该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CM注射液,对照组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7、14天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积分值,并用ELISA测定血清IL-1βI、L-6含量。结果治疗组第2、7、14天血清IL-1βI、L-6水平较相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第7、14天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7、14天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且可降低血清IL-1βI、L-6对脑细胞的致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采用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5天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机制。方法用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β、TNF-α,使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采用Batherel指数量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7、14、21d患者血清IL-1β、TNF-α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14、21d均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14、21d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依达拉奉抑制脑出血炎性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6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2周,依达拉奉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后7d、14d检测患者血清IL-17、IL-6和TNF-α。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d IL-17、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14d依达拉奉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7d和14d IL-17、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7、IL-6和TNF—α的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解毒饮片及超微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滋阴活血解毒方饮片组(以下简称饮片组)、滋阴活血解毒方超微组(以下简称超微组)、阿加曲班组,每组5只。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造模成功后7 d,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范围,用Motic Med6.0数码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脑梗死面积。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IL-8、TNF-α的含量。结果饮片组、超微组及阿加曲班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血清IL-1β、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饮片组、超微组、阿加曲班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IL-1β、IL-8、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阴活血解毒方能减小脑梗死面积,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脑缺血所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NF-α水平、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液黏度在1、5、30、200 I/s切变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和血小板凝聚率、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7、15 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的治疗效果尤为理想,可改善血清hs-CRP、TNF-α和血液流变学水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清IL-2、IL-6、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处理基础上在术后服用桃红四物汤。两组患者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7天清晨空腹抽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2、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 d之间血清IL-l、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IL-6、IL-2、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能降低膝关节置换患者的IL-2、IL-6及TNF-α的血清表达水平,减少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对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双相抑郁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1、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IL-10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IL-1、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逢永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2-1413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影响,探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依达拉奉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戊乙奎醚),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及IL-1水平。结果:三组病例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及IL-1评分均有下降,但联合治疗组下降尤为明显。结论: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较单用依达拉奉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NF-α及IL-1的含量,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发挥抗炎作用,起到脑保护作用,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动态浊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34例严重创伤患者,动态观察伤后1周内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的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内毒素、TNF-α、IL-1β分别于伤后第2、3天达高峰,随后下降,第7天仍明显高于正常人;IL-6、IL-8早期即有升高,伤后5~7d升高明显,且有继续上升趋势;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峰值水平、伤后第5天IL-6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死亡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细胞因子较存活者相应时间显著升高.结论创伤后能引起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和细胞因子反应,动态观察可能与病情发展程度、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α、IL-6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控制血糖、降压及调节血脂治疗,合并感染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芪蛭五藤通脉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芪蛭五藤通脉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反应,同时通过降低血液黏滞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而有利于预防脑梗死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复方地龙胶囊对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地龙胶囊+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检测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并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5.62±3.02)pg/ml,(73.95±4.31)pg/ml]、IL-8[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8±0.21)ng/ml,(1.61±0.33)ng/ml]、IL-10[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69±5.63)pg/ml,(57.34±4.34)pg/ml]及TNF-α[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65±0.62)pg/ml,(3.83±0.74)pg/ml]水平在治疗前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5.78±5.35)pg/ml,(38.49±5.25)pg/ml]、IL-8[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8±0.25)ng/ml,(1.31±0.24)ng/ml]、IL-10[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78±4.85)pg/ml,(16.76±5.57)pg/ml]及TNF-α[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5±0.35)pg/ml,(2.65±0.56)pg/ml]水平均下降,治疗组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预后;应用复方地龙胶囊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抑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赛莱乐)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起病24小时~1周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静滴,每日1次,连续14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32例诒疗后平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90%。治疗组血流变学指标也明显下降。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TNF-α和IL-1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脑外伤大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外伤组、氧化苦参碱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35只,利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脑外伤动物模型,分别于脑外伤模型形成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mL及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60和120mg/kg)腹腔注射,1天1次,共5天,在脑外伤后2h、6h、12h、1d、2d、3d和5d断头获取脑组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脑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结果:脑外伤后2h、6h、12h、1d、2d、3d和5d,氧化苦参碱小剂量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与脑外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后12h、1d、2d、3d和5d,氧化苦参碱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较脑外伤组显著减少(P<0.05),脑外伤后2h和6h,氧化苦参碱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与脑外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脑外伤大鼠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性因子sELAM- 1、IL -1β、TNF -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 1d、第 5d、第 14d和 40例正常人的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在发病第 1d、第 5d、第 14d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病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正常水平 (P均 <0. 01)。且sELAM 1与IL -1β、IL- 1β与TNF- α、TNF -α与sELAM -1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 0. 801、0. 818及 0. 820(P均<0. 01)。结论:血清sELAM 1、IL- 1β和TNF- α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和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3例设为研究组(0~15分者24例、16~30分者22例,≥31分者17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3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第2天抽取各组血液样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统计两组及研究组不同NIHSS分值患者间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并统计分析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与NIHSS分值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组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不同NIHSS分值患者间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 <0. 05),且随着NIHSS分值增高,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呈增高趋势; Person检验证实,血清IL-1β(r=0. 610)、TNF-α(r=0. 606)、Hcy(r=0. 371)水平与NIHSS分值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异常增高,且随着NIHSS分值增高,各指标血清含量呈增高趋势,两者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临床可通过联合测定上述指标水平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予以评估,可为临床制定、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