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感热病“五定”辨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产生及其特点,回顾了近年来对统一外感热病辨证的各种设想,认识到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分别为伤寒和温病而设,不能互相取代和概括。为此,提出“五定”辨证(即定病邪、病位、病性、病势、传变),作为统一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温病学说是关于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学说,其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不仅可用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对中医临床各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热证不但在外感热病中有,在临床各科中也广泛存在。温病学对于临床各科的热证有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学说为中医皮肤病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其中许多治法与方药,也为中医皮肤科临床提供了可供选择且有实用性的治法方药。温病学对中医皮肤科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病位辨证在外感热病辨治中的地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位是疾病发生的部位或场所,是正邪相争的具体位置。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属于外感热病的病位辨证体系。病位辨证是中医诊治外感热病临床辨证的关键。对疾病病位的判定决定了相应的治则和方药。病位辨别准确,方药运用精当,则疗效显著。病位辨证是判定病势发展、转归的依据,是决定外感热病治疗法则和治疗禁忌的基础,是扶正、祛邪,阻断病势发展的前提,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应重视病位辨证,遵循中医理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病主要分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外感热病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种急性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我们根据《伤寒论》和《温病学》的法则,结合临床实践,以八纲辨证为纲,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病因辨证为方法,以阴阳、气血精津辨证为诊断的物质基础。根据外感热病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初期、中期、极期及恢复期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表证期、半表半里证期、里证期及热病恢复期,共四期六十二证。有发热恶寒或但热不寒,脉浮的为病在表,属表证期。治应辛温发散或辛凉解表。  相似文献   

5.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源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为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开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先河,华佗对温病发斑已有认识,巢元方对血症病机已有分析,孙思邈记载了四时温疫诸方,宋金元时期的刘河间、罗天益及明代吴又可等对卫气营血辨正的形成,均具有了一定的启发性的贡献。清代叶天士在六经辨证的启迪下,吸取前人的成就,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又为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笔者认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是外感热病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三焦辨证是祖国医学辨证理论之一,是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常与卫气营血辨证并驾著称,系由清代著名温病大家吴鞠通氏所创立。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较之,其形成尤晚,但究其渊源亦甚为深邃,不次于脏腑、六经等诸辨证理论。并且自吴氏创立后,迄今对之又产生了某些不同的认识,即所谓其流。因此,在学习、整理、研究祖国医学中,对三焦辨证进行一下溯源析流,颇有必要。余乃不揣陋识鄙见,兹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7.
《内经》中说“今夫热痫,皆伤寒之类也。”古人把所有外感热病都称之为伤寒,认为所有热病都是因伤寒引起的,治疗多投以辛温之法:但后世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外感热病与典型的伤寒病证有很大不同,由此提出了应明辨伤寒与温病。到清代,对温病的认识趋于成熟,并提出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来治疗温病的理论体系。温病学的主要奠基人叶天上更是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提出了主要治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本将就“在卫汗之可也”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外感热病"三维辨证"的构建基础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维辨证是建立在伤寒六经和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基础之上的外感热病辨证的新模式。通过对外感热病临床病例的调研和证候特点的观察,运用分析推理及归纳演绎的认识方法.从病期、病住和病性3方面对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进行辨证,较为全面地解释和概括了急性外感热病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类型,构建了外感热病辨证的理论框架和综合模型。然而任何一种新的辨证方法开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故提出继续开展外感热病病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备外感热病临床常见病证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处理证候的模糊现象等措施,以使三维辨证日臻完善,从而为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前言 外感病离不开伤寒与温病的辨证论治,伤寒以六经为辨证论治纲领,温病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辨证论治纲领,前者为寒,后者为热。温病又可分为温热和湿热两大类,属温热者,以卫气营血为纲辨证,属湿热者,以三焦为辨证纲领。病因不同,传变也不同,反应证候各异。一寒一热,寒邪伤阳;温病热邪化燥伤阴,临床应用有异有同。伤寒亦可伤阴,温病  相似文献   

10.
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为最早论述外感热病的专著。其关于六经分证和传变规律,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的三纲鼎立之说,对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思想的确立,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膜原证与达原饮类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原(亦称募原),是中医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膜原不属五脏六腑,也不是某个器官,没有对应的经络,因而膜原证难以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直接统领。纵观吴又可创立膜原证候以后,温病学派崛起,直到现代外感热病学说发展,膜原证候已成为外感热病中不可缺少的证候类型,并见诸于某些内伤杂病中。而治疗膜原证的主方———达原饮,也被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膜原证候的治疗。但我们也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医家论述的膜原证候,无论在临床表现上,还是在所属病种上,都较吴又可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在治疗用药上,也在达…  相似文献   

12.
外感高热是由于卒感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客于肌腠,正邪交争,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达39℃以上的急诊常见病。历代医家均遵循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对本病进行治疗,近年来虽提出了“毒随邪入,热乃毒生”;“先发制病”等新的学术观点,但在本病治法方面均局限于辛温解表,方药上多数选用疏风散寒,宣肺解表。随着疾病谱的多变,本病病机也随之复杂化,故不可拘泥于以往的六经及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对于外感病的辨证认识,从《素问·热论》的肇始期,经过《伤寒论》的发展期,直到《温热论》的成熟期,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由开始的“热病”统称为“伤寒”,到宋元以后“温病”逐渐分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得到了不断的补充与发展,从而总结归纳为寒、温、湿三大类疾病,创立了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三种辨证方法。然而人们的认识并未到此结束,自  相似文献   

14.
运用动态辨证思维分析“营热体质”以及“营热体质外感”的形成和特征,阐述营热体质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初期在疏表同时即当清营,宜“清营解表”以“质病同调”;根据温病卫气营血动态传变规律,宜“清营解表”以“截断扭转”病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对中医外感热病的古文献进行研究,以认识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法】确定检索词及检索条件,通过《中华医典》(光盘版)获取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构成比分析等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及需求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目标文献条目695条。其中,对外感发热病因的描述以风、热(火)、寒为主,多采用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脏腑辨证,风热犯肺、风热犯表、风寒束表、燥邪袭肺为常见证型。外感热病的病位在肺卫、卫表,病情较重可发展至气分、营分;常用治法初起为辛散清解,继则疏风清肺、润燥养肺或清气凉营,气虚、阴虚者则兼以益气养阴。【结论】外感热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对当前外感热病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外感热病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其范围广泛,病情复杂多变,具有发病急、热象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前人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纲领,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依纲辨证的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人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温热  相似文献   

17.
暑温是一种由暑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叶氏创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体系,后吴氏师古而不泥古,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完善了温病证、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继将温病学推上了又一个顶峰。叶天士、吴鞠通于暑温的认识颇有独到之处,到目前为止对于夏暑当令所患之疾的诊治仍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论温病三焦辨治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用来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应当指出的是 ,叶天士还提出了以三焦辨治温病的观点 ,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影响颇大。本文就叶氏的这一学术观点 ,进行探讨。1 辨治温病 ,需究三焦自汉代以来 ,中医一直用六经辨证理论来论治外感热病。用六经辨证来论治伤寒 ,无疑是正确的。但随着对温病研究的深入 ,人们认识到用六经辨证体系来诊疗温病 ,有时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许多医家试图创立新说来论治温病。叶天士以前的医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叶氏在继承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温病学建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理论体系,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但温病学并未涵括所有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规律与经验。因此研读有关原,按照其学术渊源及主要特点,以流派为纲把握各家治疗外感热病的学术特点,取长补短,综合研究汲取其学术精华,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三焦辨证】是热性病辨证论治方法之一。起源于金代医家刘河间,后由清代医家吴鞠通归纳总结著《温病条辨》一书。把病邪侵犯脏腑的浅深和部位,分为上、中、下三部。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肝肾。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大同小异各有优点。【五脏所主】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四海】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冲脉为血海、胃为水谷之海。【传变】病情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叫传;病情变化,不依一般规律的叫变。【顺传】指依病机顺序传变者,如外感热病由太阳→少阳→阳明,或由卫→气→营血。【逆传】指温邪由卫不经气分,突然出现营分症状,便是逆传。温病的逆传心包,就是指此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